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火上澆油

受了汪景祺一頓馬屁,朱怡成笑着連連搖頭,指着一旁讓他坐。

就算面對朱怡成,汪景祺倒也不客氣,道了謝後安安穩穩地一屁股坐下。朝中曾有人攻擊汪景祺只懂溜鬚拍馬,但許多人並不知道,汪景祺這些僅是表相,實際上他骨子裡是異常驕傲的。

“皇爺讓微臣過來,可是有事?”坐下後,汪景祺也不客氣,大大咧咧地問。

“你先瞧瞧這個。”朱怡成直接把那份關於八阿哥爲太子的報告丟了過去,汪景祺接過翻開一看,先是微微一愣,這事是錦衣衛剛剛報來的,除朱怡成外也只有錦衣衛指揮使張冉和幾位軍機大臣知曉,其餘朝中官員還未接到消息。

一目幾行,很快就看完了,汪景祺略一沉思後拱手問:“皇爺可是想借此事讓微臣做些什麼?”

朱怡成微微點頭,反問道:“依你看,宣傳部應該如何應對此事?”

“這……。”汪景祺想了想,試探道:“胤禩此人頗有才幹,據說也深得康熙重視,在其十七歲時就受封爲貝勒,而後又加封爲郡王和親王,在康熙各子中能力算得是出類拔萃。另外,此人在清廷上下口碑甚好,結交廣闊,更有八賢王之稱,所以康熙立他爲太子,可以說是衆望所歸,理所當然。”

說到這,汪景祺看了眼朱怡成,笑着又道:“不過,這些都是表面,實際上以臣所知,康熙對於此子防範甚深,雖看起來康熙待他不薄,更是接連重用,但實際上卻絲毫不肯讓他染指朝中權利。其他的不說,僅從康熙令他管理廣善庫,並屬理內務府的安排來看,其位雖尊,卻不掌實權,甚至連其他執掌一部的皇子都不如。皇爺您想,假如康熙早就打算把他作爲太子培養的話,如何會這樣做呢?”

頓了頓,汪景祺又道:“去年之時,舊太子被廢,康熙曾讓羣臣推舉太子,而當時清廷推舉胤禩的可不在少數,其中更有馬齊、佟國維、李光地等滿漢重臣,可結果又是如何?馬齊事後被罷職,直至不久前才被複職重出,佟國維被遏令歸家休養,至於李光地據說也被同意告老還鄉了,至於其他人,康熙也一一敲打,都未放過。由此可見,康熙從來沒有讓他擔任太子的想法,之前所謂推舉只不過是試探而已。”

說到這,汪景祺拿起了手上的報告道:“所以,康熙如今立他爲太子,這表示清廷內部已有激鬥,胤禩在公推太子失敗後不甘心就此罷手,聯合滿清王公大臣借今局勢逼迫康熙做出如此選擇。臣以爲,可借清廷目前情況離間各方,使康熙、清太子和朝中王公大臣相互爭鬥,從而讓我大明漁翁得利。”

“那依你來看,又如何挑撥離間,讓各自反目呢?”朱怡成笑眯眯地問。

“這個……。”汪景祺想了想道:“回皇爺,此事還待臣仔細琢磨,但無非是讓其父子、君臣相互猜忌而已。其實從目前來看,清廷上下已有裂痕,我等只需找個切入點火上澆油即可。康熙此人自視甚高,又當了那麼多年的皇帝,他是絕對不會甘心如此的。”

朱怡成點點頭,對於汪景祺的看法他表示認同,這也是他特意把汪景祺給招來的原因。不過,對於具體如何做,朱怡成卻有另外考慮,火上澆油固然好,但這油一旦澆的不當,說不定就把這把火給澆滅了。對此,朱怡成告訴汪景祺,此次行事和之前不同,他需要宣傳部和錦衣衛私下配合,在滿清,尤其是北京城內散佈關於議政王制度的謠言。

如果僅僅是康熙和八阿哥之間的爭鬥,這算不了什麼。畢竟康熙當了那麼多年皇帝,其權謀不是普通人可比的,何況清廷忠於康熙的人可不少,既然他之前廢過一個太子,那麼等此事逐漸淡去後,再找理由廢掉另一個太子也是舉手之勞。

朱怡成需要的是滿清上下徹底離心,使得康熙的皇權和滿清祖製造成直接衝突,從而在其中獲取利益。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從議政王制度入手,也就是挑起滿清的八王議政,再加上新太子和康熙之間的矛盾,把這水攪的更渾。

聽完朱怡成的打算後,汪景祺是一臉佩服,連聲稱讚朱怡成深謀遠慮,爲臣所不及。

“行了行了,這些拍馬屁的話就不用多說了,此事就交由你去辦,要仔細辦,用心辦!除朕和張冉外,其餘人都不得告訴實情,只要把這事辦好了,朕定重重有賞!”

汪景祺想都沒想一口答應,同時他如同一個即將要上戰場的將軍一般感覺到全身熱血沸騰。一旦真的能挑起滿清內亂,他汪景祺必能名揚四海。向來,汪景祺最爲佩服的就是春秋戰國時的那些謀士,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攪動天下,既能興一國,也能滅一地,而如今,他汪景祺就將效仿前賢,做此壯舉。

汪景祺的動作極快,原本對於滿清制度頗有研究的他,再加上錦衣衛的協助,僅僅半個月不到就弄出了些成績。很快,關於康熙年老昏庸,已無當年英明的傳言在清廷控制區內逐漸流傳,而同這些傳言一起流傳的還有當年努爾哈赤創建八旗所制定的議政王制度的解釋,在傳言中,當年的努爾哈赤之所以要推行議政王制度,其目的就是要避免大汗(皇帝)的無能,用這種方式在皇帝無法履行職權,或者說無法帶領後金(大清)走向勝利的情況下,能夠有另一種替代來解決這個問題。

滿清入關已近百年,經過入關前的皇大極和入關後的順治和康熙三朝,八旗的地位逐步下降,議政王制度也等於名存實亡。其他不說,僅僅是八旗各旗主,許多在旗的滿人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真正主子是誰,這也是康熙一直所要達到的目的。

這些傳言在平常人耳中只是聽個新鮮,但在旗人聽來卻是不同。而且這些年,康熙在執政中的確大不如前,其他的不說,僅是江南和各地的叛亂越演越烈,再加上丟掉江南後,清廷財政也出了問題,現在清廷爲維持軍力和統治不僅增加民間稅賦,更減少了對旗人的待遇,這直接影響到了旗人的“鐵桿莊稼”。

滿清入關,就此坐了天下,當年驍勇善戰的八旗也從遊牧民族搖身一變成了人上人,許多八旗子弟除了一些有出息的外,絕大多數人都已失去了祖輩的血性,從而變成了架鷹飛鳥,走馬溜狗之輩。

在他們看來,拿下天下如今享受富貴是理所當然的,可一旦朝廷削減了他們的待遇後,這些人心中不免得就有了怨氣。

這些人數量雖不多,但影響力卻不少。一句老話說的好,做成一件事很難,但要毀掉一件事卻是非常容易的。還一句話,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指的就是這些。

當這些謠言逐漸傳到京中的時候,本就有打算恢復議政王制度的各王公哪裡還按捺得住?在他們看來,之前聯合起來威脅康熙,逼迫他把八阿哥扶上了太子之位,這是滿清王公的一大勝利,而這個勝利也讓他們看到了皇權並不是不可挑戰的,也許再努把力,這議政王制度的確能夠恢復,一旦恢復了這個制度,那麼各旗旗主就能同皇帝平起平坐,這天下就是大家的了。

一股暗流就此在北京涌動着,此時此刻康熙還未得知,相比之前,這些人做的更爲隱秘,但是這些事卻瞞不了新任的太子,畢竟八阿哥的太子之位是這些人給推上去的,在他們看來,太子也是站在八旗這邊的,可坐上太子之位的八阿哥卻對此另有想法,因爲他從中感受到了從所未有的危機。

這些王公大臣想的沒錯,八阿哥之所以能坐上太子之位的確是利用了他們的力量才能得嘗所願,可如今他已是太子了,已成了大清的儲君。在這種情況下,議政王制度一旦成功,那麼所分的就是皇權。

太子,代表的就是皇權的一部分,如果把這部分權利分出去讓各旗旗主掌握,那麼他當初何必去爭奪這個太子呢?

可要阻止這些人,他這個太子又極爲難做,畢竟他是大名鼎鼎的賢王,剛剛坐上太子之位就翻臉,不僅有愧他的賢王之名,更會讓跟隨自己的人離心離德。

再者,沒了這些人的支持,他這個太子又拿什麼和康熙去抗衡?八阿哥心裡很清楚,康熙從來沒有想過讓自己當太子,如今父子兩人表面上父慈子孝,可實際上已成了仇人,如果不是康熙顧及自己背後的力量,早就直接向他下手了。一旦自廢武功,非但得不到權利,就連太子之位都難保,說嚴重些,以他對康熙這個父皇的瞭解,這位仁君弄不好不僅會廢了自己這個太子,甚至會把自己貶爲庶人並圈禁起來,到時候就後悔莫及了。

第七百六十一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復爵?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臣第二百七十六章 火槍第四百四十七章 愁容盡去第三百二十六章 龍泉士子第八百四十七章 朝鮮有事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言不發第八百九十六章 叫苦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爭功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惜第六百一十四章 曾舍人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氣象(求票!)第七百四十六章 問斥第十七章 城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兩路出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飛灰第七百零八章 出爾反爾第三百五十九章 老少將軍第五百七十一章 過府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太倉大案第六百一十五章 收拾心情第一千八十八章 世子上京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戰術調整第五百八十一章 招攬第五百一十二章 心累第四百零七章 目標天津衛第三百九十九章 皇權第二百零一章 東海偷襲第四百一十六章 來了第二百四十章 嶽鍾琪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明新政4第四百五十四章 轉進千里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功成屍枯第二百二十八章 密室之謀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情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婚姻第七百八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欺騙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十八章 反正第八百一十九章 鐵血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三十章 事與願違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對外佈局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六百五十四章 觸目驚心第一千八十七章 混帳兒子第五百零四章 恩典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強攻第九十六章 落幕第一千六十二章 黃剃頭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爲天下耳第一千五十五章 稀裡糊塗的會晤第七百五十五章 來了第二百九十章 心好痛第一千一十六章 讓皇上滿意第七百九十五章 血海深仇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曼薩尼約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一千七十五章 黔國公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章 表演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半島海戰1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客第二百六十三章 碰撞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一千零八章 坐以待斃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擇第一百零六章 兩地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見第一百六十章 岌岌可危第三百一十四章 債券(求票!)第七百六十四章 晚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白蓮易主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哈密第三百六十七章 雙喜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家鄉第二百四十二章 輕取蒼溪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勸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井市傳聞第八百零五章 火焰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惱怒第五百二十六章 謠言第七百四十五章 入宮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了第七百五十章 鬼話連篇
第七百六十一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復爵?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臣第二百七十六章 火槍第四百四十七章 愁容盡去第三百二十六章 龍泉士子第八百四十七章 朝鮮有事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言不發第八百九十六章 叫苦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爭功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惜第六百一十四章 曾舍人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氣象(求票!)第七百四十六章 問斥第十七章 城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兩路出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飛灰第七百零八章 出爾反爾第三百五十九章 老少將軍第五百七十一章 過府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太倉大案第六百一十五章 收拾心情第一千八十八章 世子上京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戰術調整第五百八十一章 招攬第五百一十二章 心累第四百零七章 目標天津衛第三百九十九章 皇權第二百零一章 東海偷襲第四百一十六章 來了第二百四十章 嶽鍾琪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明新政4第四百五十四章 轉進千里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功成屍枯第二百二十八章 密室之謀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情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婚姻第七百八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欺騙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十八章 反正第八百一十九章 鐵血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三十章 事與願違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對外佈局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六百五十四章 觸目驚心第一千八十七章 混帳兒子第五百零四章 恩典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強攻第九十六章 落幕第一千六十二章 黃剃頭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爲天下耳第一千五十五章 稀裡糊塗的會晤第七百五十五章 來了第二百九十章 心好痛第一千一十六章 讓皇上滿意第七百九十五章 血海深仇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曼薩尼約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一千七十五章 黔國公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章 表演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半島海戰1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客第二百六十三章 碰撞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一千零八章 坐以待斃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擇第一百零六章 兩地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見第一百六十章 岌岌可危第三百一十四章 債券(求票!)第七百六十四章 晚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白蓮易主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哈密第三百六十七章 雙喜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家鄉第二百四十二章 輕取蒼溪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勸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井市傳聞第八百零五章 火焰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惱怒第五百二十六章 謠言第七百四十五章 入宮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了第七百五十章 鬼話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