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氣象(求票!)

元旦,這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這時代的元旦可不是後世的元旦,其實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元旦一直都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也就是後世人們熟悉的春節這一日,只不過民國後政府引入公曆記年,爲區分這才把元旦和春節分了開來。

按明朝的制度,元旦是個極其重要的日子,明朝規定三大節日,即:冬至、元旦、元宵,這三個節日都會放長假,朝中元旦放假時間是最長的,從一開始的從元旦初始放假五日,到後來的放假十日,而至神宗時期,索性把元旦和元宵假期合二爲一,直接放假二十日之久。

當然了,這些假期的長度都是指在太平年代,如今明廷在南京初復不久,北方還有清廷虎視眈眈,至於南方也正在打仗,朝中放這麼久的假肯定是不合時宜的。爲此朱怡成特許在元旦當日大朝會後放假三日,元宵再放假兩日,合計爲五日,以爲慶祝。

這一年是朱怡成正式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也是永業二年的頭一個春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元旦當日,朱怡成就早早起,凌晨四點不到就到了大殿附近的偏殿準備,而前來參加朝會的文武百官也早就在宮外等候,時間一到,先由文武百官入殿,等人全到後朱怡成再至殿內,受百官朝賀,然後由宣表官代表朱怡成高聲朗讀表目,這表目說白了就是後世的領導新年至詞,洋洋灑灑一大通,表目前後要讀一時辰之久,等讀完後朱怡成高坐寶座,以接受朝臣的賀拜之禮。

完成後,接下來還有大祭等等活動,這一番節目一直要折騰到午後才能結束。如此後,新年朝會纔算接近尾聲,接下來就是普天同慶的日子了,朱怡成不僅要對朝中官員進行慰問和表彰,還要宴請一些民間的代表,尤其是那些挑選出來的鄉老等等,以示皇恩浩蕩。

就算這些節目結束,對於宮中各人,作爲皇帝也要雨露均沾,宮中無論級別,上至皇后下至普通小黃門和宮女、侍衛,朱怡成都要給予一個討吉利的“紅包”,這紅包中裝的是剛剛製作出來的永業制錢,這些制錢並非普通的鑄錢,而是使用了工部最新研製的水壓機器直接壓制的銀元和銅元,無論做工還是精美程度遠超如今民間所使用的錢幣。

大明初建,對於錢制問題在去年時就着手開始籌備了,堂堂大明總不能使用清廷的康熙通寶吧?這樣既不合規矩,也不成體統。但鑄造錢幣,朱怡成又不願意和之前那樣使用通寶性質,中國並不是一個銅產大國,自古以來一直缺銅,何況隨着工業的快速發展,銅料在工業上有着更大的作用。再加上考慮到民間一直又有私鑄通寶的陋習,從各方面考慮,朱怡成決定用後世的方式進行錢幣制造。

在寧波的水力衝壓機研製成功後,朱怡成就下旨建立了專門的錢幣鑄造局,鑄造局設在上海。沒錯,正是上海!在明軍拿下蘇鬆後,上海的建設就逐漸開始,上海位於長江下游的入海處的突出部,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又是連接南北的要地,隨着大明即將要進入全球大航海的行列,上海的開埠已是必然,後世的一切也證明了上海有足夠成爲遠東第一大城市的潛力,對於這個寶地朱怡成怎麼可能放至任之呢?

永業制錢中的銅錢和普通的銅子不一樣,清廷的康熙通寶,或者說前朝的各代通寶基本都是以銅爲八錫爲二或者銅爲七錫爲三進行鑄造,在開國時期,朝廷在銅的比例會高些,而當朝廷遇到財政困難的時候,銅的比例會低些。有時候銅六錫四甚至對半也曾出現過,更爲噁心的還出現過銅四錫六的配比,這種劣質銅子的購買力和歡迎度可想而知。

再加上中國各朝一直實施專賣制度,導致銅器的價格遠高於銅子,民間有些不法商人就會鑽空子,私下裡把含銅量高的銅子融化了鑄成銅器以爲牟利,所以朱怡成在進行製造錢幣的時候特意讓人採取了新的配方,所使用的銅錢中含銅量並不高,僅只有六成左右,但其他四成由於加入一些新的金屬材料形成了類似合金的效果,再加上衝壓機的加工,所以永業制錢看上去賣相甚好,初一投入就大受歡迎。

除了銅錢外,還有銀元。和銅錢一樣銀元也使用了合金技術,再者大小份量一致的銀元使用起來比碎銀更爲方便。這些制錢上朱怡成本來想使用自己的頭像作爲正面,但這個想法卻被百官否決了,百官認爲皇帝乃天子,天子怎麼能讓自己的頭像出現在制錢上呢?如果頭像放在制錢上,這老百姓敢不敢用也是個問題,以目前風氣難道讓老百姓拿着這些制錢在家供起來不成?

朱怡成想想也是,目前還未民智大開,再者他也不想這些制錢被人稱爲“朱大頭”,這也太難聽了。最終討論後製錢決定一面以大明十二角日月爲正面,而另一面以文字的性質標註制錢單位和年份,四周再以簡單的龍紋爲飾,輔以壓制的螺紋,以作爲防僞。

除了錢幣鑄造局外,朱怡成還以皇室出面同寧波商會建立了銀號,這些銀號替代戶部進行錢幣兌換和儲取服務,甚至還推出了由皇室擔保的銀票。這些銀號表面上是由寧波商會進行操作,但實際上真正的操縱權在朱怡成的手裡。

朱怡成建立這些銀號的目的很明顯,他是用這些銀號達到設立中央銀行的目的,而且根據他的計劃,等銀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逐步開放民間銀號的良性競爭,當然一些重要的職權只能控制在皇家銀號手裡,以逐步完善大明的銀行業務,進而推動金融發展。

原本,皇家銀號的推出是得到百官反對的,在一些官員看來朱怡成這樣做有“於民爭利”的嫌疑,何況士農工商,四民之說古就有之,商人的地位一直最低,如果皇室直接介入其中不僅會提高商人的地位,更會帶來許多不確定的變化。

但是他們的反對被朱怡成直接駁回,這同把自己的頭像要不要擺在制錢上完全是兩回事,知道皇家銀號重要性的朱怡成怎麼可能輕易放棄?再說隨着大航海時代的開始,這個世界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商人的崛起不可或缺,四民之說必須廢除,中國現在雖然還是這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如果繼續抱着老傳統下去的話,那麼將來必然會落後於世界,落後就會捱打,這是歷史帶來的教訓。

和前明的其他皇帝不同,他朱怡成可是白手起家,一手一腳打出復明大業的馬上皇帝,再者軍中各要員大將全都是朱怡成一手提拔起來的,朱怡成讓他們往東絕對不會說半個不字。而在文官中,職位最高的無論是廖煥之還是鄔思道,他們也不是什麼讀死書的書呆子,當然不會爲這事去反對朱怡成,這樣一來那些反對的聲音很快就被打壓了下去,而皇家銀號自然順利地成立。

隨着地盤的擴大,雖然有海貿的收益支持,大明的財政還算過得去。但現在福建之戰還在打,接下來還有兩廣和北方大片國土需要收復,朱怡成手上一直緊張的很。

錢幣鑄造局和皇家銀號的成立,使得朱怡成在財政上能稍緩口氣,第一個月下來,當兩部的報表送到朱怡成這裡時候,朱怡成更是欣喜萬分。其中錢幣鑄造局當月收益高達五十萬兩,至於皇家銀號的收益更高,居然達到了八十萬兩,兩者相加足足有一百三十多萬兩的收益。

不要忘記,這只不過是第一月的收益,這些收益隨着規模的擴大和持續性,還將不斷穩定增長,怪不得後世人們常說搞金融是最爲賺錢的,而事實也同樣如此。

等到了元宵節,這南京城就更是熱鬧非凡,而在宮中也各處張燈結綵,一片喜色。難得休沐的朱怡成在後宮陪着李娟兒,雖然貴爲皇后,李娟兒沒事的時候會自己做些女紅,而現在朱怡成懶洋洋地半躺在塌上,手裡拿着本書,李娟兒正坐在離他不遠處的窗前,嘴角含着笑容,手中拿着針線仔細縫着一件小孩的衣服。

“皇爺,您看怎麼樣?”縫完最後一針,李娟兒用牙咬斷了線,然後拿起衣服仔細瞧了瞧,轉身問朱怡成。

朱怡成起身走近,接過仔細瞧了瞧,這件衣服的針線密密麻麻,縫的很是仔細,雖然這手藝稍不如宮中的匠人,但在民間算的上很不錯了。

“真是不錯,娟兒,其實這些東西讓下人準備就是,不用如此辛苦。”

“雖說可以讓人準備,不過臣妾還是覺得親手做的更爲放心些,皇爺,這可是我們的第一孩子呀。”李娟兒嘴角含着幸福的笑容,她的小腹微微隆起,如今李娟兒已有孕四個月了,當得知李娟兒有孕的時候,無論是朱怡成還是文武百官,甚至大明治下的百姓全都興奮不已,因爲一旦皇后誕下皇子,這就代表着大明後繼有人,天下穩固。

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國之儲君第九百章 落地第七百五十八章 吃虧第二百一十六章 湊人頭(求票!)第二百七十五章 列陣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許諾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三百零八章 鴨王出京第十九章 鬧大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一千一百章 帶有目的的吹捧第七百二十章 偶遇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兩個英國佬的對話第八百九十九章 殺氣騰騰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千四十九章 皇帝的難處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朋遠方來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如夢似幻第二百八十四章 野望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廉頗老矣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人選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入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國之儲君第八百九十六章 叫苦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九百六十六章 臣子慾望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四百零一章 興奮的錦衣衛指揮使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六百零三章 驅趕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木屋第二百九十九章 君臣(求票!)第七百一十八章 思州田氏第九十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八卦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用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蠢蠢欲動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謝列霍夫要塞第九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第九百四十七章 態度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濺朝堂第九十三章 接二連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踏步後退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穩穩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人口人口第八百章 南下馬尼拉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族第五百三十三章 終生無望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五百零五章 自立?第二百五十三章 放火第九百三十七章 刻薄寡恩第三百四十九章 火上澆油第一千一十五章 落毛的鳳凰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九百五十五章 王樊的建議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未來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二百章 調虎離山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一千一十四章 進而攝政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二百六十二章 王東的信念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君恩第六百九十六章 掘墓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古之戰(9)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品茶第九百四十二章 如芒刺背第五百三十六章 別列科夫的誘餌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集中打擊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不爲人知的交鋒第四百四十六章 遷都?第四百四十五章 又沒錢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改換門庭第三百零八章 鴨王出京第四百一十九章 吾養之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四百六十五章 制火器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債券(求票!)第七百八十章 西北第四百七十四章 上海之王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宴會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三百二十三章 朝會(求票!)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八百六十四章 走馬觀花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暴力機構第一千八十六章 東西兩北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里駒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做文章
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國之儲君第九百章 落地第七百五十八章 吃虧第二百一十六章 湊人頭(求票!)第二百七十五章 列陣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許諾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三百零八章 鴨王出京第十九章 鬧大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一千一百章 帶有目的的吹捧第七百二十章 偶遇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兩個英國佬的對話第八百九十九章 殺氣騰騰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千四十九章 皇帝的難處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朋遠方來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如夢似幻第二百八十四章 野望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廉頗老矣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人選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入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國之儲君第八百九十六章 叫苦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九百六十六章 臣子慾望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四百零一章 興奮的錦衣衛指揮使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六百零三章 驅趕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木屋第二百九十九章 君臣(求票!)第七百一十八章 思州田氏第九十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八卦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用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蠢蠢欲動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謝列霍夫要塞第九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第九百四十七章 態度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濺朝堂第九十三章 接二連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踏步後退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穩穩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人口人口第八百章 南下馬尼拉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族第五百三十三章 終生無望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五百零五章 自立?第二百五十三章 放火第九百三十七章 刻薄寡恩第三百四十九章 火上澆油第一千一十五章 落毛的鳳凰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九百五十五章 王樊的建議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未來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二百章 調虎離山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一千一十四章 進而攝政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二百六十二章 王東的信念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君恩第六百九十六章 掘墓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古之戰(9)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品茶第九百四十二章 如芒刺背第五百三十六章 別列科夫的誘餌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集中打擊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不爲人知的交鋒第四百四十六章 遷都?第四百四十五章 又沒錢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改換門庭第三百零八章 鴨王出京第四百一十九章 吾養之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四百六十五章 制火器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債券(求票!)第七百八十章 西北第四百七十四章 上海之王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宴會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三百二十三章 朝會(求票!)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八百六十四章 走馬觀花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暴力機構第一千八十六章 東西兩北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里駒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