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算計楊國忠

“陛下,臣失儀,請治罪!”

陳玄禮見楊國忠受了處罰,趕緊請罪,實則是就坡下驢。

“罷了!”

果然,李隆基揮揮手,沒有處罰陳玄禮。

以陳玄禮的勞苦功高,這點事李隆基還不會處置他。

李隆基叫高力士派人把短案換過,再度叫衆人坐下來,笑道:“李昌國,河湟大捷的經過朕已經知曉了,平定吐蕃一事,你們有甚謀劃?”

大非川到手了,整個唐朝陷入了爭議之中,那就是要不要平了吐蕃。

以唐人的心情,誰個不想平吐蕃?唐人是一百二十個想平吐蕃。

問題是,積石山難以越過,自盤古開天地以來,華夏還未有大軍越過積石山之事,就是秦皇漢武也沒有做到,要想滅吐蕃,其難度可想而知。

李隆基他們也爲此事而苦惱,不知道商議過多少回了,一直沒有好辦法,李昌國有謀劃,他們早就想知道了,無不是睜大了眼睛,盯着李昌國。

就是楊國忠也不例外,一雙眼睛睜得老大,盯着李昌國,很想知道這是什麼謀劃。

“要是容易成功的話,我就向陛下進言,我來統兵,平了吐蕃,就是一場大功,省得整日裡給人瞧不起,笑話總是靠女人裙帶而居高位。”楊國忠不住轉念頭,打起了小算盤。

正轉念頭間,只見李昌國有意無意的盯了他一眼,那感覺就象利劍刺來似的,楊國忠暗自一凜。

“陛下,此事幹系重大,若有絲毫泄露,必將前功盡棄。”李昌國並沒有直接說謀劃。

“這不消說得!如此謀劃,一定要保密,不得有絲毫泄露!若有人泄露,不管他是誰,朕要滅他九族!”李隆基重重點頭,大爲贊成此言。

眼中精光一閃,在衆人臉上一掃,道:“你們都聽清了,不得有隻言片語泄露!”

“遵旨!”陳玄禮他們忙領旨。

“李昌國,你可以說了。”李隆基很是急切,催促起來。

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李昌國並沒有說話,而是端起茶盅慢慢喝茶,卻是不言不語,目光有意無意的瞄着楊國忠。

“李昌國,你說呀!”李隆基臉一沉,大聲催促。

“陛下,非臣不說,而是臣以爲眼下不能說。”李昌國把話挑明瞭,道:“適才,楊大人說臣冒功,如此偏聽偏信之人,嘴巴很不牢靠,若是泄露了消息,萬事皆休!”

李昌國決心把楊國忠排除在外。

其原因有三個:一是楊國忠貪得無厭,無所不用其極,若他知道了這謀劃,很可能另有盤算,說不定就泄密了。

同樣是奸臣,李林甫比起楊國忠來就好得多,只要不威脅到李林甫的地位,李林甫又能“動循恪令”,也就是依法辦事。

而楊國忠就不同了,出了名的貪得無厭,無所不用其極。吐蕃在長安肯定有奸細,一旦楊國忠被吐蕃收買,這消息必然泄露。

二是藉機試探李隆基,看看楊國忠在李隆基心目中的份量到底有多重,做到心中有數。

三是楊國忠適才中傷李昌國,李昌國必要反擊。而眼下就是良機,在衆之人中,除了李隆基信任楊國忠外,陳玄禮、太子李亨、李林甫都對楊國忠沒好感,太子李亨和李林甫視其爲死對頭。

此時對付楊國忠,他們必然要助力,這就是一個“聯合陣線”,爲何不用呢?

要消除安史之亂,要一步一步的來,罪魁禍首們要一個一個的除掉,就先從楊國忠開始。

果然,李昌國的話音一落,陳玄禮馬上就附和道:“楊大人誤聽誤信,興許會中了吐蕃奸細的詭計,此事不得不慮。”

陳玄禮心直嘴快,直接道破,楊國忠一張臉刷的一下就紅了,蹭的一下站起來,就要反駁,卻聽陳玄禮接着道:“楊大人不諳軍機,此事不知爲宜。”

楊國忠眼下很得李隆基信任,卻與後來的權傾天下還有很大的距離,還未乾預軍機,以此爲籍口把他排除在外再好不過了。

李隆基有心讓楊國忠預聞此事,陳玄禮這一反對,讓他有些爲難。陳玄禮說得沒錯,楊國忠不諳軍機,知與不知沒多大的區別。

“父皇,兒臣以爲,平定吐蕃,千古壯舉,秦皇漢武未之成矣,必要萬無一失。”李亨早就對楊國忠看不順眼,兩人暗中較着勁了,此時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時?

楊國忠眼中如欲噴出火來。

如此大事,若他得聞,他的地位就會憑空提升很多。若是不得預聞,那麼,他的信任就打了折扣,他惱怒無已,狠狠剜了李昌國一眼,卻是換來李昌國如劍的目光回刺。

在座之人中,就剩下李林甫沒有表態了,衆人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李林甫一如既往的表現,不動聲色,端起茶盅呷得幾口,淡淡笑道:“楊國大人才幹非凡,是大唐的棟樑,如此軍機倒也能知聞……”

楊國忠暗舒一口氣,對李林甫不乏感激之意。

楊國忠能有今日,靠的是楊貴妃的裙帶,然而,若無李林甫的提拔與指點,也沒有他的今天。一旦得勢,這小子就暗自盤算,要取代李林甫,早就對李林甫的相位構成了威脅,李林甫早就在找機會要收拾他,卻是一直沒有機會,眼下這等良機,李林甫會錯過?

“平定吐蕃,千古壯舉,謀劃一定要密!”李林甫老奸巨猾,點到爲止,不再往下說。

其意已明,楊國忠剛剛升起的感激之情蕩然無存,暗中發誓,一定要找機會收拾李昌國、陳玄禮、太子李亨和李林甫。

如何決斷,就在李隆基了,衆人的目光又集中到李隆基身上。

李隆基眉頭緊擰,沉吟不語。

李昌國他們坦然而座,楊國忠卻是如坐鍼氈,緊張萬分,他的前途就在李隆基的一念間。若是李隆基留下他,那麼,說明他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若是不留下他,他的地位就成了大問題。

“楊釗,你忠心爲國,朕心甚慰。然,你未習兵事,知預並無助力,還是不要知曉的好。”李隆基儘可能把話說得溫和些,讓楊國忠好受些。

楊國忠聽着李隆基的溫和話語,如同被雷霆劈中了,他千方百計討李隆基歡喜,送寶送禮,到頭來卻不如李昌國重要。

馬屁精固然能讓人歡喜,可是,與真正的功業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李隆基雖然大不如以前,畢竟還沒糊塗,志吞四夷的雄心壯志還在,思來索去,還是決定偏向李昌國。

“臣告退!”楊國忠長吸一口氣,儘可能把話說得平穩,然而,誰都能聽得出他的話音在打顫。

見禮之後,楊國忠快步離去,每走一步都在打顫,一出了門,只覺背上涼颼颼的,才發覺出了一身的冷汗。

李林甫衝李昌國微微一笑。

李隆基選擇了傾向李昌國,說明李昌國在李隆基心目中的份量不輕。以李林甫的聰明自然想得到,如此人物最好是爲友,至不濟也不能爲敵,這是在向李昌國示好。

只要不威脅到李林甫的地位,李林甫就會“動循恪令”,李昌國雖然了得,僅限於軍事方面,還沒有表現出有治世之才,對他的相位沒有一點威脅,他自然不用去樹敵了。

李昌國微微一笑,算是回答。

“李昌國,你說吧。”李隆基挪了一下錦墩,更加靠近李昌國。

“陛下,臣的謀劃是……”李昌國壓低聲音,開始解說。

一通解說,費時良久,李昌國方纔說完。

李隆基、陳玄禮、李林甫、太子李亨緊擰着眉頭,沉吟不語,李昌國靜靜的等待,並沒有打擾他們。

如此重大的謀劃,李隆基他們自然是要品味推敲一陣。

過了一陣,李隆基衝李亨問道:“太子,你以爲此計如何?”

“父皇,兒臣以爲此計不可行!”太子李亨搖搖頭,道:“成算太低,太過冒險。雖說兵行險着,也要有足夠的成算,象這種連一成都不到的謀劃,委實難以施行。”

李隆基打量着李亨,不置可否,扭頭笑問陳玄禮:“龍武大將軍,你以爲呢?”

“陛下,臣以爲此計雖然成算不大,卻是可以一試。”陳玄禮畢竟是武將,精通兵道:“此計有一個最大的好處,便是即使失敗了,對大唐沒什麼損失,何不一試呢?”

“丞相以爲呢?”李隆基打量着李林甫問道。

“陛下,臣以爲此計可以一試。”李林甫一臉的平靜,波瀾不驚:“夜襲石堡城,也有人以爲勝算不大,更是不敢出兵,還不一樣打下來了?”

李林甫連槍夾棒的,這話在影射王忠嗣,也是在影射李亨。

果然,李隆基重重點頭,道:“王忠嗣膽小如鼠,朕三番五次要他出兵攻打石堡城,他不敢出兵。如今,李昌國他們一舉拔城,收復大非川,他能有何話說?”

這事雖然過去了,李隆基仍是很不開心,畢竟王忠嗣是他寄予厚望的重臣、義子,此時重提此事,依然不高興,連帶的把這筆帳算到李亨頭上了:“你與王忠嗣交厚,受了他的影響。這打仗,哪有十成十的成算?”

虛點着李亨,道:“若有十成十的成算,世上還有良將麼?從宮裡找個宦豎都能打勝仗!”

李亨滿頭大汗,誠惶誠恐,道:“父皇,兒臣知錯了。”

“陛下,太子所言本是實情,就是臣也以爲此計是險着。”李昌國爲李亨開脫,適才李亨對他是鼎力支持,這叫投桃報李。

果然,李亨向李昌國投以感激的一瞥。

第11章 尋訪杜甫第12章 緊鑼密鼓第84章 王忠嗣復職第50章 怎麼救?第14章 詩聖落魄第7章 簞食壺漿迎唐軍第54章 信誓旦旦第33章 是唐軍?第21章 一舉渡河第59章 將計就計第33章 伏屍千里(下)第12章 第一猛將第10章 他真有辦法第47章 罪己詔第27章 郭子儀第34章 進攻受阻第46章 有辦法了第36章 安祿山第21章 李龜年第40章 解太子之難第43章 報應來了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25章 礪兵秣馬第88章 封常清,出擊!第22章 歡騰的長安第39章 歡呼動九霄!第26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55章 唐軍來了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54章 不可阻擋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82章 邏些大火第13章 縱橫千軍(下)第41章 不戰而降第20章 慶功宴第17章 楊國忠從軍第30章 進軍大非川第10章 李林甫第13章 杜甫很忙第6章 李白斗酒詩百篇第82章 邏些大火第29章 盡歡而散第28章 奪得首功第32章 決戰西域(九)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39章 歡呼動九霄!第10章 援軍到來第2章 猛將如雲第19章 自投羅網第16章 大破吐蕃(八)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一)第29章 龍爭虎鬥第21章 李龜年第15章 此路不通第35章 《大唐時代週刊》第21章 兵臨石堡城第32章 梅妃江采蘋第28章 奪得首功第15章 蠢蠢欲動第29章 盡歡而散第28章 奪得首功第56章 挖挖挖……挖牆角!第12章 哈里發第21章 搬弄是非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10章 李林甫第25章 彪悍的虢國夫人第39章 楊氏之災第51章 醒了第48章 大軍出動第61章 勢如破竹第32章 決戰西域(三)第90章 血流成河第48章 李隆基瘋了第32章 消息走漏第38章 封常清第10章 阿布?穆斯林覆滅第1章 春光乍泄第58章 奔赴邊關第15章 英雄歸來第28章 傾國之兵第52章 升一級第3章 自投羅網第10章 安西都護府的危機第91章 自相殘殺第27章 攻戰石堡城(四)第35章 進攻?退兵?第36章 安祿山第14章 王忠嗣的歉意第30章 血戰龜茲第10章 阿布?穆斯林覆滅第19章 針鋒相對第5章 詩仙李白(下)第26章 狼狽爲奸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上第32章 決戰西域(六)第21章 搬弄是非第37章 構陷太子第20章 面聖第56章 滅國危機
第11章 尋訪杜甫第12章 緊鑼密鼓第84章 王忠嗣復職第50章 怎麼救?第14章 詩聖落魄第7章 簞食壺漿迎唐軍第54章 信誓旦旦第33章 是唐軍?第21章 一舉渡河第59章 將計就計第33章 伏屍千里(下)第12章 第一猛將第10章 他真有辦法第47章 罪己詔第27章 郭子儀第34章 進攻受阻第46章 有辦法了第36章 安祿山第21章 李龜年第40章 解太子之難第43章 報應來了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25章 礪兵秣馬第88章 封常清,出擊!第22章 歡騰的長安第39章 歡呼動九霄!第26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55章 唐軍來了第2章 小勃律來襲第54章 不可阻擋第23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82章 邏些大火第13章 縱橫千軍(下)第41章 不戰而降第20章 慶功宴第17章 楊國忠從軍第30章 進軍大非川第10章 李林甫第13章 杜甫很忙第6章 李白斗酒詩百篇第82章 邏些大火第29章 盡歡而散第28章 奪得首功第32章 決戰西域(九)第17章 李昌國,你在哪裡?第39章 歡呼動九霄!第10章 援軍到來第2章 猛將如雲第19章 自投羅網第16章 大破吐蕃(八)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一)第29章 龍爭虎鬥第21章 李龜年第15章 此路不通第35章 《大唐時代週刊》第21章 兵臨石堡城第32章 梅妃江采蘋第28章 奪得首功第15章 蠢蠢欲動第29章 盡歡而散第28章 奪得首功第56章 挖挖挖……挖牆角!第12章 哈里發第21章 搬弄是非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10章 李林甫第25章 彪悍的虢國夫人第39章 楊氏之災第51章 醒了第48章 大軍出動第61章 勢如破竹第32章 決戰西域(三)第90章 血流成河第48章 李隆基瘋了第32章 消息走漏第38章 封常清第10章 阿布?穆斯林覆滅第1章 春光乍泄第58章 奔赴邊關第15章 英雄歸來第28章 傾國之兵第52章 升一級第3章 自投羅網第10章 安西都護府的危機第91章 自相殘殺第27章 攻戰石堡城(四)第35章 進攻?退兵?第36章 安祿山第14章 王忠嗣的歉意第30章 血戰龜茲第10章 阿布?穆斯林覆滅第19章 針鋒相對第5章 詩仙李白(下)第26章 狼狽爲奸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上第32章 決戰西域(六)第21章 搬弄是非第37章 構陷太子第20章 面聖第56章 滅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