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到底誰更狠

:連達在攻佔柳谷城後,並未停留。只是留下一部分底興七柳谷,馬上率其他人馬,連夜往可汗浮圖城進發。

從柳谷到可汗浮圖城,有近四百里的行程,第五近衛師和曹繼權、楊弘禮所率的一萬左右府兵,只用了兩天多一些的時間就趕到河汗浮圖城下,其他府兵也在快速趕來的途中。

牛進達在行進的途中,接到程名振所領的第十五近衛師傳來的情報,他們將抵達可汗浮圖城下。

爲了防止可汗浮圖城的突厥守軍棄城逃走,給快速奔襲的李業詡所領的幾個師造成麻煩,牛進達和程名振的這兩個師,也是以最快的速度往可汗浮圖城趕。這兩師及配屬的府兵,人員共計有四萬餘人,集中這麼多的兵力,目的就是要全殲可汗浮圖城的守軍。

兩部抵達可汗浮圖城,前後夾擊的話,那不善於守城的突厥人,一定是頂不住唐軍的攻擊的。而取得了可汗浮圖城後,牛進達指揮的這幾萬人。即可揮師西進。助侯君集平定高昌其他城鎮,威懾另外的西域小國。

正是因爲侯君集帶的人馬並不多,牛進達必須要快速攻取可汗浮圖城,再西進,纔不會出現什麼意外的情況。

牛進達部在可汗浮圖城外五里左右紮營。佈置好警戒,等待配屬的特戰隊員報告敵軍及友軍的動向小同時派出偵騎搜索附近的情況。

所領的大軍中,經過連續的行進,都是很疲憊了,需要適當的休整後,纔有足夠的戰力攻城。

一切佈置妥當後。牛進達召集手下的諸將商議如何攻城。

諸將剛到齊,帳非就傳來急驟的馬蹄聲。接着一名帶隊巡邏的校尉飛跑着進來,“報告將軍,突厥人已經出城,準備攻擊我們 ”

牛進達大驚,想不到這位領軍的阿史那步真竟然敢出城攻擊自己所領的這數萬大軍,但大驚之後又大喜,突厥人不善守城,正是想趁我軍立足未穩之進,派兵偷襲。

已經做好足夠防措施的牛進達,立即令諸將分頭去佈置,自己親自指揮第五近衛師,準備與突厥人正面交手。

阿史那步真率手下的九千人出城。只留一千人在可汗浮圖城守衛,他知道自己的部下習慣了在草原上衝殺。困在一座城池裡作戰非已方強項。肯定不是唐軍的對手。而且唐軍人數佔絕對優勢,若不趁唐軍立足未穩之時攻擊,那可能就沒機會擊敗從柳谷方向而來的這數萬唐軍。

阿史那步真也想到過棄城往西逃跑,只是逃跑回去的話,手下人員雖然不會有什麼損失,但在欲谷設面前更沒了地位,自己的族人也會越加的看不起自己,這是阿史那步真不願意看到的。

阿史那步真還對自己手下兒郎的戰力比較自信的,而且唐軍遠道而來,自己所率的近萬人以逸待勞。體力上肯定比唐軍佔優,若一仗後不能取勝,退回城再集合全部手下往西北逃跑也不遲,那對欲谷設和自己的手下也有解釋的理由。

阿史那步真相信。對地形不熟悉的唐軍,肯定追不上在這一帶滾爬多年的自己所部。

阿史那步真帶着一羣護衛衝在隊列的最前面,快速地往唐軍營地衝擊而去。

“葉護塘軍已經做好了迎戰的準備”派出去打探情況的手下飛跑過來向阿史那步真報告道。

“我們快速衝擊,趁唐軍未組織起陣型來,打他個措手不及 ”阿史那步真已經沒了選擇,他想着唐軍匆忙間組織起來的陣型也不會很有殺傷力,命令部下加快速度衝擊。

右驍衛將軍曹繼權、左屯衛將軍楊弘禮各率三千人,分列在大營的正面兩側,分別以兩百人爲一列,拉滿了弓。等待着突厥人的攻擊。

牛進達和手下的一名中郎將李海岸各率第五近衛師的四千人。分列在大營的左右兩側,準備從側面攻擊往大營衝過來的突厥人。

牛進達的望遠鏡裡,衝擊的突厥人面貌都可以看清。

距離五百步,唐軍士兵手中的弓箭都拉滿,指向天空。

三百餘步距離,曹繼權和楊弘禮幾乎同時喊道:“放 ”

隨着命令,數千支羽箭在刺耳的響聲中飛上半空,形成一個拋物線,往快速衝擊而來的突厥人陣中落下去。

接着第二輪、第三輪箭矢又飛上半空。

隨着唐軍箭矢的落下,快速奔跑着的許多突厥人連着馬被射倒,衝在前頭的阿史那步真左臂上也中了一箭。

再對唐軍如此密集的箭矢攻擊。受傷的阿史那步真心內已經有恐懼感了。這並不是一支疲憊之師。而是做好了充分準備的精銳之軍。

但讓阿史那步真更可怕的是。有人數不少於自己所部的唐軍騎兵已經從兩側往自己包抄過來。

接到前方有突厥人的情況通報後,李業詡立即命令自己所率的第一近衛師作好戰鬥準備,並將此消息傳送給左右兩側的蘇定芳和鄭仁泰的第二、第三近衛師,令這兩師也做好準備,消滅遭遇的突厥騎兵。

正在休息的第一近衛師將士們,在各自主官的號令下,很短時間內都跨上戰馬,在白楊河邊列隊排列,等待李業詡的命令。

河岸邊長得較茂密的草,戰馬的草料並不缺少,經過一段時間休息的戰馬。就着白楊河,戰馬補充了青草和河水後,體力也得到恢復。

這時又有幾名特戰隊員飛跑着回來,向李業詡報告情況:突厥人正中速地往西南方向而來,並未發現我軍的動向,行動方式上沒有任何改變,與我軍的距離慢慢接近,若我軍呆在原地不動,這兩千名突厥人有可能從我大軍前二十里地左右通過。

這些突厥人趕着大量的牛羊等牲畜,可能是一個小部落的族人。也可能是剛剛從什麼地方搶掠後往回趕的突厥軍隊。

聽到此情況,李業詡略沉思了一下,即做出決定,那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消滅這兩千餘名突厥騎兵。

誰也不能預料這隊突厥騎兵會不會突然改變方向,往我大軍這邊而來,若不小心被突厥人發現蹤跡,讓其逃循,那已方的行動就有可能提早被欲谷設發現,對我軍的攻擊不利。

李業詡下令,集中三個師兵力的大部。從左、中、右三個方向包抄這部突厥騎兵,力求全部消滅,不放走一人。

李業詡沉着聲下着命令,這樣的命令讓站在隊列前面的李業嗣、李吉、程處默等人都不自覺地打了個寒戰。同時又隱隱地興奮,他們明白李業詡的命令意味着什麼。那就是血腥的殺戮。

依據所探的情況,李業詡佈置完攻擊任務,也上了馬,揮舞着手中的槍道,“弟兄們。這是我們進入西北,真正的第一仗,給我狠狠地殺 ”說着即驅動座下的青雅率先奔跑起來。接着整個白楊河邊,都響起漸強的馬蹄聲。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業詡自然地流露出後世特戰隊行動時的冷酷無情來,心裡有一個念頭在翻滾,突厥人,我倒要看看,這一仗,到底誰更狠

天空明淨透薦,藍天白雲下小白楊河畔風景十分秀麗,誰也不會相信,有一場血腥的戰鬥即將發生。

李業嗣所領的第一團和李吉的第二團。從白楊河的左側行進。程處默的第三團,尉遲寶琳的第五團從右岸行進,辛獠兒的第四團作警戒。

白楊河的河水並不深,騎着馬可以自由在河兩岸來往,這條河對行進和攻擊都沒太大的影響。

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速奔跑,李業詡又接到幾名隊員的斑報,突厥人行進方式仍然沒有任何改變。一直往白楊河而來,有可能在白楊河邊休息停留。

突厥人沒有探知我軍的行蹤,那是特戰隊員截殺了他們所派出少數幾名探馬,使得突厥人失去了耳目。

奔跑了小半個行程後,特戰隊員再來報。突厥人就在前方兩裡地處,都下馬休息,而蘇定芳和鄭仁泰的第二、第三近衛師,也在第一近衛師的左右各一里處。

“加速衝擊!”李業詡命令道。他知道這樣的距離,突厥人即使不派出偵騎,已方的行動也可能被他們發現的。也就立即命令所部人馬開始攻擊。

中速行進的大隊人馬,很快就將速度提了起來,隊列也散開來。很快,視野中。已經出現了突厥人的影子。

而同樣發現快速衝擊而來的突厥人出現了騷動,一些正坐在河岸邊休息的人慌亂地衝到一旁的戰馬邊,準備戰鬥或者逃跑。

但不等突厥人做出有效的應對手段,李業詡所率的將士們已經衝到突厥人的陣中,同時另外兩個方向,也出現了唐軍騎兵的身姿。

“殺 ”衝在最前頭的李業嗣揮舞着手中的長槍,對自己身後的士兵們吼道。

進入西疆已經近一個月的第一近衛師將士們,還沒真正地與敵人下面衝殺過,輕取柳中城的戰果雖然巨大,但與第二、第三近衛師殲滅阿史那矩的戰果相比,第一師的將士們都有些羨慕,畢竟人家是真刀真槍幹過的,自己只是取巧而已。

線數佔絕對優勢的唐軍,面對沒有什麼防備的突厥人,簡直是一羣惡狼衝進羊羣一般,將士們手中的馬刀,瘋狂地砍殺着。

而幾乎同一時候,兩側的蘇定芳和鄭仁秦部也已經掩殺過來,可恰的突厥人,做夢也沒想到,會在自己的家門口遇到數十倍於已的唐軍襲擊”

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59章 回家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13章 不一樣的訓練(下)第6章 成爲軍人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51章 夠味吧第116章 會有好戲看了第7章 較量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59章 踏上歸程第42章 善後事宜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34章 轉移陣地第16章 《出塞曲》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236章 你爲何不自立爲王?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82章 李業嗣第30章 朕看好你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125章 軒然大波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30章 朕看好你第22章 意外第45章 龍涎第52章 鎮兵之將第52章 鎮兵之將第31章 是喜是悲?第23章 很多意外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7章 較量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7章 鄭氏兄妹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87章 一堆名將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54章 大軍班師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72章 凱旋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26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60章 其樂融融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34章 轉移陣地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41章 佔領柳谷第8章 琴瑟之合第47章 會師第15章 第一衛軍組建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86章 有驚喜第7章 鄭氏兄妹第34章 喝酒鬧事第60章 其樂融融第76章 千刀血第124章 縱慾過度了
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59章 回家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13章 不一樣的訓練(下)第6章 成爲軍人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51章 夠味吧第116章 會有好戲看了第7章 較量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59章 踏上歸程第42章 善後事宜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34章 轉移陣地第16章 《出塞曲》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236章 你爲何不自立爲王?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82章 李業嗣第30章 朕看好你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125章 軒然大波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30章 朕看好你第22章 意外第45章 龍涎第52章 鎮兵之將第52章 鎮兵之將第31章 是喜是悲?第23章 很多意外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7章 較量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7章 鄭氏兄妹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87章 一堆名將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54章 大軍班師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72章 凱旋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26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60章 其樂融融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34章 轉移陣地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41章 佔領柳谷第8章 琴瑟之合第47章 會師第15章 第一衛軍組建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86章 有驚喜第7章 鄭氏兄妹第34章 喝酒鬧事第60章 其樂融融第76章 千刀血第124章 縱慾過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