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奇軍

第390章 奇軍

沈兵也有考慮過魏呴及楊端和的建議。

客觀的說這兩個老將的建議還是有道理的。

問題是這麼一來秦軍的損失就太大了……不僅絲綢之路不通無法換來足夠的糧食,反而還要運去大批的糧食供李巖的三萬軍隊食用,且至少要持續到明年收成。

三萬軍隊需要消耗多少糧食?

之前從拓跋氏那“剝削”來五萬多頭羊聽起來很多,但真要送去給這三萬軍隊當軍糧……平均每人還不到兩頭,又能吃上幾天?

若是要運送糧食就更讓人頭疼了:

此時的河套不產糧,糧食必須從雁門郡甚至更遠的地方遠,然後繞着河套一大圈經雲中、九原、五原,再到西套過河西,然後纔到肅州。路線總長少說也有五、六千里。

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河套地區都不發展所有人都投入到運輸中去。

此外還有這三萬人作戰所需要的箭矢、裝備、馬匹等物資。

所以,如果採用楊端和與魏呴的方略,勢必就要減少肅州的駐軍。

但這駐軍要減多少才合適呢?

減到一萬甚至更少?

在月氏大軍與匈奴大軍虎視耽耽的時候,秦軍在一線不只不增兵反而要撤回部隊?

這麼做就是“長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幾乎跟放棄肅州沒什麼區別。

而此時一旦放棄肅州,將來還想再要回來那就沒那麼容易了。

所以守其實不現實,其難度和風險其實不亞於進攻。

想到這沈兵就沒有多想:

“此戰我等其實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進攻要麼撤軍,沒有守住肅州以待明年再攻之說。”

衆將默認了沈兵這說法。

若是考慮補給難度的確如此。

接着沈兵就說道:

“而進攻與撤軍兩者,我以爲我軍更應進攻。”

楊端和趕忙說道:

“可是大將軍,我等只有三萬兵力,而敵人卻有十餘萬之多。”

“尤其敵軍無補給之憂,而我軍卻只許勝不許敗。”

“一旦戰敗未能奪取月氏而糧草又跟不上,後果將不堪設想。”

“望大將軍三思!”

沈兵問楊端和:

“肅州糧草尚可支撐多久?”

楊端和回答:

“因之前的買賣屯糧,是以糧草可支撐兩個月!”

如果只能支撐兩個月的確十分危險,因爲大軍從肅州返回西套都要一個月的時間。

若選擇作戰……

楊端和又補充了句:

“且我軍若攻月氏,只能從東、北兩面進攻。”

“由東面進攻會被三危山所阻,其易守難攻非是一月時間能下。”

“北則是無水、無草的戈壁,且我軍進入戈壁便無險可守並處於月氏及匈奴兩面夾擊之中……”

沈兵打斷了楊端和的話:

“我等從正面攻三危山。”

楊端和還想說什麼,卻被沈兵阻止了。

“就這麼定了。”

“河套便交由楊將軍打理,沈兵親自帶兵前往肅州指揮。”

這一來所有人都急了,王賁起身道:

“大將軍不可,此去肅州路途遙遠且吉凶難料,王賁帶兵前往即可!”

楊端和也說道:

“肅州所部是屬下的河內兵,若一定要攻,自應屬下親自前往!”

就連扶蘇也緊張的站了起來:

“河套還需大將軍主持大局,扶蘇以爲大將軍不可輕率!”

……

沈兵又哪裡是想逞這個英雄或是輕率而行。

而是他想好的對付月氏的方略是兵行險着絕不可泄漏。

爲了保密以確保戰役的突然性,沈兵必須親臨指揮且只有他一人知道……一旦秘密泄漏,不只這一仗會輸,李巖那三萬人也很有可能就此回不來了。

因此沈兵不得不小心行事。

於是沈兵朝扶蘇拱了拱手道:

“請公子放心,沈兵自有分寸。”

“且到時即便戰敗……沈兵要全身而退也不是難事。”

扶蘇見沈兵態度堅決,只能嘆了口氣點頭道:

“大將軍此去定要小心行事,切不可勉爲其難!”

沈兵拜謝之後就帶上王賁往西套趕。

趕到西套後沈兵也不多說什麼。

一方面命令剺率領的騎兵在肅州待命……剺率領着西域來投的五千騎兵及萬餘牧民此時已在返回的路上。

這支隊伍的補給倒不需沈兵擔心。

正如之前所言,他們是遊牧民族,不管去哪裡都隨身帶着牛羊,只要有水有草就餓不死。

西域騎兵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徵兵比率很高。

秦軍由於長年征戰女多男少,所以平均五人裡能有一人服兵役就不錯了。

不過這也與秦軍輪流服更役的制度有關……一人服兵役後家裡還需要有勞力種田。

西域牧民就不一樣了。

其五人裡能有兩人服兵役……家裡不需勞力,女人也要舂米也不要織布,更不要耕田,只需會擠奶會殺放羊就差不多了。

所以五千騎兵所對應的百姓不過萬餘,於是負擔就少得多。

沈兵令剺將五千騎兵趕着隨行的羊羣前往肅州,百姓則帶少數羊羣繼續往回西套。

另一方面沈兵就在西套組織起了一支援軍。

這支援軍由三千神武軍與一千往利氏的山地軍組成。

其實沒有三千神武軍,因爲其中有一千是沈兵的親衛。

沈兵不敢帶更多兵力。

因爲補給不足的問題,兵力與時間是正反比的:帶的兵力越多肅州擁有的時間也就越短。

接着沈兵點了兩萬頭羊帶上些糧食後就出發了。

一路上兵士先行羊羣在後。

但行軍速度卻不快,每日前進一百里後就停了下來,接着就紮營訓練。

訓練的卻不是騎戰,而是讓王賁所領的兩千神武軍與往利清的山地軍混編在山地行軍。

王賁初時還有些奇怪,因爲每次訓練都沒什麼目的,就是進入山區前進半個時辰之後再原路返回。

但隨後一想,很快就明白了:

“大將軍此去與月氏作戰,只怕是要以這兩千神武軍及一千往利軍爲奇軍了。”

但王賁隨後又皺起了眉頭:

“月氏有七萬大軍,匈奴又有十萬。”

“秦軍即便以三千奇軍走山路繞到月氏側後又能起多大作用?”

(本章完)

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79章 挑明第81章 高田第438章 巴豆第518章 局勢第203章 陳城第501章 炮戰第76章 簡在帝心第507章 出逃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35章 沙袋第221章 回師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328章 戰車第216章 截殺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203章 陳城第391章 炒麪第223章 準備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365章 原料第367章 偷襲第20章 精銳之師第137章 圍城第385章 保命第352章 心態第317章 工人第134章 困難第49章 許昌第295章 高爐第310章 遷民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78章 七國第179章 牽城第75章 樂趣第140章 楚軍第472章 交鋒第372章 西套第58章 錦囊妙計第183章 水戰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437章 人心第252章 消息第217章 項絡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422章 樓蘭王第468章 目標第113章 軍糧第73章 榨醬面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271章 敵人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398章 肅州第61章 火彈第11章 上坡下坡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5章 恩威並施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472章 交鋒第342章 市場化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9章 許昌第433章 復國第316章 工業化第155章 水軍第383章 使者第468章 目標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92章 遠征軍第206章 潰逃第532章 西域第452章 英明第303章 獵鷹第342章 市場化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22章 樓蘭王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288章 請降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3章 睚眥必報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183章 水戰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123章 探子第495章 嫁衣第76章 簡在帝心第337章 發展第61章 火彈第105章 真相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197章 活路第194章 副將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460章 聯軍第511章 火繩槍第55章 伐木
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79章 挑明第81章 高田第438章 巴豆第518章 局勢第203章 陳城第501章 炮戰第76章 簡在帝心第507章 出逃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35章 沙袋第221章 回師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328章 戰車第216章 截殺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203章 陳城第391章 炒麪第223章 準備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365章 原料第367章 偷襲第20章 精銳之師第137章 圍城第385章 保命第352章 心態第317章 工人第134章 困難第49章 許昌第295章 高爐第310章 遷民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78章 七國第179章 牽城第75章 樂趣第140章 楚軍第472章 交鋒第372章 西套第58章 錦囊妙計第183章 水戰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437章 人心第252章 消息第217章 項絡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422章 樓蘭王第468章 目標第113章 軍糧第73章 榨醬面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271章 敵人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398章 肅州第61章 火彈第11章 上坡下坡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5章 恩威並施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472章 交鋒第342章 市場化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9章 許昌第433章 復國第316章 工業化第155章 水軍第383章 使者第468章 目標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92章 遠征軍第206章 潰逃第532章 西域第452章 英明第303章 獵鷹第342章 市場化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22章 樓蘭王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288章 請降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3章 睚眥必報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183章 水戰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123章 探子第495章 嫁衣第76章 簡在帝心第337章 發展第61章 火彈第105章 真相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197章 活路第194章 副將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460章 聯軍第511章 火繩槍第55章 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