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第449章 童貫下九州

“多謝範太丞相助之恩!”

退朝後,童貫找到範正感激道。

範正擺擺手道:“童公公客氣了,是範某舉薦你下西洋,你我乃是一榮俱榮,更別說此事你並沒有做錯,錫蘭國王乃是咎由自取,更爲我大宋奪取錫蘭島找到了突破口。”

一想到錫蘭島在西洋的戰略位置,範正不由一陣激動,只要大宋掌控了錫蘭島,以此作爲中轉站,那海上絲綢之路將會大大縮短時間,其利益也必將倍增。

如今大宋蒸蒸日上,所需錢財無數,更加便捷的海上絲綢之路必將會成爲大宋騰飛的最大助力。

童貫鄭重點頭,他原本認爲自己擅自抓錫蘭國王歸來已經足夠瘋狂了,卻沒有想到範正的邪方更加激進。

“如今西洋海圖已經繪製完成,大宋再佔據錫蘭島,那咱家鑿穿的西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任務已經完成,童某就可以結束使命了!”童貫感慨道。

他乃是宦官,深知自己最大的恩寵就是在皇宮,如今他攜開闢絲綢之路的功勞歸來,足以榮耀一生。

範正心中一動,童貫開闢絲綢之路歸來,爲大宋立下大功,必將受到重用,恐怕會走上後世的老路。

然而他卻知道童貫後世帶兵可是讓大宋帶入了萬劫不復之路,當下不動聲色道:“聽說童公公最遠到達極西之地,那裡的人全身黝黑,猶如崑崙奴一般?”

“不錯,確有此種人,除此之外,大食等地還有金髮碧眼,全身皮膚白皙之人,天竺之地皮膚更是棕色,天下之大還真是無奇不有。”童貫感慨道。

童貫這一次出海,爲了鑿穿西洋,達到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目的,耗時極長,歷經西洋各國,最遠到達後世索馬里之地。

範正眼神一閃道:“的確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我大宋自認爲是天朝上國卻沒有想到大宋所佔之地,恐怕不過是天下九州之一,海外除了童公公發現了西洋各國之外,難道沒有其他九州麼?”

童貫心中一動道:“範太丞的意思,如今的下西洋同樣也是僅僅發現一隅之地。”

範正意味深長的看了童貫一眼道:“童公公應該出海多年,應該明白但凡有海洋,對面一定有陸地,如今童公公僅僅開闢了西洋,而西洋諸國之西,難道就沒有海洋麼?其對面的大陸又是何等情況。”

童貫不由一震!霍然擡頭看着範正。

他曾經出海之時面對洶涌波濤的茫茫大海,也曾經心中畏懼,如今經過多年航海,他已經堅信,大海的對面一定會有陸地,只要朝着一個方向航行,一定會遇到陸地。

而根據他們從極西之國打探而來的情報,極西之國西邊同樣也是一片汪洋大海。

“這還僅僅是西洋,還有南洋以南呢。”範正再道。

童貫沉聲道:“南洋大多是島嶼,南洋以南還是大海。”

童貫心中一動,按照他的猜測,南陽以南恐怕還有大陸沒有被探索。

範正神秘低聲道:“更加重要的乃是東洋!”

“東洋?”

童貫眉頭一皺,東洋僅僅有琉球和扶桑高麗等國,大宋早已經探索一遍,並沒有太大的價值。

範正搖了搖頭道:“扶桑琉球同樣乃是島國,其東邊難道就沒有大陸麼?你也知道太醫局正在和太學聯合破譯甲骨文,這一批的甲骨文乃是殷商時期的,根據破譯的結果,在殷商時代,有一批殷商遺民向北遷移,踏着冰封的海面,向東洋外的大陸遷移。”

“竟有此事?”童貫豁然一驚道。

童貫大爲震驚,他沒有想到東洋之外,竟然還有和漢人一脈相承的殷商遺民。

而且對範正這個說法他並沒有懷疑,畢竟醫家的確是最先發現了甲骨文,此乃最古老文字的記載。

而且根據負責下東洋宦官的記載,女真部落以北的海域每年冬季都會結冰,甚至整片海域都會被封凍,如果有殷商遺民從冰封的海洋向東遷移,也未嘗不可能。

“根據童某的猜測,東洋的東方一定還有陸地,也就說那一批殷商遺民或許已經存在,甚至成爲華夏文明的分支。”童貫凝重道。

既然西洋對面是一片大陸,而東洋對面應該也是一片大陸,甚至這片大陸的百姓和大宋有着極深的淵源。

這樣一來,大宋還是有必要向東洋南洋繼續探索。

範正見到童貫意動,當下再加一把火道:“華夏自古有九州之說,然而由於年代久遠,真正的九州是何情況,我等卻一無所知,童公公下西洋的功績堪比張騫出使西域,然而卻只能在大宋盛傳。”

“如果童公公能夠繼續下九州,將繪製真正的天下九州圖,駕駛海船讓天下九州互通往來,這等的功績足以超越張騫鑿穿西域,甚至日後童貫之名必將在九州流傳,哪怕是範某也是豔羨不已。”

“下九州!”

“童貫之名在九州流傳!”

童貫聞言頓時呼吸一滯,範正的豪言壯語讓他不禁怦然心動。

他如今已經鑿穿西洋,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給大宋帶回了大量的財富,如此功勞足以堪比張騫出使西域。

而他童貫足可以憑藉滔天的功勞,在朝廷升官發財,而且他原本也是如此計劃的。

然而範正的下九州的設想卻讓他怦然心動,誠然,他如今的功勞雖大,但是也僅僅是和張騫齊名,其名望也僅僅在華夏流傳。

如果他童貫真的完成下九州的宏偉目標,非但可以超越前人張騫,更能更進一步,成爲名聲古往今來第一個響徹九州之人,甚至正如邪醫範正所言,其名望就讓邪醫範正也爲之豔羨。

“名!”

童貫不由混身激動,他作爲一名太監,對於名望最爲看重,否則也不會聽從範正提議開闢海上絲綢之路。

而範正又提出了下九州的宏偉設想,更是讓童貫怦然心動。

“久聞範太丞的邪方無敵,果然讓人無法拒絕!”童貫深深的看了範正一眼道。 範正揚眉道:“這麼說,童公公同意了。”

童貫昂然道:“既然童某已經下西洋,那再下九州又如何?”

範正提醒道:“童公公,範某可要提醒你,下西洋或許可以數年之功完成,然而下九州可能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恐怕需要童公公窮其一生來完成如此宏偉設想。”

他自然知道童貫的功利心很重,他如果藉助下西洋的功績回到朝堂,定然會步步高昇,然而一旦他繼續下九州,恐怕就只剩下名望了。

童貫鄭重點頭道:“童某明白,然而在童某看來,天下最險惡之地並非是波濤洶涌的大海,而是朝堂之上的人心,相比於在爾虞我詐的朝堂,童某還是更希望征服大海。”

童貫經過數年的航行,早就已經習慣了洶涌的大海,再加上他剛剛在朝堂上遭到了百官的攻擊,更是明白,自己乃是宦官之身,哪怕功勞再高,恐怕也難以在朝堂上安然立足。

而一旦他完成下九州的雄偉夢想,日後必將名聲響徹九州,到那時,世人皆知他童貫之名,今日在朝堂之上攻擊他們的那些營營苟且,恐怕根本無緣在青史上留下名號。

“童公公高見!”範正鄭重感慨道。

曾經的下西洋成爲華夏的最大遺憾,讓華夏錯過了大好時機,而如今範正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讓大宋徹底征服四海。

正好童貫因爲錫蘭國王之事,被朝野攻擊心灰意冷,他和童貫一拍即合。

“什麼?下九州!”

皇宮內,趙煦難以置信的看着範正和童貫二人。

範正點了點頭道:“根據微臣和童公公的推測,大宋最多佔據九州之一,除了在西洋有大陸之外,還有諸多大陸,甚至有些大陸更是一片蠻荒之地,一旦大宋提前發現,搶佔先機,足以爲大宋帶來無窮的好處。”

“無窮的好處?”趙煦有些懷疑的看着範正。

範正點了點頭道:“且不說一片富饒之地的產出幾何,大宋如今的人口已經破萬萬,以目前的大宋國土還能承受,然而五十年,百年後,甚至數百年後呢,大宋的人口將有可能突破十萬萬之多,到時候,童貫下西洋所發現的九州之地將會是大宋緩解人口壓力的最佳途徑。”

醫術的大爆炸打開了人口增長的潘多拉魔盒,範正明白,日後人口增長必將大幅度飆升,正好,童貫下九州正好解決人口危機,畢竟解決人口危機的最佳方法,那就是獲得更多的土地。

童貫在一旁附和道:“別說是蠻荒之地,就是富饒之地也不過是一羣茹毛飲血的小部落,我大宋天兵一到,足以征服南洋西洋各國,保證我大宋萬事無憂!”

趙煦最終點了點頭。

他知道人口大爆炸的危機乃是醫家醫術進步導致,這幾乎成了範正的心疾,如果能夠在海外發現大量的領土,大宋的人口危機將會由禍轉爲大宋之福。

“童貫,你可曾願意繼續出海!替朕探索九州!”趙煦最後將目光投向一旁的童貫。

童貫爲大宋冒着巨大的風險下西洋,併爲大宋帶回了巨大的財富,按照規矩,趙煦要爲童貫加官封侯,而一個人處於底層的時候,自然願意拿命來換取高官厚祿,然而有了高官厚祿,恐怕沒有多少人願意再去搏命了。

童貫聞言,當下不假思索道:“小人願意爲大宋繼續出海,探索天下九州。”

趙煦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

“下九州,乃是日後之事,你當下主要任務那就是建設好島鏈,保護好海上絲綢之路。”趙煦吩咐道。

海上絲綢之路給大宋帶來的財富實在是太多了,更別說範正的島鏈計劃,足以讓海上絲綢之路不停的運轉,運轉財貨的速度增加數倍不止,這纔是大宋目前最重要之事。

一旦島鏈計劃成功,童貫自然可以抽身繼續探索九州航道,而且還是順勢讓童貫移交海上的權力,畢竟錫蘭島遠在萬里之外,而下西洋更是童貫一手操辦,這對於皇權來說,根本放心不下,這也是滿朝文武攻擊童貫,趙煦猶豫的原因。

而範正的下九州的計劃,完美的解決童貫手握大權的隱患。

“小人遵命!”童貫恭敬道。

雖然知道日後會移交下西洋的大權,童貫此刻卻沒有剛剛在朝堂上的怨氣,畢竟他還有一個更加宏偉的下九州的計劃,一旦完成,他童貫之名將會響徹九州。

範正見狀再道:“啓稟官家,女真完顏部落已經和大宋簽訂了海上之盟,大宋助其一統女真,其負責日後牽制遼國,以供大宋擊敗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

“海上之盟!好!”

趙煦頓時豪氣大發,當初遼國暗中扶持西夏,縱容西夏攻打大宋,一旦大宋佔據優勢,遼國就來調停拉偏架,而一旦大宋戰敗,處於劣勢,遼國就會趁機勒索大宋,索取好處。

而如今大宋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暗中扶持女真,一旦女真一統,以女真滿萬不可敵的勇武,定然會讓遼國嚐嚐當初大宋的滋味。

“不過,如今的完顏部落還很弱小,微臣就和其定下了三年之期,恐怕三年後,才能用上派場。”範正再道。

“三年!”趙煦聞言,不以爲然道,“三年的時間,朕還等得起!三年後,朕必定再度西征,滅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完成太祖太宗未能完成的大業!”

童貫立即恭維道:“官家神武!”

然而範正卻潑了一盆冷水道:“官家莫要高興太早,大宋的確是通過變法圖強,然而西夏和遼國同樣並不會坐以待斃,如今西夏少帝李幹順正在同樣也在變革朝堂,推行漢化同時,又兼顧党項勇武,遼國新帝耶律延禧更是雄心壯志,藉助狩獵在意圖重振遼人勇武!”

趙煦頓時臉色凝重,大宋同樣也在打探遼國西夏的情報,自然對兩國變革有所瞭解,大宋變革偏文,西夏文武兼顧,遼國則是意圖重振勇武,三年後,恐怕三國的國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強。

“如今我宋遼夏三國皆在變法,雖然各有側重,不到最後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大宋可是不能掉以輕心。”範正疾呼道。

趙煦皺眉道:“那以範太丞看來,可有良策!”

範正鄭重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行舟如此,國家亦如此,既然大宋已經變法圖強,證明變法之路正確,而大宋想要勝過遼夏,那就只有繼續變法一條路。”

“繼續變法?”趙煦大爲不解,當初王安石的新法他已經在大宋推行了一遍,有用的繼續沿用,有害的加以改進,接下來又該如何變法?

範正低頭道:“官家莫要忘了,大宋變法並非只有王安石變法。”

趙煦看向範正突然靈光一現道:“你是說慶曆新政!”

щщщ тт kΛn c ○

第336章 垂簾聽政之禍第172章 無解的震天雷第285章 諧音第314章 童貫的野望第25章 萬貫秘方第415章 邪方:蝗災將成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232章 邪術:巫蠱之禍第300章 加點白糖大伊萬第165章 第七輪和詩!第241章 暴利的絲綢之路第328章 邪方:水軍攻遼第297章 蛔蟲童年陰影第402章 西洋出海口第75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第38章 醫燈長明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44章 開創獸醫一脈第428章 世襲之禍第73章 趙挺之的毒計第259章 躺贏第370章 變法國營作坊第49章 踢館太醫局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116章 御膳房第364章 蘇青天第53章 醫城之方第273章 醫者自醫第266章 火災險大興第299章 解決廂兵之患第447章 下西洋歸來第355章 女醫大興第98章 大宋少年(3800字)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483.第483章 招安梁山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戰第176章 範正歸來第109章 爲衆人抱薪第75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第41章 好學的趙佖457.第457章 奸臣範正第228章 律法和誓言第8章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7章 清照醉酒第388章 李清照臨產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3章 李清照的傲嬌病第294章 莫須有之罪第283章 曲劇!495.第495章 範正反擊第142章 ‘正方’即時候補第356章 紹聖四年第253章 江郎才盡李清照第6章 酒爲詞引第187章 五百萬貫國債第416章 鄯闡府破第440章 《男兒行》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93章 相思疾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153章 邪方再現468.第468章 方臘第276章 楊介的愛情第447章 下西洋歸來第165章 第七輪和詩!459.第459章 築巢引鳳第121章 範正一統醫家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243章 西夏來犯第45章 藥材危機第239章 個護的發展第369章 範相公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43章 邪方:皇子養豬478.第478章 種馬趙煦第80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301章 武舉開始第201章 醫國誓言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術第378章 製冰作坊第279章 曲劇現世第67章 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第46章 攜美遊汴京第61章 戀情暴露第136章 鈴醫手冊第413章 鄯闡府之戰第66章 雁過留聲,人過留痕第16章 詩仙之酒——白酒第420章 宋跨革囊第263章 邪方:保險第30章 《趙氏神妙帖》第178章 宋遼夏和談(二)第394章 蓮兒的愛情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409章 奇襲大理第118章 太監的復仇第401章 如兒戲的皇位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
第336章 垂簾聽政之禍第172章 無解的震天雷第285章 諧音第314章 童貫的野望第25章 萬貫秘方第415章 邪方:蝗災將成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232章 邪術:巫蠱之禍第300章 加點白糖大伊萬第165章 第七輪和詩!第241章 暴利的絲綢之路第328章 邪方:水軍攻遼第297章 蛔蟲童年陰影第402章 西洋出海口第75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第38章 醫燈長明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44章 開創獸醫一脈第428章 世襲之禍第73章 趙挺之的毒計第259章 躺贏第370章 變法國營作坊第49章 踢館太醫局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116章 御膳房第364章 蘇青天第53章 醫城之方第273章 醫者自醫第266章 火災險大興第299章 解決廂兵之患第447章 下西洋歸來第355章 女醫大興第98章 大宋少年(3800字)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483.第483章 招安梁山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戰第176章 範正歸來第109章 爲衆人抱薪第75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第41章 好學的趙佖457.第457章 奸臣範正第228章 律法和誓言第8章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7章 清照醉酒第388章 李清照臨產第2章 親上加親其生不蕃第3章 李清照的傲嬌病第294章 莫須有之罪第283章 曲劇!495.第495章 範正反擊第142章 ‘正方’即時候補第356章 紹聖四年第253章 江郎才盡李清照第6章 酒爲詞引第187章 五百萬貫國債第416章 鄯闡府破第440章 《男兒行》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93章 相思疾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153章 邪方再現468.第468章 方臘第276章 楊介的愛情第447章 下西洋歸來第165章 第七輪和詩!459.第459章 築巢引鳳第121章 範正一統醫家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243章 西夏來犯第45章 藥材危機第239章 個護的發展第369章 範相公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43章 邪方:皇子養豬478.第478章 種馬趙煦第80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301章 武舉開始第201章 醫國誓言第188章 醫家作保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術第378章 製冰作坊第279章 曲劇現世第67章 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第46章 攜美遊汴京第61章 戀情暴露第136章 鈴醫手冊第413章 鄯闡府之戰第66章 雁過留聲,人過留痕第16章 詩仙之酒——白酒第420章 宋跨革囊第263章 邪方:保險第30章 《趙氏神妙帖》第178章 宋遼夏和談(二)第394章 蓮兒的愛情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409章 奇襲大理第118章 太監的復仇第401章 如兒戲的皇位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