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節 瘋狂的十二衛、瘋狂的長安城

李元興沒有規定球棒的長度,粗細,木製。只是規定了比賽用球的要求,而真正比賽時,用球一定是秦王莊製作的球。

李元興用秦王錢發軍餉。

領到錢幣的軍士都有一些意外,這個錢是銅錢,混了錫的青銅錢。

樣式精美,可卻從來沒有人見過。

“這是秦王錢,比雜錢買的東西多。”有一個軍官似乎聽到了一些消息,很快將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秦王錢,銀幣那個一兩的可以換一千三百文,黑市上換的更多。誰領到銀幣了,最好都收起來。”

在大唐,特別是初唐的時候,府兵是沒有軍餉的,只是免除了家裡的課稅。

而且府兵的武器還要自備,當然他們拿戰利品的額外收入。

這個也是在涼州之時,李道宗借兵,卻在敲詐富戶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爲他需要給士兵們發戰利品,現在想一想他沒有讓士兵去搶百姓,已經算是作的不錯了。

在初唐,有軍餉的只有千牛衛與監門衛,但數量卻不高。

初唐不用錢算,而是用糧來計算。一個士兵大約每年就是十五石糧食,就是現在的一千八百斤糧食,在初唐的時候,換成銀錢就一貫又幾百文錢。

而禁軍,則是每年實落能幾貫錢,當然這是在包了吃住之後,所以這就是他們自己落在手裡的,也算是存下的。

李元興不發糧,按月發餉。

這些常備士兵。李元興訂的等級還沒有執行,統一就是每個人二十個五錢的銅幣,然後再有五十個一錢的銅幣。

就是一百五十文。

別小看這一百五十文,在豐收年可以買到大約二百斤精糧。

到了九品小官,那怕是最低的從九品下,收入就有了質的區別。首先是祿米,有三十石每年。然後還有永業田,九品的標準是二頃又五十畝,當然這是他家裡來種田的,不一定是水田。但數量上絕對不會少。

(一頃就是一百畝)

按大唐原始的農業而論。這九品小文官的永業田一年收入就是三百石左右。

然後,唐朝的收入還有俸料,這其中有吃的,也有用的。還有僕役。

不過。要是換在特別窮的地方縣官。還真的會餓死。比如李元興那四個縣,縣官都是七品官,每個人雖然有四百畝田。可沒水,沒人種,這四百畝田的產出,還不到十石糧食,甚至不如李元興秦王莊一畝的畝產呢。

李元興發的是錢,他就是想改變這個大唐複雜的工資制度。

發完錢回到秦王莊,第二天,李元興正準備與李靖等人開會討論兵制改革之事,厚厚的報告書就堆在他的案頭。

“五郎,長安城的木材價格飛漲,漲了快一倍!”

大唐砍樹是要有批條的,可不是隨便砍樹就能夠拉到長安賣的。天下都是皇家的,山裡的樹也是,所以絕對不能隨便砍的。

“殿下,因爲十二衛瘋狂的買進木材,所以木材價格飛漲。臣下知道,左領衛已經有三萬根球棒了,清晨出操就是十里的負重跑,然後列陣揮棒三百下。”

崔敦禮在旁邊報告着,臉上卻是笑意。

李元興搖了搖頭:“他們應該有些血氣,長安城有秦王錢的反應嗎?”

“殿下,還沒有。因爲這是十二衛出錢,所以軍士手中的錢還沒有流出。明天是旬日,臣下會派人關注,看看長安城之中的百姓在收到秦王錢之後的反應,估計明天晚上就會有詳細的報告送上來!”

崔敦禮很正統的回答着。

李靖這時說道:“兵制不是幾天就能訂下來的,不如明日在長安城看看!”

“也拿些錢,去兩市轉一轉?”李元興是反問,也是認同了李靖的建議。

“五郎還是不要去了,長安城之中認不出秦王的沒有!”李靖說了一句大實話,李元興鬱悶的都不知道要說什麼了。只有看着李靖拿上一袋錢出去了。

李靖等將軍離開之後,元春才小聲問道:“殿下親民,長安城百姓自然是認得殿下的!”

“胡扯,本王一出門,護衛們就至少有一兩百人在四周圍着。本王一到長安,京兆尹緊張的可能連坐都坐不穩,不知道多少人在四周跟着,真當百姓們傻呀,真當本王傻呀,那些沒有認出本王的,要麼是事先安排好的人,要麼就是裝的!”

元春自然是知道這些的,只是她不敢說罷了。

李元興也不打算真正的微服私訪,這樣會給秦王府的護衛們造成極大的麻煩。

至少,這些人要是發現自己不在他們的視線之內,一定會心中不安的。

李元興不知道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有人在長安城正在用他的秦王錢消費着,就算不是最早使用的,但實實在在的銅片片,當錢,可還是讓長安的百姓有些措手不及!

朝堂之上,自然是知道秦王錢的。

但百姓卻不知道,大唐並不信息爆炸的時候,就算是有了報紙,流傳信息的速度也並不快,更何況李元興的秦王錢並沒有在報紙上出現過。

第一個拿到秦王錢,並且使用的,是一個雜貨商。

他給秦王莊送來了八千線軸,這八千線軸不值錢,只換了三貫五百文錢。

鄭和給了他三十個一錢的小銀幣,第一批一錢的小銀幣清一色的印着秦瓊的頭像,這是李二的意思,也是李元興的意思。畢竟秦瓊救過李二數次,而且在李元興剛到大唐的時候接觸的也是秦瓊。

所以第一批一錢的小銀幣就選擇用秦瓊的頭像了。

然後又給了九十個五錢銅幣的農幣,以及十個一錢的兵幣。

秦王府的信譽那是沒說的,這個雜貨商半句都沒有問,拿上錢袋就走了,他甚至都沒有去數,只是當時不經意的看了一眼,也沒有太在意。

只是知道,這裡有一些小銀餅,一些銅錢。

等回到家之後,準備入賬這才發現,錢幣很是不同。精美的象首飾,不象是錢了。

他的長子算是庶門士子,當天中午要去買些紙筆,他隨手抓了幾枚一錢的銀幣,幾個銅幣。並且說道:“這是秦王府給的錢,頭一次見,應該能買紙筆的。”

“大!秦王府的錢,不是應該能買,而是肯定能買!”

從時間上算,就在李元興身在軍營的時候,還沒有給軍士們發軍餉之前,第一枚秦王錢已經進入了長安的市面上開始流通。

“小哥這錢……”書雜鋪的掌櫃拿到錢之後,看着有些呆了。

“秦王府的錢!”

“不,不!”掌櫃的搖了搖頭:“不是說這錢不能說,只是頭一次見卻是新奇。”不知道掌櫃的最初的怎麼想的,至少在他開口之後,態度卻是非常認可這錢。掌櫃的對夥計說道:“給這小哥再多一刀紙,這一個銀幣後面有數,是一錢銀,頂上一百二十個錢!”

書生就是書生,就算不是書呆子,也是非常的古板。

要是換個街上的閒漢,怕是就當佔了便宜,拿了東西就走。

“我父爲秦王莊送貨,秦王莊的管事叫這個是一銀幣,當一百錢折給我父,所以我不能買你一百二十錢的紙!”

“小哥還有銅錢嗎?”掌櫃的追問了一句。

書生從懷裡拿出錢袋,找出一枚五錢的,和一枚一錢的。

掌櫃的笑了:“秦王殿下仁厚,秦王府上下作事極是公道。那管事所說沒錯,就是一銀幣當一百錢,但當的是秦王府的銅錢,不是這雜錢。”說着,掌櫃的拿出一箇舊制的銅錢擺在一起。

不比沒感覺,這一比就自然就見高下。

先不說這銅是否好,就是這精緻的程度立見高下。

“優錢,與劣錢。自然是可換差的,你讀書應該知史,大漢朝那會,上銅錢與下銅錢就差了不少,安心多拿這一刀紙,爲人論誠信,爲商也誠信!”

書生長躬到底,拿着自己買的紙,還有幾支新筆離開了店鋪。

西市的店鋪,特別是這些小店自然是一間連着一間,旁邊幾家店的掌櫃也都過來,頭一次見到這麼精美的錢,自然要看個熱鬧了。

“此錢,硬貨!”一個掌櫃說道。

硬貨,可以理解爲保值,或者是錢是優錢,也可以理解爲這錢必然可以天下通用。要知道有些州縣只認以貨換貨,再往外走,異邦各小國,怕是見了這錢,也會認。

“這錢手工都不止一錢銀子!”又有掌櫃的說道。

“秦王殿下肯定不會貼上工錢,只是咱們這些人不懂。這銀似乎是八分銀,加上這作工,當一錢銀不算多。這銅似是七分青銅,以錢而論這已經是上等錢了。如果秦王莊願意以劣錢換這些上等錢,我家中倒是願意存這樣的錢幣!”

幾個掌櫃在討論着,倒是很喜歡這樣的錢幣。

因爲精美,因爲精緻。

“不知道,長安報上會不會有這些錢的文章。想來,十二錢換十個秦王錢,應該是正好的市價。”

長安的消息流通速度太慢。

一直到李靖等人到了長安,這錢已經流出兩天了,東西兩市也不過大半的店鋪知道有秦王新錢出現。未完待續。。)

第211節 秦王府的家臣儀式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197節 重騎碾壓第572節 現代的新年夜第179節 懸崖上的那塊石頭第662節 工潮第505節 兩位皇帝都想打仗第40節 李元興與魏黑子的雙簧第589節 捨得與捨不得第781節 大唐民告官第一案第84節 突厥準備出兵第329節 工具!第416節 豬肉白菜燉粉條第463節 一條人命第81節 憐農!第596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下)第378節 病危的老將第607節 賠錢的買賣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406節 驕傲的老農第676節 匪夷所思的外交條款第158節 武曌圈地第647節 高句麗歷史上最成功的反賊第859節 深談第836節 攻心戰術(上)第793節 土着暴動第436節 冷酷無情屬秦王第200節 本王只關心結果第412節 盛世之威第446節 守礦區的將軍第270節 秦王醉了第61節 出兵倒計時第589節 捨得與捨不得第184節 秦王的邀請第724節 官場大換血第29節 賣身救母的少女第252節 和尚不好混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122節 再次被彈劾第405節 瘋狂的中年女人第399節 重賞之下第240節 秦王出手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854節 不同的待遇第742節 長安第229節 一步登天第100節 大唐vs突厥的第一場血戰第400節 女道雪晶第99節 秦王犯險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653節 公開的體測第484節 金融改革背後的大陰謀第44節 火星與地球的激烈碰撞第490節 初現軍民情(一)第80節 樑師都第259節 孤第98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241節 秦王約佛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473節 人生需要節奏感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787節 最大的野心家第727節 馬拉松式大唐全面會議第107節 李元興的坑(一)第175節 天策四衛第622節 每逢喜慶必見血第127節 妙應真人第177節 大勝榮歸第123節 韋挺怒斥第187節 李元興‘碩士’一第23節 歷史變了第180節 打架,打羣架第905節 玄奘與秦王第851節 李元興的南美公關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265節 堵門!第547節 百姓情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375節 瓷第324節 唐之輝煌不僅僅盛世第785節 狂熱的海貿第704節 皇宮訂計(二)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541節 耀州總動員第839節 人性的底線第621節 除夕盛典第262節 大婚的最後倒計時第278節 秦王的生活第469節 受命於天第163節 學歷玷污者第811節 倭人勞工第558節 長孫家的舊事第493節 唐軍第一任品德教官第753節 戰國始第623節 出雲城第166節 李氏皇族的區別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第866節 世家的武裝
第211節 秦王府的家臣儀式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197節 重騎碾壓第572節 現代的新年夜第179節 懸崖上的那塊石頭第662節 工潮第505節 兩位皇帝都想打仗第40節 李元興與魏黑子的雙簧第589節 捨得與捨不得第781節 大唐民告官第一案第84節 突厥準備出兵第329節 工具!第416節 豬肉白菜燉粉條第463節 一條人命第81節 憐農!第596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下)第378節 病危的老將第607節 賠錢的買賣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406節 驕傲的老農第676節 匪夷所思的外交條款第158節 武曌圈地第647節 高句麗歷史上最成功的反賊第859節 深談第836節 攻心戰術(上)第793節 土着暴動第436節 冷酷無情屬秦王第200節 本王只關心結果第412節 盛世之威第446節 守礦區的將軍第270節 秦王醉了第61節 出兵倒計時第589節 捨得與捨不得第184節 秦王的邀請第724節 官場大換血第29節 賣身救母的少女第252節 和尚不好混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122節 再次被彈劾第405節 瘋狂的中年女人第399節 重賞之下第240節 秦王出手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854節 不同的待遇第742節 長安第229節 一步登天第100節 大唐vs突厥的第一場血戰第400節 女道雪晶第99節 秦王犯險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653節 公開的體測第484節 金融改革背後的大陰謀第44節 火星與地球的激烈碰撞第490節 初現軍民情(一)第80節 樑師都第259節 孤第98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241節 秦王約佛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473節 人生需要節奏感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787節 最大的野心家第727節 馬拉松式大唐全面會議第107節 李元興的坑(一)第175節 天策四衛第622節 每逢喜慶必見血第127節 妙應真人第177節 大勝榮歸第123節 韋挺怒斥第187節 李元興‘碩士’一第23節 歷史變了第180節 打架,打羣架第905節 玄奘與秦王第851節 李元興的南美公關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265節 堵門!第547節 百姓情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375節 瓷第324節 唐之輝煌不僅僅盛世第785節 狂熱的海貿第704節 皇宮訂計(二)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541節 耀州總動員第839節 人性的底線第621節 除夕盛典第262節 大婚的最後倒計時第278節 秦王的生活第469節 受命於天第163節 學歷玷污者第811節 倭人勞工第558節 長孫家的舊事第493節 唐軍第一任品德教官第753節 戰國始第623節 出雲城第166節 李氏皇族的區別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第866節 世家的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