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戰場白骨纏草根

明堂內,決定大宋國策的官員們再次匯聚,短暫的七天假期結束的總是這麼突兀。

楊霖的手裡,是一份關於吐蕃的情報,詳盡地描述瞭如今四分五裂的吐蕃,各方勢力的強弱和疆域。

“吐蕃番民,桀驁難馴,驍勇不下韃靼,聞戰不驚反喜。雖崇尚佛教,卻無慈憫之心,男女皆以劫掠爲榮,凡經此地商賈,必受其害,盛唐時商道曾爲之隔絕。”

韓世忠的這番話很有水平,一看就是仔細研究過,而且派出了足夠的斥候。

楊霖輕輕合上卷帛,笑道:“恩相,吐蕃人各自爲戰,乃是天賜良機,若於此時取之,易如反掌。若是假以時日,讓吐蕃養成氣勢,有一梟雄一統蕃人,則其爲害之深,較之西夏必有過之而不及。”

蔡京輕輕點頭,道:“朝廷多年統籌,謀劃佈局,至此實則已是萬事俱備。上元佳節之前,須有捷報,爲陛下賀喜。”

衆人一起站起身來,十幾位當朝重臣,共同朝北一拜,蔡京笑道:“我等大臣,皆應策應萬全,保證輜重,可等捷報入京。”

在西南的王黼,終於逮到了一次機會,這一回身在大理的禁軍兵馬,直接揮師北上,要拿吐蕃開刀。

在西北,大宋和吐蕃因爲共同的敵人西夏,早就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宋將王紹組織熙河開邊,從西夏的南部向西進攻,不斷擊敗和收服吐蕃部落,勢力進入新疆東部,對西夏形成戰略包圍,若沒有後來司馬光的重新爲相,認爲打仗得不償失,早就和幾十萬吐蕃人一道,把西夏給滅了。

從那時起,戰亂不斷的吐蕃小部落,就紛紛選擇內附,歸順大宋。

而西南則不同,大理和吐蕃在這裡用兵從未停止過。

可以說這裡以前幾百年,以後幾百年都不會太平。

大理的前身南詔經常和吐蕃爭戰,但大理成立時,吐蕃帝國已經衰落、解體,吐蕃地區成爲封建領主和寺廟的割據,大理國內也不太平,權臣高氏和皇家段氏的爭奪日劇,也無力對外擴張,總體趨於和平。

唯一例外的就是滇藏交界的鹽井地區,由於食鹽的重大經濟利益,雙方一直爭奪,延續數百年。在後世的歷史上,直到清代,麗江的土司仍然和藏區領主爲此地大打出手。

雙方的關係可以說是不共戴天,此地的吐蕃部落也一直防備大理人的入侵,守衛森嚴。

按正說,從大理進攻吐蕃,一定要繞開這塊是非之地。

只要從其他地方進入吐蕃,相比不會有什麼抵抗,可以和北線一樣,慢慢收攏吐蕃部落。

可惜的是,王黼根本沒有派出哪怕一個斥候前去探查。

北線韓世忠兵不血刃拿下積石山輻射吐蕃諸部的時候,南線王黼興沖沖地帶兵撞進了這塊鹽井之地。

吐蕃僧尼部落的首領尚可屹,身材粗壯,手裡拿着兩把尖刀嗎,身後就是一羣從未停止過戰鬥的吐蕃勇士。

這些人看上去都比自己胯下的馬還要強壯,手裡握着各式各樣的武器,眼神甚至有些呆滯。

戰爭就像是家常便飯,這塊鹽井之地,自古是強者得之。不知道有多少強橫一時的部落,在此被徹底抹平。

看着陣營排列,他們不過兩萬人,冷冷地注視着遠處的十幾萬宋軍,並沒有一絲的畏懼。

一聲令下,吐蕃騎兵從高處順勢而下,如同一隻擇人而噬的野獸。

......

空氣散發着血腥與硝煙氣息混雜的味道,無數的屍體橫躺在冰冷的高原凍土上,他們多半是汴梁京營禁軍,身上的盔甲質量極高卻都已殘破,眼神中還殘留着驚懼。

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讓事前信心滿滿的南線宋軍,遭遇了出征方臘以來自大的慘敗。

幾年時間、數次大戰,辛辛苦苦養成的信心和氣勢,就此付之一炬,潰逃的宋軍甚至踩死了不少自己的同袍。

通!通!通!

帶着金屬顫音的鼓聲在戰場上空迴盪,吐蕃人耀武揚威地走過戰場,收繳着戰利品。

他們隨意翻弄着宋軍的屍體,搜尋一切可能搜到的財物,各種武器更是遍地都是。

宋軍京營禁軍,裝備最是精良,常常讓西軍那些苦哈哈眼饞的發紅。

退到原大理國內的王黼,驚魂未定,看着滿殿的武將,忽然一把將桌案掀翻,開始大發雷霆。

“十幾萬人馬,連小小的吐蕃領主都打不過,朝廷養着你們不如養一羣豬。賊軍漢,鳥配軍,平日裡誇耀本領,一打仗全是含鳥的猢猻、繡花枕頭。這一回不上奏朝廷,治你們個無能怯弱,本官怎肯罷休。”

帳內武將一個個低着頭,雖然憤恨卻不敢頂撞,王黼還是當朝特進,單從官位上說,還在少宰楊霖之上。

誰知道這個特進卻是個草包,事先不做刺探,竟然帶着大軍直奔鹽井之地,被人家當頭痛擊。

如今損兵折將,出師不利,真不知道會面臨怎樣的處罰。

衆人默不作聲,王黼更加氣急敗壞,他是爲了權勢而來大理,誰知道一無所獲。楊霖那廝派人從海上把大理段氏全部接走,自己接手了個爛攤子,跟一羣野蠻的土司進行無休止的戰鬥。

好不容易又有了攻滅吐蕃的功勞,可以說就擺在自己的眼前,那韓世忠不過是區區的宣帥,一旦滅了吐蕃,誰也不能把功勞從自己身上搶走。

萬萬沒有想到,竟然出師不利,在這區區的小領主面前,就已經大敗而回。

對於王黼來說,吐蕃人四分五裂,不堪一擊的傳言,都快把他的耳朵灌滿了。

事實上在吐蕃確實如此,若是大宋的軍隊陣容煊赫,兵鋒極銳,勢如破竹,哪怕再不情願,這些吐蕃貴族和寺院也只能是開門歸降,從此以後成爲大宋一個地方守臣,或者類似雲貴那些土司。

可是王黼這一敗,讓觀望的吐蕃領主們起了異樣的想法,大宋軍隊如此羸弱,我們爲何還要怕他們。

就連北線都收到了影響,前來投奔內附的吐蕃領主和寺院原來越少,更多的則是選擇彼此之間加強聯絡,加倍派出各種各樣的哨探,看一看這宋軍有沒有實力吃下吐蕃。

雪上加霜的是,受此一敗的王黼,不知道整頓軍馬,再戰雪恥,反而畏縮不前。

宋人怯弱,一時成爲吐蕃領主的笑談,西南吐蕃諸部對於大宋輕易收復大理的敬畏之心,也在慢慢散去。

很多部落,都摩拳擦掌,等着和僧尼部落一樣,從宋人頭上掠取一番。原大理邊境上,吐蕃人蠢蠢欲動。

第一百零四章 又是三天第一百零五章 試手補天第五百五十一章 鏖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禮儀佈於四方,王化在於霸道第四百五十六章 背鍋天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愛好和平第二百六十六章 率獸食人第十七章 捷徑第二百八十二章 鸞鳳隨我方得翱第六百七十二章 縱火焚宮第六百九十二章 元旦大捷第六百一十九章 楊霖的傷懷第一百零八章 不報睚眥方爲雄第五百四十八章 看家本事第四百零四章 千難萬阻心志堅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一百八十五章 王國覆滅第六百一十四章 仙道渺渺,俗世爲先第三百零二章 千騎破曉別汴梁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四百五十章 殺意盈天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軍心可用第四百一十九章 事不過三的決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掃淨天下舊名士第二百一十五章 西征之利第二百四十九章 宰相隔閡靠蔡通第三百九十四章 宋金香山首議和第四百九十九章 脫困駙馬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力收糧緝事廠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燃幽燕兩爭鋒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兒毫氣,各不相同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情冷暖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疏忽險釀大錯第二百五十九章 旱澇兩極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第三百九十三章 醫心不救禽與獸第三百五十一章 衝冠一怒殺金使第三百二十三章 奸流契丹第三百一十章 自古道勝者爲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血染長街抽釜薪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不虛傳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四百零四章 千難萬阻心志堅第四百八十三章 班門弄斧起民憤第五十四章 沒事找事楊狀元第六百八十五章 赴會飲宴第六百二十八章 高麗第一忠臣第四百六十七章 中秋月圓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三百四十四章 撥開迷霧見真章第三百五十章 難以啓齒的風寒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歡請罪昭德府,趙佶綠染堆玉樓第三百二十章 屬下明白第六百六十五章 少宰高明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七百二十四章 文明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有事可以找楊霖啊第十七章 捷徑第二十二章 惡僕上門第二百八十章 誰把名將填邊關(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二十章 殢酒爲花軟揚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菟絲花傍大楊樹第一百三十五章 剪除羽翼第四十三章 楊家雖然沒錢,但是品德好(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終日打雁啄了眼第四百一十五章 機緣巧合恰如是第一百九十九章 以身飼狼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五百二十三章 七天第五章 我和姦臣共飲宴第二百九十二章 授徒何須顏閔材。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落明星動光彩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困馬乏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教聖女第五百五十九章 人不能得意忘形第四百零七章 萬般怪相是人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權力烘人在雲端第七百二十五章 嘆息第三百四十二章 邪風初現第四百二十章 讓他們死於民憤第六百九十七章 隱患爆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奸臣誤國英雄死第五百二十二章 沉穩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二百一十七章 偷渡陰平是險計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北風雲第六百四十章 國比天地重,也比鴻毛輕第三百七十六章 未雨先籌謀,海港欲築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涼州路途遠,相送人是誰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第六十七章 民怒更勝於天威(爲liveaben加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四百零八章 昏君還需佞臣勸第四百三十九章 紛紛亂戰貫南北第五百四十五章 通達第二百七十六章 兇蠻兵威凌蒼穹第三百四十二章 邪風初現
第一百零四章 又是三天第一百零五章 試手補天第五百五十一章 鏖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禮儀佈於四方,王化在於霸道第四百五十六章 背鍋天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愛好和平第二百六十六章 率獸食人第十七章 捷徑第二百八十二章 鸞鳳隨我方得翱第六百七十二章 縱火焚宮第六百九十二章 元旦大捷第六百一十九章 楊霖的傷懷第一百零八章 不報睚眥方爲雄第五百四十八章 看家本事第四百零四章 千難萬阻心志堅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一百八十五章 王國覆滅第六百一十四章 仙道渺渺,俗世爲先第三百零二章 千騎破曉別汴梁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四百五十章 殺意盈天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軍心可用第四百一十九章 事不過三的決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掃淨天下舊名士第二百一十五章 西征之利第二百四十九章 宰相隔閡靠蔡通第三百九十四章 宋金香山首議和第四百九十九章 脫困駙馬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力收糧緝事廠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燃幽燕兩爭鋒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兒毫氣,各不相同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情冷暖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疏忽險釀大錯第二百五十九章 旱澇兩極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第三百九十三章 醫心不救禽與獸第三百五十一章 衝冠一怒殺金使第三百二十三章 奸流契丹第三百一十章 自古道勝者爲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血染長街抽釜薪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不虛傳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四百零四章 千難萬阻心志堅第四百八十三章 班門弄斧起民憤第五十四章 沒事找事楊狀元第六百八十五章 赴會飲宴第六百二十八章 高麗第一忠臣第四百六十七章 中秋月圓第十一章 淺談大宋風月場第三百四十四章 撥開迷霧見真章第三百五十章 難以啓齒的風寒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歡請罪昭德府,趙佶綠染堆玉樓第三百二十章 屬下明白第六百六十五章 少宰高明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七百二十四章 文明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有事可以找楊霖啊第十七章 捷徑第二十二章 惡僕上門第二百八十章 誰把名將填邊關(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二十章 殢酒爲花軟揚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菟絲花傍大楊樹第一百三十五章 剪除羽翼第四十三章 楊家雖然沒錢,但是品德好(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終日打雁啄了眼第四百一十五章 機緣巧合恰如是第一百九十九章 以身飼狼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辦事哲學第五百二十三章 七天第五章 我和姦臣共飲宴第二百九十二章 授徒何須顏閔材。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落明星動光彩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困馬乏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教聖女第五百五十九章 人不能得意忘形第四百零七章 萬般怪相是人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權力烘人在雲端第七百二十五章 嘆息第三百四十二章 邪風初現第四百二十章 讓他們死於民憤第六百九十七章 隱患爆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奸臣誤國英雄死第五百二十二章 沉穩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二百一十七章 偷渡陰平是險計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北風雲第六百四十章 國比天地重,也比鴻毛輕第三百七十六章 未雨先籌謀,海港欲築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涼州路途遠,相送人是誰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第六十七章 民怒更勝於天威(爲liveaben加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四百零八章 昏君還需佞臣勸第四百三十九章 紛紛亂戰貫南北第五百四十五章 通達第二百七十六章 兇蠻兵威凌蒼穹第三百四十二章 邪風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