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戰場白骨纏草根

明堂內,決定大宋國策的官員們再次匯聚,短暫的七天假期結束的總是這麼突兀。

楊霖的手裡,是一份關於吐蕃的情報,詳盡地描述瞭如今四分五裂的吐蕃,各方勢力的強弱和疆域。

“吐蕃番民,桀驁難馴,驍勇不下韃靼,聞戰不驚反喜。雖崇尚佛教,卻無慈憫之心,男女皆以劫掠爲榮,凡經此地商賈,必受其害,盛唐時商道曾爲之隔絕。”

韓世忠的這番話很有水平,一看就是仔細研究過,而且派出了足夠的斥候。

楊霖輕輕合上卷帛,笑道:“恩相,吐蕃人各自爲戰,乃是天賜良機,若於此時取之,易如反掌。若是假以時日,讓吐蕃養成氣勢,有一梟雄一統蕃人,則其爲害之深,較之西夏必有過之而不及。”

蔡京輕輕點頭,道:“朝廷多年統籌,謀劃佈局,至此實則已是萬事俱備。上元佳節之前,須有捷報,爲陛下賀喜。”

衆人一起站起身來,十幾位當朝重臣,共同朝北一拜,蔡京笑道:“我等大臣,皆應策應萬全,保證輜重,可等捷報入京。”

在西南的王黼,終於逮到了一次機會,這一回身在大理的禁軍兵馬,直接揮師北上,要拿吐蕃開刀。

在西北,大宋和吐蕃因爲共同的敵人西夏,早就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宋將王紹組織熙河開邊,從西夏的南部向西進攻,不斷擊敗和收服吐蕃部落,勢力進入新疆東部,對西夏形成戰略包圍,若沒有後來司馬光的重新爲相,認爲打仗得不償失,早就和幾十萬吐蕃人一道,把西夏給滅了。

從那時起,戰亂不斷的吐蕃小部落,就紛紛選擇內附,歸順大宋。

而西南則不同,大理和吐蕃在這裡用兵從未停止過。

可以說這裡以前幾百年,以後幾百年都不會太平。

大理的前身南詔經常和吐蕃爭戰,但大理成立時,吐蕃帝國已經衰落、解體,吐蕃地區成爲封建領主和寺廟的割據,大理國內也不太平,權臣高氏和皇家段氏的爭奪日劇,也無力對外擴張,總體趨於和平。

唯一例外的就是滇藏交界的鹽井地區,由於食鹽的重大經濟利益,雙方一直爭奪,延續數百年。在後世的歷史上,直到清代,麗江的土司仍然和藏區領主爲此地大打出手。

雙方的關係可以說是不共戴天,此地的吐蕃部落也一直防備大理人的入侵,守衛森嚴。

按正說,從大理進攻吐蕃,一定要繞開這塊是非之地。

只要從其他地方進入吐蕃,相比不會有什麼抵抗,可以和北線一樣,慢慢收攏吐蕃部落。

可惜的是,王黼根本沒有派出哪怕一個斥候前去探查。

北線韓世忠兵不血刃拿下積石山輻射吐蕃諸部的時候,南線王黼興沖沖地帶兵撞進了這塊鹽井之地。

吐蕃僧尼部落的首領尚可屹,身材粗壯,手裡拿着兩把尖刀嗎,身後就是一羣從未停止過戰鬥的吐蕃勇士。

這些人看上去都比自己胯下的馬還要強壯,手裡握着各式各樣的武器,眼神甚至有些呆滯。

戰爭就像是家常便飯,這塊鹽井之地,自古是強者得之。不知道有多少強橫一時的部落,在此被徹底抹平。

看着陣營排列,他們不過兩萬人,冷冷地注視着遠處的十幾萬宋軍,並沒有一絲的畏懼。

一聲令下,吐蕃騎兵從高處順勢而下,如同一隻擇人而噬的野獸。

......

空氣散發着血腥與硝煙氣息混雜的味道,無數的屍體橫躺在冰冷的高原凍土上,他們多半是汴梁京營禁軍,身上的盔甲質量極高卻都已殘破,眼神中還殘留着驚懼。

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讓事前信心滿滿的南線宋軍,遭遇了出征方臘以來自大的慘敗。

幾年時間、數次大戰,辛辛苦苦養成的信心和氣勢,就此付之一炬,潰逃的宋軍甚至踩死了不少自己的同袍。

通!通!通!

帶着金屬顫音的鼓聲在戰場上空迴盪,吐蕃人耀武揚威地走過戰場,收繳着戰利品。

他們隨意翻弄着宋軍的屍體,搜尋一切可能搜到的財物,各種武器更是遍地都是。

宋軍京營禁軍,裝備最是精良,常常讓西軍那些苦哈哈眼饞的發紅。

退到原大理國內的王黼,驚魂未定,看着滿殿的武將,忽然一把將桌案掀翻,開始大發雷霆。

“十幾萬人馬,連小小的吐蕃領主都打不過,朝廷養着你們不如養一羣豬。賊軍漢,鳥配軍,平日裡誇耀本領,一打仗全是含鳥的猢猻、繡花枕頭。這一回不上奏朝廷,治你們個無能怯弱,本官怎肯罷休。”

帳內武將一個個低着頭,雖然憤恨卻不敢頂撞,王黼還是當朝特進,單從官位上說,還在少宰楊霖之上。

誰知道這個特進卻是個草包,事先不做刺探,竟然帶着大軍直奔鹽井之地,被人家當頭痛擊。

如今損兵折將,出師不利,真不知道會面臨怎樣的處罰。

衆人默不作聲,王黼更加氣急敗壞,他是爲了權勢而來大理,誰知道一無所獲。楊霖那廝派人從海上把大理段氏全部接走,自己接手了個爛攤子,跟一羣野蠻的土司進行無休止的戰鬥。

好不容易又有了攻滅吐蕃的功勞,可以說就擺在自己的眼前,那韓世忠不過是區區的宣帥,一旦滅了吐蕃,誰也不能把功勞從自己身上搶走。

萬萬沒有想到,竟然出師不利,在這區區的小領主面前,就已經大敗而回。

對於王黼來說,吐蕃人四分五裂,不堪一擊的傳言,都快把他的耳朵灌滿了。

事實上在吐蕃確實如此,若是大宋的軍隊陣容煊赫,兵鋒極銳,勢如破竹,哪怕再不情願,這些吐蕃貴族和寺院也只能是開門歸降,從此以後成爲大宋一個地方守臣,或者類似雲貴那些土司。

可是王黼這一敗,讓觀望的吐蕃領主們起了異樣的想法,大宋軍隊如此羸弱,我們爲何還要怕他們。

就連北線都收到了影響,前來投奔內附的吐蕃領主和寺院原來越少,更多的則是選擇彼此之間加強聯絡,加倍派出各種各樣的哨探,看一看這宋軍有沒有實力吃下吐蕃。

雪上加霜的是,受此一敗的王黼,不知道整頓軍馬,再戰雪恥,反而畏縮不前。

宋人怯弱,一時成爲吐蕃領主的笑談,西南吐蕃諸部對於大宋輕易收復大理的敬畏之心,也在慢慢散去。

很多部落,都摩拳擦掌,等着和僧尼部落一樣,從宋人頭上掠取一番。原大理邊境上,吐蕃人蠢蠢欲動。

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第七百二十五章 嘆息第五十八章 特訓(給熟悉的目光加更)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來扛!第二百零二章 插翅難逃第五百七十四章 妙法心院第三百六十五章 樹木爲守兵,河渠做城牆第七百四十三章 凱旋迴京第二十七章 破廟野哭一尊佛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人師表楊少宰第三百七十章 文人心機深,九曲十八繞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理公主第一百七十章 蔡京的轉變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事不決問蔡京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牆第五百九十六回 衙內教京營新軍 鹽王聚江湖豪客第二百零六章 嗣親血脈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風雲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型武俠話劇團第四百九十五章 天翻地覆第三百二十三章 奸流契丹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西北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將歸來起狼煙第六百三十九章 龍騰南海第五百三十四章 來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一百九十七章 義母十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愛好和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世間本無桃花源第五百四十九章 必有一戰,滅其根脈第四百六十九章 繼承者們第三百八十七章 來而不戰退也難第六十五章 鋌而走險惡膽生第五百七十三章 惡犬變家犬第九十九章 亡國之相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五百九十二章 楊霖封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七百一十章 掃清外圍北安州第二百零四章 巧妙化解第五百四十九章 必有一戰,滅其根脈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一百二十一章 卿本佳人第九十三章 搶了一對雙生兒第七百四十七章 禪位詔書第三百六十二章 歌舞可暫歇,亡國豈無恨第二百九十八章 溫酒一壺待天明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簡單的鄭太后第五十二章 出了一個明白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君王霸業一場夢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第一百零九章 猜意鵷雛竟未休第五百六十二章 鋒芒初試,摧枯拉朽第一百零五章 試手補天第三百三十三章 悄無人語重簾卷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一百七十三章 爹,快給我娶個媳婦第二百零一章 佈局西南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第三百四十章 聯金滅遼今又提第三百六十五章 樹木爲守兵,河渠做城牆第一百四十三章 把高衙內感動哭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絕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楊少宰第三百九十七章 陣前無端主將亡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場惡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降煞星楊欽差第六百七十九章 顧不過來第七百四十章 北遷都第七百一十三章 狂風第六百三十八章 龍章鳳姿,王霸之氣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國時人不如犬第四百六十二章 謎底揭開第一百四十章 方臘稱帝第七百六十四章 蓬勃向上第四百零五章 赤陽真人信徒多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力收糧緝事廠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困馬乏第六百四十七章 誰是獵物第五百三十五章 北上雲內馭羣豪第七百六十八章 打你跟打球似得第三百九十二章 奸臣誤國英雄死第六百二十七章 絕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楊少宰第五百一十四章 海上運輸線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務正業第四百一十四章 月白風清怨長夜第四百零六章 策勳國公當爲王第六百七十章 追亡逐北第七百二十一章 心境第三百八十三章 曾因國難披金甲第六十三章 常在窮鄉養鉅貪第七百二十七章 燃燒第四百零九章 各施手段鬥正酣
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第七百二十五章 嘆息第五十八章 特訓(給熟悉的目光加更)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來扛!第二百零二章 插翅難逃第五百七十四章 妙法心院第三百六十五章 樹木爲守兵,河渠做城牆第七百四十三章 凱旋迴京第二十七章 破廟野哭一尊佛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人師表楊少宰第三百七十章 文人心機深,九曲十八繞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理公主第一百七十章 蔡京的轉變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事不決問蔡京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牆第五百九十六回 衙內教京營新軍 鹽王聚江湖豪客第二百零六章 嗣親血脈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風雲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型武俠話劇團第四百九十五章 天翻地覆第三百二十三章 奸流契丹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西北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將歸來起狼煙第六百三十九章 龍騰南海第五百三十四章 來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一百九十七章 義母十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愛好和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世間本無桃花源第五百四十九章 必有一戰,滅其根脈第四百六十九章 繼承者們第三百八十七章 來而不戰退也難第六十五章 鋌而走險惡膽生第五百七十三章 惡犬變家犬第九十九章 亡國之相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五百九十二章 楊霖封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七百一十章 掃清外圍北安州第二百零四章 巧妙化解第五百四十九章 必有一戰,滅其根脈第四百一十三章 三出汴梁避鋒芒第一百二十一章 卿本佳人第九十三章 搶了一對雙生兒第七百四十七章 禪位詔書第三百六十二章 歌舞可暫歇,亡國豈無恨第二百九十八章 溫酒一壺待天明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簡單的鄭太后第五十二章 出了一個明白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君王霸業一場夢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第一百零九章 猜意鵷雛竟未休第五百六十二章 鋒芒初試,摧枯拉朽第一百零五章 試手補天第三百三十三章 悄無人語重簾卷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一百七十三章 爹,快給我娶個媳婦第二百零一章 佈局西南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第三百四十章 聯金滅遼今又提第三百六十五章 樹木爲守兵,河渠做城牆第一百四十三章 把高衙內感動哭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絕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楊少宰第三百九十七章 陣前無端主將亡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場惡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降煞星楊欽差第六百七十九章 顧不過來第七百四十章 北遷都第七百一十三章 狂風第六百三十八章 龍章鳳姿,王霸之氣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國時人不如犬第四百六十二章 謎底揭開第一百四十章 方臘稱帝第七百六十四章 蓬勃向上第四百零五章 赤陽真人信徒多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力收糧緝事廠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困馬乏第六百四十七章 誰是獵物第五百三十五章 北上雲內馭羣豪第七百六十八章 打你跟打球似得第三百九十二章 奸臣誤國英雄死第六百二十七章 絕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楊少宰第五百一十四章 海上運輸線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務正業第四百一十四章 月白風清怨長夜第四百零六章 策勳國公當爲王第六百七十章 追亡逐北第七百二十一章 心境第三百八十三章 曾因國難披金甲第六十三章 常在窮鄉養鉅貪第七百二十七章 燃燒第四百零九章 各施手段鬥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