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八章:誰獲利?

這個提點刑獄公事把破案的希望——額,準確來說是把升官的希望寄託在張正書身上了,俗話叫做“死馬當活馬醫”。他是不相信這個姓張的小員外有什麼破案的本事,只是想着,萬一瞎貓撞上死老鼠了呢?

“這裡,便是使臣被害之處了……”

這個提點刑獄公事說道,“那一灘血跡還混在青石板上,還有縫隙間的泥土中,瞧見了沒,黑黑的那一塊……”

張正書蹲下身子去,然後問道:“隔了這麼多天,有人來過此處嗎?”

“自然是有人來的,此乃汴京中的道路,豈能沒有人來?”這個提點刑獄公事有點鄙夷地說道。

張正書無奈了,連保護現場都做不到。

“此人便是當日驗屍的仵作,具體是如何被殺的,你且問他……”這個提點刑獄公事倒是很有自知之明,雖然他大概知道過程,但是因爲“業務”不熟練,他來講是肯定講不清楚的。

那仵作也不怯場,畢竟對方又不是什麼朝廷大官,而是一介屁民。要是真個細究起來,他這個仵作也算是胥吏的一種,比張正書的社會地位都要高上一籌。“死者身上共有三處刀傷,一處在咽喉處,當場割斷了咽喉。兩處在胸口,直插入心肺間。死者被殺的時辰,應當是子時和丑時之間。死者生前沒有任何抵抗,被一擊斃命。兇器被遺棄在一旁,從沾染的血跡看,確實是那把刀殺的人。”

“他爲何要獨自外出?”

這是張正書最爲關心的,遼國使團都在都亭驛住下了,那這個使團中的一員,不應該是緊隨隊伍纔是的嗎?怎麼會突然離開都亭驛,還會在都亭驛外五百步處的小巷子中被殺了?兇手故意留下兇器,肯定是想誤導別人。張正書對於這一點是很清楚的,宋朝上下也清楚,不外乎是嫁禍給宋朝,想要挑起兩國紛爭罷了。幸好宋遼都不想開戰,所以才剋制得住。

“都亭驛周遭,是歷來‘貢賜貿易’之所。遼國使臣可在周遭買賣物事,官吏不得阻攔。”這是提點刑獄公事說的話,準確的理解是番邦使者來汴京之後,朝廷館驛負責他們的衣食住行的生活;除洽談兩國之間的關係與參加節日祝賀等外,朝廷還會派人陪同還組織他們參觀京城名勝古蹟、參加文體活動和舉行多種名目的宴請等;此外,還允許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貢賜貿易”,允許購買大宋珍寶和物貨。

說白了,這是刺激經濟的一種手段,也是宋朝利用經濟做出的反擊。遼國就是這樣,不知不覺間就墮入了宋朝的節奏之中,給帶偏了方向,讓原本強悍的軍隊實力,變成現在這個鬼樣子。甚至很多契丹貴族,連弓馬都不會了。可以說,宋朝在帶人入坑的本事上還真不小。

換成宋太祖、宋太宗那時,遼國使臣來朝,哪一個不是孔武有力的?別說刺殺他們了,不被他們反殺都好了。可現在呢,來朝的都是一些文官,就算是有護衛,那也不能和以前的契丹人同日而論了。

“應當是去吃酒了……”那仵作突然說道,“從死者的屍體上看,有着一股濃烈的酒味。”

張正書一陣無奈,確實契丹人喜歡喝酒,這是無解的事。也難怪別人能半路刺殺,就是看準了契丹人喝酒不要命的特點啊!

“那知道這使臣去的是哪家酒樓嗎?”

“自然是樊樓了……”這個提點刑獄公事很理所當然地說道,“已經確認了,還請來了清倌人彈曲,吃了五大壇酒,共花銷三貫一十一文錢。”

張正書一愣,五大壇酒,怎麼契丹人這麼能喝?雖然宋朝的酒都是度數不高的酒,可樊樓的“和旨”酒怎麼也有二十多度啊?不過,一想到遼國也有烈酒,而且度數超過了三十度。想到這,張正書也就釋然了。宋朝的酒雖然度數不高,但是後勁很大,這個遼國使臣肯定是喝得醉醺醺的。

“他和誰喝酒,該不是一個人獨酌吧?”張正書順口一問道。

“確實是一人獨酌,好似是在等人,那個彈曲的清倌人供詞上是這般說的。”提點刑獄公事說道。

張正書又問道:“知道他在等誰嗎?”

“不知曉……”

張正書沉思了起來,該不是他要等的那個人,就是要殺他的人吧?不過這麼一想,張正書也還是覺得不對勁。難道那清倌人,和那個沒露頭的人,是一夥的?張正書覺得,這怎麼好像很有道理啊?

“這兇手應該不止一人。”

張正書給出了自己的判斷,“那個清倌人、沒露面的人,都很有嫌疑。”

這個提點刑獄公事有點啼笑皆非,說道:“你這般說,豈不是誰都有嫌疑了?”

“或許還漏掉了很重要細節,那就是犯罪動機,和結果對誰最有利?”張正書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犯罪動機?對誰有利?”

這個提點刑獄公事好像有點明悟了一樣,他好歹也是中了進士的人,怎麼說也算是宋朝中的聰明人。原本他就有不少的疑惑,聽了張正書的這一番話,他也明白了過來。那個遼國使臣是第一次到宋朝來,原本只想着公費旅遊的,沒想到居然成了黃泉路之旅,實在是感慨。所以,兇手和他有深仇大恨,那是不可能的事。

只要爲什麼要殺他?

估計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挑起宋遼兩國之間的矛盾了。別看宋遼兩國邊境“和平”了幾十年,但是彼此之間的摩擦還真不少。要是事態升級,兩國之間因此發生戰爭,好像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那麼,誰會在這樣的戰爭中獲利呢?

契丹人和宋人顯然是被算計的一方,不會獲得什麼實質性的利益。然而,對於西夏人來說,他們卻能贏得喘息之機,調動軍隊的時間。

“那是夏人做的?”

這個提點刑獄公事也醒悟過來了,“不錯,他們確實會這麼做!”

張正書卻什麼都沒說,而是來到了汴河旁。

汴河貫穿了汴梁城,這和後世的城市很像。雖然用水很方便了,但是也方便間諜從水路上滲透進來。這是很難防的,這也是爲什麼皇城司四處布伏的原因了,實在是汴梁城就是不設防的城池,敵國細作太容易就進來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缺一不可第二十一章:格物致知第九百二十三章:交通基礎建設第五百六十六章:御道旁的茶肆第一百一十一章:已臻化境(上架五更,第四更)第八百六十七章:常朝第三百九十三章:管理的藝術第八百零二章:鞭炮煙花第七十一章:老流氓第三百四十五章:求穩第五百九十六章:糊塗了第八百二十二章:我意已決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第二十五章:羣情激憤第七百一十二章:竟敢欺君第六百一十章:一石三鳥第四百四十三章:知識就是武器第一百三十九章:國庫空虛第三百七十四章:阻力重重第八百八十三章:還在虧錢第十章:溜了溜了第一百二十四章:一句詩第六百八十四章:煽動民意第九十三章:打探消息第兩百四十一章:兩難第六百九十四章:三酸兩鹼的價值第五百七十三章:爲富不仁第九百六十一章:出征第一百三十八章:輿論戰第二十八章:真面孔第六百五十八章:水上討生活不容易第七百零六章:外柔內剛第五百八十章:各方勢力涌動第七百七十三章:傳閱第八百零六章:左戶司辦案第三百三十三章:造型太過嚇人第七百七十五章:達到目的第一百二十六章:攜美同遊第九百五十三章:氣勢壓倒第兩百九十六章:謀劃第九百三十六章:規劃第八百四十八章:絕妙的法子第四百七十七章:財政審計第九百四十三章:遼國大亂將至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國人的土地情結第三百九十八章:腐儒誤國第七百七十二章:千里餓殍圖第八十七章:執念太深第七百八十二章:士卒差距第九百九十章:封妻廕子第五十八章:無法探測第九百七十一章:圍魏救趙第十七章:若桃第八百九十八章:演習開始第八十八章:忠良之後第六百八十一章:白糖貿易第十四章:都是衣裳惹的禍第四百一十章:美妙的誤會第九百二十三章:交通基礎建設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八百五十九章:返場第七十三章:患得患失第兩百九十四章:爭人口第三百九十二章:收買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黃河決堤之患第兩百六十九章:錢多燒得慌第七百六十九章:神仙打架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兩百六十五章:遊手第三百一十章:花面獸第四百一十六章:回來得正好第兩百三十七章:順天門內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受益第七百六十五章:決心大小第八百一十七章:足夠了第五十四章:鬥茶第一百七十一章:請假第九百八十六章:準備棄城第三百二十三章:利益驅動第一百六十二章:商人本性第八百八十三章:還在虧錢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國人的土地情結第四百六十六章:設計攔截第一百三十章:人性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五十一章:曾小官人第兩百八十六章:推斷第五百一十一章:量身打造第七百一十八章:自討苦吃第九百五十二章:事情暴露第七十八章:北宋的腦殘粉第三百七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兩百八十五章:打地基第五百一十三章:身不由己第八百零三章:請來的“託”第一百一十五章:七夕將至第六百七十一章:播撒種子第一百五十八章:不隱瞞第八百四十四章:心懷天下第六百九十三章:化工基礎有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缺一不可第二十一章:格物致知第九百二十三章:交通基礎建設第五百六十六章:御道旁的茶肆第一百一十一章:已臻化境(上架五更,第四更)第八百六十七章:常朝第三百九十三章:管理的藝術第八百零二章:鞭炮煙花第七十一章:老流氓第三百四十五章:求穩第五百九十六章:糊塗了第八百二十二章:我意已決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第二十五章:羣情激憤第七百一十二章:竟敢欺君第六百一十章:一石三鳥第四百四十三章:知識就是武器第一百三十九章:國庫空虛第三百七十四章:阻力重重第八百八十三章:還在虧錢第十章:溜了溜了第一百二十四章:一句詩第六百八十四章:煽動民意第九十三章:打探消息第兩百四十一章:兩難第六百九十四章:三酸兩鹼的價值第五百七十三章:爲富不仁第九百六十一章:出征第一百三十八章:輿論戰第二十八章:真面孔第六百五十八章:水上討生活不容易第七百零六章:外柔內剛第五百八十章:各方勢力涌動第七百七十三章:傳閱第八百零六章:左戶司辦案第三百三十三章:造型太過嚇人第七百七十五章:達到目的第一百二十六章:攜美同遊第九百五十三章:氣勢壓倒第兩百九十六章:謀劃第九百三十六章:規劃第八百四十八章:絕妙的法子第四百七十七章:財政審計第九百四十三章:遼國大亂將至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國人的土地情結第三百九十八章:腐儒誤國第七百七十二章:千里餓殍圖第八十七章:執念太深第七百八十二章:士卒差距第九百九十章:封妻廕子第五十八章:無法探測第九百七十一章:圍魏救趙第十七章:若桃第八百九十八章:演習開始第八十八章:忠良之後第六百八十一章:白糖貿易第十四章:都是衣裳惹的禍第四百一十章:美妙的誤會第九百二十三章:交通基礎建設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八百五十九章:返場第七十三章:患得患失第兩百九十四章:爭人口第三百九十二章:收買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黃河決堤之患第兩百六十九章:錢多燒得慌第七百六十九章:神仙打架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兩百六十五章:遊手第三百一十章:花面獸第四百一十六章:回來得正好第兩百三十七章:順天門內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受益第七百六十五章:決心大小第八百一十七章:足夠了第五十四章:鬥茶第一百七十一章:請假第九百八十六章:準備棄城第三百二十三章:利益驅動第一百六十二章:商人本性第八百八十三章:還在虧錢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國人的土地情結第四百六十六章:設計攔截第一百三十章:人性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五十一章:曾小官人第兩百八十六章:推斷第五百一十一章:量身打造第七百一十八章:自討苦吃第九百五十二章:事情暴露第七十八章:北宋的腦殘粉第三百七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兩百八十五章:打地基第五百一十三章:身不由己第八百零三章:請來的“託”第一百一十五章:七夕將至第六百七十一章:播撒種子第一百五十八章:不隱瞞第八百四十四章:心懷天下第六百九十三章:化工基礎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