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高爐

第295章 高爐

在準備這些的同時沈兵就在城內組織冶鐵作坊。

冶鐵作坊被沈兵置於軍營中。

這十分罕見,因爲此時各國包括秦國在內都不重視冶鐵……技術沒跟上,鐵製品只能用於農制,所以當然不受重視。

但到沈兵手裡當然就不一樣了。

之所以要置於軍營中當然是出於保密。

爲此沈兵還不得不將鐵匠的家人一併帶來並聚在一堆派兵士看住,這也就是別人所說的“人質”。

沈兵不想這麼做,但一則是爲了保護鐵匠家人的安全,另一則也有以其爲質的意思。

沈兵對鐵匠是這麼說的:

“鐵器冶煉非同小可。”

“我等身處塞外與匈奴作戰,一旦冶煉之術泄漏給敵方,中原便將有大難。”

“是以沈兵不得不小心行事,望諸位見諒!”

這話也說得通。

也就是這麼嚴格保密防的是敵人、是匈奴、是外族。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當然得死命的防,否則這技術要是泄漏,匈奴造好的兵器、裝備就用於攻打中原殘殺百姓了……

中原各國內部雖是鬥來鬥去的,但對於抵禦外族侵犯尤其是殘暴的匈奴這一點是從來都沒含糊過,百姓也都是一致認同。

他們又哪裡會想到,沈兵防的不只是匈奴,更是防趙高和李斯。

弁和欠兩人初時沒覺得有什麼,他們甚至以爲沈兵有些過於謹慎了。

因爲匈奴大多逐水草而棲,既沒有耕地的需求也沒有鐵礦,於是不會對冶鐵技術有多大的興趣……

匈奴在兵器製作方面其實一直都依賴中原的銅、錫。

也就是說他們自己不冶煉,原因是沒有冶煉的技術儲備同時也缺乏開礦的知識。

他們通常是在邊境用馬匹、毛皮等與中原各國交換銅、錫,然後再以其爲原料打製需要的兵器和裝備。

因此,漢代名士賈誼甚至建議漢文帝控制中原邊境銅、錫流出以削弱匈奴戰力。

這想法是很好:沒有銅和錫,匈奴就無法制作更多的武器,於是就能輕易將其擊敗。

問題就在於它基本無法實現。

原因是匈奴對銅、錫的需求擺在那,如果中原控制其流出的話,就會導致匈奴銅、錫的價格飛漲……原本一斤銅換一匹馬,變成一斤銅換兩匹馬甚至更多。

而這匈奴的高質量馬匹又是中原所急需,運往內地就立時就能賣上高價。

在這巨大利益的趨使下,中原不良奸商甚至百姓會瘋了般不顧一切的往匈奴走私銅、錫。

最終結果就是匈奴還是能得到其所需的原料,只不過多損失些馬匹及毛皮而已。

正如之前所言,這時期的鐵器只能用於製作農具不能製作兵器,匈奴又不耕地,所以對鐵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對鐵沒有興趣,對冶鐵技術當然也不會有興趣。

瞭解這些的弁和欠就以爲沈兵這麼對匈奴保密冶鐵技術就有些小題大作。

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

沈兵第一時間就給弁遞上了幾張圖紙,說道:

“將高爐製成如是形狀。”

“整體爲扁圓,鼓風口位於扁平兩側。”

“且高爐下部的爐牆往外傾斜六十二度……”

弁聽着一臉懵:

“將軍,何爲六十二度?”

沈兵“呃”了一聲,然後就拿出另一張圖紙解釋:

“我等可將半圓切分爲大小相等的一百八十份,則每份爲一度。”

“如此高爐各處向外的傾角便完全一致。”

弁聽是聽懂了,但完全不知道爲何要費力這麼做,只是糊里糊塗的“哦”了一聲,然後帶着求助的眼神望向站一邊的欠。

他以爲欠跟在沈兵身旁時間久一些,所以對這些會更有了解。

沒想到欠也是一副摸不着頭腦的樣子。

他們當然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這些都是漢代的冶鐵技術。

高爐爲什麼要做成橢圓就不用多說了,是爲了將空氣鼓進爐心,這樣既可以使爐內溫度更高也可以使鐵水中的碳儘可能多的被氧化。

至於要將高爐下部的爐牆向外傾斜,則是爲了煤充分燃燒……

在風力有限的情況下,氧氣在高爐內和煤炭燃燒會產生可燃的煤氣。

如果高爐下部沒有向外傾斜,這些煤氣就會沿着爐牆的上升氣流迅速排出,這不僅是種浪費還會污染空氣。

高爐下部傾斜就會改變內部的空氣循環模式增加煤氣與爐料的接觸面積,於是這些煤氣就會在爐內燃燒掉。

沈兵當然無法跟弁和欠解釋這些東西,尤其這些還是古人在一次次實踐中用了上百年的時間才總結出來的,沈兵想解釋也解釋不清。

於是就裝作沒看到弁和欠臉上的困惑,問:

“可是製作此形高爐有難度?”

弁和欠趕忙回答:

“回將軍,沒有難度。”

“屬下等定會按將軍要求製作妥當。”

這的確是沒難度,能製作出圓形高爐自然就能製作出沈兵要求的這款高爐,它不過是改變了下形狀而已。

除此之外,沈兵還讓人去找來石灰石……

以煤冶鐵的問題就在於煤的雜質太多,如果就這麼煉的話,雖然能批量生產也能降低鐵的含碳量,但含硫量卻直線上升導致鐵的質量提升不大。

加入石灰石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在冶鐵的過程還會產生大量的爐渣,這些爐渣裡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它會導致爐渣有很高的粘性附着在高爐內很難清除。

加入石灰石之後,二氧化硅就會與氧化鈣反應降低爐渣的溶點,清除起來更方便。

鼓風設備用的自然還是水排。

只不過兵營內沒有河流。

爲此沈兵還專門讓人從黃河處開了一條小運河過來……這不僅解決了水排的水力問題,還解決了冶鐵的用水問題。

出於謹慎,沈兵還派兵士在這運河的上下游用漁網攔着並日夜把守……有河就容易泄密,比如用個竹筒裝着信件什麼的往河裡一丟,就神不知鬼不覺的把情報傳出去了。

做完這些後,剩下的就是開始冶煉了。

(本章完)

第356章 奴隸第329章 訓練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92章 遠征軍第506章 霍木桑第130章 鄭國第512章 訓練第227章 反攻第337章 發展第432章 道民君第98章 梟首示衆第162章 鋸子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396章 陷馬坑第44章 通敵第125章 心理第317章 工人第131章 淳于越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492章 遠征軍第56章 北地騎兵第480章 請辭第397章 丘就卻第72章 麪粉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290章 門客第411章 信第261章 勞力第105章 真相第274章 失衡第33章 王柏第361章 封禪第102章 絆馬索第375章 野人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00章 由頭第332章 騷擾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310章 遷民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191章 點兵第485章 遷移第382章 獵人第449章 改革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229章 閃電戰第443章 改革第534章 馬店第372章 西套第351章 五原第80章 薄禮第62章 舉薦第417章 補水點第247章 浮橋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23章 探子第79章 挖坑第9章 矛盾第548章 書信第541章 姑師第190章 降兵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320章 高人第385章 保命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275章 宣傳戰第257章 奇人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5章 底牌第30章 禁民二業第235章 伏擊第342章 市場化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10章 摩擦力?第32章 變故第186章 仙人第221章 回師第353章 學習第371章 控制第93章 姬丹第297章 牀弩第390章 奇軍第501章 炮戰第136章 紅燒第137章 圍城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71章 敵人第343章 資本第499章 出兵第24章 矛盾第33章 王柏第20章 精銳之師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08章 難題
第356章 奴隸第329章 訓練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92章 遠征軍第506章 霍木桑第130章 鄭國第512章 訓練第227章 反攻第337章 發展第432章 道民君第98章 梟首示衆第162章 鋸子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396章 陷馬坑第44章 通敵第125章 心理第317章 工人第131章 淳于越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492章 遠征軍第56章 北地騎兵第480章 請辭第397章 丘就卻第72章 麪粉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290章 門客第411章 信第261章 勞力第105章 真相第274章 失衡第33章 王柏第361章 封禪第102章 絆馬索第375章 野人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00章 由頭第332章 騷擾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310章 遷民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191章 點兵第485章 遷移第382章 獵人第449章 改革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229章 閃電戰第443章 改革第534章 馬店第372章 西套第351章 五原第80章 薄禮第62章 舉薦第417章 補水點第247章 浮橋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23章 探子第79章 挖坑第9章 矛盾第548章 書信第541章 姑師第190章 降兵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320章 高人第385章 保命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275章 宣傳戰第257章 奇人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5章 底牌第30章 禁民二業第235章 伏擊第342章 市場化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10章 摩擦力?第32章 變故第186章 仙人第221章 回師第353章 學習第371章 控制第93章 姬丹第297章 牀弩第390章 奇軍第501章 炮戰第136章 紅燒第137章 圍城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71章 敵人第343章 資本第499章 出兵第24章 矛盾第33章 王柏第20章 精銳之師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08章 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