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謀事在人

大秦帝國風雲錄

糖繚等人告辭離奏議都需要反覆討論。朝議消汝!拱舊才能下令實施,尤其像這種關係到王國存亡的大計,更需慎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過寶鼎的這份奏議讓尉繚等人對他的天才有了更深的認識。這個少年公子非同凡響,前途不可限量。

秦王政把寶鼎留下,詳細詢問細節。尤其尚書檯一事更是問得仔細。

這個時代,王權和相權還是涇渭分明,君王做君王的事,相國有相國的職責,君臣各司其職。相國的職權非常大,有時候甚至凌駕於王權之上。這是時代的需要,各國的首要政治目標就是強國,強國的前提是宴國,富國就需要一個稱職的相國來做具體的事,軍政財大權一把抓。君王要充分放權。君王也是普通人,即使有天縱之才也不可能無所不能、面面俱到,他還得依靠相國等一幫公卿大臣幫他治理王國。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時代中土諸王國的疆域最大的也不過方圓數千裡而已,基本上是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相對來說,這時代的君王對王國的控制力還是非常強,像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這種士卿篡國的事還是非常罕見。

到了大一統時代,疆域萬里,不管是君王還是士卿,也不管是地方大豪還是普通庶民,都需要一個適應時期。大一統不是簡單地把國土整合,把律法文字統一就行了,它首先要讓天下人接受大一統這個理念。然後在大一統的基礎上,逐漸接受由此而帶來的一系列變化。這介,變化包括思想、制度、社會風俗,甚至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它需要人們去接受它,認同它,直到最後服從它。

就權力中樞來說,大一統時代的到來與中央集權是相輔相成的。大秦統一之後,的確是集權了,但做的不夠好,原因就是舊貴族舊官僚沒有被消滅,這些人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必然會對抗君王的高度集權。

韓非之死。可能就是咸陽這種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因爲就是他提出來用“中央集權”的方式來實現大一統。君王高度集權了,其他人怎麼辦?其中的利益損失誰來補償?不殺他殺誰?

秦滅,項羽夫封諸侯,連他自己十九個王。這是徹底否定了始皇帝的“大一統”但結果證明項羽大錯特錯了,“兼併”戰爭隨後爆發。五年時間的後戰國時代,史上統稱爲楚漢相爭。死亡上千萬無辜。中土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唯一的好處就是把從戰國遺留下來的舊貴族舊官僚徹底消滅了。

劉邦再一次“大一結?”這是一次由閣左貧賤完成的大一統,新貴族新官僚們可以輕輕鬆鬆地坐在一起,一邊聊天打屁一邊瓜分利益。

這幫“草命者”吸取了秦亡的教,在中央集權的基礎上實施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的制度。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的後果是中央沒有形成大集權,結果就有了“七國,小之亂。然後漢武帝出來了,在先輩打下的基礎上,開始了中央集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對外削藩,對內加強內廷權力,以內廷的尚書檯來削弱和鉗制外廷的相權,直至逐漸架空承相,架空三公重臣,形成皇帝指揮尚書檯,尚書檯指揮外廷府署的高度集權的權力架構。

在寶鼎看來,大秦統一後,因爲舊權貴舊官僚的存在,即使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中央真正集權的難度還是非常大。

始皇帝和法家大臣們顯然選擇了一條非常激進的路,強制推行中央集權和郡縣制,就像亂世用重典,沉痾用狠刀一樣,試圖以一往無前的氣勢直接實現法家“大一統的終極目標。

失敗了,帝國滅亡了。不管秦始皇是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巡遊,也不管他最後是死在沙丘還是死在咸陽,甚至就讓他再活個十年二十年,帝國都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因爲帝國這架馬車一直在高速奔向深淵。因爲當時的“叛亂者”已經蓄勢待發,就等着某咋。“先驅”點燃“革命”火種了。陳勝吳廣大旗一舉。一夜之間。“革命者”席捲中土。這種情況下,帝國的滅亡是早晚的事,就算大秦撲滅了這次“革命。的大火,前赴後繼者依舊源源不斷。

寶鼎牢記荀子說過的一句話小“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天下蒼生的人心向背直接決定了帝國的命運,帝國若要延續,就要厚待蒼生,讓天下蒼生吃飽穿暖安居樂業,所以國策至關重要。帝國的國策要以民爲重。以天下蒼生爲重,爲此中央集權又至關重要。

中央集權了,權力中樞的利益紛爭少了,君王說一不二了,這時候如果君王念及天下蒼生,實施偃武修文、與民休養之國策,當可保帝國長治久安。

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拯救帝國的方式。寶鼎自己都不相信它能成功,但他實在找不到其它的拯救辦法。他只能先試試再說了。隨着寶鼎對這個時代瞭解得越多,融入得越多。他就越是絕望。試想,現在連他自己都身不由己,在爲了小集團的利益而血腥搏殺,更不要說其它權貴了。這樣發展下去,寶鼎感覺自己不是在拯救帝國,而是在加速帝國的

韓非關於“中央集權”的思想比較籠統,沒有具體的措施。

寶鼎則給秦王政提供了一條“中央集權。的完整思路。寶鼎這個思路提供給秦王政有兩個目的,一個當然是幫助秦王政集權了,另一個則是明確告訴秦王政,你集權了,我威脅你的機率就更低了,你應該相信我對你的忠誠。

秦王政怎麼想?寶鼎不知道,不過秦王政很快就提到了墨家的事。

“聯合商社中,爲什麼有墨家?”

安鼎實話實說,這種事沒有必要隱瞞。方方面面的利害關係其實就擺在桌面上,講清楚了反而沒事。幫助墨家復興,對大秦肯定是利大於弊。墨家在庶民中的影響力非常大,如果能把這種影響力控制在小錄然有助幹秦王政贏得民心:再以墨家所掌握的秘術教的”果能把這些秘術的效能發揮出來,肯定有助於朝廷賦稅收入的提高。與國與民,與人與己都有利的事,爲什麼不做?

“大秦若想長治久安,首先就要贏得大秦人的人心,而庶民千千萬萬,贏得了他們的人心也就等於爲大秦固本培源,夯實根基,這種好事豈能不做?”

“大秦以法治國,但墨家的學術思想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墨家不也是追求“大一統”嗎?難道他們的“大一統。就不利於大秦的統一?。寶鼎正色說道,“大王。法家、墨家之爭,說白了就是利益之爭,飯碗之爭。打掉墨家。法家一家獨大,對大秦是不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人性貪婪永遠沒有止境,一家獨大的局再肯定有利有弊,而最大程度減少弊端的辦法,無疑就是給法家安排一個對手。這就如朝堂上一樣,權臣隻手遮天,必定禍害國詐,所以朝堂上肯定需要有針鋒相對的對手,這是一種權力的平衡。也是一種權力的制約,如此王國才能穩定發展,反之,事端就來了。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王國存亡。”

秦王政思索良久,忽然忿忿不平地說了一句話,“你爲什麼現在拿出這個奏議?”

寶鼎遲疑未語,揣測不到秦王政的真實意圖,感覺這話很難回答。

“你馬上就要出塞,就要出使月氏。襲殺匈奴,這趟可以說是九死,一生。”秦王政冷聲說道,“你現在拿出這殺奏議,是不是想告訴寡人,你沒有把握回來?”

寶鼎心裡驀然一暖,暗自鬆了口氣。自己這步棋走對了。秦王政到底還是相信了自己的兄弟。鬆

“我的確沒有把握回來。”

一來

“所以,你最近就像發瘋一樣展露自己的天才,連鼓風箱都搞出來了?”秦王政愈發惱怒,發“你是寡人兄弟,是宗室王孫,誰說出使月氏就一定是你的事?襲殺匈奴一戰,大秦除了你就沒有其他人可以勝任?”秦王政手指案几上的帛書小語調更是冷峻,“你仔細這有多少事要做?你不在咸陽幫寡人小卻跑到大漠上去送死,你到底是怎麼想的?你爲什麼非要步你父親的後塵,不相信自己的親人,不相信我們老贏家?難道你離開咸陽,你死在大漠,就是幫了寡人?你父親做錯了。他的一生中犯有很多無法饒恕的錯誤,你難道就沒有替你父親反省過?你還要重蹈你父親的覆轍?”

寶鼎暗自感動,秦王政這番話顯然出自本心,說得很真誠,他希望自己能留在咸陽爲他講王“陷陣,但自己必須出塞,不是因爲要帶走太子丹。而是隻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贏得秦王政的信任,才能幫助老秦人東江。再起。未來帝國的命運就掌握在秦王政手中,若想拯救帝國就需要秦王政信任自己,從而撥取大權,獲得足以改變歷史軌跡的實力。

時間不多了,自己必須爭分奪秒,歷史的洪流奔騰咆哮,轉眼就是千萬裡,不遲一步就是功虧一簣。

“大王,你一定會吞併六國統一四海,建下萬世功業。”寶鼎言辭懇切地說道,“這個時並不會太長。因爲大王是當今天下最偉大的君王。你一定會親手飾造一個同樣偉大的帝國,但大王你想過沒有,統治一個王國和統治一個帝國區別非常大。帝國囊括了中土所有的疆域、人口、律法中土所有的一起都將隨着統一而統一,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就像吞併關東六國一樣需要時間,而其中帝國國策的正確與否將直接關係到帝國的存亡。”

“帝國?”秦王政皺眉沉思,嘴裡輕輕唸叨着這兩個個宏大的氣魄霎時席捲了他的身心,讓他突然間涌出萬丈豪情。

“帝國就像一個新生嬰兒,他在襁褓中一天天長大,這時候,他需要一雙強有力的大手給他遮風擋雨。讓他茁壯成長,而狂風暴雨說來就來。對於中土來大的風雨就是南北戰爭,最大的敵人就是大漠上的北虜。”寶鼎激動地說道,“我們要竭盡全力守護帝國,我們在帝國即將誕生的前一刻就要未雨綢繆,我們要爲帝國打造一個朗朗乾坤,所以,此趟出塞,勢在必行。”

“你是寡人的弟弟,是大秦王族。”秦王政固執地說道。

寶鼎的奏議,寶鼎的拳拳之心,寶鼎對大秦的無限忠誠,讓秦王政感同身受,他感覺自己與這位兄弟的心正在逐漸拉近,他需要寶鼎,非常需要。他甚至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列祖列宗賜給大秦寶鼎,就是爲了幫助自己建下大一統的萬世功業。

“正因爲我是大秦王族。我是贏姓子孫,我是大王的弟弟,我纔要出塞,我纔要勇敢地承擔其這個艱難的使命。”寶鼎用力揮舞着手臂。意氣豪邁,“我要守護大王,守護未來的帝國,但一道長城擋不住北虜,唯一能擋住北虜的只有帝國強大的武力,只有把帝國的疆土向北不斷拓展,只有徹底征服北虜,我們才能守住自己的家園,守住帝國。守住帝國千千萬萬的子民。”

秦王政讀懂了寶鼎的心思,表情凝重,眼神更是複雜。

此趟出塞,寶鼎真正的目的不是聯合月氏遏制匈奴,而是要爲未來大秦開疆拓做準備。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大秦對北虜瞭解甚少,中土對大漠更是一無所知,目前所得訊息都是來自戰爭和回易,但無論被俘的敵人還是南來北往的胡商,他們都是北虜的最底層,他們對北虜單于庭不甚了了。對北虜的大小王帳,還有形形色色的北虜權貴們同樣知之甚少。

寶鼎是個天才,在權謀上更是天賦異稟,他不但雄心萬丈,更難得的是他高瞻遠矚、深謀遠略,他看的比別人遠,想得比別人多。現在,他不單爲統一大嶇盡心謀戈還在爲統一後的帝國未雨綢繆。他突然出塞北上,正是要打探北虜虛實小以便制鞏川引東北虜!策,尋求征服北虜的辦法,在守護中十的同時般聯”泣拓土。

良久,秦王政問道:“你決定了?”

寶鼎微笑點頭,語氣堅定,“決不反悔。”

“你可能會埋骨蠻荒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寶鼎淡然笑道,“但老天眷顧我,從我出生到現直守護左右,這一次,老天同樣不會拋棄我

“中!”秦王政斷然說道,“這段時間,全力籌備出塞事宜,一旦準備好了就出發,早去早回。至於一些閒雜小事處理掉,要乾淨利索,不要拖泥帶水。”

寶鼎心領神會,連聲應諾。

馬蹬的作用在虎翼衛第一天的試用中就被髮掘了出來,所有試用的衛士都被如此簡單而功效驚人的小東西所震撼。馬鐙的使用,讓騎士的雙腳有了強勁的支撐點,騎士更加容易駕歌戰馬,畜力和人力由此巧妙結合到一起。騎士和坐下戰馬也由此完全連爲一體。騎士的雙手突然“解放”了,他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自由射擊,可以在起伏的馬背上大幅扭動身體肆意砍殺。

而在這之前,騎士們在戰鬥中。在高速飛馳中,一隻手必須緊緊拉住馬繮以維持平衡,這樣他們無論射箭還是格鬥,都非常吃力,稍有不慎就會落馬,而一雙小小的馬蹬,就把長期困擾騎士們的難題徹底解決了。

曝布和虎翼衛們激動得放聲歡呼。馬蹬帶給他們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就是生命得到了更多的保障,馬蹬最大程度地幫助他們減少了死亡的威脅,未來,無數的將士將因爲這一對小小的馬蹬而保住性命,他們安然無恙的回家,他們和自己親人幸福地團聚。馬蹬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第二天,寶鼎把王陵、王剪、公孫豹、藏叨公和桓腑有五位老將軍請到了城外的莊園。

曝布指揮一百虎翼衛做了一番酣暢淋漓的演練。

五位老將軍吃驚之餘也是異常興奮,親自上馬操練,結果讓他們激動不已。

馬蹬讓騎軍的戰鬥力驟然猛增,這不但讓秦軍武力更加強悍,也直接導致秦軍在戰場上的攻擊之術發生了重大改變,從此大秦騎軍將成爲戰場上的絕對主力。

五位老將軍毫不吝嗇讚美之辭。把寶鼎狠狠誇獎了一番。

“老夫十五年的心血沒有白費啊”小公孫豹摟着寶鼎的肩膀,感慨說道,“以後到了九泉下,老夫也可以坦然面對武安君了。”

寶鼎聽出公孫豹話裡的隱意小知道他時剪不忘替武安君昭雪沉冤,但目前還看不到任何機會,只能等待時機了。

“義助墨家的事做得不錯王剪撫須笑道,“櫃子兩次登門向我表達謝意。他知道你不願承情。但琴氏和烏氏主動上門伸以援手,大王又下令赦免關在西浦大牢的墨家子弟,顯然都是你的功勞。矩子說了,大恩不言謝,墨家以後會全力相報。”

“矩子誤會了,我什麼都沒做,何來大恩一說?”寶鼎連連搖手。“請轉告矩子,這些都是大王的恩賜,請墨家盡心盡力報答大王,強盛我大秦,造福我大秦子民就行了。”

老將軍們相顧而笑,對寶鼎這種韜晦藏拙的做法非常欣賞。

對墨家這樣的顯學“豪門。”就要用這種不着痕跡的手段。公開幫他,等於打他的臉抹他的面子,等於明明白白告訴咸陽人,墨家不行了。只有靠攀附權貴生存了,這樣一來,墨家雖然感激寶鼎,也一定會予以回報,但絕不會以死相報。墨家絕不會放棄尊嚴落下一個攀附權貴的卑劣嘴臉。

像寶鼎現在這種做法太高明瞭。他藏在暗處,竭盡所能幫助墨家。表面上看,這都是大王對墨家的恩賜,大王有意復興墨家,墨家因此有了臉面。墨家地位尊崇,琴氏和烏氏以商賈的身份與墨家合作。就有高攀的意思,這又給了墨家臉面。

寶鼎無聲無息地把墨家的危機解決了,把墨家的復興之路打開了,同時又維護了墨家在大秦尊崇地位,這種恩情墨家如何報答?當然會以死相報,雖然這句話不會說出來,但彼此心裡有算就行了。

“出塞的事準備怎麼樣了?”桓腑關心地問道。

“還需要一段時間寶鼎笑道。“俗務纏身,閒雜小事不斷,煩啦。”

“想不想跟公子一起出塞?。公孫豹伸手拍拍祖腑的肩膀,戲德道。“你也沒幾年活頭了,不如出塞看看大漠風光,如何?”接着他用力拍拍自己的胸脯,“老夫保你無恙。”

“你還是確保公子無恙吧桓腑笑道,“這趟出塞,責任重大。公子的安全至關重要,可千萬不要重蹈代北的覆轍,置公子於九死一生之地。??”

公孫小豹老臉一紅,忿然冷笑小“這都是西家那個小子乾的好事。老夫一直想找仙,”

“算了,不要丟臉了王陵不屑揮手,“你是長輩,找小小輩的麻煩,成何體統?出塞的時候,我們幾家讓黑鷹銳士扈從公子左右。確保萬無一失。”

幾位老將軍一口應諾。寶鼎急忙推辭。

“此趟不僅關係到公子的安關係到我們老秦人的未來,不容有失王陵斬釘截鐵,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馬蹬的事,暫時不要泄露,等到公子出塞回來再說。”

寶鼎出塞回來,河北夫戰估計也結束了,那正是老秦人東山再起的最佳時機,但王陵不知道河北大戰的勝負,所以他不管蒙武這一仗打得怎麼樣,他只要寶鼎凱旋歸來就行了,老秦人就可以再出江湖,因此,馬蹬這個秘密武器他只允許寶鼎使用。其他的人看都不給看。

日08姍旬書曬譏口齊傘

第456章 坑儒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261章 虛實之間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20章 徐夫人劍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379章 給面子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161章 敵人在暗第162章 謀劃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252章 畏懼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232章 鳥獸散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74章 昂昂虎烈第78章 無間道第93章 再無退路第379章 給面子第49章 初見蒙恬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264章 公子負芻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27章 插翅難飛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405章 歸來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9章 被你害了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422章 剪羊毛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178章 牢籠?第395章 詭異戰局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310章 不打了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360章 傳承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324章 斡旋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162章 謀劃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382章 拭目以待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281章 價值幾何?第15章 田光來了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74章 昂昂虎烈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185章 吶喊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438章 善!善!善!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95章 殺敵去第205章 相信你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162章 謀劃第130章 匈奴人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231章 定計第451章 這就是陷阱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6章 白衣張良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45章 你的心亂了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420章 中土最無恥的大盜賊第71章 三方會談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62章 老將王翦第419章 吃人老虎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61章 恍若一夢
第456章 坑儒第374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261章 虛實之間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20章 徐夫人劍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379章 給面子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161章 敵人在暗第162章 謀劃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252章 畏懼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232章 鳥獸散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74章 昂昂虎烈第78章 無間道第93章 再無退路第379章 給面子第49章 初見蒙恬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264章 公子負芻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27章 插翅難飛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405章 歸來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9章 被你害了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422章 剪羊毛第82章 我將爲君侯第178章 牢籠?第395章 詭異戰局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310章 不打了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360章 傳承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324章 斡旋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162章 謀劃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382章 拭目以待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281章 價值幾何?第15章 田光來了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74章 昂昂虎烈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185章 吶喊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438章 善!善!善!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95章 殺敵去第205章 相信你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162章 謀劃第130章 匈奴人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231章 定計第451章 這就是陷阱第308章 勢如破竹第6章 白衣張良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45章 你的心亂了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420章 中土最無恥的大盜賊第71章 三方會談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62章 老將王翦第419章 吃人老虎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61章 恍若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