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

“轟隆——”

隨着一聲聲巨響,靈渠的第一期工程,正式開始了。

清除渠中的礁石,以往都是頑疾,但隨着火藥的出現,逐漸又變的簡單了,明礁被炸碎,好似炸雷一般,響徹雲霄,空氣中的硫磺味凝聚不散。

那些暫時被疏導的船隻停靠在岸邊,看着一塊塊消失的礁石,瞬間喜不自勝。

“多虧了大司空,不然這些礁石,每年可得壞了不少的船!”

“那是,哪怕是白日,水若急了些,船就控制不住,船毀也就罷了,最怕人也亡了,如今消除了隱患,走商也能便宜些,不用再擔驚受怕了!”

“可惜,暗礁還有許多,若是也能一道清除,也就更好了,咱們走商,也就無憂了!”

“是啊!”

立在船頭,親眼目睹了礁石被炸燬,這些來往於兩地的商賈們驚喜不已,礁石的毀去,代表着走商安全的增加,成本的減少,着實是一件好事,大大的好事。

左尚書也同樣如此,之前的頑疾,此刻突然變得輕而易舉,倒是讓人歡喜,政績也拿的輕而易舉起來,但若是乘勝追擊,那些暗礁卻令人頭疼。

“事到如今,也只能到枯水期了!”嘆了口氣,左尚書畢功於一役的想法,只能擱淺了。

白石林白侍郎也是嘆了口氣:“如今乃是雨季,爲之奈何,咱們只能過幾個月再說!”

“不過,咱們還剩下萬貫錢,此時倒是可以加固一些堤壩,多修建陡門!”

“也只能如此了……”

剩下的收尾的事,兩人倒是沒有繼續參與,嶺南的河流多了去了,靈渠雖然重要,但也不是全部,需要修繕的河流堤壩太多,如今又屬於夏季,自然繁忙的很。

況且,如今靈渠初步有了成果,自然須得去往京師彙報,從戶部再扣些錢,繼續進行靈渠的大修繕工作。

在中國,大部分的農民都是靠天吃飯。唐朝時期土地開發爲何抵不過宋朝,一個自然是宋朝人多,土地兼併厲害,第二個,則是占城稻耐旱,比較堅強,所以那些山嶺溝壑之地,也被開發出來。

古代封建王朝的強盛,基本上依靠水利來開墾土地,容納更多人口,自然就強盛了。

所以,固本培元,嶺南的水利修繕與興建,是刻不容緩的,開拓更多的田地,來容納新生的人口。

畢竟李嘉不再徵收丁口稅,再廣大的推廣占城稻,生孩子沒顧及,也能吃飽,在這個沒啥娛樂的時代,只得可勁生了。

除了水利外,道路的修建也是刻不容緩,從廣州到長沙,廣州到邕州,一橫一縱,這兩條道路,也在不斷進行,三十里間隔的驛站,也在緩緩展開。

州縣之間,也在緊鑼密鼓地擴建修葺着官道,商業往來越發的繁盛。

之前各地方的團練軍,也經過整改,訓練,去其糟粕,形成巡檢營,開始剿匪,護衛商路。

對於普通的行商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商路好走了,盜匪少了,稅也少了,至少沒有亂七八糟的收稅人,只需要交給轉運使司衙門就行了,方便的很。

而且,由於天下錢莊飛快的擴建腳步,基本上每個縣都已經有了分舵,錢票慢慢地深入人心,如此兌換錢來也是方便的很,信譽也很顯著可以隨時兌換。

比起往年來,倒是舒服的很,還有甚的不滿足的呢?

如今大唐行商,有兩大貿易口岸。要麼將東西轉賣到江陵,然後藉由其便利,去往蜀地和南唐,以及中原等地。

再者,也可以將中原等地的東西,轉售到廣州,與大食人做生意,尤其是絲織品,更是銷量大增,來錢的很。

商業就像是血管,不斷地在身體裡流通,從而讓整個大唐經濟更上一層樓。

海南,岸州,白沙港。

曾經繁華的港口,絲綢之路必經之道,隨着商船的繁榮,而顯得更加的繁盛,無論是香料還是木材,亦或者絲綢等,都可以在這裡見到。

酒肆,客棧,青樓,數不勝數,整個崖州的人口,瞬間突破了三萬,增長了一倍有餘,以往缺糧的問題,再也不曾出現過。

作爲龍興之地,崖州的繁華是可以預計的,李氏商會控制着大半個商業,無論是賣茶、賣,還是酒樓客棧,都需要與李氏商會打招呼。

隨着皇帝的登基,他又發覺,這種壟斷性的商業模式,對於經濟的發展並無太多的裨益,尤其是作爲絲綢之路上的港口,自由纔是發展的前提。

畢竟各色人種,各種方言習慣彙集,管束反而抑制了商業往來。

所以,之前主導的行會,又大規模的吸納其他的商戶,從而選出九名行首,共同維護商業發展,制定了有利於商業發展的政策,將地方衙門的干涉,降到最低。

或者說,衙門也只有在收稅時,比較有存在感了。

這種重商的行徑和試驗,在大陸是行不通的,原理大陸的海南,反而容易達成。

事實證明是正確的,自由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入駐,自由港的名聲傳播的越發廣泛,稅收也更高了,月納稅超過萬貫。

突然,一艘船隻停靠在了港口,上百個縴夫合力拉扯着,唱着號子,緩緩地駛入了港口,雖然一個個裸露上半身,穿着草鞋,但聲音卻是又響亮又歡快。

經過的船隻人羣,也嘖嘖稱讚。

原來,這艘船滿載着一個龐然大物緩緩歸來,黑白相間,雖然被肢解了大半,但巨大的身塊依舊讓人吃驚。

鯨——

這是普世的說法,有人也把它稱作是鯤鵬。

白沙港每隔半個月才能捕上一頭鯨。

不提有上萬斤魚肉,脂肪能做蠟燭,油,鯨鬚可以當弓弦,傘骨,就連骨頭,都有用處。

所以,若是捕殺了鯨魚,其產生的利潤超過萬貫,可謂是驚人了。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每當鯨魚入港時,就是肉類降價的時刻,再窮的人,也會買上半斤鯨肉嚐嚐。

那些商會的人,則不斷地溝通,購買所需要的肉、脂肪、鯨鬚等,讓船長高興地合不攏嘴。

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1111章三門峽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1351章折騰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1144章後宮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九百零二章進軍第1294章印刷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1275章木軌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1344章封王?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一千零四章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1289章心情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八百三十二章恩賞第1189章拿人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橫切與豎切第1157章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1337章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1388章黃龍府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1122章于闐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336章鼓動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270章草原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七百七十七章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八百四十八章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1159章第1261章涼意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
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1111章三門峽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1351章折騰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1144章後宮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九百零二章進軍第1294章印刷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1275章木軌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1344章封王?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一千零四章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1289章心情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八百三十二章恩賞第1189章拿人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橫切與豎切第1157章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1337章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1388章黃龍府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1122章于闐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336章鼓動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270章草原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七百七十七章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八百四十八章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1159章第1261章涼意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