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

幾日的功夫,時間就到了神武元年,二月初九,也就是李嘉正式登基的日子,李老爺一行人也終於趕到了番禹,一家團圓了。

老天爺很給面子,天氣晴朗,旭日初昇,萬里無雲,好一個黃道吉日。

大明宮內外全是人,起碼有幾千,全都身着比較復古的唐代禮服,也是難爲他們了,短短七天的功夫,整個番禹城的裁縫們都快累吐血了,才勉強弄出來,畢竟是官袍,材質做工都很講究,馬虎不得。

至於爲甚在大明宮,那是因爲南漢本來就模仿關中,建了個大明宮,取其寓意,也算是復古,穩定人心的一種。

畢竟大明宮的名氣太大了,已經成爲了唐室的象徵,那是萬國來朝,盛世嘉年的見證。

與之前的受禪典禮一樣,絕大部分具體的佈置,李嘉都沒過問,在禮儀方面他此前只是稍微學了一下儀態,那些文人們對雨禮節琢磨的比他深一些。

當然,主要是唐亡數十年,百姓忙於苟活,士大夫忙於奔走活命,禮儀已經不是特別嚴謹,比如趙匡胤,披個黃袍都能登基,禪讓典禮啥都沒有,一點也不正規。

再加上唐朝自由開放把以前的禮儀改了很多,唐末以來天下紛亂,更不注重嚴格的規矩,所以朝野上下制定的禮儀也很迅速,直接照搬唐朝的,簡化一些,就是自己的了。

“中國失禮,求之四夷”雖說是簡化的,但依舊比中原完整。

李嘉坐在御輦上先聽到了一陣宏大而緩慢的音樂,編鐘的聲音和鼓聲特別明顯,還有別的樂器,李嘉也聽不出來,但是卻有一種宏偉大氣,典雅高尚的感覺,耳朵一聽,就不自覺地肅立起來,身心爲之一蕩。

他不怎麼懂音樂,但卻提前被普及了一下,這種被稱之爲“韶樂”的交響樂非常有氣勢,很宏大從容,普通的百姓聽見,直接會被震懾,百官聽了,也不敢逾矩。

這就是禮,明定規矩,上下等級。

整個大唐,就是一個金字塔,他牢牢佔據最頂層,然後皇室、勳貴、百官,位於中上位置,最中間的,則是以中小地主爲架構的士大夫階級,他們幫助朝廷控制地方,繳稅、徵兵等。

最下面的,則是農夫、商賈,工匠等,他們負責交稅、納糧、徭役等一系列義務,順便供養以上人羣。

儒家,就是這個金字塔,而儒家的最核心,就是禮,有人把一切的過錯推到儒家身上,其實就是錯的,封建的根基,其實就是禮。

禮的核心,就是階級固化,批評儒家沒用,只有改變階級固化,纔是真正的脫離封建。

但,屁股決定腦袋,以李嘉這最頂尖的位置,不僅不會摧毀禮,反而不斷地增添,維護,以求鞏固自己的統治。

當然,一味的固化,就成了死水,他只是有限的固化塔尖的部分,而金字塔以下,他反而盼望着流通,轉化。

“叮、當、咚、咚……”李嘉聽清了恢宏曲子中的節奏,回過神,按照排練好的,昂挺胸慢慢向前走。

大殿上數以百計的文武官員躬身侍立,表情嚴肅。

李嘉此刻的動作,彷彿是唱戲的人一般,雙手按在腰帶上,伸直了脖子,不能動,也不能歪,因爲頭上帶着冕,走的也必須要慢,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

他先轉過身面對大殿,撫平了袍袖,手從腰帶上放開,分開放到了兩側的扶手上,這才施施然地坐在龍椅上。

這時候,下面的大臣們一起跪伏在地,行三叩九拜大禮,一起高呼:“陛下聖壽無疆,萬歲萬萬歲!”

敞開的宮殿門外,隨之傳進來更多的聲音,彷彿是回聲一般,“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在宏偉的廟宇之間、寬闊的皇城上飄蕩,彷彿久久不散,人心也在此時,慢慢地安定下來,不知何時,宮廷音樂也漸漸停息了。

“衆位卿家,平身——”李嘉的聲音很平和,又有些厚重,也不需要太大,宮殿的設立,讓他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大殿,中國工匠真的厲害。

“謝陛下聖恩。”百官們早就經過了彩排,喊得非常整齊。

這次,官員們更多了,不只是在京的,那些地方的文武官員,也有了位次,從殿中排到了殿外,長長的一條龍,彷彿木雕一般,動作整齊,沒有多餘的動作。

隨後,田忠拿出來一道聖旨,拉開了嗓子,喊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就不水了,主要內容就是闡述一下自己繼位的理由,各種各樣的,不登基不行的那種,順便褒獎一下劉鋹比較懂事,知天命,行禪讓。

然後就落實一下之前頒佈的大赦天下,還有減稅半年,免天下一年徭役,從而施加恩惠,最後,爲了促進人口增長,免除天下丁口錢,讓大家儘量的生,掃平阻礙。

也就是說,實行上千年的丁口稅,就此罷免了。

最後,就是冊封一下自己父親,尊從其爲太上皇,侯氏爲太上皇妃,自己的弟弟李賓,爲衛王,食邑兩千戶,屁大點孩子,就位於百官之上。

李薇兒爲長公主,食邑五百戶。

再落實之前的封爵,一大批男爵、子爵等,這次都穿着特製的禮服上殿,跪服謝恩。

這份詔書從這個大殿上,能輻射很遠。

整個嶺南就像是蜘蛛網一般,通過官員的人脈、國家機構逐漸輻射,比如能傳播到各地官府的邸報。

皇權越是強大,政令就輻射得更遠,不到數日的功夫,就傳遍了嶺南。

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269章漠北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九百三十二章殺——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1356章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1238章護法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1233章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224炭火第一千零二十章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1352章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九百一十六章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九百二十三章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五百章無言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九百九十五章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228章子嗣第1224炭火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1245章無題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1226章取暖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六百八十六章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1346章教子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290章軟肋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1238章護法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1230章出宮第1284章誘惑第1276章實踐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
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269章漠北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九百三十二章殺——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1356章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1238章護法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1233章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224炭火第一千零二十章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1352章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九百一十六章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九百二十三章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五百章無言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九百九十五章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228章子嗣第1224炭火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1245章無題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1226章取暖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六百八十六章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1346章教子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290章軟肋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1238章護法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1230章出宮第1284章誘惑第1276章實踐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