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

既然封王了,至於是什麼王,就非常簡單了。

但,對於李嘉而言,封什麼王,卻是至關重要的。

古代建立王朝,國號千奇百怪,但主流的無非三種。

一種是一來源地域爲號,比如夏部落酋長啓建國,以夏爲國號;周酋長姬發(即周武王)滅商建國,以周爲國號;秦的祖先爲嬴姓,因養馬有功被周封於秦地,遂以秦爲國號。

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前曾爲後周歸德軍宋州(今河南商丘)節度使,因該地原屬古宋國,便以宋爲國號。

第二種來源於封爵。

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爲漢王,封地在漢中,平定天下後便以“漢”爲國號;南朝陳朝建立者陳霸先在南樑末曾被封爲陳王,建國時也以陳爲國號(陳以陳王爲國號而不是因姓陳)。

第三種據發跡地爲號,如以燕地爲中心的“前燕”“後燕”和南方的“楊吳”、前後“蜀國”等,都是古之封國,國號源遠流長,哪怕後世朱元璋佔據了南方,也得先稱吳王。

其他的,如循讖語義(南朝齊的“金刀利刃齊刈之,今宜稱齊”,元朝的“大哉乾元”)、尊崇沿襲(北周、後周等,都是仰慕周朝享國日久)等等,都是正經的。

列朝的諸位,都知曉,這位李都督自佔據番禺以來,就一直造勢宣稱自己是李唐後裔,有跡可循,大家也就認可了。

如今,商討到王號了,大家的目光瞬間投向了老神自在的李都督,都希望得到一個肯定的答覆。

不過,大家心中早就有了答案,無外乎“唐”字罷了。

就連高坐在龍椅上的劉鋹,也早就心裡有數,頻頻地看向李都督。期望得到了一個回覆。

首相鍾允章,次相崔泉、張琮三人,則早就心中有底,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令朝堂上的衆人,一時間摸不着頭腦。

“都督功高蓋世,以一己之力扶持朝廷,非大國無以彰其功,非瑞號無以表其勳,臣請以‘薛’爲王號——”

立身而上奏的,乃吏部侍郎孫釗,李嘉入了番禺後,率先投靠的先行者,他的言論一般就代表着都督府,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再怎麼沒想到,不是唐王也就罷了,就連秦、齊、趙等顯赫王號都不是,而是一個小小的“薛王”,這絕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就連吞了一口老血的潘崇徹,也驚呆了,他又看了看這位年輕的李都督,難道真是一個忠臣不成?

不對,這是假象,真正忠臣是不會要求封王的。

潘崇徹目不轉睛地盯着一臉平靜的李都督,眼神彷彿兩道鉤子,死死地對準了李嘉。

“薛王?這裡面來頭倒是不小……”鍾允章頗爲疑惑地看了一眼李都督,思慮片刻,就瞭解了來龍去脈。

這李嘉祖上乃薛王李業,睿宗第五子,唐玄宗之弟,可以說,薛王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繼承了薛王,稍微讀書之人,自然想起幾十年前的節度使李知柔,延伸一下,唐之宗室就出來了。

至於爲甚不選擇稱唐王,主要還是太過明顯,南唐依舊在北面,雖然被郭榮揍得七零八落,但對於嶺南而言,依舊是龐然大物。

謹慎一些還是好的。

三位宰相對視了一眼,就明白了,笑了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這,薛王之位,未免有些不適合吧!”劉鋹看着李都督,小心地問詢道,生怕他一個不滿,就殺了自己。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但這在薛王之位,臣實在擔不得——”

李嘉搖搖頭,連忙擺手拒絕道。

拒絕王爵,這還得了?朝臣們分外不許,連忙勸說道,三位宰相按次序而來,一一勸說。

什麼都督功高,非王不賞,都督不受,寒天下功臣之心,天下萬民都希望都督爲王……

等等,李嘉來了個三拒三讓,最後,皇帝劉鋹也加入進來:

“都督爲王,乃百官,以至朕的真心,望不可推辭啊!”

這句話,那叫說的情真意切,雙目含淚,李嘉再拒絕,就成爲了天下的罪人了。

“臣受之有愧啊……”李嘉抹了抹淚,揮揮袖子,極其傷心地說道。

隨後,不知怎地,一羣宮女宦官就突然就出現在殿中,把李都督攙了下去,等待了片刻之後,穿着王袍的李嘉,就明晃晃地來到了殿中。

“臣等參見薛王殿下——”大臣們有一個算一個,文武百官躬身拜下,就連潘崇徹也扭不過大勢,彎腰拜服。

高坐在龍椅上的劉鋹,百味雜陳,受此影響,也想拜下,幸好一旁的宦官眼疾手快,拉扶住了,不然真的成了笑話。

很快,宮殿上發生的事,就傳到了都督府裡,府中的僕人,在安國的安排下,卸下了牌匾,裡裡外外打掃地乾乾淨淨。

至於門檻什麼的,就不用換了,本來就是王府改過來的,省了功夫。

侯麗娘在自己的院落中,正爲李都督縫補衣袍,這冬日到了,多件裘袍,也能讓都督多記掛自己一些。

至於兒子李黑牛,正在教書先生的照顧下,搖頭晃腦地讀起書來。

“娘子,大事嘞,有欽差來到府上,加封郎君爲王呢!”小丫鬟快步地進了院子,大聲說道。

“真的?”侯麗娘驚喜道。

“那還有假?官家讓您換洗個一下,準備接旨哩!”

一瞬間,侯麗娘滿懷驚喜,淚流滿面,“去,去通知黑牛,讓他過來接旨……”

“今日爲王,明日就爲帝,父親果然沒有說錯……”

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328章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1227章家宴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189章拿人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106章修法第七百零七章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1120章哭泣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275章木軌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1226章取暖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1232章喜事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1318章澎湖縣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1349章小子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245章無題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番外3世系變更第1194章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1377章使臣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1360章談話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1253章教訓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1111章三門峽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188章空獄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1265章死戰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1403章教子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
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328章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1227章家宴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189章拿人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106章修法第七百零七章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1120章哭泣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275章木軌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1226章取暖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1232章喜事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1318章澎湖縣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1349章小子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245章無題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番外3世系變更第1194章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1377章使臣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1360章談話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1253章教訓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1111章三門峽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188章空獄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1265章死戰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1403章教子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