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坐守孤城

這次廣東戰役,馬功成的主力直接由南海海軍運至廣州一帶登陸,所以陸軍自福建而出反而成了偏師。

帶領偏師的將領是楊勖,楊勖由漳州府出兵向潮州府進軍,繞開府城直取程鄉縣。駐守潮州府以北程鄉方向的正是年羹堯,自福建丟失後,他這個閩浙總督已再無可治之地,只能暫時寄人籬下在程鄉落腳。

考慮到年羹堯並未被直接撤去總督職務,如今還是戴罪立功的情況,兩廣總督趙弘燦,廣州將軍管源忠等暫時就把程鄉劃給他以作駐兵,同樣也是想讓年羹堯手下的福建綠營替廣東方面進行防禦。

年羹堯在程鄉的日子並不好過,雖然他從福建撤至廣東手上還有二萬左右的兵力,可是先丟了浙江,後又丟了福建,跑到廣東的年羹堯如今已同喪家之犬沒什麼兩樣。雖說腦袋上的腦子暫時還沒給康熙摘掉,可對於這個閩浙總督,廣東官場上下根本就不鳥他。

在程鄉的年羹堯現在只是兩廣文武用來發揮防守廣東的一顆棋子罷了,把程鄉交給他駐防這就是主要原因。年羹堯自己心裡也清楚的很,雖說他心中不憤,但又無可奈何,只能呆在程鄉靠從福建帶來的物資勉強度日。

這次大明對廣東發起攻擊,採取了廣州登陸直取要害的戰術,接到命令後的廣東駐軍急忙後撤,以確保首府安全。而年羹堯那邊卻並未有人去通知,直到明軍繞開潮州府,趁着清軍後撤的機會發動猛攻,一口氣就打到了程鄉附近,這時候在程鄉附近駐紮的年羹耀部根本就沒反應過來,被突然出現的明軍一下子打得潰不成軍,當消息傳到年羹堯處,他這才如夢初醒。

楊勖和年羹堯是老對手老冤家了,一直以來,楊勖無時無刻不想親手砍下年羹堯的狗頭,爲自己也爲冤死的同僚報仇。可幾次大戰都未能如願,現在攻擊廣東,楊勖同其部下早就憋着一團火了,當得知駐守程鄉的就是年羹堯時,這支明軍上下均是興奮得嗷嗷直叫,偏師直接打出了主力的效果。

年羹堯的部隊在程鄉被打得措手不及,損失慘重。虧得年羹堯反應快,急忙下令把在外的兵力全部撤至城內,準備依託程鄉縣城進行防守。可這時候,大軍慘敗之下能撤回的兵力已不多了,除原本駐紮在程鄉內的五千綠營外和二千督標外,最終撤至城內的兵力僅只有三千五百餘人,也就是說年羹堯的一半兵力在沒反應過來之時就被楊勖給一口吞掉了。

“一羣混蛋!”程鄉城內,當年羹堯收攏部下殘兵,清點損失後,心中更是怒火中燒,當即破口大罵。

趙弘燦等人後撤軍隊居然不通知他,而且主動放開通往程鄉的關口,導致他在程鄉遭受如此慘重損失。僅僅兩日時間,他好不容易從福建帶出來的人馬就丟了一半,甚至連自己都來不及反應被困在了程鄉。想到這,年羹堯是氣得咬牙切齒,如果趙弘燦現在站在他面前的話,年羹堯甚至能抽出劍來一劍砍了他。

真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啊!想他年羹堯再怎麼說也是堂堂閩浙總督,封疆大吏,如今卻被人如此不待見甚至欺凌,趙弘燦分明是拿自己當誘餌直接丟給了明軍,藉機爭取時間,把廣東的兵力向廣州地區集中,以保廣州重地。

真是好算計!年羹堯心裡很清楚他是被趙弘燦給賣了,當時把自己安頓在程鄉恐怕這老小子早就打着這算盤了,而今更做出出賣友軍的事來,令年羹堯氣得火冒三丈。

“大帥!城外明軍已圍住了東、西、南三處,獨留北邊,這分明就是圍三缺一的戰法啊!”正當年羹堯氣的不行的時候,部下急急來報,如今程鄉的東、西、南三面都有明軍逼近,至於北面卻未有動靜。年羹堯心中頓時一沉,什麼話都沒說直接帶人上了城牆,到了城牆一看果然如此,城外的明軍旌旗招展,軍容壯盛,尤其當他看見那楊字大旗的時候,更是神色凝重。

“又是楊勖……。”當年的同僚如今卻成了對手,也不知此時此刻年羹堯心裡究竟是什麼滋味,如果他早一點能算到今天這步的話,當時在奉化城是否還會做那樣的決定呢?

“大帥,是否速速派人向藍帥求援?”邊上,副將焦慮異常地詢問,都是行家,如何會看不出明軍圍三缺一的戰法?程鄉只是一箇中等縣城,城不大,城牆的防禦結構也只是普通,更無守城大炮。

再加上年羹堯部已損失大半,軍心不穩,而城外的明軍無論是軍力還是裝備遠超城中清軍,依託城牆防禦,程鄉陷落只是早晚的事。如今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就是突圍,另一條是固守待援。

突圍,這不現實。城外的明軍擺出了圍三缺一的戰法,分明就是引誘年羹堯突圍。再說了,楊勖的本事年羹堯是最清楚不過的,楊勖善攻更善守,他既然已經來了,怎麼會讓年羹堯輕易逃出程鄉呢?

固守待援,向廣州方面求援是不可能的了,無論是兩廣總督趙弘燦還是廣州將軍管源忠,如果他們會來援救自己那也不會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把他年羹堯如何坑到這程度。

歸根結底,如今面臨的困局就是他們導致的,不僅是年羹堯心裡清楚,就連他身邊的副將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纔會提到向藍理求援,而並非是向兩廣總督求援。

至少,年羹堯部和藍理在福建並肩戰鬥算是有些交情,雖然藍理狂妄自大,一向看不起年羹堯,不過藍理這人並非小人,也分得清輕重緩急,以藍理的爲人更不會做如此下作的事。不過,就算能把消息遞出去,這藍理就會來救他麼?想到這年羹堯卻默默搖了搖頭。

兩廣總督趙弘燦或廣州將軍管源忠不是傻瓜,他年羹堯再怎麼說名義還是閩浙總督,他們居然不顧自己安危直接把部隊撤回,甚至不惜拋出自己當誘餌,那麼廣州方面一定是遇上了大麻煩。

別忘了年羹堯可是同明軍多次交過手的,對於明軍的實力和戰法頗有了解,如今冷靜下來的他仔細想了想,恐怕明軍是在故伎重演,再一次以水師的強大力量直接攻擊了廣州,這才導致現在廣東方面快速撤軍的情況發生。

另外,如果是以前的話,雖然年羹堯是戴罪立功的總督,但廣州方面也絕對不會做的如此過分,畢竟年羹堯腦袋上的帽子,帽子上的頂子還在,更重要的是他妹妹還是太子爺的寵妃。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自太子前些時候突然被廢后,年羹堯就在朝中失去了最有力的一層保護,恐怕趙弘燦和管源忠他們敢這麼幹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爲如此吧。廢太子的寵妃的哥哥,又是戴罪立功的倒黴總督,就算得罪了也沒什麼關係,弄不好在北京的康熙皇帝心中早就想着收拾他年羹堯了,只不過礙於仁治的名聲不適合直接下手而已,爲君分憂不正是爲臣應該做的麼?如此坑年羹堯一把也是最正常不過的了。

所以,向藍理求救恐怕也沒什麼結果,不過年羹堯卻不能不去做。如今他坐守孤城,最重要的是士氣,是給予部下生的希望!假如沒了希望,軍隊丟了士氣,那麼程鄉守和不守就沒任何區別了,失去希望的守軍難道還能期待他們擋住城外如狼似虎的明軍麼?

當即年羹堯就派多人出城,依託快馬向藍理求援,至於這些人能不能跑出去,能否真有援軍來救,年羹堯是一點都不抱希望,他這麼做只是給程鄉的部下一個盼頭而已,而且這時候年羹堯還要擺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告訴所有人不要慌,更不用怕,以程鄉一萬精兵爲防守定能死死守住,固守待援,用不了多久藍理的大軍就會趕到,等到那時候裡外夾擊,一舉破敵就在瞬息。

聽到年羹堯如此宣佈,城中的清軍頓時大振,士氣也恢復了不少。緊接着,年羹堯果斷讓人加固城牆,做好防禦戰的準備。他知道此戰兇險,一旦程鄉被攻破,自己必然死無葬身之地,如今已無任何退路,只能死守程鄉,以待戰局改變。

幸好,程鄉是年羹堯駐兵所在,他的部隊暫時糧草不缺,雖說明軍攻擊力強大,又擁有大炮,但防守些日子還是應該不成問題。爲激勵士氣,年羹堯甚至拿出了從福建搜刮的銀子,當白花花的銀子擺到士兵面前,年羹堯宣佈只要殺賊一人就賞銀五兩,明軍軍官按品級遞次增加,如能斬獲參將、副將者,不僅賞銀一千兩,更官升三級!

有道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在戰場上同樣也是如此。當年羹堯當衆宣佈後,看着那堆成小山的銀子,所有清軍的眼珠子頓時發紅,就連呼吸聲也都急促了許多。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功過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南人選第九百七十四章 西班牙土包子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兩路南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老汪出使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緬甸之主第七百七十三章 柔佛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半島海戰2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穴地攻城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三百四十四章 爲君解憂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報告第七十七章 一鍋粥第一千四十七章 軍職第一百四十章 狡猾如狐第八百零七章 堅守陣地第一千零二章 如今天下第二十三章 孤家第四百零六章 幻想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祭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武毅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明馬前卒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路易改革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六百零七章 痛定思痛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第八百七十章 往事如煙第九百八十六章 京師變化第一千二十八章 兄弟爭寵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訛詐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撥亂反正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湖來訊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三步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爭吵第四十九章 洪爺仁義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見第六百一十六章 跳眼皮第一千零九章 下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難啃(國慶求票!)第三百三十九章 尊明(新的一月求票!)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第五百四十五章 誤國第四百四十章 西狩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外事衙門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四百八十二章 忠義大清第一千五十七章 武英殿議遼東第四百章 指血第二百七十六章 火槍第一百三十九章 虛晃一槍?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八百三十四章 撥亂反正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升帳第五百七十五章 士氣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蒙古之戰(6)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五十三章 背靠山第一千九十五章 今夕大明第八百六十四章 走馬觀花第七百八十六章 耐心等待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兩虎相爭還是驅虎吞狼第十四章 監國第九十二章 老血一口第七百零八章 出爾反爾第五百二十章 遙遠的親戚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火花第五十三章 背靠山第三百七十一章 那霸之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澎湖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半島海戰3第六十四章 廖煥之第八百九十章 改變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格局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一千九十五章 今夕大明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撥第四百六十章 外王內聖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騎兵出動第八百七十七章 人的命運第五百六十八章 俊傑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越想越氣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七百八十九章 呂宋的愁雲第一千六十五章 甩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遠東的本傑明第六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緬甸亂局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安定軍心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雲南急報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功過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南人選第九百七十四章 西班牙土包子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兩路南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老汪出使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緬甸之主第七百七十三章 柔佛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半島海戰2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穴地攻城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三百四十四章 爲君解憂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報告第七十七章 一鍋粥第一千四十七章 軍職第一百四十章 狡猾如狐第八百零七章 堅守陣地第一千零二章 如今天下第二十三章 孤家第四百零六章 幻想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祭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武毅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明馬前卒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路易改革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六百零七章 痛定思痛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第八百七十章 往事如煙第九百八十六章 京師變化第一千二十八章 兄弟爭寵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訛詐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撥亂反正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湖來訊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三步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爭吵第四十九章 洪爺仁義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見第六百一十六章 跳眼皮第一千零九章 下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難啃(國慶求票!)第三百三十九章 尊明(新的一月求票!)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第五百四十五章 誤國第四百四十章 西狩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外事衙門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四百八十二章 忠義大清第一千五十七章 武英殿議遼東第四百章 指血第二百七十六章 火槍第一百三十九章 虛晃一槍?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八百三十四章 撥亂反正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升帳第五百七十五章 士氣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蒙古之戰(6)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五十三章 背靠山第一千九十五章 今夕大明第八百六十四章 走馬觀花第七百八十六章 耐心等待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兩虎相爭還是驅虎吞狼第十四章 監國第九十二章 老血一口第七百零八章 出爾反爾第五百二十章 遙遠的親戚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火花第五十三章 背靠山第三百七十一章 那霸之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澎湖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半島海戰3第六十四章 廖煥之第八百九十章 改變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格局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一千九十五章 今夕大明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撥第四百六十章 外王內聖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騎兵出動第八百七十七章 人的命運第五百六十八章 俊傑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越想越氣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七百八十九章 呂宋的愁雲第一千六十五章 甩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遠東的本傑明第六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緬甸亂局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安定軍心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雲南急報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