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凜然

三十萬大軍,其中十萬騎兵,二十萬步兵。

李嘉依舊準備出十萬御營,洛陽城下還剩下五萬人。

剩餘的十萬,其中光幽州就有六萬,山東府,河北府各出兩萬,合起二十萬步兵。

而,這是純粹的戰兵,而不是加上湊數的民兵,其幾乎是大唐的精華力量。

“十萬騎兵,外加二十萬步兵,每月消耗的糧食,達到了五十萬石。”

孫釗粗略的一算,目瞪口呆道:“如此,還要許多雜糧,鹽,菜,肉,酒,等等,還有兵器,衣裳,還需要另行準備兩百萬貫錢,才能堅持三個月。”

“三個月不夠,起碼就得堅持半年!”

李嘉搖頭道。

一馬頂五卒,普通的戰馬,光是吃食,就超過了五名步卒,甚至十名。

所以,十萬戰馬,等若五十萬人的消耗。

三十萬步騎,就站着不動,每個月就是五十萬石糧食。

而,如果算是腳伕的運轉費用,起碼得翻一倍。

也就是說,每月稿費百萬石,半年,就得準備六百萬石,國庫掏空了三成。

這要是持續的話,那麼糧草源源不斷的支持,這對於朝廷來說,非常損耗國力的,最多堅持兩年。

“陛下,此番若是作用於東北,那麼糧食運輸必然要靜悄悄,出其不意,若是契丹人知曉,怕是難度加倍!”

趙普勇於表現道。

“你們算錯了!”

皇帝見衆人臉色,輕聲道:“我並不準備通過運河來運送糧草,損耗太大了!”

說着,他走下來,對着桌子上常備地圖,指着幽州靠海之地,說道:“我準備在這裡,建造一座糧倉,儲存咱們的軍糧。”

說着,他的手從黃河劃過,直接來到了濟州島,形成了一道摺痕:“從洛陽出發,通過黃河,來到海面,再來到濟州島,將大部分的糧食運往這裡儲存,契丹人沒有水師,這裡永遠不會是烏巢。”

“然後通過濟州島,再慢慢的轉移到幽州,從而形成一道極爲省力的糧道,天底下還有比水運更省力的嗎?”

“陛下,爲何不將糧食儲存在滄州?”王溥問道:“上一次,這裡還留下不少的儲糧倉!”

言下之意,就是廢物利用,省得浪費錢糧。

不過,還不待皇帝言語,一旁的李淮就說道:“滄州距離遼東太遠了,距離幽州上百里,遼東更是數百里,這樣的路途,轉運是極爲困難的。”

“所以,陛下,幽州附近作爲糧倉還不夠,再往北去兩百里,到達營州,那裡有榆關。”

聽到這個建議,李嘉沒有一皺,他倒是沒想到,李淮竟然那麼大膽。

不過,一想到榆關,他頗有些心動。

他沒有估計錯的話,郭進在這裡,已經修建了數座堡壘,已經堅若磐石了。

作爲糧倉,還真有些合適。

“那,若是契丹人來攻如何?此地距離契丹太近了。”

趙普提出了疑惑。

“如果契丹人來了,那就再好不過了!”

李淮笑道:“據我所知,郭進在此屯兵萬五,堡壘極其堅固,若是契丹人來了,必然被圍攻。”

“咱們把糧倉設在這裡,也是爲了故意吸引契丹人。”

“以己之短,克我之長,契丹人要是做出這樣的事,恐怕我等要笑掉大牙!”

此話一出,衆人皆笑。

不過,對於他把糧倉設置如此之近,也就沒了異議。

皆爲認可。

不過,雖然王溥不懂軍事,但他博文廣才,書籍什麼的看了不少,自然知識廣泛,只見,他指着遼東道:

“契丹的精華,皆在於渤海舊地,遼東——”

說着,王溥一臉認真道:“雖然微臣不曾去過草原,但也知曉,冬日的白災,足以讓牧民損失慘重,但因爲遼東可以冬狩,可以存糧,讓契丹人遠遠地比突厥人更加堅持。”

“而且,遼東之地,不只是盛產糧食,刀鐵器械,契丹多仰仗於此,所以,契丹人對於渤海復活,並不窮追猛打,因爲遼東已經讓他們吃撐了。”

“沒錯!”

皇帝不由得讚歎道:“遼東有百萬的渤海人,如果再吞渤海國,那豈不是主客易位?”

“也正是因爲遼東的重要性,其就是契丹人的命脈,一旦奪得遼東,契丹人就不足爲慮了。”

“可,陛下,其他人想必也知道這點,必然不肯放手。”

鄧斌忍不住插話道,那麼長時間,他就幹看着,真難受啊!

“沒錯,契丹人也不是傻子!”

李嘉沉聲道:“不過就算是再困難,也要打下來,這是千秋的功業,讓子孫享福的基業,可不能讓後人來背這個包袱。”

曾幾何時,李嘉也曾想過,國無外患則亡,想要留個尾巴什麼的。

但,當他坐上了皇位之後,立馬就明白,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道理。

所以,趕盡殺絕,纔是硬道理。

不過,學習一下滿清的經驗,搞一個長治久安的政策,那就不錯了。

“所以,哪怕這三十萬人都拼沒了,只要把契丹人給消滅乾淨一切都是值得的。”

皇帝鄭重其事道。

此話一出,衆人凜然。

大家都看出來皇帝的決心,自然不敢反對,只能一心服從了!

糧草,錢糧,船隻,民夫,輜重,等等,有條不紊地佈置下去。

得益於剛開國不久,一股昂揚向上的精神頭還沒有消失,效率是極快的。

不過,得到這個消息後,海龍軍指揮使周奎,忙不迭地跑來,滿臉的欣喜之色。

一邊走着,他極爲得意。

偌大的大唐,只有他們海龍軍,纔是大海經驗最豐富的,此次捨我其誰?

至於黃河水師,只能疏通一下淤泥,在黃河裡蹦躂,而他的海龍軍,纔是大海的王者。

李嘉也接見了這位水師大將,其模樣,倒是越發的精神,只是還同以往那樣,不修邊幅。

他也知曉是海上行船的習慣,所以不以爲意,直接問道:“此次,海龍軍有大任在身,可有信心?”

“啓稟陛下,海龍軍從不懈怠,無論什麼軍任,海龍軍義不容辭!”

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1346章教子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1262章陽妃谷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1160章幽州營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1140章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一千零四章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1162章戰之第1170章對戰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八百八十五章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1146章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1278章拉薩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1120章哭泣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四百章捉拿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1410章危機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1392章復立安西弟1119章瓜州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1386章就藩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164章無條件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403章教子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1196章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287章第1121章沙州
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1346章教子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1262章陽妃谷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1160章幽州營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1140章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一千零四章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1162章戰之第1170章對戰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八百八十五章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1146章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1278章拉薩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1120章哭泣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四百章捉拿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1410章危機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1392章復立安西弟1119章瓜州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1386章就藩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164章無條件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403章教子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1196章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287章第1121章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