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

報,高昌緊急軍報傳報的聲普在太極宮內響起

今天是朝會日,皇帝李世民正召集百官議事,諸事朝議完畢,正準備散朝,宮內傳來軍報聲。

宮中的內侍直接把軍報傳到正主持朝會的皇帝李世民手中。

一臉激動的李世民接過軍報,直接在朝臣面前打開來,拿出裡面的信箋看了起來。取高昌城已經沒什麼懸念,李世民希望軍報中有更好的消息。

但讓李世民稍稍失望的是,軍報中只是講述了翅智盛獻高昌城投降的事,並沒有與突厥人大規模戰事的報告。

不過高昌徹底平定,唐軍已經抵制高昌境內的所有城鎮,這讓李世民也很是欣喜。

侯君集在附送的奏報中問詢皇帝如何處置高昌事務,這正可以在今日進行朝議。

殿下的諸臣們都伸長脖子,想知道這急送到太極殿的軍報裡面講了些什麼。

大唐遠征軍在西北一帶的行動,取得了不錯的戰績,讓所有的大臣們都欣喜不已,連當初反對出征的魏徵等人也對大唐軍隊取得的勝利而歡呼。

看皇帝的表情從激動到平靜,再又欣喜,大臣們的心情也跟着變化。

“高昌王翅智盛獻城投降,我大軍輕取高昌城,侯君集分兵攻取並佔據高昌各地,共取高昌大小城池二十二座,得八千零四十六戶,三萬七千七百人,高昌東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盡被我大軍佔領李世民很得意地大聲說道,“鞠智盛請求內附歸唐哈哈哈,”

“陛下,前方將士不辱使命,終於平定高昌,此是可賀之事陛下決策英明。高導終於被降服”。長孫無忌第一個站出來,順着李世民的意思道。

接着其他一些朝臣們也站出來,說一番可喜可賀之話,也都不忘順便拍李世民的馬屁,讚揚皇帝在出徵高昌的事上作出的英明決定。

從御座上站起來的李世民,在接受了朝臣們的一番恭維後,收起了那有些得意忘形的笑容,問諸臣道:“諸位愛卿,高昌即已經平定,翅智盛請求內附,我們要如何處置高昌之地?。

“陛下,高昌既願內附,陛下應下詔除高昌國名,將高昌之地置於我大唐治理之下。在其境內設置州縣,派官吏治之房玄齡在李世民剛說完之時,即站出來奏道小“高昌境內百姓皆爲我漢人後代,也一心向唐,此也是順應民意之荊”

房弈齡話剛說完,魏徵即站出來反駁:“陛下,房相此言誤國,臣反對在高昌之地上設置州縣魏徵一臉的凜然正氣,“陛下剛即位時,翅文泰夫婦即來到朝中拜偈,陛下還封鞠文泰之妻爲公主,此後逐其漸驕傲自大,並數次攻擊我大唐伊州,所以朝廷要加以誅伐。如此只問罪文泰一人就可以,如今高昌舉國請降,陛下應當下詔安撫高昌百姓,保存其國,立他的兒子爲可汗,這樣皇上的威德會惠及高昌及其遠的西域之地,其他部族和小國都會心悅誠服的,若我們將高昌地設州縣,直接派官吏治之,附近的那些部落和小國都會對我大唐的舉動心生懼意,而加以提防。而且要將高昌地改置州縣,那麼我朝還要派駐將士鎮守,高昌之地離長安近七千裡,如此遠的距離,鎮守的將士即使幾年一換,來來往往數月的行程,有可能要死掉十之三四,”

“而且這些將士們遠離親人小心內一定會生怨恨,不願安心戍邊,而西域近各方勢力龐大,我方將士能否站穩腳跟還是未知數,更別說要爲戍邊的將士置備衣物,補充糧食物資等給養,十年以後,隴右一帶將耗費殆盡。而高昌之境內所產並不豐厚,我大唐爲這一塊彈丸之地付出很多,最終還是不能使高昌的糧食布匹以佐中國,正所謂分散有用資財以供奉無用之地,實乃下策,因此臣覺得置州縣之事萬不可行”

“陛下,魏特進此言差矣”中書侍郎本文本出列奏道,“高昌境爲我中原往西域之要道,每年過往的商旅行人不在少數,我大唐西出的商者也不在少數,若能取高昌城,將能有效地保護這些商人,商人們的行商貿易,正可爲我大唐帶來賦稅的收入。而且高昌地,有許多地方適合耕種放牧,我派駐的軍隊,還有遷移的臣民,可以在高昌地屯田開荒,所產糧食可以補充軍用。高昌境內所產物頗豐,若再輔以我中原先進的耕種技術,那所產之糧可以足夠供養數萬百姓和軍隊,因此不存在耗盡我隴估之說偌我朝放棄高昌之地,那數年或者十數年後,又可能被其他勢力佔領,那數萬將士不遠萬里征戰取得的戰果,又將化爲烏有,傷亡將士的鮮血,又要白白流了

“陛下,臣附議舉侍郎此言”房玄齡出站了出來,心舊。“高昌點地,撫守着我伊州、沙州往西域!道,討千蹙女,不能放棄,據守住這裡,我大唐則可以有效地對西域諸國施加影響,使其再復對我大唐的朝貢,幾年之後,即可唯我大唐令是從,從爾消除西北方向的威脅,而且我大唐可以以此爲跳板,進一步削弱西突厥的影響力房玄齡說着,轉身面向殿內的其他大臣們,一定一句地道:“漢朝時,我漢人可以有效地治理西域,我大唐如今的國力與之相比,當是強大數倍,爲何就不可治理西域?。

“陛下,臣支持在高昌境內設置州縣,直接派官吏治理”李靖也出列奏道,“高昌境,我漢人生活了數百年,但一直置於我中原王朝的管轄之外,此次被我大軍重新攻取,如何能放棄?高昌地勢過於重要,是連接中原與西域之要衝,其環境比之伊州、沙州更佳,實乃防禦我西北的最好城堡,西北之地,河流衆多,能放牧和耕種的地方非常之多,我大軍可以在高昌一帶屯田守衛,高昌之境內,所產本就豐富,若我軍民再墾荒種植,那保證數萬軍民所用之需,當不在話下,若我大唐派人直接治理,再加上我駐軍的威懾力,那其他那些在各種力量間搖擺不定的小國和部落,也一定會聽從我大唐的號令,這樣可以將我大唐的天威,更加遠播,”

自從大軍出發往西北遠征後,以往很少參加朝會的李靖,也基本每次都來參加,李業詡臨行前,關於在那一帶屯田駐軍的事已經和李靖多次交流,只是如今,李業詡所領的那幾萬人遠程奔襲,還沒有戰果傳來,若我大唐攻取了更加富饒的伊列河谷一帶,那在西北一帶進行軍事屯田的計劃”更是可以光明正大地提出來,並大量遷移內地的百姓,進入西域之地,加強漢人在那一帶的影響力。

“陛下,臣附議”刑部尚書李道宗也站出來表示支持設置州縣的決定,“此戰我大軍不只平定高昌,而且突厥人也將被徹底征服,我朝不只要在高昌設置州縣,其他攻取之地,也要如此,設置大量的都護府和都督府,分置州縣,派我大唐的官吏直接治理,西域之地,必須要納入我大唐的版圖,不然十數萬將士征戰取得的功績,將灰飛煙滅,”

李道宗的話讓許多朝臣們吃驚,一些大臣這才知道,這次派遣十數萬大軍的出擊,不只是平定高昌,並在攻擊高昌的時候防止突厥人的干涉,而是直接將突厥人也一併解決。

“陛下,在高昌境內設置州縣是不二之選,陛下應該馬上下發詔令,向天下詔告除高昌國,並設置都護府或者州縣”長孫無忌也出列發表自己的意見。

朝中出現一面到的現象,除了魏徵出來反對外,沒有其他朝臣發表不能設置州縣的意見,連魏徵在聽了諸人的奏言後,幾次欲言又拼命地忍住,到後來,一副有所思的樣子,不再發表意見。

“聯也覺得,高昌之地,一定要將其納入我大唐的版圖”李世民不待其他想發表意見的朝臣們再說,即說了自己的看法,“房卿說地在理,漢可治西域,爲何我大唐不可?聯一定要讓天下人知道,如今我大唐的國力,已經遠勝大漢時候,我大唐的疆域,還要往各方擴展,爲了威懾西域諸國,聯決定除高昌國,在所佔之地上設置州縣,派我大唐官吏直接治理,”

貞觀十四年七月十三日,李世民正式下發詔命,除高昌國,將高昌所在地改置西州,並在西州下面設置五個轄縣。

同時下詔以喬師望爲西州首任刺史。

喬師望爲唐高祖李淵之女廬陵公主之夫,時任同州刺夾,李世民讓自己的妹夫去任這個新設的西州刺史,足見對西州的重視程度。

七月十八日,李世民再次下詔,將可汗浮圖城改名爲庭州,並在庭州下面設置四縣。

因西北的戰事還未結束,出征的大軍還未班師,而新任命的西州及庭州官員都未到任,西州及庭州的民、政、軍務都交於交河道行軍部所管。八月二十一日,李世民在聽取衆臣意見後,再次下發詔令,在西州附近的交河城設立安西都護府,在大軍班師後總管西州和庭州的事務,並留下兵力鎮守。

詔令中以喬師望爲安西都護府首任都護。

自漢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後,已經過去四百餘年,漢人未對西域之地進行直接的治理,安西都護府的設立,表明漢人的力量再次回到西域。

而這時,從伊列河到金山一帶,大唐軍隊與突鼎人的戰事正激烈地進行着,(

第59章 回家第6章 李靖辭相第86章 有驚喜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39章 伏俟城外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73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20章 廟會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93章 勸和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61章 緊急事件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第75章 復職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56章 遭遇馬賊第53章 青海道第229章 皇帝想回長安了第76章 太子的事第31章 丫頭雲兒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15章 第一衛軍組建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69章 佈置任務第63章 不能回家了(上)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91章 很嫩的新羅女王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79章 出征平叛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14章 就一招第75章 封賞第93章 怎麼會這樣?第16章 喜歡你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5章 回府(下)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55章 抵達幷州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0章 開始募兵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26章 決定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39章 壽辰(下)第99章 又有人彈劾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39章 壽辰(下)第46章 火藥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第14章 出征時刻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22章 意外
第59章 回家第6章 李靖辭相第86章 有驚喜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39章 伏俟城外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73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20章 廟會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93章 勸和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61章 緊急事件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第75章 復職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56章 遭遇馬賊第53章 青海道第229章 皇帝想回長安了第76章 太子的事第31章 丫頭雲兒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15章 第一衛軍組建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69章 佈置任務第63章 不能回家了(上)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91章 很嫩的新羅女王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79章 出征平叛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14章 就一招第75章 封賞第93章 怎麼會這樣?第16章 喜歡你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5章 回府(下)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55章 抵達幷州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0章 開始募兵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26章 決定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39章 壽辰(下)第99章 又有人彈劾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39章 壽辰(下)第46章 火藥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第14章 出征時刻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22章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