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遷民

第310章 遷民

接着是什麼情況就不用說了。

頭曼單于去打探一番後興奮的發現事實果然像他們猜測的那樣,雲中郡兵士手裡對付騎兵的利器諸如新弩、牀弩以及索箭在中原其它地方都沒有。

冒頓一度還覺得困惑:如果雲中郡有這些東西的製法,爲何中原地區不知仿製?

冒頓不知道的是,這些東西看起來簡單實際製作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難處是在鐵的製法……所有這些甚至包括箭矢在內都是建立在新鐵的基礎上。

沒有新鐵而以青銅器制這種腳踏弩、牀弩或是索箭,雖有其表卻無其裡,看起來沒什麼區別但沒用幾下就斷裂損壞了。

沈兵甚至已找好了藉口……其它人要是聽到消息來問,沈兵就回答是以水排冶鐵改善鐵質製出的。

事實是水排冶鐵的確可以改善鐵質,只不過沒改善到這程度而已。

但沈兵要是不說,欠等鐵匠又處於嚴格的保密措施之下,誰又知道是怎麼回事?

頭曼單于和冒頓不需要知道這些,他們只需要知道中原沒有這些恐怖的裝備就夠了。

他們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大喜之下立時就派出部隊南下劫掠。

不過因爲擔心雲中郡突襲截斷他們的退路,所以不敢大舉南下,而是陳兵三萬在雲中郡以北駐防。

這正是沈兵所樂見的,他所做的就是派出一支三千人的步騎保護雲中郡自己的補給線,其中尤其是涅石採取地河曲村。

其實保護河曲村也就是保護補給線,因爲從中原到雲中郡的增援物資大多沿黃河北上當然要經過河曲村。

匈奴像是與北地兵“心有靈犀”,只要遠遠見到“沈”字大旗就繞道走……

開玩笑,上回三千人的隊伍就打敗匈奴上萬精騎,匈奴那些遊散劫掠的隊伍又怎麼惹得起?!

被劫掠的主要是雁門郡,再往南就是太原、邯鄲兩郡,以匈奴此時的實力以及新敗於沈兵,借他們熊心豹子膽也不敢深入。

雁門郡郡守名叫吳肖,是個公大夫。

這吳肖是燕國降將……他帶着部隊來降於是給了爵位,同時因爲他在燕國長期駐守邊疆有與匈奴作戰的經驗,於是被派到雁門郡做郡守。

吳肖對有匈奴到雁門郡劫掠沒有怨言,相反還鬆了一口氣。

他向嬴政是這麼彙報的:

“雲中郡不過萬餘人馬而匈奴卻有近七萬大軍。”

“臣原以爲匈奴會大舉來犯並做好抗敵準備,不想匈奴卻忌憚雲中郡人馬不敢放手劫掠……”

“之前臣還道沈兵放任要道不守有怯戰之嫌。”

“如今看來沈兵此舉乃量力而行。”

“雁門郡雖受劫掠之患卻遠輕於預想!”

……

嬴政看了這報告不由“哈哈”大笑,他把這情報丟給趙高,面帶得意之色:

“你不是說沈兵怯戰麼?”

“看看雁門郡郡守的說法!”

趙高看着情報心下直泛苦水,但面上還要附和:

“大王英明,一切都在大王意料之中!”

“屬下卻是誤會沈兵了!”

嬴政想了想,就說道:

“如此運糧也非長久之計。”

“中原長期往雲中郡運糧、運礦路上損耗過甚。”

“若要消除匈奴之患……我等應做長遠打算。”

想着嬴政就問趙高:

“大秦地界何處可遷民至雲中郡?”

趙高不由一驚:

“遷民?”

嬴政點了點頭:

“遷民。”

“趙王嘉帶走北地百姓,若無百姓北地便無從發展。”

“且北地地處塞外偏遠之地,只萬餘駐軍就使我等疲於奔命。”

“既是如此何不將百姓遷往北地從事生產?”

“如此北地至少糧食就可自給自足,若是能再尋到銅礦自行冶煉兵器就更爲理想了!”

趙高拱手回答:

“大王所言甚是,然而……”

說到這就有意停了下來,擺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嬴政奇道:

“然而什麼?”

趙高小聲回道:

“大王恕罪。”

“當年李牧便是在北地自治這才受趙王忌憚……”

嬴政“哼”了一聲打斷了趙高的道:

“你把沈兵比李牧是對的,但寡人又豈是那昏庸的趙王?”

趙高趕忙回答:

“屬下多嘴,屬下並無此意……”

趙高想壓制沈兵的用心是對的,只是太心急了些。

北地其實是有自治需求的。

原因是中原產糧地距離北地十分遙遠且交通不暢……中原各國之間因爲經常往來所以且因本國發展需要也必須修直道。

然而從雁門郡起就是偏遠地區了,且連年戰亂是以只有幾條年久失修的小道通行,運輸相當困難。

這麼一來就會出現運一袋糧途中就需要消耗掉一袋糧甚至兩袋糧的問題,另外鐵礦之類也需要糧草支撐。

此時雲中郡兵力不多隻有一萬餘人,加上勞力、工匠等也不過三萬,以大秦此時的國力勉強還能支撐。

但隨着兵力增多所需的糧草也就成級數上升,總會到大秦撐不住的時候,尤其統一大業還未完成。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把百姓遷往北地屯田自治……這樣北地至少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將大量物資浪費在運輸的路上。

至於趙高說的“提防”。

提防的確需要,但此時沈兵勢力還微不足道,嬴政需要壯大沈兵的力量抵禦匈奴,這纔是此時大秦的利益所在。

真要提防,那也要沈兵強大到如李牧一般時纔要考慮,現在說這個就太早了些。

想了想,趙高又說道:

“可是大王。”

“北地乃苦寒之地,只怕百姓不願北遷。”

“若強行將百姓遷了去……”

不等趙高說完,嬴政就問了聲:

“蒙武準備得如何?”

趙高回答:

“稟大王,就等糧食收成了!”

糧食收成之時就是進攻之日,這是各國大戰的慣例。

這一方面是因爲糧食收成了就有糧發兵,另一方面則是獲勝之後繳獲的物資也會更豐厚。

然後嬴政就點了點頭:

“蒙武若是滅了代國,北地就不愁沒有百姓了。”

趙高張着嘴半天也說不出話來。

原來大王卻是爲北地才問及蒙武的準備。

(本章完)

第166章 錢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477章 分割第507章 出逃第338章 人才第477章 分割第93章 姬丹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537章 楊端和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88章 論農第185章 牽城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499章 出兵第70章 番木鱉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9章 許昌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190章 降兵第530章 茲陽第257章 奇人第223章 準備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448章 聯軍第295章 高爐第136章 紅燒第48章 定滑輪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69章 一己私慾第251章 陷阱第475章 龍城第83章 農家第337章 發展第260章 水力第437章 人心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94章 荊軻刺秦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546章 水源第96章 宵禁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17章 補水點第88章 論農第300章 牀弩兵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93章 姬丹第17章 攻大於守第48章 定滑輪第210章 拉攏第249章 神武軍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120章 承功第83章 農家第280章 變法第511章 火繩槍第153章 水德第140章 楚軍第56章 北地騎兵第173章 天意第158章 騎兵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406章 騎軍第229章 閃電戰第397章 丘就卻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20章 精銳之師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274章 失衡第356章 奴隸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285章 議和第31章 火攻第230章 汝陰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448章 聯軍第547章 暴亂第41章 福禍相倚第11章 上坡下坡第457章 信任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58章 夜襲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188章 軍魂第249章 神武軍第329章 訓練第7章 除非……第9章 矛盾第541章 姑師第47章 變數第511章 火繩槍第125章 心理
第166章 錢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477章 分割第507章 出逃第338章 人才第477章 分割第93章 姬丹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537章 楊端和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88章 論農第185章 牽城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499章 出兵第70章 番木鱉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9章 許昌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190章 降兵第530章 茲陽第257章 奇人第223章 準備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448章 聯軍第295章 高爐第136章 紅燒第48章 定滑輪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69章 一己私慾第251章 陷阱第475章 龍城第83章 農家第337章 發展第260章 水力第437章 人心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94章 荊軻刺秦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546章 水源第96章 宵禁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17章 補水點第88章 論農第300章 牀弩兵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93章 姬丹第17章 攻大於守第48章 定滑輪第210章 拉攏第249章 神武軍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120章 承功第83章 農家第280章 變法第511章 火繩槍第153章 水德第140章 楚軍第56章 北地騎兵第173章 天意第158章 騎兵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406章 騎軍第229章 閃電戰第397章 丘就卻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20章 精銳之師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274章 失衡第356章 奴隸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285章 議和第31章 火攻第230章 汝陰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448章 聯軍第547章 暴亂第41章 福禍相倚第11章 上坡下坡第457章 信任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58章 夜襲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188章 軍魂第249章 神武軍第329章 訓練第7章 除非……第9章 矛盾第541章 姑師第47章 變數第511章 火繩槍第125章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