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善!善!善!

大秦帝國風雲錄

蒙毅這番話頗有見地,有力維護了“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

匈奴人的老家在遙遠的大漠,大漠太貧瘠,若要生存下去,就要持續擄掠,但擄掠是短期行爲,匈奴人必須發展,所以他們要征伐,要開疆拓土,要佔據大片富裕的土地和擄掠大量可以給他們創造財富的人口。

匈奴人搶了就跑,然後再來搶,中土若想斷絕這個禍患,只有強大自身實力,指望上天垂憐匈奴人讓他們富裕起來不要再搶了,那是絕無可能的事情。

強大自身實力首先必須守住家園,家園都守不住還談什麼發展?守住家園就需要軍隊鎮戍邊疆,確保家園的安全,然後家園纔有條件穩步發展。

守外虛內這一國策顯然是正確的,但它與“中央集權”的政治理念背道而馳。軍隊守疆,將軍們統軍在外,軍權一部分就落在將軍們手上,這對中央控制軍隊明顯不利。

如今武烈侯和北疆三大行轅官長統軍近四十萬,而且其中有三十萬是常備軍,這對中央的威脅太大了。

匈奴人距離咸陽太遙遠了,匈奴人至今還沒有入侵中土,而中土北疆有近萬里的長城,就算匈奴人統一了大漠實力比想像的要強,但在始皇帝和李斯這些從未去過塞外也沒有在北疆與北虜打過仗的人來說,他們即便重視匈奴人,即便知道南北戰爭一定會爆發,即便知道匈奴人是“打不死的小強”,也不會像武烈王一樣打算集中全部國力進行戰爭。

始皇帝考慮良久,詢問司馬空,“愛卿有何看法?”

“當前的國防策略是正確的。”司馬空首先肯定了蒙毅的意見。

“南北戰爭肯定是存在的。”司馬空接着肯定了武烈王的策略。

“但就目前的中央財政來說,大秦顯然沒有能力進行北伐作戰,甚至可以說,在中央財政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之前,我們在南北戰爭中只能被動防守。”司馬空把李斯的建議進行了拓展。

李斯略略皺眉,旋即明白了司馬空的意圖,面露笑意。

蒙嘉和趙亥互相看看,微微點頭。還是司馬空厲害,一下子就抓住了對手的軟肋。

司馬空繼續闡述自己的看法。

守內虛外的國防策略的核心還是“守”,守邊疆,也守本土,就目前局勢而言,守本土的重要性大於守邊疆。攘外必先安內,國內都沒有穩定,如何“攘外”?

從這一觀點出發,中央應該把有限的中央財政用於穩定國內局勢,加強中央權威,遏制地方勢力的發展,增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也就是說,中央財政不能再向北疆傾斜,不再着重於構建北疆防禦,不再加大北疆武力的建設,轉而利用中央財政來遏制武烈王和北疆武力,由中央財政來控制北伐時間,控制南北戰爭的規模,繼而逐漸扭轉中央在國事決策上的被動局面。

中央既然延緩或者擱置了南北戰爭的準備工作,那麼必然與武烈王和北軍統率發生衝突,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在財政政策上實施休養生息之策。

財政政策如果實施休養生息之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賦稅的減少,中央財政會更加拮据,而與之相反的是,中土國民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後,地方郡縣的局勢日趨穩定,地方勢力將由此贏得了發展壯大的機會。地方勢力坐大了,馬上就會與中央爭搶財富。

中央財政是否與預料的那樣緩步增長並逐漸加強對地方郡縣的控制?這顯然是一件不容樂觀的事情。

武烈王預言南北戰爭將在幾年後爆發,但那時中央財政依舊沒有改善,依舊無力支撐北伐,北疆局勢會極度被動,北疆防禦舉步維艱,武烈王怎麼辦?是眼睜睜地看着幾十萬北軍將士困守長城,還是調過頭來支持中央,給地方勢力以沉重打擊,再一次與中央聯手“剪羊毛”?

無疑,武烈王要支持中央,要用武力威懾地方,要擄掠地方財富。

幾年後地方勢力坐大了,當然不會任由武烈王和中央聯手擄掠他們的財富,打擊他們的實力,於是兩者之間必然爆發衝突。

中央就此把武烈王和北軍武力成功調回國內,以武力鎮壓對抗中央的地方勢力。

如此一來,始皇帝和中央就贏得了把帝國推向“集權”道路的最好機會。

那一刻長城防線是安全的,秦軍肯定可以守住長城;那一刻國內庶民也不會輕易叛亂,因爲他們已經享受到了統一帶給他們的直接好處;那一刻地方勢力尚未真正強大起來,在武烈王的武力鎮制下,地方勢力必定土崩瓦解。於是,中央可以迅速控制地方,中央財政可以迅速得到增加,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這實際上就是將計就計之策。

武烈王要中央財政建設北疆武力,帝國貴族們則要掠奪中土財富發展地方勢力,所以武烈王和帝國貴族們一邊積極準備南北戰爭,一邊威逼始皇帝實施休養生息之策,試圖始終遏制中央實力的發展,壓制中央權威的增加。

中央則將計就計,把有限的財政全部用於中央建設,進一步加強中央衛戍軍的建設,進一步控制目前中央可以掌控的郡縣,爲穩定國內局勢和推行中央集權打下基礎。

中央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那不但沒有權威,受制於人,而且必定無法掌控帝國。

中土形勢假如按照這樣的局面發展下去,可想而知,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最貧窮的就是武烈王和北疆武力。

這一殘酷局面告訴武烈王和北疆武力一個事實,假如沒有一個集權的中央,沒有一個擁有絕對權威的中央,不要說中央財政始終無法擺脫危機,就連北疆鎮戍軍都養不起,至於南北戰爭,更是想都不要想。

中央目前只能自保,而地方勢力一門心思發展自己的實力以便爲未來割據自立做好準備。北疆和北疆武力也算是地方勢力的一部分,而且還是最大的一部分,但可惜北疆過於貧瘠,而且承擔着守疆戍邊之責,在貧瘠和外虜的雙重壓力下,武烈王拿什麼保證北疆武力?拿什麼保證北疆的安全?

長城防線崩潰,北疆武力遭受重挫,武烈王就完了,那些支持武烈王的北軍統率們也完了。中央或許不想看到這一幕,但帝國貴族們和他們所支持的地方勢力肯定樂於看到。在他們逐漸發展壯大的時候,威脅到他們分封諸侯的不是中央,而是武烈王和北疆武力,那時候他們巴不得武烈王和北疆武力轟然傾覆。至於匈奴人和邊患,距離他們非常遙遠,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周青臣提出了一個疑問。

“假如南北戰爭遲遲沒有爆發,武烈王和北軍陷入極度困窘,必定會以武力威脅咸陽,那時我們如何應對?”

“正是因爲如此,我們纔要把有限的財賦收入用於中央建設。”

司馬空站起來,走到懸掛在御書房一側的地圖前。

“中央建設的重點就是中央衛戍軍的建設。”司馬空說道,“目前中尉軍已經擴展到五萬,但這還不足以保護京畿的安全,所以我們必須再建五萬大軍,這五萬大軍就放在藍田大營。”

“另外就是在關中四周修築堅固要隘。”司馬空手指三川郡,“函谷關是關中的東方門戶。”接着他的手移向關中北面的北地和上郡一帶,“雞頭山以北的烏氏和朝那城之間有蕭城,在此修築蕭關做爲關中的北方門戶。”

司馬空手指隴西,“此處地形險要,關隘衆多,稍加修繕即可做爲關中的西方門戶。”

“關中的南邊有險峻南山(秦嶺),巴蜀和漢中只能通過幾條棧道與關中相通,其中以陳倉故道最爲重要,我們在此修築關隘,以阻絕來自巴蜀和漢中的威脅。”

“關中東南方向與荊宛相連,我們在此築有武關。加築武關,以斷絕來自荊宛方向的威脅。”

司馬空猶豫了片刻,手指關中北方的子午嶺和白于山,“直道還是要修,這條道路修通了,有利於關中東北方向的防守。”

始皇帝的臉色非常難看。

大秦統一了中土,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但中央竟然落到築要隘以自保的地步。

李斯、蒙嘉等人的臉色也是異常難堪。難道未來局勢對咸陽來說如此悲觀?

司馬空察覺到了始皇帝和衆人的心理,微笑搖手,“這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如果沒有這個藉口,我們如何向武烈王解釋?利用這個藉口,乘此機會加固京畿防禦,增加中央衛戍軍的實力,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這會助長地方勢力的囂張氣焰。”李斯不滿地說道,“此策會損害中央權威,不利於中央控制地方。”

“中央權威是什麼?”司馬空反問道,“如果中央連京畿安全都保證不了,何來的權威?”

“咸陽築關自守,肯定會損害中央權威,推動地方勢力形成割據事實。”周青臣同意李斯的看法。

“咸陽不築關自守,中央就能控制地方了?”司馬空繼續反問道,“假如嶺南割據,江東割據,中央拿什麼去鎮制?”

李斯和周青臣啞口無言。

“這是誘餌。”蒙嘉撫須讚道,“這個誘餌佈置得好,若想讓對手落入陷阱,當然要示敵以弱。”

“關鍵還是武烈王。”蒙毅及時提醒衆人,“這個計策的目的是遏制武烈王和北軍武力,同時推動地方勢力的發展,繼而挑起兩者之間的廝殺,最終實現中央集權。武烈王才智卓著,這個計策瞞不過武烈王,能否實施,還要看武烈王的態度。”

始皇帝考慮了兩天,還是採納了司馬空的計策,下令急召武烈王回京。

八月中,武烈王公子寶鼎回京。

在此之前,始皇帝曾把這個策略拿出來與太尉蒙武商議,蒙武當即意識到始皇帝試圖改變國防策略,雖然名義上國防策略還是“守外虛內”,但實際上隨着中央財政投入方向的轉移,這一國防策略已經得不到執行,轉而向“守內虛外”的方向發展。

蒙武委婉地表達了對北方局勢的擔憂。北疆局勢如果不穩,那對帝國來說就是個可怕的隱患。武烈王承擔着守疆戍邊的重任,他需要中央財政的支持,假如沒有錢糧,他拿什麼鎮戍長城?他是人,不是神,沒有錢糧,他肯定要打敗仗。

始皇帝直言不諱,中央一旦實施休養生息之策,中央財政必然銳減,中央根本沒有財政支持南北戰爭,也就是說,武烈王在迫使中央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武烈王只能在國防策略和財政策略中選擇一個,所以,始皇帝需要蒙武的支持。

寶鼎回京後,第一時間進宮覲見。

他在始皇帝的御書房內看到了丞相李斯、太尉蒙武、御史大夫趙亥、郎中令蒙嘉、內廷長史周青臣和皇帝客卿司馬空。

李斯詳細闡述了始皇帝的決策。

蒙武、司馬空做了補充解釋。

寶鼎陷入沉思。

始皇帝很謹慎,沒有把這一決策拿到廷議上進行討論,顯然是想徵詢寶鼎的意見。假如寶鼎強烈反對,那麼寶鼎就必須做出妥協,在國防策略和財政策略中選擇一個。從中央的立場來說,無論如何不會同時實施這兩個策略,繼而把中央財政拖進崩潰的深淵。

寶鼎不得不承認始皇帝和李斯等人的考慮是正確的。

從國內穩定的角度來說,中央當然要實施休養生息之策,那麼就必然要中止北伐,而休養生息之策又加速了地方勢力的坐大,地方勢力會逐漸形成割據事實,所以中央在無法確保對地方控制的情況下,就必然要加強中央建設,這迫使中央不得不削減北疆防禦的投入,導致北疆防禦能力迅速減弱,最終在南北戰爭爆發的情況下,只能被動防禦死守長城了。

寶鼎重新審視大秦的歷史。大秦的南征北伐拖垮了中央財政,雖然之前寶鼎改變了歷史,提前完成了西南遠征,但鎮戍西南同樣需要中央財政的支持,如今再加上北伐,那麼大秦的中央財政必然重演歷史上的崩潰一幕。更嚴重的是,寶鼎打開了分封大門,地方勢力正在發展壯大,一旦中央財政崩潰,這些地方勢力必然割據自立,功臣們也會乘勢而起,中土將再次陷入分裂和戰亂。

現在怎麼辦?明明知道南北戰爭就要爆發,匈奴人就要入侵中土,但受制於即將崩潰的中央財政,寶鼎只能同意始皇帝的決策,無奈地放棄北伐,死守長城防線。

然而,假如匈奴人傾盡全力進攻,缺少財政支持的北疆大軍能否堅守長城?在南北戰爭最爲激烈的時候,假如地方勢力乘機割據自立,與中央形成直接對抗,中央拿什麼去鎮制地方?假如中央不能鎮制地方,任由地方割據,那麼中央財政危機只會愈演愈烈,這對戍守邊疆的北軍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後果不堪設想。假如北軍戰敗,丟失長城防線,大秦內憂外患同時爆發,中央又拿什麼保證中土的和平和統一?

寶鼎感覺自己要崩潰了。

他一直在努力,但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都陷入急劇發展的國內外局勢的圍追堵截之中。

難道大秦就無法逃避敗亡的命運?難道自己就無法戰勝天道?無法力挽狂瀾?

寶鼎想到了劉邦的白登大敗,想到了漢初與匈奴人的和親政策。劉邦是無計可施,他同樣受制於財政不足,只能用屈辱的和親政策延緩匈奴人的入侵,以此來贏得發展時間。到了景帝時期,外有匈奴人的頻繁入侵,內有諸侯王的割據自立,長安一度岌岌可危,但最終景帝還是平息了“七王之亂”,順利削藩。到了漢武帝時期,則最終實現了中央集權,以幾代人幾十年的財賦積累,擊敗了匈奴人,贏得了南北戰爭。

大秦是否應該走同樣的道路?但兩者統一的基礎不一樣,大漢是在舊時代的廢墟上重建,而大秦是舊時代的延續,舊時代的貴族們掌控着帝國,這導致帝國的未來之路步履維艱。

寶鼎不說話,始皇帝等人也不說話,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着他的思考結果。御書房內非常安靜。

寶鼎暗自喟嘆。不管選擇哪一條路,前景都很黑暗,倒不如尊重始皇帝的選擇,先加強中央建設,先把京畿防守得固若金湯,這最起碼可以保證中土再一次分裂之後,帝國還有東山再起的本錢。

“全力以赴建設中央。”寶鼎神態堅決,語調沉穩,“從北軍抽調十萬大軍屯駐藍田大營,一來可以迅速增加中央衛戍力量,對地方形成威懾,二來減少北疆的軍資支出,緩解中央財政的重壓。”

始皇帝欣喜萬分,拍案說道,“善善善”

李斯、蒙武、趙亥、蒙嘉等人又驚又喜,他們萬萬沒想到,武烈王竟然同意了始皇帝的這一決策,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

=

=

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8章 云溪谷地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64章 序幕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346章 青陂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384章 不歸路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451章 這就是陷阱第348章 給我三年時間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295章 逼迫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350章 威懾第232章 鳥獸散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91章 狂風暴雨第387章 回家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205章 相信你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134章 我的師傅是韓非第32章 野蠻公子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391章 到江南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78章 牢籠?第120章 強龍過江第379章 給面子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75章 彪悍的豹率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179章 殘月四絕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22章 出事了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43章 魏人張耳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281章 價值幾何?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325章 退一步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266章 秦王政的改變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176章 相信我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60章 三個茶盞第76章 打發叫化子啊?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456章 坑儒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240章 換帥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6章 白衣張良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65章 地地道道的小菜鳥第360章 傳承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101章 弱肉強食第310章 不打了第94章 就爲這一刻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7章 小小爆發第333章 縱虎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105章 計然之策
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8章 云溪谷地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64章 序幕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346章 青陂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384章 不歸路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451章 這就是陷阱第348章 給我三年時間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295章 逼迫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350章 威懾第232章 鳥獸散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91章 狂風暴雨第387章 回家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205章 相信你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134章 我的師傅是韓非第32章 野蠻公子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391章 到江南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78章 牢籠?第120章 強龍過江第379章 給面子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75章 彪悍的豹率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40章 上將軍王翦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179章 殘月四絕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22章 出事了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43章 魏人張耳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281章 價值幾何?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325章 退一步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266章 秦王政的改變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176章 相信我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60章 三個茶盞第76章 打發叫化子啊?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456章 坑儒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240章 換帥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6章 白衣張良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65章 地地道道的小菜鳥第360章 傳承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101章 弱肉強食第310章 不打了第94章 就爲這一刻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7章 小小爆發第333章 縱虎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105章 計然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