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反攻

第227章 反攻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

“一切盡在掌握。”

楊端和一愣,隨後就點頭讚道:

“便該如此回覆。”

這雖然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話,但理解方向不同就有不一樣的意義。

因爲沒人知道這到底是滅楚“盡在掌握中”還是禦敵“盡在掌握中”。

又或者只是爲了不讓嬴政發怒治罪而虛以委蛇的一句話……

所以這話即便是落到敵人手裡也無關緊要,同時又對嬴政說實話免了“欺君之罪”。

嬴政那邊此時已是暴跳如雷了。

當然,他這氣並非衝着楊端和及沈兵兩人,而是昌平君。

“昌平君這廝竟敢叛我。”

“不只叛我還帶着燒了陳城,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是讓寡人抓住了,定要將這廝活剮了!”

但嬴政心裡清楚,這一切其實是他造成的。

因爲他派昌平君前往陳城安撫楚民原本就是要將其逼反。

只是嬴政沒料到昌平君有這麼大的能耐,居然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就蠱惑楚民並給陳城重創。

於是陳城糧草一失,就直接影響楊端和前方的戰事。

不過當然,嬴政是不會承認這個錯誤的。

嬴政心想,此次出師不利也就算了,休整數月等糧草豐收時再攻也耽誤不了多少時日。

只是一直不見楊端和的報告便暗自奇怪。

往常不管是好是壞,行軍主帥都該適時向他彙報戰況,爲何此次卻……

嬴政還道這是楊端和擔心他治置,於是就用較爲和緩的語氣發了封信。

這封信既是安撫也是詢問。

安撫的意思是告訴楊端和不會因爲這次失敗怪罪於他。

詢問是想知道戰況。

當收到楊端和的回覆“一切盡在掌握”時,嬴政不由皺起了眉頭。

這話有說跟沒說差不多,不過潛臺詞似乎是說往有利的方向發展。

這還是有利方向?

嬴政想來想去也想不明白,於是也只能作罷。

這時趙高進來拱手道:“大王,王翦求見。”

嬴政趕忙應道:

“快請。”

王翦進得帳來,就對嬴政拜道:

“大王,屬下年邁體衰,雖想繼續爲大王效力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此次特來辭去上將軍一職,以告老還鄉頤養天年,望大王恩准。”

嬴政心下一驚:

“上將軍何出此言?”

王翦嘆了口氣,道:

“大王,廉頗也有老的時候,何況屬下……”

嬴政揮了下手,說道:

“上將軍過謙了,你雖有些年紀但長於軍伍如今尚健步如飛,如何能稱老。”

“再過幾年再說也不遲。”

王翦有些意外,他原以爲嬴政會乾脆的準了自己這告老還鄉之請,不想……

下一秒王翦就明白了,或許是攻楚方面出了岔子。

也難怪王翦不知道,嬴政擔心昌平君叛秦的消息會引起趙、魏兩國貴族效仿,於是便大力封鎖消息。

當然,這不可能長久封鎖,但能封一時是一時。

王翦因爲這段時間沒有參與軍政所以纔沒聽說。

嬴政也不多說什麼,只揮了揮手,說道:

“上將軍還是回去休養吧,勿要再提告老還鄉之事。”

王翦還能說什麼,只得應了聲然後便退了下去。

其實嬴政的心事的確被王翦猜到了。

嬴政正是想着,要是這楊端和與沈兵的組合無法拿下楚國,那隻怕又只要起用王翦了,所以此時哪裡還肯放王翦走。

要走,也要等攻下楚國之後。

至於剩下的燕國、代國還有齊國……如果其它秦將還不能將它們拿下,那秦國也算是徒有虛名了。

所以王翦這次來請辭真不是好時機,若是早幾日在戰局順利的時候嬴政說不定就一口應下了。

埠城這邊的秦軍卻已開始動手了。

這是在楚軍到達埠城並建好了城寨之後。

對此沈兵與楊端和還有過一番討論。

楊端和有些心急:

“老夫認爲我等該乘楚軍未站穩腳跟時反攻。”

“否則一旦等其建起城寨甚至封鎖河道,我等便受制於人。”

楊端和說的有些道理,這其中尤其是河道,如果被封鎖了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但沈兵卻不這麼認爲。

“此時楚軍警惕性極高,我軍若是一攻,楚軍或許便會發現形勢不對。”

“到時反而無法予其當頭一擊甚至會壞了我等的計劃。”

“屬下以爲應在其城寨大部建好之日,到時楚軍便會鬆一口氣並作長久作戰之想。”

楊端和覺得有理,於是就同意了沈兵的方案等了幾天。

項燕也果然像沈兵想的那樣,這段時間有些心驚膽戰的就怕秦軍突然反撲。

雖然事實告訴他秦軍糧草被燒只有防守一途,但項燕還是覺得哪裡不對,但又不明白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這或許是他久經沙場的直覺,覺得秦軍不應該這麼容易就被打敗。

直到城寨在防線前立了起來,河道也重新被封鎖,項燕才鬆了一口氣只道是自己的錯覺。

當然,河道只有埠城一段被封鎖。

楚軍有三十餘萬人在埠城,其補給也要源源不斷的沿着河道往埠城運,自然不能將後方河道封鎖斷了自己的補給線。

這天傍晚,項燕像往常一樣巡視完營地,回到帳篷時便身心俱疲,來不及卸下盔甲就躺到了牀上。

這段時間項燕爲了戰事可謂茶飯不思,甚至有時還親自帶兵上陣。

在精神緊張亢奮的狀態下感覺不到勞累,此時戰局一穩稍稍放鬆下來,陣陣疲倦和睏乏就有若潮水般的涌了過來。

這使項燕剛躺上牀便昏昏睡去,甚至還打起了呼嚕。

然而不到一柱香時間,項燕就被一陣鼓聲驚醒,他一骨碌從牀上坐起,大聲喝問:

“哪來的鼓聲?”

不久就見項伯匆匆跑了進來,報道:

“上將軍,秦軍來攻了。”

項燕蹭的一下站了起來,下令道:

“勿要驚慌,秦軍不過是阻撓我等構築工事罷了,準備迎敵!”

也難怪項燕會這麼想。

因爲很明顯,如果秦軍真有實力反攻的話就該在楚軍城寨未修好時攻而不是等到現在。

但項燕沒想到的是,他面臨的恰恰是秦軍全力反攻。

(本章完)

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80章 火神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403章 月氏王第404章 教育權第514章 訓練第235章 伏擊第29章 兒女私情第547章 暴亂第100章 由頭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222章 追敵第384章 烏氏倮第220章 撤軍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508章 霍木桑第414章 炮彈第100章 由頭第342章 市場化第479章 挑明第101章 荊軻第315章 定價第73章 榨醬面第4章 工丞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454章 大將軍第439章 降軍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364章 偷師第332章 騷擾第22章 一雪前恥第372章 西套第202章 棄城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47章 變數第141章 陷阱第383章 使者第148章 辦法第13章 睚眥必報第400章 算盤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205章 衝陣第9章 矛盾第382章 獵人第492章 遠征軍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214章 較勁第207章 王賁第143章 降兵第220章 撤軍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101章 荊軻第218章 騎射第292章 涅石第395章 羊羣第450章 控制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355章 圍城第361章 封禪第359章 通道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252章 消息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52章 李牧亡第20章 精銳之師第235章 伏擊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338章 人才第254章 突圍第4章 工丞第329章 訓練第47章 變數第152章 破冰第109章 修橋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13章 睚眥必報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260章 水力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383章 使者第127章 魏獒第461章 改革第389章 沙州第156章 官大夫第199章 蒙武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07章 合縱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221章 回師第422章 樓蘭王第548章 書信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23章 利潤第411章 信第138章 兵行險着第356章 奴隸
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80章 火神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403章 月氏王第404章 教育權第514章 訓練第235章 伏擊第29章 兒女私情第547章 暴亂第100章 由頭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222章 追敵第384章 烏氏倮第220章 撤軍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508章 霍木桑第414章 炮彈第100章 由頭第342章 市場化第479章 挑明第101章 荊軻第315章 定價第73章 榨醬面第4章 工丞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454章 大將軍第439章 降軍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364章 偷師第332章 騷擾第22章 一雪前恥第372章 西套第202章 棄城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47章 變數第141章 陷阱第383章 使者第148章 辦法第13章 睚眥必報第400章 算盤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205章 衝陣第9章 矛盾第382章 獵人第492章 遠征軍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214章 較勁第207章 王賁第143章 降兵第220章 撤軍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101章 荊軻第218章 騎射第292章 涅石第395章 羊羣第450章 控制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355章 圍城第361章 封禪第359章 通道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252章 消息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52章 李牧亡第20章 精銳之師第235章 伏擊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338章 人才第254章 突圍第4章 工丞第329章 訓練第47章 變數第152章 破冰第109章 修橋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13章 睚眥必報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260章 水力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383章 使者第127章 魏獒第461章 改革第389章 沙州第156章 官大夫第199章 蒙武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07章 合縱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221章 回師第422章 樓蘭王第548章 書信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23章 利潤第411章 信第138章 兵行險着第356章 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