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節 大唐第一次農業擴大會議

“天英閣議什麼?”李二問道!

“皇兄。臣弟其實就議兩條。一是說糧食,二是給這些傢伙施壓,三省主官必須在秋收前選出來,並且上任。臣弟要在冬天整一整這田裡的事情,明年要是沒有一個好收成,臣弟拿什麼支付打高昌的軍費呀,後年呢?臣弟打倭島的糧食。再往後?”

誰敢說糧食不重要,李二就能把誰砍了。

那怕你金子堆成山,沒糧食這大唐也就是毀了。

在即將豐收之時議農業危機,正應了古人那句話,居安思危!

李元興下了聖旨,八月初四,就是大考結束之後,天英閣會議。要求長安城內六部五司九寺所以六品以上官員到場。各州縣來到長安的公幹的官員,六品以上全部到場。

聖旨寫的日期是八月初一下的旨意。

可就兩天時間,大唐禮部下屬禮賓司的人忙的腳不粘地,才勉強在八月初四清晨將會場佈置好。開會的地方就在新皇宮正殿左側,天英閣大議場之中舉行。

會場主臺上只擺着七把椅子。

七把椅子前有條桌,再往前的空地處擺着兩隻被布蓋着的籠子,然後是兩棵樹。

兩側是十二把椅子,也就在那籠子的兩旁。

臺下,纔是參會的官員,坐位的安排是禮部經過非常認真考慮的,李元興沒有過問,李二也沒有管。

百官到場!臺上的位置依然是空着的。

接下來,第一位走出來的竟然是蕭瑀。許多官員都感覺有些意外,這蕭瑀這個時候不在遼東嗎?怎麼會出現在會場之中。

再接下來,大唐十道、京兆。一共十一位二品的封疆大吏坐在那十二把椅子上。

因爲官位一樣,職位一樣,所以禮部是按年齡排的坐次。

二十位大員坐好之後,天英閣現任閣主王及善、三省現存最大的官,僕射長孫無忌。長安城名宿虞世南、名儒顏師古。四人分別坐在七把椅子的外側四個座位上。

李淵抱着武曌這個時候竟然也出現在會場上,讓人意外的是,李淵與武曌竟然坐兩個次座上。大唐皇帝與大唐秦王同時走了出來。李二自然是坐在主位。

這樣的會議,竟然沒有秦王的座位。百官譁然。

“安靜!”李二冷喝一聲。

李元興卻是笑了笑。試了試別在衣領上的麥克風,大步走到臺前:“今日是會議,時間可能會久一些,每一個時辰會有休息的時間。本王只有一句話說。就是會議討論不出結果來。那吃喝睡就在這會場之中。一直到有結果爲止。”

今是是論農,聖旨上已經寫的清楚了。

衆官員落座,李元興指着那兩隻大花盤之中種的樹說道:“這是兩棵槐樹。一棵是年初種下的,就是小樹苗了,另一棵卻有五年了。”說罷,李元興示意將兩個籠子的布拉下來。籠中是兩隻狼。

一隻是幼崽,一隻卻是成年巨狼,嘴上都被套着鐵籠頭。

“不借助工具,弄斷這樹。想來樹苗要容易些。這兩隻籠子,如果把在座的衆位中那一位關進去,怕是都會選擇這隻小狼的。”

衆人都笑了,這東西不會有第二種選擇,那成年狼就算戴着鐵籠頭,也一樣讓人害怕。

李元興揮了揮手,示意將這些東西搬下去。

來到臺前,李元興大聲說道:“麻煩這個詞,在座的都是博學之士,本王就不解釋了。但本王想說的,麻煩這東西就和這樹一樣,在小的時候好解決。在麻煩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的時候,卻會變的很麻煩!”

李元興說的繞嘴,在座的人卻沒有聽不懂的。

“本王不是什麼大才,解決麻煩的能力有些人認爲還不錯。事實上,本王總是希望在麻煩剛剛出現的時候,就先解決了。所以才顯得本王有些許能力吧,這一次的會議,只有一個議題,就是在糧食的麻煩沒有出現之前,現在就開始解決!”

“殿下,我嶺南的糧食就從來沒有夠吃的時候。”馮盎開口說道。

隴西上都督也說道:“隴西苦寒,糧食也不夠。”說完,轉頭看了一眼河南道的上都督說道:“你們河南道糧食聽說倉庫都裝不下了,我這邊想交易,商人們就說運糧不算費用,僅跟上消耗就至少是三成糧食,甚至是五成!”

“鐵道部無作爲!”河南道上都督冷不丁來了一句。

剛剛上任,還沒有幹過什麼大事的鐵道部從三品尚書冷汗直流呀,可也不知道如何解釋。

李元興笑着伸手壓了壓:“各位,先不及提困難,咱們一條一條的議!”

“聽秦王殿下的!”淮南道上都督就是李神通第一個開口支持李元興。

“先說第一件事情,本王前幾天與皇兄作了一個計算,就是大唐現在有多少田。本王記得武德四年就有法令,成年男子得田一頃,其中二十畝爲永業田,女子少些,但也有二十畝。那就是說,大唐至少每個人有五十畝了。可本王卻怎麼看不到這些田在何處?”

司農寺的官員頭上冒汗了。

今天是大議,大錯者怕是會重重責罰,他有些怕了。

別說是他,戶部尚書崔君肅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這要問責之下,他逃不掉責任的。

大唐現有田地才二千六十萬畝,連永業田人均標準都達不到,更不要說還有口分田了。

“本王不追究任何人的責任,今天不是來給各位找麻煩的,只是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永業田不允許買賣,各州縣都有記錄。問題出在那裡本王不管。這是刑部、吏部、戶部要考慮的。”

李元興讓官員們懸着的心放下了。

“大唐有多少田,本王第一個提議是,秋收之後,全國大查。在冬天實測各村、鄉、縣、州擁有的良田與劣田數。以及可以改造成良田的劣田數。更重要的是,順便再作一次人口普查,本王以爲大唐有多少人口,這要有一次清查。”

說到這裡,李元興將自己的外套脫下來扔在一旁,只穿着隨身的勁裝退到了李二等人坐的條桌前,拿起一份聖旨。

“這裡有一道聖旨。免了人丁稅!讓那些黑戶見光。告訴他們不用再躲。”

放下聖旨,李元興再次走到臺前:“兩大正賦,一是人丁,二是田賦。依人頭收稅不公平。所以本王請旨取消。改爲人頭收入稅。每個月收入低於一定數值的不用交稅,收入商的要抽稅,本王建議使用累進稅率!”

李元興回頭向武曌點了點頭。

武曌詳細的說明了什麼是收入累進稅率。但卻沒有制訂標準,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起徵點。

武曌說完,李元興叫人把話筒交給了崔君肅。

“起徵點,加徵點,最高徵收標準。臣下以來需要再詳細議一議,臣下只說說現有人丁稅,大唐依人頭,每年向國家交納穀物2石,叫做“租”;交納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三斤,叫做“調”;壯年男子每年服役20日,不去服役的可以納絹布代替,叫做“庸”。依現在長安市價,這筆稅高於低,請隴西、嶺南、山南等幾位上都督說一說!”

崔君肅將話筒交給了會議侍從。

三位上都督還在相互用眼神來選擇誰先開口,獨孤修德卻站了起來,將擺在他几案上的話筒拿了起來。

“崔尚書少說了一句,就是寬鄉與狹鄉。下臣問秦王,你長安縣一個人一百畝分夠了嗎?你耀州怕是連一人十畝也沒有吧。再說洛陽,那地方現在一人分八百畝也能分下,用明月公主的那新詞,就是人口密度。”

說罷,獨孤順德將話筒直接塞給了坐在他身旁的隴西都督。

“這個,隴西雖然是寬鄉,地分的再多,產量少。一畝地收十五錢,這已經是恩賞了,可一畝田能不能掙出十五錢呢。這要吃飯,還要穿衣,又要交人頭稅。百姓一年能把稅交足了,再能吃飽就要謝天恩了。”

喝了一口水後,隴西上都督看了看崔君肅笑了:“老崔,你們清河崔家是大世家,從武德年開始你們爲了怕樹大招風,很是低調。其實我們家也一樣。可有些八流貨色的小士族,卻在暗中吞併土地,因爲他們想變大,這事情某沒有胡說吧。”

“我們崔氏,亦有些分支偏房,作過此類事情!”

崔君肅沒有迴避這個話題,李元興說過今天不追究任何責任,只是來解決問題的,李元興的誠信在大唐那是超一流的。

李元興笑着點了點頭:“其實吧,紙貴,筆貴,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夠流通,官府的組織簡單,而且也沒有高明的統計之法。所以這不是過錯,只能說是大唐的不足,我們需要改變,需要更加的精進。”

長安城有許多工匠一個月收入兩貫錢。

隴西有許多百姓一年全家也收入不了兩貫錢。

這一點,李元興還是知道的。古代的生活,特別是偏遠的地區還是非常苦的。

“崔尚書,一個月兩貫錢起徵如何?”李元興笑着問道。

“大唐將無稅可收,下臣認爲這個起徵點太高。依明月公主所言,可以根據大唐的民生情況再有所調節,所以初行之時,下臣認爲是讓窮苦之家可以免稅就是極好的。所以具體數據,下臣要議,請殿下容後!”

李元興回頭看了看李二,又看了看王及善。兩人都點了點頭後李元興說道:“好,這新人丁稅就到這裡,自然是要詳細計算的。”

“十天!”崔君肅給出了一個時間表,又說道:“只是下臣以爲,是否可以分道標準,京兆與隴右自然是不能相比的。”

“他隴右很快就富的流油,別放過他們!”李元興哈哈一笑。

衆位上都督也是大笑回答。

第432節 這不是婚禮第460節 軒轅神功(二)第112節 奴隸將軍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627節 新聞第765節 櫃爺點將第522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一)第507節 養生功法第768節 百姓與戰爭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308節 威武巨獸第293節 大閱兵(下)第670節 定江山第509節 債第798節 身份的進階第558節 長孫家的舊事第271節 秦王睡書房第53節 打着欠條的拍賣第585節 春風滿面伊吾王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249節 紅紅火火第175節 天策四衛第366節 秦王是什麼第416節 豬肉白菜燉粉條第244節 秦王說:勇者爲軍第245節 精兵強將第834節 禁工化區第508節 隱太子的寶藏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899節 李嵐姍的一天第138節 大唐的軍工三產第17節 秦王唐橫刀第876節 不列巔第313節 一等大匠師(下)第609節 死神之吻第220節 茶商們的野望第481節 金融改革(一)第477節 秦王錢第517節 報紙的威力(二)第246節 慈苦和尚第757節 紅紅的喜字第177節 大勝榮歸第515節 名之戰!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第758節 李墨第228節 身世第292節 大閱兵(中)第10節 炭哥第549節 樂民園開園前兩日第297節 盛世大唐第28節 其實我們是人渣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45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一)第755節 惡趣味的大唐皇帝第624節 壓歲錢第246節 慈苦和尚第401節 大唐神藥第567節 蒸汽工業的第一次閃光第336節 宣戰吧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561節 你讀過三國嗎?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741節 秦王莊的夜第192節 秦王莊的奇蹟(一)第719節 獨木橋第422節 真正的金釵侍女第813節 三萬豬仔第750節 算是陰謀吧第8節 大唐第一強盜第431節 武(三)第3節 秦嶺小莊第871節 次遠通道第583節 一丈長的骨頭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382節 寒冷的春雨第418節 小道消息第674節 耽羅國第686節 熊貓級人物第638節 天火天兵第664號朝堂上的暗鬥第489節 一箭四隻鳥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305節 民族第19節 暴露的危險第89節 秦王威武第70節 大唐戰略計劃(四)第476節 大唐的即時戰略遊戲第731節 最後的華麗第113節 吃早餐嗎?第315節 驚天慌言第60節 爲田而喜,而泣第223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三)第869節 時差六倍第714節 英明還是心黑第174節 大唐最佳頂缸第758節 李墨第662節 工潮第219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下)
第432節 這不是婚禮第460節 軒轅神功(二)第112節 奴隸將軍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627節 新聞第765節 櫃爺點將第522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一)第507節 養生功法第768節 百姓與戰爭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308節 威武巨獸第293節 大閱兵(下)第670節 定江山第509節 債第798節 身份的進階第558節 長孫家的舊事第271節 秦王睡書房第53節 打着欠條的拍賣第585節 春風滿面伊吾王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249節 紅紅火火第175節 天策四衛第366節 秦王是什麼第416節 豬肉白菜燉粉條第244節 秦王說:勇者爲軍第245節 精兵強將第834節 禁工化區第508節 隱太子的寶藏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899節 李嵐姍的一天第138節 大唐的軍工三產第17節 秦王唐橫刀第876節 不列巔第313節 一等大匠師(下)第609節 死神之吻第220節 茶商們的野望第481節 金融改革(一)第477節 秦王錢第517節 報紙的威力(二)第246節 慈苦和尚第757節 紅紅的喜字第177節 大勝榮歸第515節 名之戰!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第758節 李墨第228節 身世第292節 大閱兵(中)第10節 炭哥第549節 樂民園開園前兩日第297節 盛世大唐第28節 其實我們是人渣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45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一)第755節 惡趣味的大唐皇帝第624節 壓歲錢第246節 慈苦和尚第401節 大唐神藥第567節 蒸汽工業的第一次閃光第336節 宣戰吧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561節 你讀過三國嗎?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741節 秦王莊的夜第192節 秦王莊的奇蹟(一)第719節 獨木橋第422節 真正的金釵侍女第813節 三萬豬仔第750節 算是陰謀吧第8節 大唐第一強盜第431節 武(三)第3節 秦嶺小莊第871節 次遠通道第583節 一丈長的骨頭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382節 寒冷的春雨第418節 小道消息第674節 耽羅國第686節 熊貓級人物第638節 天火天兵第664號朝堂上的暗鬥第489節 一箭四隻鳥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305節 民族第19節 暴露的危險第89節 秦王威武第70節 大唐戰略計劃(四)第476節 大唐的即時戰略遊戲第731節 最後的華麗第113節 吃早餐嗎?第315節 驚天慌言第60節 爲田而喜,而泣第223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三)第869節 時差六倍第714節 英明還是心黑第174節 大唐最佳頂缸第758節 李墨第662節 工潮第219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