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孝順

作爲天下的中心,洛陽一向是極盡繁華。

西域重開後,長安自然再次冒芽,但關中終究是落後太久,許多的物產,都需要東南轉運到洛陽,這反而使得洛陽更上一層樓。

紹德元年,新皇登基,按照慣例是要開恩科的,定於八月八日。

全國二十八府,四都護府,三十二藩國,幾乎所有的舉人,都巴望着這場恩科。

此次幅員之廣,報考之多,創造了歷年來的記錄,尤其是加上了藩國的士子,以致於人數首次超過了萬人。

達到了一萬一千三百八十九人。

各大藩國,仿製中央,設立自己的科舉制度,只是他們只能辦秀才、舉人試,而進士科,則只能來洛陽參加。

“太上皇之想法,果真是開天闢地第一回也!”

落坐龍椅,李復沐感慨萬千,如此多的士子,讓洛陽瞬間擁擠了許多。

“陛下,依照太上皇的意思,這是收攏天下俊才,如此年年往復,朝廷人才不絕,藩國士子心向,大唐就可長盛不衰。”

胡賓王咳嗽了一聲,也是滿臉笑容。

“是啊!”李復沐點點頭,然後說道:“相公,今年五月,黃河暴雨近一個月之久,鄆州危在旦夕,幸虧是搶救過來了,善後如何了?”

“多虧了太上皇的束水治沙,三重堤壩,水患雖然嚴重,但好歹無所患,待到秋收,百姓就會緩過來了。”

胡賓王捋了捋鬍鬚,說道。

“按照慣例,減免鄆州半稅吧!”

李復沐搖搖頭,見着其他幾位宰相老態龍鍾,不由得感慨道:“馴服黃河,任重道遠啊!”

“陛下,黃河之患已然消除,如今朝廷之重,在於恩科,爲國選材。”

唐復不由得說道。

“沒錯!”李復沐頭疼道:“今科人數太多,貢院還得擴建啊,着令戶部撥三萬貫,讓工部、禮部督辦吧!”

“諾!”衆人應下。

這時,宰相呂餘慶,不由得拱手道:“臣年老體衰,請陛下准許老臣告老還鄉!”

“這哪裡的話,相公耳聰目明,還能接着幹呢!”

李復沐忙道,剛登基幾個月就辭相,這像什麼話。

“老臣真的老了。”呂餘慶無奈道:“年已七十有四,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相公收回話,朕是不會準的。”

李復沐不由得道。

一時間,幾個宰相互相看了看,看來這還真的要辭了。

處理完政務,李復沐沒得休息,就又跑到新建的長壽宮,給太上皇請安。

太上皇雖然六十有一,但卻精神矍鑠,饒有興致地看着歌舞,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給父皇請安!”

李復沐恭敬道。

“起來吧!”太上皇並沒讓歌舞停下的意思,隨口問道:“皇帝隔三差五來一次就行了,沒必要天天來,耽誤了朝政。”

“哪裡的話,不見父皇,孩兒心裡就沒有底。”

眼尖的宦官端來椅子,皇帝得到太上皇的首肯後,才坐下:“順州侯呼延贊卒了。”

“恩!”李嘉一楞,點點頭道:“按照慣例,安撫一頓就是,如今朝廷日安,功勳名將也漸漸凋零了。”

“你得好好培養一下才是,居安思危。”

開國五國公,李信、李威,張維卿,潘崇徹,其中潘崇徹早已經離世,其餘的幾位也是致仕,含飴弄孫。

郭守文、楊廷璋、陳兵、楊師璠等,也是風燭殘年,多虧御醫吊命,不然早就去了。

而像是李隆業、狄劍等中堅將領,也日料凋零,撐不了多少年了。

粗略的一算,朝廷能用的大將,還真的沒多少。

“你是有什麼想法嗎?”

李嘉突兀地轉過頭,問道:“直接說吧!”

“聖明無過於父皇!”李復沐笑了笑,說道:“兒臣想起,之前父皇不是辦過武舉嗎?”

“沒錯!”李嘉點頭:“當時也沒形成慣例,就想起來才辦一次,當時軍中對於這些考取而驟登高位的很不滿,所以就慢慢停了。”

“你想重辦嗎?”

“沒錯!”李復沐笑道:“之前軍中勳貴頗多,即使是個都頭、營正,也是爵位傍身,但如今幾十年過去,勳貴較少,辦起來也容易了。”

“雖然說,打仗這東西,光學是沒用的,但,讀過書的,培養起來,總好過於莽夫。”

李嘉點頭道:“如今也正是時候,你可以安排武舉,門檻,就是必須要有秀才的功名。”

“武夫,更需要讀書識忠義才行。”

“兒臣知曉了。”

達到了目的,李復沐很高興,臨走前,他才吞吞吐吐道:“呂相公想要致仕——”

“那就讓他走吧!”

李嘉隨口道:“給他留個體面,就讓他告老還鄉吧。”

“政事堂的幾個人,都老了,該退的就讓他退,任免的任免,以後這點事就不用跟我說了,自己去辦。”

“是!”李復沐點點頭,笑着離去。

見着其離去的背影,李嘉笑了笑:“多年來的培養沒白費,還知道請示,孝順是真孝順。”

“但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洛陽,是住不下兩個皇帝的。”

心中思襯着,李嘉就起了南下的念頭。

當然不是巡遊天下,而是去老君山避暑山莊,那裡清靜舒適,比洛陽強多了。

紹德元年,六月底上皇遊於老君山,數月不歸。

而想要瞻仰太上皇風采的藩國士子也,則滿心的遺憾。

說到底,神武皇帝纔是他們這些藩國真正的開創者,自己的君父都他的兒子,他們怎麼不去敬仰呢?

而九月,第三次下西洋的船隊,終於從西方歸來。

多年來的征討,中南半島,以及馬來島嶼,基本上都被征服,建立十幾個藩國,李嘉的所有兒子,都有了藩國。

船隊滿載而歸,帶來了來自於錫蘭島的消息,這裡有個阿努拉德普勒王國,信仰佛教。

而更是傳聞,在其北面的,就是傳說中的天竺。

而讓他們數年征伐,回到中國時,卻發覺,太上皇已經退位,太子登基。

雖然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依舊惶恐。

幸虧新皇一如既往,讓他們寬心了不少。

而,李嘉也知曉了這個消息:“那麼快就到印度了嗎?”

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1156章民心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1165章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五百七十八章大破其兵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七百零九章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1157章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1409章崩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1293章自己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1343章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六百九十五章第1252章無題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番外3世系變更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1216章忌憚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1172章準備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207章獻土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1236章僧人第1149章第一千零四十章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1371章三路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九百九十五章第1274章伴當第五百章無言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1108上京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1180章豐州第1214章遺民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1358章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1290章軟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155章改變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
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1156章民心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1165章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五百七十八章大破其兵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七百零九章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1157章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1409章崩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1293章自己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1343章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六百九十五章第1252章無題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番外3世系變更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1216章忌憚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1172章準備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207章獻土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1236章僧人第1149章第一千零四十章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1371章三路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九百九十五章第1274章伴當第五百章無言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1108上京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1180章豐州第1214章遺民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1358章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1290章軟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155章改變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