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黨爭

“豈有此理!!!”御桌被狠狠地拍打着,一個身着淡白色長袍的男子,手掌不斷地顫抖着,嘴角也在抖,心也在抖,桌子也很平穩地在顫,他已經控制不了自己了。

“陛下息怒!”司空、同平章事嚴續彎下腰,低聲勸慰道,作爲先帝安排的輔助大臣,嚴續雖然智囊空空,但爲人持重,穩定朝綱是一把好手。

“些許謠言,陛下不必當真,僞國本就是弱者,打不過咱們,所以只能靠製造流言蜚語來動搖咱,不必理會。”

文安郡公徐遊輕聲說道,細皮嫩肉,輕聲細語的,打扮上卻也彷彿吟詩作賦的書生,翩翩公子。

徐遊是徐知誨的兒子,徐知誨又是徐溫的兒子,雖然說得了徐溫的天下再改姓有些不地道,但對於南唐徐氏一向信賴有加,徐遊深受兩代帝王寵幸,如今又善文墨,得封文安郡公。

嚴續的話,李煜並沒有聽到,但徐遊的話,卻入了他的心,看了一眼手中的毛筆,捨不得扔去,這是自己多年書畫多年的東西,索性,這筆架倒是陌生的。

李煜直接將筆架甩下,咔嚓一聲響,彷彿發泄一口氣,他喘了喘,說道:“這僞國,着實不是個東西,誹謗與我國,又說着妖言,只恐那些讀書人信了去,江山不穩。”

“陛下放寬心,正是因爲他們打不過咱,所以只能散發謠言罷了,謠言止於智者,況且再不行。咱們也可以封禁那些邸報不是,讓他怎麼傳!”

徐遊每一句話,彷彿說道了李煜的心坎,但他心中還是有氣,說道:“些許謠言算不得甚,而且我也從上面看到了些許中原的消息,算是有利有弊吧!”

“看看這,許多州縣彈劾林仁肇囂張跋扈,擅自做主,命令他們遷徙百姓,今年夏糧恐損失慘重,而現在,又命令州縣嚴禁邸報,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朝廷,真是豈有此理!”

李煜想到這,心中愈發的煩悶。

自繼位以來,雖然因多次戰爭連綿,國削勢弱,國庫空虛,但他依舊下詔令減免稅收、免除徭役,與民生息;而且還取消先帝時設置的諸路屯田使,將各郡屯田劃歸州縣管轄,將屯田所獲租稅的十分之一作爲官員俸祿,稱爲“率分”,政策推行後,既增加賦稅,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撓刻。

新政得力,李煜大爲鼓舞,爲緩解土地兼併,他又派李平掌管司農寺,準備恢復井田制,創設民籍和牛籍,勸農耕桑,希望藉此緩解國難,但此策卻推行不利,備受打擊。

因此,他認爲新策推行不利,皆是地方不作爲的緣故,若是以往他並不在意,但現在林仁肇撞上了,私下行事,自作主張,而且還即將造成夏糧的減少。

一瞬間,他氣血翻滾,怎能平穩。

“陛下,如今鄱陽湖水賊肆虐,去年秋糧歉收數十萬石,如今水賊被困,雖說損失些夏糧,但對於長遠而言,是極爲有利的。”

這個平庸的宰相,對於一切還是看的清楚,雖然不喜林仁肇的跋扈,但目前而言,他纔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些許夏糧,只要君明臣賢,開源節流,自當是可以過去的。”

聽得這番毫無營養的說辭,李煜瞬間不想聽了,他搖搖頭,說道:“自失去江北之土後,朝廷依賴於江西錢糧的輸入,而南都,更是坐鎮江西的重鎮,不能有絲毫的損失,如今,林仁肇如此跋扈,朕心難安。”

“陛下,林仁肇素有勇力,又識戰陣,乃是坐鎮洪都的最佳人選,而今,水賊將滅,不可臨陣換將啊!”嚴續沉聲道。

“如今水賊已然銷聲匿跡,只剩下一些小毛賊,對於朝廷而言些許幾日就可平定,如今林使相坐鎮洪都多日又屢立功勳,也改升官提拔了!”

徐遊讀懂了皇帝那顆猶豫又懷疑的心,幽幽地說道:“況且,長此以往的坐鎮洪都,怕對於林使相,以及朝廷而言可不是好事,底下的那些州縣,可是不滿的很,鬧出了事,可就不好了!”

這一言一語,敲動着李煜的那顆敏感的心,他沉思起來。

時刻面對老臣的奪權,以及朝廷將亡的頹勢,李煜大腦轉動的極爲快速,做事不能憑藉喜好。

之前林仁肇那副忠肝義膽之心,拋棄家業爲國盡忠,着實震撼了他,深深的讓人感動,但,一介降將,武夫有那麼忠心嗎?恐怕連文人也難做到,這會是表演嗎?

但,整個大唐,朝廷上下文恬武嬉,能用的沒有幾個,指望那些老將倚老賣老?擴大勢力?林仁肇這個外將反而是最適合鎮壓江西的人選,別人他都不放心。

些許跋扈算個甚,天底下哪裡有不跋扈的武將,忍耐些時間,多發掘一些能將……

“罷了!”李煜輕聲道:“如今水賊將滅,不易臨陣換將,我相信林使相的能力!”

“派些人去撫慰他,講些朝廷的難處,儘快將水賊剿滅,國庫錢糧不多了!”

“諾——”嚴續低聲應下。

待其走後,徐遊輕聲問道:“陛下爲何改變了主意?”

“朝廷中,能有幾個善戰之人?林仁肇算一個,中原威逼,僞國垂涎,若是將其收於朝廷,豈不是讓人有可乘之機?”

李煜嘆了口氣,強大的外壓,快讓他喘不過氣來,一箇中原不夠,還來一個僞國,遷都長沙,傻子都能看出他們想做什麼。

就不能和平相處,天天吟詩作畫,美酒佳人,這樣不好嗎?文官多藐視自己,武官又囂張跋扈,真是太累了。

南唐朝堂上,自李璟時,就黨爭激烈,以孫晟、韓熙載、常夢錫、高越等皆爲北人,宋齊邱、馮延巳、魏岑、查文徽等俱系南方人。

而宋、馮、查等雖死,朝廷卻依舊卻又分成了抗周(宋)派和和談派。。

韓熙載,蕭儼等主張北抗,其餘的妥協派,主張和談,而李煜雖主張和談,但卻一直暗地裡準備抗敵,只是才疏學淺,作用不大罷了。

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一千零二十章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1321章皇事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1260章離譜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九百四十六章第1206章覬覦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1265章死戰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1207章獻土第1290章軟肋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1195章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1150章安北第1352章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1177章走了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一千零八章第1345章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七十九章活計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1305章談話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1326章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1306章驚——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1165章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七百零七章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
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一千零二十章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1321章皇事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1260章離譜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九百四十六章第1206章覬覦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1265章死戰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1207章獻土第1290章軟肋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1195章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1150章安北第1352章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1177章走了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一千零八章第1345章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七十九章活計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1305章談話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1326章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1306章驚——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1165章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七百零七章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