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

科舉這東西很神奇,自從在中國發明以後,就不斷的流傳到世界各國,然後又不斷的發展,哪怕後來改名字,叫做公務猿考試,但依舊改不了它的本質。

科舉的本質是什麼?以學問爲高低,來篩選官員。

那爲什麼以學問呢?而不是以別的呢?因爲中國歷史太長,啥亂七八糟的選官方法都試了一遍。

以血緣遠近爲官,到了春秋時期,已經落伍了。

以品德高下爲官,兩漢的舉孝廉證明,私心太多,不符合傳統。

以軍功大小爲官,短短的秦朝,讓後來者畏懼不前。

到了魏晉南北朝,開始拼祖宗了,祖宗越牛逼,你就越牛逼,結果也破產了,腐朽的東晉倒下了。

隋唐時日的科舉誕生後,一下子就完全收買了人心,學問是看的着摸得見的,而且簡單粗暴,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太刺激了。

就跟買彩票一般。

元朝停了科舉,幾十年就被打回了草原;清朝開科舉,坐了兩百多年的江山,結果被忽悠停了,於是幾年後,就失去了天下,原本還可以多堅持幾年的。

唐朝的科舉雖說有種種弊端,權貴們可以隨意干涉,而且還不糊名,但相對公平的環境,依舊延續下來。

南漢汲取了唐亡的教訓,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雖說短短几十年來軍隊腐朽,貪官盛行,但竟然沒有發生一起軍變。

在這個亂世,實乃罕見。

而科舉,則是劉氏吊在嶺南萬民眼前的胡蘿蔔,再加上擴大興王府面積,呈現霸都之相,所以穩坐皇位。

天知曉中原多少年沒有開過科舉了,中原的士子們爲了官位,都跑到南唐去參加科舉,所以南唐文風鼎盛。

一聽到文人抱怨,李嘉心中順利就想起了這個,準備拿出這個殺手鐗,收攬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者,不外乎士農工商,士在前,農爲本,把這兩者收攏好,所謂的工與商,就是手到擒來。

沒有農,其他三位都得餓死,而士又是統治階級,蛇無頭不行。

農民那裡,李嘉先是減免了大量的雜稅,又派遣轉運使專門負責收稅,起碼減少農民一半的負擔,這些已經讓農夫們驚喜了,再來就過猶不及。

士人那邊,李嘉也不過是將閹割令給廢除了,雖說收買了一波人心,但來的快,去的也快,到底是事不關己,維持不了多久。

“只有舉行科舉考試,才能收買地方的豪紳們以及寒門士子的心,用後世的話說,他們纔是中產階級,橄欖球的最粗部分!”

李嘉心道,收買人心也是需要分寸的,過多則廉,過少則苛,其中的分寸拿捏十分關鍵。

比如大宋,對於文人太過於恩寵,結果人家恃寵而驕,蹬鼻子上臉,對着皇帝都敢噴唾沫星子,在後世自然看作是賢君良臣,但在手握權力的人看來,這就是軟弱無能的象徵。

所以後來權相層出不窮,廢立之事不絕於耳,就沒有幾個正兒八經繼位的,有的太后選擇,如向太后於宋徽宗;有的提前退休,宋高宗於宋孝宗;有的羣臣擁戴,宋寧宗等。

當然,科舉考慮就是選拔人才的,對於不糊名之策,李嘉卻看不上眼。

而且,地方推選的貢士,全憑地方官員的節操,良莠不齊,確實需要改革了。

爲了收羅人才,更是爲了杜絕地方的私心,李嘉決定此次來場大的。

“來年科舉,定在四月,各州縣非娼、優(伶優)、隸(縣衙衙役)、皁(軍中執役的人)者,皆可至京城,無須地方舉薦……”

低矮的城牆有些殘破,其上,突然就懸掛了一個黃布,一羣男女老少皆圍而觀之,一個衣衫較爲破舊的年輕人,正站立在皇榜前,朗聲讀誦着,聲音清脆爽朗,衆人都很樂意聽下去。

“王小郎君,這皇榜是甚個意思?”一個牙齒殘缺的老頭子,一臉興奮之色,顯然他已經知道其中的意思,但還想再次確認一下。

“朝廷爲了野無遺賢,特地頒發皇榜,明年四月,將再行科舉,只要不是娼、優、隸、皁四者之後,皆可自行參與,無須州縣舉薦——”

瞧着這位年紀頗大的老頭,王訓雖然疑惑,但仍舊認真地說道。

“可有年齡之限?”老頭再次問道。

“尚無!”

“好,好——”老頭聞言,眼睛瞬間睜大,一把老骨頭卻跳躍起來,拍着手掌,不住地叫着好字,仰頭大笑而去:

“咱魏鬆終於可以做官了,甚好,甚好……”

隨着人影的遠去,王訓分外的疑惑。

“小郎君,這魏老頭一向自矜學問超羣,但卻得罪了府君,十數年來都不曾被推舉到尚書省,而州學又多年不辦,此人就一直蹉跎至今,如今得知能直接去往京城參加科舉,自然高興……”

一旁卻有人解釋到,王訓這才知曉,望着此人的背影,嘆道:

“不曾想,這齊昌府(興寧縣,南漢陪都)竟有大才!”

“自齊王(高祖劉巖第六子劉弘弼,封齊王,鎮守齊昌府,後被殺)去後,這齊昌府就變了……”

一旁的人也是滿臉晦澀,說了幾句,就低頭而去。

不管這個,王訓獲知明年可能參與科舉後,心中抑制不住激動,連忙跑回家,告與父母。

“兒啊,自潮州兵亂以來,家產散盡,咱們遷來齊昌府,日趨艱難,以我兒之才,定能上榜,可惜,家無餘財,爲之奈何啊!”

王父也是讀書人,此時卻穿着粗衣布鞋,揹着鋤頭,一副農夫樣,滿臉的皺紋,唏噓道。

王訓笑着說道,面上毫無落寞之色。

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1221章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1235章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1268章總兵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1384章呂端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1211章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七百二十九章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174章消磨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328章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1139北行第1158章仇恨第1141章手段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七百四十六章第1401章入祀第六百三十二章第1269章漠北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1228章子嗣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1286章分封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1356章第1406章歲月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388章黃龍府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弟1119章瓜州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1221章第1350章第1359章後勤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204章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1234章鬧劇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
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1221章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1235章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1268章總兵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九百五十六章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1384章呂端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1211章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七百二十九章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174章消磨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328章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1139北行第1158章仇恨第1141章手段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七百四十六章第1401章入祀第六百三十二章第1269章漠北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1228章子嗣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1286章分封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1356章第1406章歲月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388章黃龍府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弟1119章瓜州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1221章第1350章第1359章後勤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204章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1234章鬧劇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