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彪悍李斯

御書房的氣氛很凝重,甚至有些窒悶。

始皇帝的無上威嚴和武烈王的犀利鋒銳再加上籠罩在他們心上的厚厚陰霾,讓李斯、蒙嘉等人始終保持沉默,不敢輕易說話。

始皇帝是什麼意思?他是不是承受不了重壓要向武烈王妥協?抑或,他打算堅決阻御並展開反擊?武烈王又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佈局?他這一次要攻擊的對手又是誰?

“說說北疆局勢。”始皇帝打破了沉默,“在諸位愛卿看來,北伐大概何時爆發?這場征伐將給大秦帶來何種影響?”

李斯、蒙嘉等人即刻意識到始皇帝的態度,他要反擊,無意妥協。幾位大臣互相看看,眼神在瞬間內經過“碰撞”,各自尋思對策。

始皇帝的目光轉向了李斯。

李斯絕對沒有想到公子豹的一個大巴掌把他打到了丞相公的位置上。在過去的那場風暴裡,當馮氏成爲衆矢之的,蒙氏兄弟和淳于越、伏生等關東大臣被“騙”出京城的時候,整個關東系就靠李斯扛“大旗”了,而李斯沒有畏怯和退縮,當仁不讓,奮力“阻擊”,最終幫助始皇帝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而他本人一躍登上丞相公的位置就是始皇帝最後勝利的“果實”之一。

始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李斯當然要“士爲知己者死”,要爲始皇帝“衝鋒陷陣”,幫助始皇帝實現“集權”的理想。

“匈奴人是否統一併穩定了大漠?假如匈奴人的確統一了大漠,匈奴人是否會入侵中土?假如匈奴人的確要入侵中土,匈奴人是否有能力突破我們的防禦,越過長城?”李斯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是否有北伐的必要?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是否符合當前大秦的發展需要?”

李斯的聲音迴盪在御書房裡,猛烈衝擊着蒙嘉等人的心神,讓他們紛亂的思緒霎時陷入了極度的混亂。李斯太“彪悍”了,竟然質疑南北戰爭之策,竟敢否定武烈王的北疆策略,竟然以修改國防策略來反擊那些試圖控制財賦策略的大秦本土貴族們。

始皇帝面無表情,但眼裡卻露出一絲讚賞之色。

李斯好智慧,一擊而中,一句話就點明瞭要害。

建設北軍強大武力的根源就是來自對南北戰爭的預想,而進行南北戰爭的國策則來自匈奴人統一大漠後可能對中土進行入侵的假設,於是帝國建立之初,國防策略馬上修改爲守外虛內,把帝國最強大的武力部署在北部疆域,由此構成對外防禦、對內威懾的國防新格局。

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是由武烈王一手促成並強加於咸陽。

統一大業尚未完成,武烈王就利用匈奴人入侵代北和征伐燕國的機會,把大秦主力軍隊全部部署到北疆,從此武烈王掌控了強大武力,並以此武力一次次威逼咸陽按照他的思路修改國策。等到統一大業完成,武烈王再次利用國內外局勢和各種激烈矛盾,拿出了進行南北戰爭的重要國策,把大秦主力軍隊全部集中到北部疆域,就此形成了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

目前中土本部疆域只剩下地方鎮戍軍,而大秦的精銳將士都在北疆。隨着北軍建設策略的實施,大秦擁有了接近四十萬的常備軍。這是國防策略的需要,但它對中央財政卻造成了重大影響。

中央拿錢養兵,養兵是爲了進行南北戰爭,是爲了實施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然而,中央是否完全集中了軍權?是否完全控制了北軍?始皇帝和中央能否利用北軍的強大武力來鎮制帝國貴族和地方勢力,實施自己的“集權”策略?

答案是否定的。中央耗費巨大財力供養北軍,但北軍實際上卻成了大秦貴族們對抗中央的強大後盾。中央耗費了財力,卻增強了對手的實力,給自己的“集權”之路設置了重重障礙,這種事情怎能繼續下去?

郎中令蒙嘉表情沉重,眼裡不時掠過不安之色。

趙亥眉頭緊皺,低頭做深思之態。

蒙毅悄悄挪動身軀,試圖把自己藏進黑暗之中。

周青臣伏案疾書,看不到他的表情。像這種內廷議事的記錄都由他負責,但今天到目前爲止只有始皇帝和李斯說話了,而他卻始終在奮筆疾書,也不知他在寫什麼。

司馬空拿着武烈王的奏章,還在凝神細看,似乎還沒有讀懂,還需要時間思考。

李斯這句話太過震撼,他的意圖很明確,大家不得不穩定心神馬上做出推衍,假如始皇帝採納了李斯的建議,那將給政局帶來何種影響。

丞相隗狀,太傅、上將軍武烈王等大臣極力主張實施休養生息之策,輕賦薄徭,讓利於民,以此來迅速穩定國內局勢,其理由就是因爲中央財政難以爲繼,帝國需要迅速恢復國力。

這個策略看上去有些矛盾。既然中央財政難以爲繼了,爲何還要與民休養,輕賦薄徭?那中央財政豈不更加危險?隗狀和公子寶鼎等人的解釋是,如其竭澤而漁,不如放水養魚。

打個比方,漁民在湖裡捕魚,年復一年的過度捕撈會形成惡性循環,湖裡的魚會越來越少。假如限制捕撈量,讓魚兒獲得良好的繁殖環境,那麼湖裡的魚就會一年比一年多。魚的總量增加了,捕撈量也就可以同步增加,從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這個策略的實施需要時間,五年肯定不夠,十年估計纔有效果。

武烈王在朝議上公開說過,鑑於匈奴人統一了大漠,北疆局勢逐漸緊張,預計南北戰爭要在十年內爆發。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年,只剩下七年了,在這七年內,要把直道修築完成,還要養兵,還要囤積武器糧草,還要進行邊境防禦設施的建設,還要遷徙人口墾荒屯田,還要發展農耕畜牧和工商業以改善邊郡軍民的生活。算一算,這需要耗費多少中央財政?七年的時間夠不夠?

七年時間肯定不夠,也就是說,武烈王的國防策略和他所主張的財政策略自相矛盾。

由此來進行推斷,那麼南北戰爭就是武烈王設下的一個陷阱。他把始皇帝和中央騙進了陷阱,讓中央財政不停地投入,拖住中央財政,遏制始皇帝和中央的權威,延緩始皇帝實施他的集權策略。但南北戰爭假如遲遲沒有爆發,武烈王的這個陷阱必定失去作用,所以武烈王又設下一個陷阱,這就是輕賦薄徭的財政策略。這個策略的目的和武烈王所堅持的國防策略的目的一模一樣。

武烈王用了連環計。始皇帝和中央已經跳進了一個陷阱,假如再跳一個,那就徹底的上當中計了,“集權”將遙遙無期。

擊敗武烈王的辦法就是以其人知道還治其人之身。

武烈王利用中央財政做“文章”,始皇帝和中央也可以利用中央財政來反擊。中央財政不夠,養兵養不起,那麼只有兩個解決途經,一是削減軍隊,二是修改國防策略。

削減軍隊的可能性不大,這不僅直接損害了帝國貴族們的利益,也危及到了帝國的安全。目前局勢下,帝國無論是御邊還是戡亂,都需要一支強大的常備軍。於是只有修改國防策略,改“守外虛內”爲“守內虛外”,其目的就是把常備軍撤回京畿,罷去統兵將率的軍權,由始皇帝和中央直接控制軍隊。

軍隊回到京畿,就近供養,那麼中央財政就無須投入巨資穩固和發展北疆邊郡了。

北疆邊郡持續貧瘠,北軍武力又被始皇帝和中央控制,武烈王和一幫將軍們長期困守京城,那麼他們的實力也就急劇下降,沒有了足夠的實力,他們還拿什麼與始皇帝和中央對抗?

這就是釜底抽薪之計,一劍刺中武烈王的要害,留給他的就剩下兩個選擇,要麼遵從中央的財政策略,按照中央的“集權”道路走,要麼掀起新一輪的博弈,大家再鬥一次,但考慮到帝國貴族勢力之間的矛盾,武烈王能否守住既定的國防策略,能否繼續控制北軍就難說了。

始皇帝的目光從衆人臉上一一掃過,把每個人的表情收入眼底,暗自揣測衆人的心思。

很顯然,除了李斯,其他人都不敢明確表態,倒不是因爲衆人畏懼武烈王的權勢,而是因爲大家都無法確認南北局勢的發展。

假如匈奴人傾盡全力入侵,南北戰爭爆發,以大秦目前的財政策略和中土國力的恢復狀況,根本支撐不了多久,其後果非常可怕,被壓榨到極限失去了生存希望的中土庶民尤其那些仇恨大秦的關東庶民,十有八九要揭竿而起聚衆叛亂。中土一旦烽煙四起,咸陽對地方郡縣的控制力勢必驟降,可以想像,地方勢力必定乘機割據自立,對抗中央。

那時外有匈奴入侵,內有暴民叛亂和地方割據,而中央卻沒有財政去御邊和戡亂,其結果必然是帝國的崩潰。這太可怕了。

帝國建立之初,帝國的貴族們之所以一致要求馬上發動北伐,也是考慮到中央財政的支撐問題。當時丞相王綰有一番頗有說服力的理由,歸結起來就是“長痛不如短痛”,拿着傷痕累累的軀體去進行最後一搏,然後再集中力量休養生息。武烈王和北疆軍的統率們則堅決反對,其理由就是匈奴人的實力不可小覷,,匈奴人和百越人的實力沒有可比性,在廣袤的大漠作戰和在山林密佈的南疆作戰,也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以大秦當前的財力,根本打不贏這場戰爭。

國防策略的改變直接關係到帝國的存亡,這個責任太重大,誰也承擔不起。

始皇帝的目光再一次轉向李斯。

李斯倒是坦然。剛纔那句話也不是他興之所至的即興之語,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結果。長久以來,他一直在考慮“集權”策略,集權於中央的前提就是大一統的穩定局面,沒有穩定如何“集權”?

但武烈王拿出了進行南北戰爭的國策,大秦必須爲南北戰爭進行準備,中央財政要全力支撐這場戰爭,由此導致中央根本沒有時間和能力遏制地方實力的發展,更不要說進行權力上的集中了。

“中土統一,百廢俱興,當然需要休養生息,這一策略絕對正確。”李斯說道,“但我們爲什麼無法實施休養生息之策?是因爲我們的國防策略。”

“武烈王認爲匈奴人統一大漠後實力飛速發展,要入侵中土,對大秦形成了嚴重威脅,所以要進行南北戰爭,要北伐。”

李斯說道這裡搖頭苦笑,“現在我們財政的狀況大家都清楚,以目前的財賦收入,如何支撐可能要持續數年的南北戰爭?中央財政一旦崩潰,不但大秦軍隊要敗在北方戰場上,就連國內都要陷入分裂和戰亂,所以我們不得不增賦加稅,以確保南北戰爭的勝利。南北戰爭勝利了,北部疆域安全了,我們的軍隊才能進行國內的平叛和戡亂。”

“如今武烈王建議朝廷實施休養生息之策,以穩定國內局勢,改善庶民生活,緩解中央財政危機。這是正確的策略,但問題是,如果不改變國防策略,如果不延緩或者暫時中止南北戰爭的準備工作,中央財政會迅速陷入崩潰的危機。”

李斯臉色冷冽,“武烈王要進行南北戰爭,要北伐,要中央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但同時他又建議朝廷實施休養生息之策,輕賦薄徭,如此一來中央財政必定驟減。試問一句,一個沒有財政收入的中央,如何樹立權威?如何控制地方?如何控制軍隊?我們是不是要質問武烈王一句,你目的何在?到底想幹什麼?”

“善!”始皇帝拍案稱讚。

始皇帝明確表態,周青臣和司馬空當然不敢遲疑,當即表示讚許,支持李斯的看法。

蒙嘉和趙亥很謹慎,兩人都沒有表態。

蒙毅看到始皇帝望向自己,不得不說出了自己的疑慮。

“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其核心還是守。”蒙毅小心翼翼地說道,“武烈王雖然預計幾年後肯定要爆發南北戰爭,但他同時也說了,中土未來最大的敵人就是匈奴人,南北戰爭是長期的持久的戰場,而北伐不過是南北戰爭中的一場戰役而已,其目的是把河西、河南和代北連成一片,把匈奴人趕到陰山以北,繼而擴大北疆防禦的縱深,增強北疆的防禦能力。”

蒙毅看到始皇帝臉色沉鬱,不禁有些猶豫,目光悄悄看向蒙嘉。蒙嘉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色,示意他大膽說下去。

“守外虛內是主動防禦,是把軍隊和財賦投入到邊疆,禦敵於國門之外,確保中土的安全。守內虛外是被動防禦,雖然軍隊集中到了京畿,財賦支出也得到了節約,但邊疆防禦薄弱,匈奴人一旦殺進來,首當其衝的就是邊郡,然後就是京畿。這時即便京畿大軍火速出動,把匈奴人趕出了邊疆,但損失已經無法挽回。長此以往,損害的不僅僅是中央權威,還包括中央財政,更嚴重的是,邊郡的疆土和人口會逐漸喪失,匈奴人會逐漸殺到京畿門戶,這對中土造成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在我看來,武烈王之所以建議實施休養生息之策,着眼的還是未來。只有中土國力恢復了,中央財政逐年增收,我大秦才能把南北戰爭堅持下去,才能守住疆土。邊疆穩定了,中土維持了和平和統一,大秦的財賦越來越多,大秦的軍隊才能具備遠征能力,才能開疆拓邊,才能在南北戰爭中贏得最後的勝利。”

“守疆需要的不僅僅是軍隊和財賦,最最重要的還是是正確的國防策略。”

蒙嘉感到窒息,他急促的吸了幾口氣,結束了自己的闡述。

李斯的臉色十分難看。

蒙嘉也說到了要害之處,倒不時他故意爲武烈王說話,而是他對“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而這正是李斯所不及之處,這令李斯很難堪。

始皇帝撫須沉思。忽然他示意司馬空把武烈王的奏章遞給他,然後再一次認真閱讀。

御書房安靜下來,但氣氛愈發沉重。

“匈奴人統一了大漠,這是事實。”始皇帝把奏章放到案几上,看看衆人,問道,“朕不能理解的是,武烈王憑什麼認爲,匈奴人在未來很長一度時間甚至在未來一兩百年內都是中土最大的敵人?難道匈奴人如此強大?”

李斯對匈奴人沒有任何直接的認識,但根據他對蠻夷的瞭解,他認爲武烈王和北軍統率們故意誇大了匈奴人的實力,居心叵測。

蒙嘉和司馬空這次都隨太子西巡,雖然沒有直接接觸匈奴人,但從義渠、西羌、大月氏等北虜諸族的介紹來看,匈奴人的實力的確不可小覷。武烈王對北疆局勢的認知和預測不是無的放矢或者誇大其辭,而是有事實依據,有一定的道理。

蒙嘉曾隨蒙恬在北疆與匈奴人或者其他北虜打過仗,他對北方戰場還是有直觀的認識。

“大漠廣袤,據說比中土疆域還要大。”蒙嘉說道,“匈奴人來自大漠深處,逐水草而棲,牧牛羊而生。過去他們和其他北虜諸種一樣,南下的目的就是擄掠,搶完了就跑。如今他們統一了大漠,北虜諸種皆歸單于庭帳下,可以想像他們南下擄掠的軍隊有多少。但他們作戰的方式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打得過就不停地打,不停地擄掠,從牛羊到人口,看到什麼搶什麼,而打不過他們就跑,一跑就是數千裡。”

蒙嘉無奈搖頭,“當年李牧爲了圍殺匈奴人,在長城內做了十幾年的縮頭烏龜,才把匈奴人誘到長城腳下,其原因就是趙人沒有財力遠征塞外,只能把匈奴人誘到家門口圍殺。但自從李牧重創了匈奴人之後,匈奴人就不會上當了。”

“大秦雖說統一了中土,但匈奴人也統一了大漠,雙方的實力都增加了,這時候,匈奴人對中土的威脅急劇增大,但大秦軍隊若想擊殺匈奴人,卻依舊困難重重,因爲大秦沒有足夠財力支撐幾十萬軍隊遠征數千裡之外的大漠。”

“大秦若想具備遠征大漠的能力,徹底擊敗匈奴人,永絕邊患,其國力發展至少需要幾十年,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第72章 極度誇張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403章 輕賦薄徭第295章 逼迫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360章 傳承第46章 老秦人的憤怒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384章 不歸路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97章 最後一刻第255章 入代作戰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57章 再現傳說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312章 變故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219章 誰做統率第20章 徐夫人劍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212章 古老的陳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52章 這是一場決戰第110章 烹第71章 三方會談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217章 犁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37章 割發代首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364章 序幕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394章 江南事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292章 絕不屈服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423章 新變化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419章 吃人老虎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396章 烏雲壓頂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407章 魚死網破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285章 殺出一條活路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118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134章 我的師傅是韓非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229章 西河、鬼谷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381章 世襲第231章 定計第55章 琴氏大匠第108章 心狠手辣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96章 攻第208章 出武關第130章 匈奴人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257章 施壓第371章 絕殺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56章 又一個秘密
第72章 極度誇張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403章 輕賦薄徭第295章 逼迫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360章 傳承第46章 老秦人的憤怒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384章 不歸路第370章 熊氏外戚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97章 最後一刻第255章 入代作戰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57章 再現傳說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312章 變故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219章 誰做統率第20章 徐夫人劍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212章 古老的陳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52章 這是一場決戰第110章 烹第71章 三方會談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217章 犁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37章 割發代首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364章 序幕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394章 江南事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292章 絕不屈服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423章 新變化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419章 吃人老虎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396章 烏雲壓頂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354章 何時打燕國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407章 魚死網破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285章 殺出一條活路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118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134章 我的師傅是韓非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229章 西河、鬼谷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381章 世襲第231章 定計第55章 琴氏大匠第108章 心狠手辣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96章 攻第208章 出武關第130章 匈奴人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257章 施壓第371章 絕殺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56章 又一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