第三百九十三章 或可用兵

大明皇宮,朱怡成正聽着王東的彙報,由於王東這次試航不僅只是簡單的航行,還牽涉到琉球、日本兩國事務,所以軍機處其他四位軍機大臣和總參謀長莊巖一併列席,另外還有提督四夷通事鄧秉和錦衣衛指揮使張冉一同在場。

王東先說琉球之事,相比日本,琉球的差事辦的異常順利。琉球小國本就左右逢源,對於大明絲毫不敢抗拒,至於大明給予的王師何顯祖已經順利進入角色,不僅取得了琉球國太后的信任,更通過太后把小國王牢牢掌控在手中。

此外,大明幫助琉球拿回北方各島,這更加強了琉球全國對於大明的感激。雖然琉球朝中有些人對於大明如此所爲表示擔憂,但在大勢所趨之下,根本就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何顯祖做這事倒是有一套,據說他常常出入琉球后宮,可有此事?”朱怡成笑問道。

“這個……。”聽到如此詢問,王東神色有些尷尬,而其餘人卻露出了古怪的笑容。

“回皇爺,何顯祖雖然出入後宮,但他是個明白人,這些輕重還是知道的,其實他同王后之間並未有什麼瓜葛,只不過王后因爲其國主年幼而臣強,意圖拉攏何顯祖,借我大明之勢罷了。”

笑着擺擺手,朱怡成道:“其實這也沒什麼,只要達到目的,弄些手段也是正常,朕並非要追求此事,但話又說回來,琉球國雖小,可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琉球穩定事關大局,千萬可馬虎不得。”

說到這,朱怡成臉上的笑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臉凝重。

他可不管何顯祖在琉球如何,哪怕就算他真的上了王后的牀,但只有一點,琉球不能亂,琉球必須牢牢掌握在大明的手中,一旦做不到的話,不要說何顯祖了,就連王東朱怡成也饒不了他。

王東頓時一驚連忙稱是,而在一旁的廖煥之也站起身對朱怡成保證,他會立即去信敲打何顯祖一番,以免他在海外時間長了忘記了身上重任,從而壞了朱怡成的大事。

微微點頭,這事就暫時過去了,接下來王東就開始說起了日本之行,對於同日本幕府的交涉講述的異常詳細,其中關於牽涉到貿易和其他方面更是說的清清楚楚,同時還遞上日本幕府和日本國王給予大明的書信。

對於這兩份書信,至於後者朱怡成直接先放到一旁暫且不看,如今的日本國王,或者說天皇就是一個傀儡,他的書信看不看都是一樣的。至於幕府的書信倒是可以瞧一瞧,仔細看過書信後,朱怡成還算滿意,因爲他派王東前去的目的基本都達到了,這書信中也未留有其他手尾。

看完書信,朱怡成把這書信直接交給了鄧秉,日本方面的一些安排就由通事處出面,同時王樊進行協助,借商貿名義一方面擴大和日本之間的貿易,另一方面通事處藉此機會把觸角伸入日本,徐徐圖之。

見鄧秉接過那份信,在一旁的張冉心頭是一片火熱,同時也有些黯然。要知道之前所有的情報都是由錦衣衛負責,張冉可以說是大明最大的踏特務頭子,但在一年前,朱怡成把部分錦衣衛拆分,從而建立通事處後,這對於外番的所有情報就再也和錦衣衛沒有瓜葛了。

如今,通事處的規模越來越大,而且隨着大明的觸角向外擴張,通事處的地位也逐漸提升,這讓張冉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卻又無可奈何。

半低着頭,微擡着的眼深深看了一眼鄧秉,張冉暗暗告誡自己錦衣衛必須爲大明做出些拿出份量的事來了,要不然再這樣下去,一旦朱怡成覺得錦衣衛不如通事處,弄不好他這個指揮使就做到了頭。

至於北海道那邊,之前兵部已有安排,所以王東在彙報中主要側重於當地的情況,以供董大山等人蔘考,還有對於鬆前藩的任命,這也是朱怡成早就做了安排的,如今由王東仔細講述,讓大家都清楚這件事,以好對於後續的計劃有所把握。

“此次試航雖有波折,但總體還算乾的不錯。”等王東一一說完,朱怡成最終總結道。

“臣不敢居功,還多虧了皇爺指點。”王東連忙行禮道,這句話倒是他出自內心,在日本和幕府交涉時差一點兒上了對方的當,如不是朱怡成點醒他哪裡還有後面的順當?

擺擺手,朱怡成也不再說什麼,而是對在場衆人道:“如此,琉球已在我大明囊中,日本大門也被我大明打開,再加上北海城已建,大明可以說在日本已佔了主動,接下來各部各司其職,按之前商量的做就是了。”

衆人頓時起身,表示尊旨而行。

不過,之後王東又提了一件事,就是他的艦隊返回時從朝鮮海峽通過所見。

“皇爺,依臣看來,朝鮮之所原本就是我大明屬國,如今琉球、日本和南海諸國已歸順我大明,但朝鮮卻一直未有來朝,其心可誅!不如由臣東海艦隊直接去一趟朝鮮,向其國問罪如何?”

王東慷慨激昂道,自清軍的水師主力被大明殲滅後,南海一戰雖起初受到嚴重損失,但最後依舊獲得全勝。

如今的大明,海軍力量不斷增強,再加上現在控制了琉球並壓服了日本,就連南海諸國中的歐洲幾國也在大明的控制下,依造大明在周邊設置的規矩進行貿易。可以說,目前大明海軍已成了遠東的巨無霸,再無對手。

不僅如此,在朱怡成的關注下,大明海軍還在不斷增強,新下水的戰艦進一步使得大明海軍稱霸遠東。作爲海軍最高指揮官,王東一直在羨慕董大山這些陸軍,畢竟眼下陸軍在大陸和清軍交戰,仗是不愁打的,可海軍卻無所事事,這實在是憋壞了王東。

如果不是這次去琉球和日本,朱怡成早就事先有安排的話,王東甚至想帶艦隊和對方幹上幾仗了。所以,他趁此機會就特意提起了回程路過朝鮮海峽的事來,就如他所說的那樣,朝鮮一向是大明屬國,可大明覆國到現在朝鮮卻沒任何反應,作爲堂堂大明,中華正統,藉此機會給朝鮮一點顏色看看不是正好麼?

王東突然提到朝鮮,倒是引起了衆人的憤慨。的確如此,朝鮮直到現在依舊靠向清廷,對於大明沒有絲毫表示。雖然大明覆國後,同朝鮮之間的商貿沒有短斷續,甚至還比以前增加了不少,可朝鮮王國上下如同視而不見一般,遲遲未做出反應。

“皇爺,依臣看來,朝鮮國乃是忘恩負義之輩,想當年我萬曆朝時如不是我大明出兵,替朝鮮擊退日本,恐怕朝鮮王一族早就國破身亡了,但自毅宗朝後,朝鮮王先是出賣我大明投靠了北酋,絲毫不感我大明對其恩義,反而爲北酋收集糧草,派徵民夫乃至軍隊同我大明作戰。如此之國,實乃中山狼也!臣同意王帥之見,發兵朝鮮,壓服其國!”

廖煥之平日裡一向穩重,而此時卻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贊同王東的意見,而的他話也句句說到了點子上,令衆人表示贊同。

“臣也贊同!”第二個起身的居然是王樊,只聽王樊說道:“臣掌管戶部,同時兼顧商貿,曾得知朝鮮國內雖繼續延用我大明之歷,可實際上卻依舊同清廷之間眉來眼去,不僅對我大明商人多有不公之事,甚至還有通過我大明船隊爲清廷收集物資之舉。”

“還有此事?”朱怡成聽得一愣,頓時臉色沉道:“此事爲何不見上報?”

“回皇爺,此事僅是商會那邊傳來的消息,在不久前朝鮮那邊有人來接觸,說是想要從大明求購些火器之類,皇爺您也知道,我大明火器並無有向外出售之例,所以此事被商行之人拒絕了,可隨後對方又找了過來,言語中不僅提起了可以重金求購的說法,甚至還想讓商行那邊給朝鮮送些火器工匠過去,這事讓商行那邊大爲疑惑,要知道朝鮮小國一向不重視這些,如何突然有此舉動,所以就探了探其真意,得知其背後似乎另有其人。”

“這背後人是清廷?”

王樊搖搖頭:“這倒不知,但此事蹊蹺,以臣之見十有八九是清廷那邊搞鬼,由於此消息傳來不久再加暫時無法確定,所以臣才未能正式上報,還請皇爺恕臣之罪。”

“罷了……。”朱怡成冷冷道,王樊知道這事時間也不長,而且他本來就是掌管戶部,再加他只是商人出身,對於情報遲鈍也情有可原,不過這事引起了朱怡成的注意,朱怡成當即就對張冉和鄧秉吩咐了幾句,讓他們兩部攜手儘快查清此事。

“皇爺!”

“哦,鄔先生有何高見?”

只見鄔思道坐在椅中,對朱怡成道:“諸位大人之言句句在理,朝鮮之國如此狼子野心,爲懲其國,並揚威我大明於四海,皇爺或可適當向北用兵。”

朱怡成聽到這話頓時明白了些什麼,微微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這朝鮮打一打也是好的,那就找機會打一下吧。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告別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兩地總督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選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用心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野女真第二百六十七章 皇權第三百九十八章 老十的憤怒第一千四十七章 軍職第四百二十八章 撫遠大將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咬住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了第四百九十章 成竹在胸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五十四章 任憑於他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表態第八百二十二章 驚雷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探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二百七十七章 衝陣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第七軍第七百六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絕不姑息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棋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挑起戰爭第五百六十四章 功臣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九百一十三章 心比天高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蒙古之戰(1)第六百九十五章 改赴南陽第九百六十八章 章函之勸第七百九十章 南海稽查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臉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蒙古之戰(4)第三百五十章 風滿樓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前卒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南戰第一千二十六章 誘惑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拒絕第六百九十一章 殊途同歸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實習申請第六百一十二章 膽寒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七百四十二章 遠來的軍報第九百二十八章 後宮之主第一千七十九章 史貽直的怒火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烏蘭烏德城第一千九十二章 新舊交替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祭祀回京第一百三十九章 虛晃一槍?第七百一十九章 微服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五百零七章 猛攻銅仁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正式冊封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說造反就造反第五百二十二章 汪景祺三策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五百零六章 穩坐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強攻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選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九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客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海闊天空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大叔第四百零九章 旋渦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七百七十二章 兩個英國佬的對話第九百八十五章 利弊相交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雲山第九百七十五章 巴爾加斯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上海分行第五百零四章 恩典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六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九十三章 奪路而逃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俄羅斯公使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豐收的羅港第四百一十三章 登船第七百八十八章 過河拆橋第二百二十七章 動搖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蒙古之戰(2)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合適人選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告別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兩地總督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選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用心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野女真第二百六十七章 皇權第三百九十八章 老十的憤怒第一千四十七章 軍職第四百二十八章 撫遠大將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咬住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了第四百九十章 成竹在胸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五十四章 任憑於他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表態第八百二十二章 驚雷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探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二百七十七章 衝陣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第七軍第七百六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絕不姑息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棋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挑起戰爭第五百六十四章 功臣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九百一十三章 心比天高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蒙古之戰(1)第六百九十五章 改赴南陽第九百六十八章 章函之勸第七百九十章 南海稽查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臉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蒙古之戰(4)第三百五十章 風滿樓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前卒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南戰第一千二十六章 誘惑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拒絕第六百九十一章 殊途同歸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實習申請第六百一十二章 膽寒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七百四十二章 遠來的軍報第九百二十八章 後宮之主第一千七十九章 史貽直的怒火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烏蘭烏德城第一千九十二章 新舊交替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祭祀回京第一百三十九章 虛晃一槍?第七百一十九章 微服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五百零七章 猛攻銅仁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正式冊封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說造反就造反第五百二十二章 汪景祺三策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五百零六章 穩坐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強攻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選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九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客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海闊天空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大叔第四百零九章 旋渦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七百七十二章 兩個英國佬的對話第九百八十五章 利弊相交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雲山第九百七十五章 巴爾加斯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上海分行第五百零四章 恩典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六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九十三章 奪路而逃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俄羅斯公使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豐收的羅港第四百一十三章 登船第七百八十八章 過河拆橋第二百二十七章 動搖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蒙古之戰(2)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