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

“秀才、舉人試?”

李嘉聞言,心中訝異,看了一眼面帶笑意的孫光憲一眼,這才恍然大悟,說道:

“二試乃前年舉辦,今年的確要再次考試,舉人秀才也是要出來的!”

讀書人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中科舉進士,過了這個門檻,官位自然是有的,無外乎高低罷了。

別的不論,蜀地和江西、江南二府,太平了幾十年,而且文風昌盛,讀書人多,秀才、舉人試一經考出,定然是掀起巨大的波瀾,只消幾年,就能穩定統治,紮實根基。

秀才、舉人越多,大唐的統治根基就越深,這些人天然就是朝廷的擁護者。

秀才三項特權。

見官不拜,可與官吏平輩而交。

挎劍遊學,無需什麼“過所”,也就是漢時的傳,唐僧的通關文牒,其實是明朝的叫法。

免服徭役,專心讀書,不必受徭役之苦,可以說超越了大半的百姓。

而且,其還有隱形的特權。

可以被州、縣,直接錄用爲胥吏,而且可以隨時辭退,不在吏籍。

這就是半步官身,自然讓讀書人趨之若鶩。

二十萬蜀人、十萬江西人,其中定然有許多讀書人,只要中一些秀才、舉人,他們自然就轉身一變,成爲朝廷天然的擁護者,而且由於地位的提升,讓其在移民中地位突升,更好的安撫移民。

“長沙府有多少縣?”李嘉隨口問道。

“長沙府共七州,二十五縣!”趙誠不愧是首相,立馬就脫口而出,顯然早就對各地州縣一清二楚。

“也就是說今年長沙府只能錄取二十五個秀才了?”

李嘉有些猶豫,二十五個名額太過於少了,這要是分配到移民中,還真沒幾個,況且,移民對於考試又熟悉,考中的還真的挺少的。

“陛下,臣請設新縣!”孫光憲對於唐國的秀才舉人試自然瞭解清楚,他也看出了皇帝的爲難,朗聲道:

“神武三年之前,長沙府七州之地,其民不過四十萬,到神武四年,民已達七十萬之多,但依舊只有七州二十五縣之地,若是均攤,每縣可達三萬人,可事實上百姓只添加在譚州和邵州,其餘州縣未變。”

“邵州不過兩縣之地,民超過十萬,譚州八縣,民已過四十萬,可謂是極爲臃腫了!”

“陛下可分州縣,設新地,以安置移民!”

安置在邵州和譚州,自然是因爲兩州平原較多,地廣人稀所至,其他的五州山多地少,反而不方便了。

“此言甚好!”趙誠連忙配合道:“邵州偌大的地界,只有兩縣,正好可再設兩縣,安置移民!”

“潭州共有八縣之地,可不用再設了,太多了,可以分一些,重設一州!”

孫釗皺着眉頭,出聲道。

潭州八縣,四十萬人,縣衙和州衙管理上很不方便,一州轄八縣,也太過於麻煩,他建議分割譚州,再設一州。

的確,譚州太大了。

無論是人口還是面積,都是長沙府,湖南第一。

有長沙府在,也不需要擔心會削弱中央實力,畢竟還屬於朝廷直轄,長沙府內。

“此言有理!”李嘉點頭道:“移民基本上在湘水以東之地,可新設兩縣,添之爲安湘州,在嶽麓山一帶設個新縣,名嶽麓縣,安湘州治嶽麓縣。”

皇帝一錘定音,一下子就。決定了數十萬人的歸屬,而且大手一揮,直接將潭州一分爲二,多出了個安湘州。

安湘,安鄉,其意味不言而喻。

“如此,安湘州多兩縣,邵州多兩縣,今年秀才試,可錄取二十九人,也算是讀書人的福氣!”

趙誠一臉讚歎道。

“秀才舉人,何其貴重,不可輕動,有人曾與我言,何不按人口而算?”

李嘉嘆了口氣,說道:“我也知曉多一些秀才舉人,對咱們朝廷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但正因爲其稀有,才顯得起尊重,所以我寧願增設4個縣,也不願爲了我這一手打造的制度!”

“陛下聖明!”幾位宰相連忙拜下。

“今年下半年的秀才、舉人試,乃至關重要,不僅僅是長沙府,西川、東川,甚至閩南府,江西府、江寧府,也會大規模舉辦,以按士人之心,所以朝廷必須重視,調派考官去往各府,不得有舞弊之事發生。”

李嘉站起,目視前方,他感覺自己帝國根基,隨着秀才、舉人試的舉辦,定然會再深厚一分,若是明年的進士考試成功,那纔算是真正的奠定根基了。

“明年的進士科舉,也取決於舉人試,諸位相公,萬不可馬虎啊!”

“臣等定然謹慎而行!”

…………

秀才試一般安排在八月初,秋高氣爽之時,而舉人試,則在九月末十月初,與秀才試相距不到兩個月,剛好暑氣散發,而寒冬未至的時候。

當然,這是在南方,若是統一全國了,這個時節就有點不合時宜了,十月還是太冷了。

安湘州及兩縣的設立,讓整個長沙府瞬間忙成了一鍋粥,抽調各縣官員胥吏,刺史,以及屬官,來往的官吏不下百人,炎炎夏日,自然讓人頭疼。

縣衙還未建立,但嶽麓縣卻在六月初,就已經開始運轉了,就駐紮在嶽麓山下的集市,改名叫嶽麓鎮。

隨後,嶽麓縣開始大規模的對於治下的百姓戶口進行梳理,調派,登記。

其首要的任務,就是爲了應付夏稅,沒戶籍自然就難收稅。

其次,就是對讀書人進行秀才試的登記,必須是身無命案,年滿十六,左右三戶鄰居簽名互保,纔算是符合秀才考試。

“秀才試?”

嶽麓縣分派人手,在各甲張貼秀才試登記的消息,一時間,整個縣瞬間熱鬧起來。

只見其告示上,明確寫了條件,以及考試的時間,幾輪,以及考試的地點,瞬間就聚集了不少人。

田溝甲的百姓,都來自於蜀國,他們都是蜀軍的家屬,被迫遷徙到了長沙府,如今又保、裡、甲,三層編戶,已然安家落戶了。

其家中,自然有許多讀書人,畢竟蜀國也有進士科,讀書的不少。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1343章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1152章心思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八百九十四章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1203章羣議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1192章嚴家第1169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1235章第1391章藩王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1307章愛憐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一千零六章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1162章戰之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1351章折騰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八十九章工坊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1185章王庭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1408章孝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1296章南詔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九百章第1242章手段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1253章教訓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1343章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1152章心思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八百九十四章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1203章羣議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1192章嚴家第1169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1235章第1391章藩王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1307章愛憐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一千零六章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1162章戰之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1351章折騰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八十九章工坊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1185章王庭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1408章孝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1296章南詔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九百章第1242章手段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1253章教訓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