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對於趙光義這種白癡行爲,李嘉着實無法理解,其想法真是想一出做一出。

這位太宗的想法,其實影響頗深。

他拆開太原,新建太原,在靖康之亂中,金人的西路軍,就從大同出發,完顏宗翰花費兩百多日,纔拿下這座太原新城,然後居高臨下,對於汴梁進行突襲合圍。

可以想象,若是太原舊城還在,北宋也許還能活得更長一些。

太原這個地方,北邊就是大漠,可以獲得馬匹,從而組建騎兵,沙陀集團也因此而崛起。

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更是在太原城下對着十萬禁軍,大喊“我何有罪?”

最終,十萬大軍齊卸甲,其南下奪得帝位。

而太原的變態在於,它不只是城堅,而且還擁有三座城。

它有三個大城池,分別爲東城、中城和西城,而主城西城之內還有大明城、晉陽宮、倉城。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當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來一個城池後,剩下還有一堆城池等着你來解鎖,這種感覺任誰都會有巨大的無助感。

這種巨無霸式的城池,就是割據一方的絕佳之資,但也是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據點,也是整個山西輻射最廣,最要緊的城池。

一句話來說,太原等同與山西。

如今,李嘉擁有八萬大軍,包括趙延徽的兩萬,折御勳的一萬,御營五萬,這對於太原城來說,可以說是小場面了。

歷史上哪一次圍城不是以十萬計的。

李嘉深刻的明白,這座城池,並不能以常理來推斷。

如果用火藥的話,它城中有城,一環又一環,以目前黑火藥的力量,根本就不足以攻克所有的城牆。

所以,不戰而降,纔是最佳的選擇。

“不過,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任何的說服都是有巨大代價的,而且,還容易讓人心有僥倖。”

李嘉呢喃道,他望着彷彿鑲嵌在羣山之中的太原城,心中越發的堅定起來:“我要水淹太原——”

歷史上,太原這座城,就與水有緣。

春秋末年的三家分晉,就是智氏水淹晉陽,從而讓韓、魏兩家大爲惶恐,從而合滅智氏。

而在歷史上,趙匡胤第二次北伐,就是水淹太原,太原南城很快被汾水淹沒,水穿過處城,流入城內,城中百姓大爲驚恐。

而,破城的時候,從城中突然漂出一堆堆草垛,順着水流漂到城牆坍塌處,擋住了箭雨,還堵塞了水口。

北漢人看到形勢對已方有利,加快速度設置障礙,併成功地堵上了水口。

宋軍退兵不久,北漢人將大水泄洪後,大原城的牆城便大量的坍塌,史載“水已落而城多摧圮”。

李嘉雖然不清楚這一段歷史,但卻明白,汾水不僅是太原的母親河,更是埋葬利器。

他也從來沒有以爲憑藉着汾水就能攻克太原,而是想要用水淹城,使得太原城的軍心民心大亂,從而爲拿下太原城,增加勝算罷了。

“趙延徽——”李嘉沉吟一聲,隨即吩咐道。

“末將在——”趙延徽立馬應下。

“你率領手下的兩萬兵馬,我再讓輜重營的人配合你,築長堤截斷汾水,以決晉水而灌太原城。”

李嘉冷聲說道:“既然太原城非人力可破,那就用非常規手段吧。”

“喏——”趙延徽毫不遲疑地應下,對於這種體力活,他根本就不敢反對,堂堂的御營,肯定不會掘土。

一旁,折御勳則面露驚訝之色,他突然想起,府州城,似乎就在黃河附近,汾河能灌太原,豈不是黃河也能灌府州?

一旁的郭守文,陳兵,楊師璠,曹彬、曹翰,王全斌,潘美,劉光義等大將,也頗爲驚詫,這法子實在是太好了,能節省一大波力氣。

“汾水也不需要太厲害,只要能衝破太原城,一番浸泡後,就會破壞其地基。”

李嘉低聲呢喃着:“到時候,就算士兵們攻不下,也會有火藥助威,劑量大減,如此就足夠了。”

“當然最好,還是投降,這麼一座堅城,我是真的不想破壞它。”

於是,在太原城的見證下,唐軍光明正大的築長堤,截汾水,水淹太原的意思非常明顯。

王繼恩雖然三十來歲,但依舊惶恐不安,他召集大臣,只是一句:“爲之奈何?”

“陛下,無須擔憂,太原城高,水淹並不可怕,城中糧草不缺,依舊能堅持數月而不倒,等到了援軍,自然就好了。”

郭無爲如今投降的心思比較淡了,不像歷史上,他跟趙匡胤是好哥們,關係近,如今他在中原沒有一絲的人脈,歸降後,他這個宰相,哪裡有位置可言。

與其這般,還不如死扛,大不了最後歸降罷了,他這樣的文臣必然是不會死的,至於皇帝就管不了了。

事實上,北漢幾十年來,還是有忠臣的,宣徽使馬峰連忙拜下,說道:“如今太原孤立無援,汾水將淹,爲太原百姓計,也爲了王室,目前只有歸降一途了。”

“聽聞大唐攻克數國,一向優待,封食邑,保祭祀,若是城破後再歸降,怕是對陛下不利啊!”

劉繼恩聽到這番話,神色猶豫起來,目前的處理實在是太糟糕了,契丹人也不管用,汾水如果真的淹過來,怕是太原不保。

“不能歸降——”皇太弟,太原尹劉繼元立馬反駁道:“汾水雖然厲害,但未必奈何咱們,昔日三家圍攻晉陽,趙氏不也堅持下來,最終反攻而勝之?”

“只要咱們堅持下來,契丹人一定會來的,若是援兵剛至,咱們就歸降了,豈不是成了笑話?”

劉繼元目光如炬,臉色陰沉,老子還能當上皇帝,怎麼能投降呢?絕不能。

聽到弟弟這樣說,劉繼恩猶豫了,他又看向了劉繼業,對於守城,還是這樣的將領有底,他不由得問道:“繼業,你可有把握?”

劉繼業感受到太原尹劉繼元的威脅目光,不由得沉吟道:“若是沒有汾水,太原堅持三四個月是完全沒問題的,但卻是決河而攻,太原能堅持幾許,末將實在不知。”

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七百零七章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1212章于闐王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362章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1248章暫住證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1123章胡姬第1337章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1185章王庭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八百六十六章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1348章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1314章凜然第1218章涼州詞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1404章安排第1231章開藥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1289章心情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1282章羈糜?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1207章獻土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1126章刑統第1220章名單第1404章安排第九百零二章進軍第八百三十五章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1194章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1201章唐旗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1409章崩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1237章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1293章自己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1377章使臣第六百九十二章
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七百零七章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1212章于闐王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362章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1248章暫住證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1123章胡姬第1337章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1185章王庭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八百六十六章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1348章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1314章凜然第1218章涼州詞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1404章安排第1231章開藥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1289章心情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1282章羈糜?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1207章獻土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1126章刑統第1220章名單第1404章安排第九百零二章進軍第八百三十五章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1194章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1201章唐旗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1409章崩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1237章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1293章自己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1377章使臣第六百九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