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西套

第372章 西套

嬴政這時才放心手中的奏摺,反問趙高一聲:

“你這消息是從何而來?”

趙高一聽以爲有戲,趕忙回答:

“皇上,是來自燕國的商旅。”

“其中有幾個正與屬下相識,他們認出了收購原料的是北地商人。”

“同時這些商旅又與匈奴有來往。”

“於是便知道了原料買賣一事。”

嬴政想也不想就下令道:

“即刻將這些商旅拿了,詢問可有告知其它人。”

“然後一併拿了問斬!”

這突如其來的轉變讓趙高吃驚得張大了嘴半天也合不攏:

“皇上,這……”

嬴政陰沉着臉打斷了趙高的話:

“軍國大事又豈是這般人能議論的?”

“他們這些凡夫俗子又能懂得什麼?!”

說着瞄了趙高一眼,便又將注意力轉移到奏摺上了。

趙高愣了一會兒,只能應了聲是。

別看趙高表面波瀾不驚,其實這一刻他着實被嚇到了。

因爲若這被嬴政定義爲“家國大事”不容那些商旅議論的話,那麼他趙高是不是也不能議論?

如果商旅是“凡夫俗子”什麼都不懂的話,他趙高是不是也是“凡夫俗子”之一?

如果商旅“拿了問斬”的話,那他趙高豈不是……

所以趙高哪裡還敢多說什麼,趕忙就出得殿來。

想了想又覺得不妥當,若是就這麼着了,嬴政一查他什麼人都沒抓也沒問斬,那豈非露了馬腳?

於是趕忙回憶適合的“背鍋”人選……

趙高以其手段和人脈很快就把事情辦妥,而且天衣無縫。

只是趙高一直不明白,這事爲什麼就會變成“凡夫俗子”不能議論的“家國大事”?!

趙高卻不知道,這一回他還真不冤。

嬴政一早就從扶蘇那明白了沈兵的用心。

對於沈兵他當然不會起疑,尤其在這一點上……

沈兵若要是通敵,那還用得着幾次大敗匈奴讓匈奴聞風喪膽嗎?

並且此計雖表面看起來不合常理,長此以往卻又的確能把控住匈奴所需的原料。

另一方面,這“霹靂火球”都是沈兵所制。

若沈兵通敵,在秦國知道配方前將其給匈奴便可,那時因爲沒人知道有火藥這物事,於是也不會有人懷疑其通敵。

從這幾方面分析,嬴政對扶蘇所報是深信不疑,且支持北地掌控火藥原料。

結果趙高卻還來這麼一出……

原本嬴政還不想理會,但轉念一想:

這商旅既認出了北地商人又與匈奴有來往知道高買低賣之事,萬一傳到匈奴耳朵裡讓他們知道這是沈兵掌控原料之計,豈不是要壞事?

於是纔有下令問斬這一出。

嬴政當然不知道,這其實是趙高杜撰出來的。

尋常商旅的確消息靈通,但沈兵又怎會笨到收購原料與售賣原料用同一人。

如果收購原料與售賣原料不是同一人,又如何能判斷這是沈兵在幕後高買低賣同一批原料?

沈兵不知道這些,此時的他已和扶蘇、楊端和等幾人趕到了西套。

此時的西套卻是一片蠻荒之地,村落大多集中在南部山區,但大多像原始部落,百姓穿獸衣蓬頭垢面如野人一般,說的話沒人能聽懂。

這雖是在意料之外但同時也是意料之中。

西套這地方雖然從周朝起就被劃入北地郡,但卻很少有勢力能到這邊遠地帶,實際控制的大多還是少數民族。

直至蒙恬收復河套修建長城時纔開始經營這裡,幾百年後到漢朝才建起第一座城,被稱作“呂城”。

所以蒙恬也被稱作是經營西套第一人。

不過現在應該變成是沈兵了。

沈兵花幾天的時間與衆人到西套到處轉了幾圈。

這麼做主要是考察西套地形……

經營一片土地不是說一拍腦袋說適合這適合那就開始的,首先就是要知道這片土地的情況,從氣候、水文、土壤、地形,再結合市場需求等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的制定發展計劃。

只有這樣才能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否則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錯誤就很可能引發大饑荒。

然後沈兵就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扶蘇,也就是由他來主持會議。

沈兵這麼做也是有深意的,往後扶蘇可是要治理全國的皇上……當然這得他能當上。

但不管扶蘇能否當上,學習科學的治國方法那是必須的。

沈兵這是一邊經營北地一邊教扶蘇這些方法。

所以在沈兵的帥帳內,扶蘇坐在正中,沈兵及一衆將領分坐兩側,每人案前都擺着一張新繪製的西套地圖。

扶蘇顯得有些緊張,他偷瞄了沈兵一眼定定神,然後就說道:

“依衆將士所見,我等該如何治理西套?”

王賁年輕氣盛,想也不想就拱手回答道:

“依屬下之見,我等勿需多做考慮,將九原、雲中等作坊帶入西套,再遷入百姓便可。”

扶蘇搖頭道:

“校尉所言雖是有理,然各城應有所側重。”

“若各城功能趨同,不可避免將會有浪費且發展難免受限。”

這是沈兵教會扶蘇的。

道理很簡單,同一地區的幾個城市,如果功能趨同形成競爭,比如兩座城市都主打冶鐵,那是不是說至少要各建一座冶鐵廠?

如果需求不大且距離不遠,只需要在兩城之間建一座冶鐵廠就夠,但現在卻要建兩座……

這種內部的競爭就沒多大意義,不僅浪費資源很難通過良性競爭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力,還會因爲資金分散、人才及技工沒有整合而發展受限。

王賁打仗那絕對是一把好手,但論治理一方水土卻是外行。

楊端和想了想,就說道:

“屬下以爲西套該側重農業。”

“只因西套乃蠻荒之地,若我軍要駐守西套並往西發展,必將考慮軍糧補給。”

“此時我軍軍糧需千里迢迢自中原運來,途中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說,還存在諸多危險。”

“是以屬下以爲,西套屯田乃重中之重。”

沈兵不由暗自點頭。

楊端和這說的算是着邊了。

中原是農耕民族,農耕民族是以種田爲主。

所以秦軍不可能像匈奴一樣以劫掠爲主以戰養戰,亦或帶一大堆牛羊隨軍放牧。

農耕民族的軍隊,不管走到哪都得首先考慮種田。

(本章完)

第346章 騎軍第449章 改革第109章 修橋第5章 底牌第130章 鄭國第201章 鴛鴦陣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50章 控制第65章 厚禮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383章 使者第221章 回師第427章 矛盾第27章 以逸待勞第15章 釜底抽薪第31章 火攻第150章 使節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475章 龍城第120章 承功第323章 利潤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64章 練兵第162章 鋸子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93章 姬丹第437章 人心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63章 王翦第72章 麪粉第134章 困難第338章 人才第220章 撤軍第281章 稅率第243章 壽春第550章 大結局第357章 勇氣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39章 降軍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328章 戰車第550章 大結局第54章 休整第148章 辦法第134章 困難第383章 使者第191章 點兵第232章 補給第242章 撤軍第107章 合縱第328章 戰車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73章 農業第503章 選擇第396章 陷馬坑第235章 伏擊第349章 直道第49章 許昌第472章 交鋒第462章 費盡心機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188章 軍魂第377章 誤會第124章 水攻第488章 爲難第352章 心態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201章 鴛鴦陣第418章 援兵第89章 以農治國第364章 偷師第291章 二選一第411章 信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244章 心計第506章 霍木桑第144章 人質第65章 厚禮第6章 眼見爲實第45章 恩威並施第546章 水源第45章 恩威並施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49章 許昌第62章 舉薦第444章 沙塵暴第65章 厚禮第417章 補水點第525章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95章 羊羣第110章 任務
第346章 騎軍第449章 改革第109章 修橋第5章 底牌第130章 鄭國第201章 鴛鴦陣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50章 控制第65章 厚禮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383章 使者第221章 回師第427章 矛盾第27章 以逸待勞第15章 釜底抽薪第31章 火攻第150章 使節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475章 龍城第120章 承功第323章 利潤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64章 練兵第162章 鋸子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93章 姬丹第437章 人心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63章 王翦第72章 麪粉第134章 困難第338章 人才第220章 撤軍第281章 稅率第243章 壽春第550章 大結局第357章 勇氣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39章 降軍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328章 戰車第550章 大結局第54章 休整第148章 辦法第134章 困難第383章 使者第191章 點兵第232章 補給第242章 撤軍第107章 合縱第328章 戰車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73章 農業第503章 選擇第396章 陷馬坑第235章 伏擊第349章 直道第49章 許昌第472章 交鋒第462章 費盡心機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188章 軍魂第377章 誤會第124章 水攻第488章 爲難第352章 心態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201章 鴛鴦陣第418章 援兵第89章 以農治國第364章 偷師第291章 二選一第411章 信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244章 心計第506章 霍木桑第144章 人質第65章 厚禮第6章 眼見爲實第45章 恩威並施第546章 水源第45章 恩威並施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49章 許昌第62章 舉薦第444章 沙塵暴第65章 厚禮第417章 補水點第525章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95章 羊羣第110章 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