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

“吳越國膽子那麼大?”

事實上,待得知繳獲吳越國的貢奉後,李嘉先是吐出了這一句,然後又說道:

“其財貨,到底是多少?”

“回稟陛下,銅十萬貫,絹布十萬匹,聽聞還有十萬石糧,還未運送!”

一旁,吳青臉色不及以爲那麼陰沉,眉角甚至還散發出一點得意,這次捕獲吳越國的上貢中原,可是射聲司的手筆,他也因爲離開長沙近一個月,專門在江寧府守株待兔。

李嘉則計算了一下,十萬匹絹約莫二十萬貫左右,糧食頂多三四萬貫,也就是說,吳越國上貢給中原近三十四萬貫貨物。

雖然不及南唐當年百萬貫的貨物,但人家是主動的,與其被動根本就是兩碼事。

“果然,吳越國還是太有錢了!”

李嘉感慨了一下,隨即說道:“這筆財貨,你送一半入內庫,其餘的就留着吧!”

“謝陛下隆恩!”吳青臉上更是歡喜,這可是一項不小的收入。

“這是你應得的!”

這筆錢雖然多,但與少府寺收入相比,小巫見大巫了,李嘉爲鼓勵其主觀能動性,自然渾不在意,反而幸災樂禍地說道:

“少了這筆進項,想必宋國必定惱羞成怒,哈哈哈哈!”

“吳越國竟然一臣奉二主,一妾侍二男,簡直是膽大妄爲,絲毫沒有把朕放在眼裡!”

隨後,李嘉臉色一變,沉聲道:“來人,讓禮部尚書前來見我!”

“喏!”田福立馬應下。

本來李嘉準備召見宰相商議的,按照規矩,的確如此,但作爲君主,規矩並不是來約束他的,適當的打破規矩,反而有利於展示君權。

宰相也只是臣子,並不是不可缺乏的存在。

與明清時期不同,此時的六部就是中書門下的執行部門,對於朝政沒有建議權,只有執行命令,所以禮部雖然掌管科舉要務,以及外交事務,但依舊無足輕重。

禮部尚書彭崧也是如此,在朝廷上如同透明人物一般,皇帝一年也沒接見幾次,雖然貴爲一部尚書,但存在感都不及一府知府。

今次蒙皇帝接見,彭崧實在激動了些,收拾了一番,就急匆匆而來。

待見到這位禮部尚書時,李嘉這纔有了些許印象。

其年齡五十來歲,身材瘦弱,較爲矮小,身着朝服,好似個老學究,雙目有神,顯示這位尚書還有上進之心。

此人也是嶺南人氏,如同其他的官吏一般,從神武元年至今,已經當了好幾年的尚書,如果不出意外,他還能幹上幾年。

“你且看看!”李嘉讓人將吳青的奏本與他看去,隨口說道。

“微臣慚愧——”看完後,彭崧口中言語着,但臉上卻毫無表情,反而頗爲振奮地說道:

“吳越國如此逾矩放肆,一臣奉二主,其必定是不明事理,對於中原還難以割捨,若不懲治,其必定越發放肆,其他屬國,也會跳躍,朝廷威望毀於一旦!”

聽其言,李嘉嘴角不免動了動,想要言語,又收了回去。

如今大唐百萬人口以上的屬國,吳越、大理,以及遙遠的真臘國,高麗、渤海、日本,這三個大國則毫無朝貢的意思,也勉強不來。

吳越國兩三百萬人,的確是龐然大物了。

“咱們也不是粗魯不明事理的,先禮後兵還是懂的!”李嘉施施然地說道:“你們禮部先派人過去呵斥一番,看其是否有愧疚,彌補之心,若是不然,哼哼,我讓吳越國主見識一番什麼叫圍城打援——”

“陛下英明!”彭崧立馬讚歎道:“不知朝廷可有什麼條件?”

“條件啊!”李嘉思量了片刻,言語道:“首先,其定要與中原斷絕聯繫!”

“其次,每年朝貢之物,翻一番,吳越國有的是錢,想必不會在意這些!”

“隨之,讓吳越國主改回錢弘俶的名字,都斷絕了,還避諱那弘字幹嘛?”

“再之,吳越國須得割讓中吳鎮與我,不得拖延——”

“最後,明年正旦,吳越國主最好前來覲見!”

彭崧聽到這個要求,眼皮不住地跳動着,這四個要求,一個比一個過分。

與中原斷絕關係是最簡單,貢奉翻倍,這可是一大筆錢,若是計較,總數約莫可達一百四十萬貫,幾乎是大唐一府之地的賦稅。

改回錢弘俶,其實與斷絕關係一個道理,沒了朝貢關係,自然不會避諱趙匡胤他父親趙弘殷的弘字。

第四個要求中,中吳鎮乃是軍鎮,雖然沒有多少百姓,但地理位置極爲重要,其臨近常州,與中原泰州、通州隔江而望的軍鎮,更是吳越國與宋國臨近且具有勾搭的邊境。

這要是割讓,吳越國不說與中原徹底斷絕,但沒有接壤的地界,隔絕肯定很大,只能通過海路了。

最後讓吳越國主朝覲,幾乎是不可能,若是一朝扣押,吳越國就得大亂不可,沒有一個人會把生命寄予別人的善心。

“可有希望?”李嘉笑着問道。

“臣,臣必定盡力而爲!”彭崧咬着牙說道。

“其實,前兩個條件一定要其答應,第五個條件,可以用來威脅,迫其答應第四個條件!”

李嘉隨口說道:“朕其實我不想打仗了,畢竟年年出兵,對於百姓而言,也沒有好處可言,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不過了!”

“也不要你這個禮部尚書親自出馬,派遣一郎中即可,只要把朕的這個要求達到就行了!”

“喏——”皇帝都這樣說了,彭崧能幹嘛,只能應下。

這邊,待錢俶得知貢奉被劫掠後,背後瞬間就出了一層冷汗,連忙召見幾位宰相。

“若是唐國發兵來攻,可如何是好?”

哪怕再遲鈍,錢俶也知曉自己這般首尾兩端格外的惹人厭,政治上的後果極其嚴重。

甚至,若是唐國派兵攻打,理由都名正言順,自家天然理虧。

“唐國去年興兵兩地,耗費大量的國力,再是用兵,怕是難矣!”

吳程謹慎地說道。

雖然他兵敗與潤州,喪失大軍,但好歹政治地位高,宰相的位置依舊在。

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1147章兩人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1276章實踐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1228章子嗣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1376章無名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1319章就國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七百二十九章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1185章王庭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1201章唐旗第1175章談判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1192章嚴家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1157章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1155章改變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七百二十九章第1273章條法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1263章第1355章山民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1196章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七百四十六章第1195章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1308章諸王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1203章羣議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1143章柔情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1302章第1214章遺民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
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1147章兩人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1276章實踐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1228章子嗣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1376章無名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1319章就國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七百二十九章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1185章王庭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1201章唐旗第1175章談判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1192章嚴家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1157章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1155章改變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七百二十九章第1273章條法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1263章第1355章山民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1196章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七百四十六章第1195章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1308章諸王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1203章羣議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1143章柔情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1302章第1214章遺民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