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三章:庠序之教

李家村的技校,早就開始招收學生了。不僅免費學習,還包兩頓吃食。甚至還不管男女都收,不管多大年紀都能來聽課。於是,一到農閒時刻,不知道有多少李家村的村民到技校聽課。

授課的,自然是那些道士了。道士郭騫原本想着講授修道知識的,奈何不僅村民沒啥興趣,而且張正書也不準。後來被迫無奈,道士郭騫只能講授怎麼種田了。粗淺的種田術,被張正書編成了一本書,自費刊印放在“勤卷堂”售賣。這些天道士郭騫講的,就是這些粗淺的種田術,比如怎麼選種育種,怎麼精耕細作,怎麼提高糧食產量……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技校來聽課的不僅有李家村的村民,甚至十里八鄉的農戶,都跑來聽課了。

有鑑於此,張正書專門分開大人班和孩童班。孩童由道士們教認字,學基礎。而大人班因爲人太多,課室裝不下,只能到操場上講課。看着道士郭騫拿着一個鐵皮大喇叭在講課,張正書就覺得好笑。

不過好處是槓槓的,隨着種田術的推廣,張正書的經驗值開始瘋長了。特別是道士郭騫說到種一茬小麥或水稻可以接着種一茬大豆,因爲種完大豆之後,再種植各種作物都能增產。因爲大豆是豆科植物,根系入土較深,可以疏鬆土壤,而且在根上長有根瘤,能固定空氣中游離的氮素,除滿足大豆的需要外,還遺留在土壤中一部分氮素,供給後茬作物利用,相當於天然的肥料了。不止如此,種大豆還能減少病蟲害,這是農戶們最喜聞樂見的事。

更何況,大豆還能榨油,榨完油之後的豆餅還能喂牲畜家禽,甚至還能餵養戰馬。種大豆是不會虧的,這一點農戶也心知肚明。因爲大豆可謂是一身都是寶,就算是拿來食用,能直接煮了吃,也能生豆芽來吃,還能加工成豆腐、豆漿、腐竹、腐乳、臭豆腐、豆瓣醬、醬油、豆豉……反正大豆做豆腐是沒風險的,做幹了叫豆腐乾,再幹了叫豆粉,做稀了叫豆腐腦,再稀了叫豆漿,做厚了叫豆腐塊,做薄了叫豆腐皮,放臭了叫臭豆腐,連豆腐渣都能喂牲畜家禽。

中國的農民不傻,被點醒了之後,立馬回去種大豆了。至於能不能行,那得試過才知道。

恰好這會剛剛收割完麥子,田地丟荒也是丟荒,沒東西可種。立馬種上大豆,還能趕在冬天來臨前收穫。畢竟纔是七月多,離滿天飛雪的十一月還有四月時間。如果太陽給力的話,勉勉強強還能趕得及收穫。

也許是傳授的種田術太過“新穎”,而且實用,技校的名聲算是徹底打響了。李家村周圍十里八鄉的農戶,都搶着把子女送來技校。以至於張正書回到技校的時候,差點沒嚇一跳,他才離開幾天啊,怎麼多了那麼多人了?特別是那些小孩子,張正書懷疑自己辦了個幼兒園了。

沒奈何,張正書只能出臺一個規定,只招收六歲以上的孩童,不論男女。

這一招,把很多孩童都篩選了下來,惹得很多農戶不滿。張正書卻說道:“若是不遵守,永久取消入學資格!”這一下,那些農戶就安靜了,乖乖照辦。其實,張正書也是爲了孩子們好,沒到六七歲,加上營養不算充足,智力會跟不上的。別說學寫字了,就算是理解都難。而且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現在又沒有什麼專門針對蒙學的課本,一上手就是小學六年級初中的內容,沒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還真不行。

當然,打一個巴掌要給一個甜棗,張正書保證,這些農戶種出來的豆子,技校會第一時間收購。這樣一來,所有農戶都接受了,紛紛讚揚張小官人是個好人。“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這是鄉紳都會做的事情。只是宋朝很多地主怕建立私塾麻煩,所以捐獻錢物給縣學,其實也是出於這個思想。

張正書辦校,雖然花費不少,但張根富也沒說什麼,反倒覺得這是積陰德的事。倒是張根富續絃的妻子又開始亂嚼舌根,諷刺張正書是個敗家子。張正書當然無視這個名義上的姨娘了,反正任她說自己都不會掉一層皮。

鑄錢的作坊,就建在技校裡面。

當初買地的時候,張正書爲了未來規劃,一下子買下了河邊的一大塊貧瘠的荒地,當時還被人嘲諷是傻子。現在,張正書卻覺得很賺。起碼想弄個試驗室,弄個作坊啥的都方便得很,反正地多啊,隨便蓋個房子就是了。鑄錢的作坊,就是這樣建起來的。

買地都是爲了未來規劃,張正書可是要把這技校弄成培育科技的搖籃,少了地方怎麼施展?

別看張正書現在投入很大,但他卻知道,如果技校集教學、科研和產出爲一體,那麼還缺少賺錢的東西嗎?隨隨便便拿出一個發明出來,都能賺得盆滿鉢滿了。當然,技校最主要的還是培養合格的工人,畢竟紡織廠就要投產了,爲了趕在明年冬天織成棉布,張正書不得不讓管家張通請來嶺南那些懂得紡織棉布的人,簽了契約讓他們傳授紡織技術。當然,用的是張正書“發明”的水力紡織機。

“小官人,這就是技校麼?”

那些匠人有點發愣地看着技校裡的學生,不敢置信地問道。

要知道他們也不算是目不識丁的工匠,相反他們懂得看圖紙,也算得了算術,雖然不通經史,但說到專業技能,他們絕對不輸給誰。只是由於宋朝這時候的工匠,技術都是保密的。不客氣的說,就是吝惜自家的手藝,往往是摸索出一些高超的工藝手段之後,卻敝帚自珍不肯外泄,還創造出什麼傳男不傳女之類的“規矩”。當然,技術保密是對的,像這些工匠,最擔心的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因爲沒有專利或者類似的東西保障,別人紛紛效仿,你也無可奈何。

所以這些工匠對技校一事,顯得極爲震撼,甚至感到害怕。因爲這是官家的旨意,他們無法違背。進了技校,是不是也要貢獻出自己的技術?

第八百一十六章:瞎指揮第一百六十六章:非君子也第一百三十三章:月娥第九百八十八章: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第三百二十三章:利益驅動第四百六十章:不顧形象第一千章:大結局第六百八十四章:煽動民意第五百四十九章:避風頭第十六章:李行首第五百零九章:沒人會和錢過不去第一百九十四章:勾兌第六百四十三章:閒不下來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敵第一百二十四章:一句詩第一百九十二章:嘴炮誤國第三十六章:全家上陣第四十六章:諸事繁忙第五百四十章:引領潮流第六百一十一章:貪官太多第五十一章:曾小官人第四百零二章:被套路的趙煦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六百一十三章:老奸巨猾第九百九十一章:科研風氣第九百零四章:內探消息第八百八十四章:都是同行的襯托第四百九十四章:男兒膝下有黃金第五百七十五章:遇險第八百五十七章:心緒不穩第八百二十四章:這一夜第十一章:神解釋第九百六十三章:不同尋常的攻城第四百七十八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一百五十七章:有些意外第九百七十二章:千鈞一髮第七百四十二章:瘋子第三百九十七章:人才最寶貴第八十九章:胸襟第五百七十章:事出突然第七十七章:轟動汴梁城第四百八十八章:有夢想的鹹魚第九百一十六章:損兵折將第三百三十八章:太祖長拳第五百三十八章:打擊人第兩百四十九章:遼國虛實第八百二十八章:攪局者第五百五十章:冬天攻城乃大忌第五百二十一章:西夏困境第八百零六章:左戶司辦案第七百一十章:暗自抹汗第六百六十六章:聯手坑人第兩百七十六章:自廢武功第三百九十七章:人才最寶貴第十九章:誤打誤撞第兩百三十五章:彼之英雄,我之敵寇第九百四十七章:貴客上門第五百六十六章:御道旁的茶肆第一百四十八章:飄然欲仙第八百六十五章:鬥志昂揚第八百二十三章:唯有自強第三百四十六章:無法拒絕的誘惑第四十章:震驚的圖紙第六百七十三章:只能誘之以利第七百一十四章:糧食和治水的關係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九百五十五章:紙幣發行第六十八章:忘了一事第五十三章:報紙第八百九十四章:一不小心說了心裡話第一百八十五章:忽悠成功第三百八十九章:大發善心第三百七十章:給自己挖坑第五百六十五章:燈山之前第三百二十九章:唱新曲第三百九十章:提前佈局第一百四十三章:範員外第七百六十五章:決心大小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三百二十四章:三好青年第三百一十八章:訛詐第三百二十九章:唱新曲第七百八十五章:新產品第一百六十九章:白灼生菜第四十七章:繼續敗家第二十二章:麥田第六百四十四章:忙前忙後第五百零五章:會客室第一百八十二章: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第九百八十章:惱羞成怒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一百五十章:不卑不亢第兩百八十八章:誰獲利?第一百九十一章:退學風波第兩百一十五章:臉皮薄第八百一十九章:不敢賭第九百二十五章:早晚能回本!第七百五十四章:吃醋的感覺第八百零九章:無賴招數
第八百一十六章:瞎指揮第一百六十六章:非君子也第一百三十三章:月娥第九百八十八章: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第三百二十三章:利益驅動第四百六十章:不顧形象第一千章:大結局第六百八十四章:煽動民意第五百四十九章:避風頭第十六章:李行首第五百零九章:沒人會和錢過不去第一百九十四章:勾兌第六百四十三章:閒不下來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敵第一百二十四章:一句詩第一百九十二章:嘴炮誤國第三十六章:全家上陣第四十六章:諸事繁忙第五百四十章:引領潮流第六百一十一章:貪官太多第五十一章:曾小官人第四百零二章:被套路的趙煦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六百一十三章:老奸巨猾第九百九十一章:科研風氣第九百零四章:內探消息第八百八十四章:都是同行的襯托第四百九十四章:男兒膝下有黃金第五百七十五章:遇險第八百五十七章:心緒不穩第八百二十四章:這一夜第十一章:神解釋第九百六十三章:不同尋常的攻城第四百七十八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一百五十七章:有些意外第九百七十二章:千鈞一髮第七百四十二章:瘋子第三百九十七章:人才最寶貴第八十九章:胸襟第五百七十章:事出突然第七十七章:轟動汴梁城第四百八十八章:有夢想的鹹魚第九百一十六章:損兵折將第三百三十八章:太祖長拳第五百三十八章:打擊人第兩百四十九章:遼國虛實第八百二十八章:攪局者第五百五十章:冬天攻城乃大忌第五百二十一章:西夏困境第八百零六章:左戶司辦案第七百一十章:暗自抹汗第六百六十六章:聯手坑人第兩百七十六章:自廢武功第三百九十七章:人才最寶貴第十九章:誤打誤撞第兩百三十五章:彼之英雄,我之敵寇第九百四十七章:貴客上門第五百六十六章:御道旁的茶肆第一百四十八章:飄然欲仙第八百六十五章:鬥志昂揚第八百二十三章:唯有自強第三百四十六章:無法拒絕的誘惑第四十章:震驚的圖紙第六百七十三章:只能誘之以利第七百一十四章:糧食和治水的關係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九百五十五章:紙幣發行第六十八章:忘了一事第五十三章:報紙第八百九十四章:一不小心說了心裡話第一百八十五章:忽悠成功第三百八十九章:大發善心第三百七十章:給自己挖坑第五百六十五章:燈山之前第三百二十九章:唱新曲第三百九十章:提前佈局第一百四十三章:範員外第七百六十五章:決心大小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三百二十四章:三好青年第三百一十八章:訛詐第三百二十九章:唱新曲第七百八十五章:新產品第一百六十九章:白灼生菜第四十七章:繼續敗家第二十二章:麥田第六百四十四章:忙前忙後第五百零五章:會客室第一百八十二章: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第九百八十章:惱羞成怒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一百五十章:不卑不亢第兩百八十八章:誰獲利?第一百九十一章:退學風波第兩百一十五章:臉皮薄第八百一十九章:不敢賭第九百二十五章:早晚能回本!第七百五十四章:吃醋的感覺第八百零九章:無賴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