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文彥博罷相

兗州的工廠一共紡織出37萬匹棉布,除了賣出去的20萬匹之外,還有17萬匹,以紅利的形勢,返給了兗州的百姓。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這句詩怕是無人不知,蘇轍在盤點一年的收穫之後,他認爲百姓幹了太多的工作,必須修水渠,修道路,建學堂……放在以往,幾十年也未必完成這麼多,給老百姓分一點好處,是理所當然。

每家半匹棉布,至少讓孩子老人能換一身新衣服,過一個舒心的年……也的確如蘇轍預料的,兗州百姓,歡欣鼓舞,充滿了鬥志,都卯足了全力,想要大幹一場。只要三年的光景,就能擁有一塊完全屬於自己的土地,哪怕累死也值得了!

盤點兗州各項成績,除了納稅比濟州少之外,其他的各項,都遙遙領先。

而且濟州的優勢很快就會被碾壓。

因爲隨着兗州教育的發展,在兩三年之後,就會擁有一大批素質極高的工人……而且兗州的基礎設施更好,灌溉水渠更多,棉花質量也高……這些優勢足以幫助兗州,徹底超越濟州了。

文彥博努力想要找兗州的麻煩,證明他不差。

結果找來找去,文彥博只找到了一樣,那就是兗州處置的罪犯,甚至比濟州還多,要知道濟州的罪犯比以往增加了十倍,兗州竟然更多?他們到底幹了什麼?

這個問題,章惇給出了答案。

被他們處理的都是孔家遺留的打手,還有流氓地痞,各種人渣無賴,當然,還包括一批士紳地主……

審視兗州的發展,王寧安終於想通了,看清楚了,他覺得自己昇華了……拗相公說,分田能給百姓留一條退路,給變法爭取迂迴的空間,這個說法當然有道理,王寧安又看到了另一層深意……

從先秦開始,就出現了租佃的模式,經過了一兩千年,已經相當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圍繞土地運作的複雜關係。

首先就是鄉紳地主,世家大族……他們靠着佔有土地,獲得資源,供養後輩讀書,進入官場,反過頭,又給他們爭取更多的土地,保駕護航。

另外呢,長期的繁衍生息,又造就了宗族勢力,一個個規模龐大的家族,動輒幾百人,上千人,家法族規凌駕朝廷的律法之上,族老長輩,予取予求,晚輩根本沒法反抗,只能屈從安排。

在地方上,朝廷力量有限,沒法直接管理百姓,又出現了胥吏和鄉紳宗族勾結的情況……此外,還有一大堆的青皮無賴,地痞流氓,等等雜七雜八的勢力。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很容易忽略的常識……比如這一次文彥博就犯了錯誤。

亂七八糟的勢力沒有清除,就強推棉花種植,自然有一大幫人像是蒼蠅蚊子似的,都湊了上來,人人豐潤,一層層盤剝,一層層扒皮,老百姓當然要吃虧,破產,餓肚子,甚至上梁山造反……

這不是處置幾個貪官和大戶就能解決的問題,只要地方的結構不改變,不管在哪裡推行,結果都是一樣的。

老百姓永遠都是吃虧的!

王寧安之所以觀察這麼長時間,沒有貿然推動變法,就是因爲他還不確定,到底要怎麼改?

他想過,對內改革是很困難的事情,相對來說,對外用兵就容易多了……搶奪土地,搶奪資源,開拓市場,販賣奴隸……總而言之,用盡一切辦法,把好東西往大宋弄,在不對大宋動手術的前提下,就實現工業化,就實現富國強兵,那該多好啊!

可是經過觀察,尤其是濟州和兗州的對比,王寧安清醒了,不要想着光是對外下手就能解決問題,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上述的那個圍繞土地運轉的權力結構還在,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他們就像是一顆腫瘤,大宋就是一個病人,吃再多的東西也只會不斷消瘦,越來越虛弱,因爲營養都被腫瘤細胞吸收走了,用來不斷分裂了,健康的細胞反而失去了養分,不斷死亡。

比如說吧,從海外弄回了糧食,弄回了金銀貨幣,弄回了各種資源。

但是總不能像山大王一樣,給所有老百姓大秤分金,小秤分銀,直接往手裡發糧食吧!還是要把東西投入市場,靠着交換,落到老百姓的手裡。

可問題是老百姓已經被這些人盤剝的所剩無幾,根本拿不出錢購買商品,運回來再多的東西,也沒有價值。

反而只會增加貧富差距。

另外呢,不斷向外擴張,市場不斷擴大,就會加速農業的商品化……像桑樹啊,棉花啊,這些經濟作物的面積肯定要飛度增加,就像濟州發生的情況一樣,恨不得把每一塊土地都種上棉花。

同樣,因爲地方上腫瘤的存在,不斷吸食養分,老百姓沒有享受到市場的紅利,反而先遭受到了商品化的摧殘,糧價暴漲,無以爲生。

這個情況同樣不陌生,當年王寧安對付遼國,用的就是這一手,他靠着龐大的訂單,加速遼國的農業商品化,接着就是遼國大亂,他趁虛而入,光復了幽州。

現在唯一的不同就是吃苦頭的變成了大宋,身爲當年的主謀,王寧安自然要多想一點!

其實在世界上,也不乏類似的例子。

比如最初開始殖民的西班牙,他們拿到了美洲的白銀,成了暴發戶……但是因爲國內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他們的白銀都變成了奢侈品訂單,去滋養英國,荷蘭的工業體系,西班牙人成了過路財神,反而成全了別人。

西班牙的例子告訴所有人,如果不進行調整,讓國家的運作模式,適應工業化的運作,結果只能適得其反,從海外掠奪的財富,反而會葬送帝國的根基。

還是那句話,不要忘了大宋的體量和規模,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還要龐大,人口還要多的超級帝國。

西方可以靠着完全的掠奪和移民,解決困境,而大宋呢?如果不進行內部調整,只把希望放在海外擴張,和掠奪上面,到時候一旦內部出了問題,幾百萬,上千萬的流民,他們鬧起來,誰能承受得住?

農業社會的產出低,效率也低,朝廷沒有那麼多錢,養龐大的官僚體系……沒有辦法,只能把地方讓給士紳和宗族勢力。

可進入工業化之後,商品豐富,朝廷有了力量管理整個社會,就要排除士紳的干擾,減少運行成本,直接和百姓溝通,引導動員幫助他們,融入工業化的大潮中,並且分享工業化的成果!

真正過上好日子。

還是拿兗州和濟州爲例。

比如濟州直接用奴隸摘棉桃,引起了百姓的憤怒,覺得被搶了飯碗。

而兗州呢,他們也引入了奴隸,只是這些奴隸負責挖礦,負責搬運,乾的是最骯髒,最辛苦的工作,老百姓非但不反彈,反而希望引進更多的奴隸,去分擔體力勞動,創造財富。

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有個前提,就是要給老百姓進行培訓,給他們更好,更輕鬆的職業,這樣纔不會有民怨!

說回來又是教育的問題,而要讓百姓有能力,有財力接受教育,願意提升自身的技能,歸根到底,還是需要分田!

分田,說穿了就是把過去士紳集團不勞而獲的那部分利益拿出來,一部分交給百姓,讓他們用消費的能力,有提升技能接受教育的財力;另外一部分作爲稅收,交給朝廷,讓朝廷擁有對外用兵,開拓市場,扶持產業的力量。

到了這一刻,王寧安覺得各種思路和線索,全都彙集到了一起,發生了奇妙的化學變化,迷霧散去,未來的道路清晰了。

該怎麼幹,也是一目瞭然。

海外開拓,殖民擴張,固然需要,但是卻要先調整自身,主動適應工業化的需要,要是不做好功課,就會像糖尿病人一樣,攝入再多的營養,喝再多的葡萄糖,都只會日漸消瘦,越來越弱!

……

朝聞道,夕可死!

王寧安一下子輕鬆起來,這世上最怕的就是不知道方向,很有可能走得越遠,付出的代價越大,結果錯得越離譜兒。

此時的王寧安,他確定了,自己不會錯了。

他欣然下令,將兗州的成功經驗,昭示天下。並且要求各路的州府,京城六部,都選派人員,到兗州學習,看看究竟該怎麼治理髮展地方!

幾乎在一夜之間,蘇轍、章惇、章衡,甚至包括呂岩,都成了幹吏的表率,名揚天下,萬衆敬仰。

鄰近州府的官員,幾乎每天都有人過來,潮水一般的讚譽,弄得幾個人都臉紅了。

甚至章惇那麼厚皮的傢伙,都有點坐不住了,更不用說臉皮素來很薄的蘇轍,我只是盡了父母官的職責,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了,有人得到讚譽,就有人倍感冷落。

文相公在這一場對決當中,徹底落敗。

他雖然增加了一些稅收,但是因爲冒然改種棉花,引起地方缺糧,朝廷不得不撥出50萬貫,用來採購糧食,救濟災民。

另外還要籌措50萬貫,去平定水泊的強盜。

再有,濟州的治安,地方的亂象,各種整治,也要花費很大精力,通盤精算,濟州貢獻的稅賦遠不如兗州多,章惇說文彥博竭澤而漁,是恰如其分!

“寬夫兄,小弟前來拜會。”

文彥博黑着臉道:“王爺,你是來問罪的吧?是要關起來,還是要砍頭?”

“哈哈哈,寬夫兄多慮了,既然是朝廷試點,有很多事情也不是出於你的本意,怎麼能讓寬夫兄一人擔罪責!”

文彥博微微鬆了口氣,可接下來王寧安的話,卻讓老傢伙五雷轟頂,掉落萬丈深淵!

“只是出了差錯,還是要有人承擔……寬夫兄,辭官吧!”

第247章 真正放權第492章 大逆不道的小太子第822章 皇帝病危第800章 情深第728章 享受戰爭紅利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562章 新交子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780章 兇猛的契丹武士第592章 十萬大軍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寧安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1067章 小彘的妙策第368章 歐陽修很囂張第910章 傳說中的柴大官人第456章 反撲開始了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632章 老將軍的下落第577章 聖人之怒第937章 我們造反了第189章 歡宴第697章 王寧安回來了第403章 大宋的力量第864章 試點很成功第1048章 斂財高手第83章 大龍頭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900章 海外訂單第71章 楊九妹第247章 真正放權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1095章 趙曙的一線生機第364章 捷報頻傳第1088章 一病不起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140章 先憂後樂第1068章 熊孩子趙頊第216章 一線生機第667章 趙禎搞事情第31章 悲慘的王大郎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第612章 劇毒第847章 龐相公的臉很疼第618章 下重手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91章 護犢子的老夫子第161章 強兵雲集第375章 軍功獎勵之法第171章 指鹿爲馬第104章 被瓜分了第689章 狄相公來了第897章 分封與殖民第242章 狄青駕到第907章 晏幾道捅婁子了上架感言和更新計劃第1157章 金融勢力覆滅第56章 我真是來刷聲望的第961章 鐵路通了第323章 瘋狂的賽馬生意第643章 六千刀第606章 請斬文彥博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846章 膽大包天的孔家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415章 三皇之戰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815章 曹皇后的提醒第653章 太子的使命第655章 他們還在戰鬥第247章 真正放權第639章 泰山壓頂, 西夏劇變第538章 送給王安石的尚方寶劍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416章 大宋必勝第89章 無恥的名臣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697章 王寧安回來了第782章 黑虎阿福第534章 帝王心第1004章 蘇軾的新工作第259章 你們想多了第7章 一貫錢第248章 男人就該狠一點第833章 世界大戰的節奏第742章 震撼大宋的寶藏第115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236章 金殿鬥毆第647章 重建絲綢之路第128章 六藝學堂的實踐課第317章 全城總動員第383章 紅顏禍水是真的第1135章 各方反應第192章 新的商機第131章 皇帝仁慈,相公狠辣第926章 謀反第518章 潑天大功第621章 宰相捱打了第541章 坑死人不償命第87章 兩個老兵
第247章 真正放權第492章 大逆不道的小太子第822章 皇帝病危第800章 情深第728章 享受戰爭紅利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562章 新交子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780章 兇猛的契丹武士第592章 十萬大軍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寧安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1067章 小彘的妙策第368章 歐陽修很囂張第910章 傳說中的柴大官人第456章 反撲開始了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632章 老將軍的下落第577章 聖人之怒第937章 我們造反了第189章 歡宴第697章 王寧安回來了第403章 大宋的力量第864章 試點很成功第1048章 斂財高手第83章 大龍頭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900章 海外訂單第71章 楊九妹第247章 真正放權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1095章 趙曙的一線生機第364章 捷報頻傳第1088章 一病不起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140章 先憂後樂第1068章 熊孩子趙頊第216章 一線生機第667章 趙禎搞事情第31章 悲慘的王大郎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第612章 劇毒第847章 龐相公的臉很疼第618章 下重手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91章 護犢子的老夫子第161章 強兵雲集第375章 軍功獎勵之法第171章 指鹿爲馬第104章 被瓜分了第689章 狄相公來了第897章 分封與殖民第242章 狄青駕到第907章 晏幾道捅婁子了上架感言和更新計劃第1157章 金融勢力覆滅第56章 我真是來刷聲望的第961章 鐵路通了第323章 瘋狂的賽馬生意第643章 六千刀第606章 請斬文彥博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846章 膽大包天的孔家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415章 三皇之戰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815章 曹皇后的提醒第653章 太子的使命第655章 他們還在戰鬥第247章 真正放權第639章 泰山壓頂, 西夏劇變第538章 送給王安石的尚方寶劍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416章 大宋必勝第89章 無恥的名臣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697章 王寧安回來了第782章 黑虎阿福第534章 帝王心第1004章 蘇軾的新工作第259章 你們想多了第7章 一貫錢第248章 男人就該狠一點第833章 世界大戰的節奏第742章 震撼大宋的寶藏第115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236章 金殿鬥毆第647章 重建絲綢之路第128章 六藝學堂的實踐課第317章 全城總動員第383章 紅顏禍水是真的第1135章 各方反應第192章 新的商機第131章 皇帝仁慈,相公狠辣第926章 謀反第518章 潑天大功第621章 宰相捱打了第541章 坑死人不償命第87章 兩個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