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公開反間

寒暄一番坐下來之後,寶鼎的情緒迅速恢復。

驚喜歸驚喜,但能否留下荊軻並不是他說了算,而是由荊軻的意願來決定,如果荊軻一定要走,一定要去刺秦,他也毫無辦法。至於救援代北的事,更是充滿變數,但此事一定要成功,否則如何激化李牧和邯鄲之間的矛盾?假若此計最終讓邯鄲殺了李牧,那對秦國而言就是驚天之喜了。

由此寶鼎想到一個問題。歷史上代北大地震之後,秦國是否予以援手?秦國救代北災民,等於暗中幫助李牧鞏固代北勢力,這肯定會引起邯鄲強烈的不滿和對李牧忠誠的懷疑。趙國滅亡之前,王翦和李牧對峙,當時趙國的形勢非常惡劣,趙王對李牧的依賴可想而知。歷史上的反間計其實很簡單,就是王翦和李牧陣前談判,然後在邯鄲散佈謠言說李牧要投降,再經郭開等人在趙王耳邊進讒,於是趙王就信以爲真,把李牧殺了。仔細推敲,這個反間計太拙劣了,破綻百出,其背後肯定隱藏着趙王不得不殺李牧的秘密,而秘密不外乎權力場上的血腥博弈。

假如秦國在代北大地震之後馬上救助代北,那等於從這一刻開始就實施反間計了。如此深謀遠慮的謀劃,加上最後時刻的佈局,趙王誅殺李牧的理由似乎更爲充足一點。

寶鼎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思路十分正確,可能正好與湮滅在歷史中的秘密相重合,因此對此計的信心大爲增加。

荊軻詳細說明了代北災後的苦難,然後代表李牧向武烈侯求助。

李牧純粹是走投無路,死馬當活馬醫了,對求助並不抱什麼希望。秦國一心要滅趙國,豈肯放過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試想做爲盟國的齊燕楚三國都不願救助,更不要說做爲敵人的秦國了。

不過中原的武烈侯是個機會。武烈侯是被咸陽趕出來的,這次秦軍攻佔中原,武烈侯的謀劃至關重要,武烈侯因此建功,那麼他和咸陽之間的矛盾肯定增大。此刻不要看咸陽和武烈侯表面上的關係非常融洽,其實暗地裡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武烈侯拿到了中原,但中原是四戰之地,一旦失去咸陽的支持,他的麻煩就大了,所以武烈侯要穩固中原,要進一步拓展實力,同時,更要養寇自重。這是所有鎮戍邊疆的統率們牢牢控制軍權發展實力的生存法則。李牧就是從代北發家的,他對這種邊鎮與中樞的權力鬥爭太熟悉了,所以他認爲武烈侯正在走與自己同樣的路。武烈侯既然要養寇自重,那麼必然不想看到趙國早早滅亡,他需要趙國幫助他鉗制咸陽。從這一點出發,李牧覺得通過私密渠道與武烈侯秘密接觸,或許可以從中原獲得一些糧食。

果然,李牧判斷正確,武烈侯願意伸以援手,但武烈侯的想法完全出乎李牧的預測,武烈侯竟然要公開援助代北,這可以說是驚天之喜,不過,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這背後隱藏着什麼樣的陰謀?

武烈侯就是有氣魄,當着荊軻的面,把公開援助的好處和由此帶來的弊端一一告訴了荊軻。

“我毫不避諱地告訴你,我

不能和大將軍私下交易,這直接危害到了我的安全。”寶鼎說道,“我有絕對的把握說服咸陽,公開援助代北,請荊卿通過私密渠道火速與大將軍取得聯繫,請他督促邯鄲馬上派出使者趕赴咸陽,我保證大將軍可以如願以償。”

荊軻遲疑不語。剛纔武烈侯分析得很透徹,兩國議和,秦國公開援助,這中間牽線搭橋的就是李牧,但邯鄲怎麼想?邯鄲不會相信世上有這樣的好事,如狼似虎的西秦什麼時侯變成仁義之國了?這中間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李牧顯然就是秘密的製造者,他肯定和西秦達成了某種秘密交易,這個交易有利於李牧和代北,卻不利於邯鄲。

邯鄲會怎麼做?邯鄲本意就是要放棄代北,並不在意代北的死活,所以邯鄲的對策只有兩個。其一是迅速與秦國議和,然後儘可能扣押救援錢糧,並懷疑李牧的忠誠。其二是與秦國議和,但利用各種藉口拖延和約的達成,最終置代北於死地,這樣最後代北不得不放棄,而秦國也沒有獲得仁義之名,至於李牧的忠誠同樣遭到懷疑。

還有一種可能是趙國不願意議和,認爲這是秦國滅趙之策。很簡單,秦國以很少的錢糧救活了代北難民,那麼接下來的爛攤子就是邯鄲的事了。邯鄲如果重建代北,國力支撐不住。如果任由代北自生自滅,代北人勢必痛恨邯鄲,他們會更加感激秦國的救命之恩,甚至會舉兵叛亂舉城投降,如此代北便拱手送給了秦國,而且還給了秦國一個仁義之國的美名,趙國卻是既丟人又丟地,得不償失。

這樣一分析,通過兩國議和,讓邯鄲來主辦這件事,李牧和代北都落不到好下場。既然如此,倒不如由李牧來主辦這件事,好歹代北可以度過危機。至於代北重建的事,現在也顧不上了,以後再說吧。

“如果繞開邯鄲呢?”荊軻問道,“武烈侯是否願意繼續遵從承諾?”

寶鼎苦笑,“李牧絕無可能繞開邯鄲,沒有邯鄲的同意,秦國也不可能無償救助。我的建議是,李牧可以先行徵得邯鄲的同意,然後我們再談。談好後,李牧以武力爲後盾,甩開邯鄲,獨自主辦這件事。但後果我說得很清楚了,這會激化李牧和邯鄲之間的矛盾,李牧可能會因此而死。”

荊軻不再說話,站起來恭敬施禮,告辭而去。

武烈侯馬上召集桓齮、司馬鋅、曝布、章邯商議此事。四個人都同意武烈侯的謀劃。武烈侯連夜擬寫奏章,急報咸陽。

武烈侯此刻正在殫精竭慮經略中原,而秦王政和各方勢力則在咸陽爲爭權奪利而激烈廝殺。

武烈侯所奏之策,在其對手看來是干涉國政,但在其盟友看來是合理獻計,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秦王政保持沉默。

華陽太后說話了,她堅決站在武烈侯一方,盛讚武烈侯的戰績和武烈侯忠君報國之心。老太后這話一出,秦王政不能再沉默了,他在朝會上終於開口,命令中樞大臣就武烈侯的獻策進行討論,然後在朝議上公開論辨。

利用中原厚實的文化學術底蘊和西河、鬼谷、法家、儒家等諸子學派的士子,打造中土文化學術聖地,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朝議上一致通過。大秦官學肯定是法家學術,這也毫無疑義。但在是否兼興私學,是否倡導百家爭鳴一事上爭論激烈。大秦官僚階層以法家子弟爲主,當然反對其它學派的子弟和他們搶飯碗,所以反對激烈也在情理之中。

就在形勢一邊倒的時侯,老太后又出來說話了,指責法家目光短淺,氣量狹隘,自私自利,認爲大秦是中土第一大國,將來還要統一中土,所以大秦君臣要具備長遠目光,博大胸懷,要有海納百川的氣量,否則拿什麼來統治中土萬里疆域?

奉常卿、太僕卿都是楚系官員,也是這次反對“百家爭鳴”的主要人物。老太后點名批評,嚴厲責斥。秦王政沒想到還有這種收穫,馬上調換了兩位上卿的官職,以自己的親信代之。

秦王政拿到了兩個重要的上卿位置,老太后又連番施壓,很多楚系大臣也改變了最初的立場,轉而支持武烈侯的策議,秦王和中樞無奈之下,只好放棄在私學一事上設置障礙,於是“百家爭鳴”成爲國策,並首先在中原推行。

接着就是商討兵事和財賦策略的調整,此事直接關係到各方的眼前利益,難度更大。

朝堂上隨即陷入僵局。

這時候武烈侯一日之內連續上三奏,三奏都是關於攻趙之策,而策略的核心就是藉助這次代北大地震實施反間計,誅殺李牧。

這個計策非常誘人,咸陽中樞討論熱烈。

不管是不是與趙國議和,秦國此刻公開援助代北,救助代北難民,不僅僅可以贏得代北人的好感,更能博得仁義之美名,當然,這個美名最終要落在秦王政頭上,秦王政哪有不樂意之理?秦王和秦國博得仁義美名,不但有助於穩定中原,也有助於未來的統一大戰。

至於糧食,秦國儲備富足。秦國先是拿下韓魏兩國,接着又“敲詐”了楚國一筆,無償援助代北一批糧食可以說是綽綽有餘。這批糧食救活了代北災民,事實上就是給邯鄲套上了一個枷鎖,邯鄲不得不爲此向代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救助和恢復建設。秦國這個敵人都伸手相助,邯鄲總不至於坐視不理吧?邯鄲如果任由代北自生自滅,可以想像,趙王和邯鄲必將失去民心,趙國即便有軍隊,也支撐不了多久。

最倒黴的就是李牧了。李牧的代北軍都是代北人,他的根基也在代北,他必須救助代北,否則他完了,趙國也完了。李牧爲此走投無路,向秦國求助。秦國只要一伸手,李牧通敵的嫌疑就坐實了。他本來和邯鄲的關係就緊張,這次不但公開與邯鄲唱反調,還向敵人求助,而敵人偏偏就答應他了,邯鄲有何反應可想而知了,李牧想不死都難啊。

不過咸陽中樞也有另外一種推測,擔心這是李牧的奸計。假如此計是李牧和邯鄲聯手拿出來的,那有可能就是離間咸陽和武烈侯之間的關係,順便賺一筆錢糧以解燃眉之急。但這種推測隨即就被忽視了,因爲這即便是李牧的奸計,邯鄲在今年冬天和明天春天都要爲救助代北而付出慘重的代價,這對秦國還是有利。

還有大臣認爲,爲穩妥起見,還是不予理會爲好,任由代北自生自滅。

這個意見馬上被否決了。邯鄲不救代北,李牧無奈之下,會把代北災民引向河北。災民無處安置,必然上戰場,這支餓得兩眼發綠的軍隊無論打太原,還是打中原,對秦國都沒有任何好處,還不如送點糧食,把代北人困在代地,秦國將由此獲得難以估量的好處。

兩天後,秦王政下令,全權授予武烈侯與李牧議和並救助代北的重任,盡最大努力贏得最好的戰果。

武烈侯接到了秦王令書,荊軻也接到了李牧的回信。李牧告訴荊軻,他已經說服了趙王,趙王同意他與秦國議和,並向秦國求援。

荊軻第一時間拜會武烈侯,懇請武烈侯在和約達成之前,先給代北輸送一批糧食和藥物。

武烈侯當即答應,馬上召集蓼園巨賈,請琴氏、烏氏、卓氏即刻組織商隊,日夜向太原運送糧草。

卓氏本爲趙人,進入蓼園後,因爲武烈侯的恩賜,卓氏把家族財富逐步遷移到了南陽,誰知這裡剛剛安頓好,那邊代北就地震了,卓氏的財富因此得以保全,對武烈侯的感激更是難以用言辭來表達。卓氏對代北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地震發生後,他們通過自己的渠道向李牧捐贈了大量錢糧,但無奈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突然聽說武烈侯說服了秦王,無償救助代北,卓氏感激涕零,恨不能肝腦塗地以報答武烈侯的大恩。

老卓文認爲從中原到代北距離太遠,雖然南陽在這段時間製造了大量的獨輪車,迅速提高了運輸能力,但如此大規模的運輸需要徵調大量民夫,耗費太大,爲此他建議進行傳遞運輸。中原各地把糧食運到函谷關。函谷關則利用水陸兩道把糧食運到太原。太原再把糧食運到雁門交給代北軍。

如此一來,又要武烈侯出面與咸陽交涉,懇請咸陽下令調集河東、太原兩地的民夫。爲了儘快把糧食運到代北,最便捷的方法是先請太原和河東兩郡先行調撥糧食運往代北。

武烈侯不假思索地再次應承。

在別人看來武烈侯這是自找麻煩,而且肯定要和咸陽發生衝突,孰不知咸陽中樞已經給武烈侯說服了,無償援助代北正是大秦滅亡趙國的前奏,符合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利益的原則。

蓼園巨賈敬仰武烈侯,荊軻對武烈侯的看法更是有了顛覆性的改變,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此趟中原之行竟然如此順利。武烈侯然諾仗義,光明磊落,大氣魄大胸懷,不愧爲天子驕子,一代豪雄。

接下來的議和談判和無償救助談判非常順利,武烈侯大開方便之門,兩天便草擬了和約,這讓荊軻對武烈侯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他甚至有一種錯覺,感覺武烈侯似乎就是一位聖人。

然而,武烈侯的道德不論如何高尚,在救助代北一事上不論如何慷慨,都無法改變李牧目前的艱難處境。李牧公開與邯鄲對抗,不惜一切代價救助代北,給邯鄲背上了一個沉重的甚至足以導致亡國的大包袱。邯鄲雖然在道義上無法指責李牧,但邯鄲肯定要找個藉口懲罰李牧,而這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李牧未來的命運如何,荊軻心裡有算,所以他在離開大梁之前,主動與武烈侯談到了趙國的局勢,希望能聽到武烈侯對未來局勢的預測。

“我的願望是在有生之年統一中土。”寶鼎並不隱瞞自己攻打趙國的想法,尤其在荊軻面前,他更是暢所欲言。

荊軻是衛國人,而衛國幾年前被魏國吞併了,魏王把衛國君主幽禁於河內野王城。魏國滅亡後,衛國君主又隨魏王一起被押至咸陽。衛國是古老的諸侯國,人才輩出,但衛國實力弱小,留不住人才,最終國破家亡。衛國的命運早在預料之中,所以衛國人並沒有因爲國破而痛哭流涕,他們默默地接受事實,繼續頑強地生存。對他們來說,不管中土的諸侯是爭霸兼併還是大一統,他們都能接受。荊軻同樣如此。

“歷代先賢,尤其是儒家和法家,都是矢志追求大一統,其目的無非是解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寶鼎把大一統的意義和中土數百年的苦難做了一番闡述,試圖以此來說服荊軻認同他的觀點,爲將來留下荊軻做準備。

“李牧可以挽救代北,但他救不了趙國。”寶鼎終於說出了荊軻最想知道的東西,“在很多趙人的心裡,甚至在很多東方權貴的眼裡,李牧和趙國的命運休慼相關,李牧決定了趙國的未來,但我不這樣認爲,邯鄲恐怕和我的想法差不多。李牧只是一個人,他不是神,他無法阻擋上天對趙國的懲罰。”

荊軻臉色微變,再也無法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南山子已經不止一次聽到寶鼎說出同樣的話,但今天對他的刺激尤其深刻。代北大地震就是上天對趙國的懲罰,如果上天猶不罷休,一次次降下天災,趙國還能堅持下去嗎?從武烈侯話中的意思聽得出來,趙國即便有李牧和代北軍,也無法抗擊上天的憤怒。人豈能勝天?難道趙國還有更大的天災?

“此次代北獲救,兩國議和,都是因爲有武烈侯的鼎力相助。”荊軻躬身拜謝,言辭間不勝感激。

寶鼎搖搖手,猶豫了一下,還是直言不諱地說出了心裡的願望,“我希望得到荊卿的回報。”言下之意,此次自己慷慨相助,一部分是看在荊軻的面子上。

荊軻甚爲惶恐,躬身再拜,“武烈侯的恩情,荊軻必以死相報。”

寶鼎再搖手,鄭重說道,“我希望荊卿能慎重考慮一下,到蓼園來幫我一統天下。”

荊軻吃驚地望着寶鼎,他已經預料到寶鼎所要的回報就是得到他的效忠,但萬萬沒想到寶鼎如此急切,竟然當着南山子的面提出這個要求。這事實上就是通過南山子的嘴告訴李牧,武烈侯要荊軻,這是武烈侯唯一的要求。

荊軻苦笑無語。

南山子卻是暗自嘆息。武烈侯總算提出了一個要求,這個要求李牧無法拒絕,相反,李牧非常願意,畢竟此刻把荊軻放在武烈侯身邊,不但可以保證雙方的聯繫,還能保證代北的救助不會出現太大的變故。武烈侯越來越厲害了,就連要個人都堂堂正正,讓對方心甘情願。

第28章 我要吃肉,大塊肉第8章 云溪谷地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101章 弱肉強食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3章 自作聰明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7章 小小爆發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91章 狂風暴雨第8章 云溪谷地第237章 攻魏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373章 反擊第325章 退一步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313章 有子胡亥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219章 誰做統率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320章 項燕憤怒了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37章 割發代首第445章 決裂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第350章 威懾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423章 新變化第455章 焚書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441章 北疆的冬天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44章 回到秦國第233章 步步進逼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130章 匈奴人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411章 利之所在第79章 斬首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55章 琴氏大匠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364章 序幕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287章 過江龍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324章 斡旋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103章 絕地反擊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422章 剪羊毛第22章 出事了第51章 打造一個新權貴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422章 剪羊毛第380章 否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189章 李園不死第428章 作繭自縛第286章 在瘋狂中翩翩起舞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228章 牛刀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420章 中土最無恥的大盜賊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325章 退一步第139章 大秦的慈善團體第440章 艱難的起步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395章 詭異戰局第312章 變故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400章 選擇蒙氏第120章 強龍過江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117章 滾出去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227章 三個貴胄
第28章 我要吃肉,大塊肉第8章 云溪谷地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101章 弱肉強食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3章 自作聰明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7章 小小爆發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91章 狂風暴雨第8章 云溪谷地第237章 攻魏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373章 反擊第325章 退一步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313章 有子胡亥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219章 誰做統率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320章 項燕憤怒了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37章 割發代首第445章 決裂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第350章 威懾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423章 新變化第455章 焚書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441章 北疆的冬天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44章 回到秦國第233章 步步進逼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130章 匈奴人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411章 利之所在第79章 斬首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55章 琴氏大匠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364章 序幕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287章 過江龍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324章 斡旋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103章 絕地反擊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422章 剪羊毛第22章 出事了第51章 打造一個新權貴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422章 剪羊毛第380章 否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189章 李園不死第428章 作繭自縛第286章 在瘋狂中翩翩起舞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228章 牛刀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420章 中土最無恥的大盜賊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325章 退一步第139章 大秦的慈善團體第440章 艱難的起步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395章 詭異戰局第312章 變故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400章 選擇蒙氏第120章 強龍過江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117章 滾出去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227章 三個貴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