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控制

第450章 控制

原來西域這片地區會有三十六國之多是有原因的。

正如之前所言,西域是綠洲文化,綠洲之外便是缺水甚至無水的沙漠。

在這樣的地形之下,若要攻城就必將面臨秦軍進攻樓蘭一樣的問題……攻城一方在缺水甚至無水的情況下攻城,補給極爲困難,若不在幾天內攻下目標城池就只有死路一條。

於是纔會出現“一洲一城,一城一國”的情況。

有些國家別看只有幾百人駐守,傾全國之兵用數萬人進攻只怕也未必能成功,即便成功了也損失慘重得不償失……

一個國家若只有幾百兵力,就意味着該國只有幾千百姓。

若該國只有幾千百姓,就意味着該綠洲只能養活幾千人。

那麼……

攻下又能如何?

冒極大的風險損兵折將之後,得到的不過是能容納幾千人的小城池,想擴張都因受水草限制而不可能。

其結果就是西域各國大多互不相犯各爲一體。

若是有互相吞併的戰爭發生,要麼就是兩國距離太近水源補給不是很困難,比如姑師周邊的幾塊綠洲就是這種情況。

要麼就是某國水源枯竭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比如若干年後樓蘭南遷滅了幾個小國便是如此。

龜茲作爲西域最大的國家,它的問題就是體量過大……

其實它如果作爲中原國家或是草原國家的話這體量一點也不大,由西至東不過只有七、八百里。

但作爲西域國家有這麼大就不得了了。

要知道姑師至樓蘭也不過五百餘里,龜茲一國由西至東就有七、八百里,也難怪它能稱得上西域第一大國。

體量過大在西域是缺點而不是優點。

比如龜茲國王城在偏東的延城,距其制下的庫車、拜城、新和、沙雅等,少則百餘里多則六、七百里。

路途短的還好,百餘里只需一天就到了。

路途長的六、七百里僅僅只是行軍就要六、七天,若這些城池聽聞龜茲王將要改革實施二十軍功爵位制……這造起反來宣佈脫離龜茲又該如何是好?

龜茲王直接控制的兵力有一萬人,他雖是最強大的一方,卻對遠在六、七百里外的城池無可奈何。

到時只要一城宣佈脫離龜茲國自立,其餘城池也會紛紛效仿,其結果就會像無憂公主說的那樣……不改革則已,一改革便會四分五裂。

沈兵想了想,就說道:

“若大將軍以秦軍助大王改革如何?”

龜茲王搖了搖頭說道:

“若是如此,貴族便會放言本王已降秦,便以此爲藉口反對改革。”

這說的也有理。

到時各貴族反而站在正義的一方,而龜茲王卻成了貪生怕死賣國求榮的小人。

沈兵道:

“既是如此,秦軍並援以龜茲火炮吧!”

龜茲王聞言不由瞪大了眼睛,吃驚的望着沈兵:

“火炮?使者說的可是那轟塌樓蘭城牆大敗匈奴的火器?”

沈兵點頭道:

“正是。”

“有火炮在,城牆便有若虛設。”

“大王若是裝備了此物,諒那些貴族也不敢自立作亂。”

這其實就是秦軍的優勢。

秦軍與西域各國不同的是,可以用火炮輕鬆的敲開敵人的城牆可以在幾天內攻下目標城池。

於是,之前因缺水而補給困難並對六、七百里外的城池無可奈何的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但龜茲王卻有些不敢相信:

“使者是說,大將軍願將火炮贈與本王助我改革軍制?”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

“當然!”

此時的沈兵當然有考慮會不會泄密的問題。

但要說泄密,沈兵認爲更多的還是製作過程這其中尤其是火藥配方尤爲重要。

其它人若是不知道火炮所使用的火藥是硝石佔四分之三,用起來根本就沒這威力,如果使用匈奴的那種不僅硝石佔比小還加了麻茹之類雜七雜八的東西,能不能將炮彈打出去都是個問題。

若說火炮送給龜茲那就是泄密……

沈兵認爲只要是在部隊裡批量使用且在兵士對其一覽無遺的東西都無法保密。

比如秦軍的炮兵能看到火炮是什麼樣的,內壁外壁是什麼材質,炮彈是什麼形狀如何操作等等。

炮兵有一千人,也就是有一千人知道這些信息。

匈奴只需隨便派幾個奸細有意接觸這一千人中的幾個,便能從他們口中套出相關信息。

尤其炮兵還會一批批的換……總會有傷老病殘,還會有戰損等等。

所以在這方面想要封鎖消息並不現實。

既是如此,泄密與不泄密就沒有很大的區別。

至於是否要擔心龜茲王反過來用這些火炮對付秦軍……

這擔心就更是多餘的。

現代社會中美軍之所以如此熱衷於要求其它國家購買美式裝備,除了發展軍火工業能賺錢之外,更重要的還是通過裝備的壟斷達到干涉該國的軍事及政治的目的。

比如現在,沈兵若是將火炮裝備了龜茲國,龜茲王以火炮控制了貴族實施改革。

那麼沈兵說的話是不是就用份量了?

龜茲王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聽沈兵的“建議”了?

否則,沈兵只需對龜茲王的火炮實施斷供……

火炮用久了會損壞,要不要新的替換?

炮彈要不要從沈兵這邊提供?

維護及訓練方面要不要秦軍工匠?

等等各方面都需要秦軍於是就對秦軍形成依賴。

有了這個依賴……沈兵就不擔心他能逃出自己的手掌心了。

所以這對秦軍而言是妥妥的好事。

龜茲王當然不知道後續還有這麼多問題,更不知道這是坑,心下暗想:

“這火炮一可攻城二可對敵。”

“數萬匈奴也被此炮炸得落荒而逃不適一萬秦軍。”

“龜茲國若裝備此物,何需再懼怕敵國?”

想着,龜茲王就用充滿期待的眼神望着沈兵,問:

“卻不知,這些火炮需要多少牛羊才能換得一尊?”

龜茲王有些擔心太貴了買不起。

其實對沈兵來說是白送都沒問題:既能控制龜茲國又能推進其改革,還能增強反匈奴聯盟的實力,何樂而不爲?

不過沈兵一想,若是“白送”肯定會引起龜茲王的懷疑。

於是就說道:

“大秦與龜茲若成盟友並非外人。”

“屬下以爲,一尊一千隻羊便可。”

“另外還有一個條件……”

沈兵瞄了一眼無憂公主,說道:

“無憂公主須嫁與秦國大將軍!”

(本章完)

第386章 屬國第70章 番木鱉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188章 軍魂第351章 五原第60章 賄賂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220章 撤軍第13章 睚眥必報第305章 反包圍第252章 消息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73章 榨醬面第151章 破冰第10章 摩擦力?第522章 奴隸第219章 戰法第499章 出兵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72章 麪粉第332章 騷擾第176章 藤甲第503章 選擇第404章 教育權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11章 上坡下坡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235章 伏擊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246章 圍城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122章 浮力第280章 變法第377章 誤會第101章 荊軻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364章 偷師第217章 項絡第358章 潛力第321章 私鬥第27章 以逸待勞第291章 二選一第495章 嫁衣第291章 二選一第139章 出戰第458章 夜襲第346章 騎軍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129章 變數第205章 衝陣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79章 挖坑第227章 反攻第277章 結果第530章 茲陽第68章 督陣第404章 教育權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506章 霍木桑第432章 道民君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378章 交集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536章 龜茲王第167章 良商第375章 野人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55章 伐木第51章 錯有錯着第147章 戰略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00章 算盤第23章 劓刑第252章 消息第41章 福禍相倚第403章 月氏王第330章 重點第472章 交鋒第176章 藤甲第544章 真相第299章 圈地第108章 求放過第30章 禁民二業第443章 改革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138章 兵行險着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80章 請辭第349章 直道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96章 昌平君第322章 招工第384章 烏氏倮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02章 絆馬索第121章 蒙良
第386章 屬國第70章 番木鱉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188章 軍魂第351章 五原第60章 賄賂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220章 撤軍第13章 睚眥必報第305章 反包圍第252章 消息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73章 榨醬面第151章 破冰第10章 摩擦力?第522章 奴隸第219章 戰法第499章 出兵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72章 麪粉第332章 騷擾第176章 藤甲第503章 選擇第404章 教育權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11章 上坡下坡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235章 伏擊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246章 圍城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122章 浮力第280章 變法第377章 誤會第101章 荊軻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364章 偷師第217章 項絡第358章 潛力第321章 私鬥第27章 以逸待勞第291章 二選一第495章 嫁衣第291章 二選一第139章 出戰第458章 夜襲第346章 騎軍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129章 變數第205章 衝陣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79章 挖坑第227章 反攻第277章 結果第530章 茲陽第68章 督陣第404章 教育權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506章 霍木桑第432章 道民君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378章 交集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536章 龜茲王第167章 良商第375章 野人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55章 伐木第51章 錯有錯着第147章 戰略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00章 算盤第23章 劓刑第252章 消息第41章 福禍相倚第403章 月氏王第330章 重點第472章 交鋒第176章 藤甲第544章 真相第299章 圈地第108章 求放過第30章 禁民二業第443章 改革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138章 兵行險着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80章 請辭第349章 直道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96章 昌平君第322章 招工第384章 烏氏倮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02章 絆馬索第121章 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