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

來到登萊後,李威就好似做官一般,接連拜訪地方實力派,以及那些有名望的人士,更是“提拔”了不少人,讓他們填充幕府。

說白了,就是把地方實力派當作閒人養,拉人上馬,跟土匪一般做派,不去就抄家。

而張齊賢作爲千金買馬的重頭戲,直接擔任了部署府的孔目一職,也就是處理文案的秘書,換句話說,他不過二十來歲,就成了登萊二州的文官之首。

很快,經過一番封鎖,動作,登萊瞬間被掌握在手,青、密、淄等州,也加快滲透。

可憐,北宋的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南方,不曾想過山東地界,竟然也能出現敵軍。

青州,乃是平盧軍的軍府所在,不過,隨着平盧軍節度使的久不到任,其藩鎮也形同廢黜,知州纔是最高的主官。

隨着朝廷調糧的舉措,整個青州瞬間就亂成了一鍋粥。

知州,全稱叫做“權知某州軍事”,顧名思義,就是暫且把人借調到某州掌管軍政,說白了,就是讓東京的官,去地方擔任主官,從而加強中央集權。

因爲知州的人事在東京,去往地方只是借調,差遣,屬於幫忙性質,所以東京就具有很大的主動性,隨意地就能調換官吏。

這是趙匡胤爲了削地方之權而做的處理,還有就是,如平盧軍節度使逝去後,不再任命節度使,從而讓其成爲朝廷的州縣。

從知府,到縣令,人人都清楚,由於乾德二年,朝廷就清楚明白地告訴他們,留足地方用度,其餘的錢糧一律調到東京。

如今,皇帝又調糧,其實就是蒐羅地方下半年的用度,反正夏稅快到了,地方用度肯定不缺。

但,這點錢糧肯定是不夠的,所以,以官吏們的猜測,很快就明白其中的深意——調義倉之糧。

義倉理論上是來調度百姓災荒的,但朝廷自己的糧食都不足,所以只能自用。

但,若是州縣存留還好,一調義倉之糧,所有人都雞飛狗跳,義倉紙面上的數字,怎做的數?

所以,爲了能有糧食,青州上下的上百號官吏,來來往往,不斷地調派裡鄉之民,加派錢糧,藉口就是爲了應付南方兵侵。

四月本就是青黃不接之時,百姓們果腹都苦難,只能挖野菜過活,甚至還有的進行借貸,但如今地方派餉,整個山東界面瞬間一亂。

胥吏們不僅要滿足上官的要求,還是滿足自己的私囊,一時間,許多州縣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在萊州,李威都能聽到餓殍遍野的消息,舉家逃竄,上山落匪者不可勝數,再加上前兩年趙匡胤篩選地方精兵入東京,這山東地界,竟然沒有幾個像樣的部隊。

“部署,快快預備糧食。”

張齊賢急匆匆地來到昔日的青州衙門,見到了正練武的李威,不由得說道。

“師亮,何事如此急促?”李威不緊不慢地說道。

“部署,整個河南道,尤其是青徐之地,已經亂作一團,民怨沸騰,盜匪並起,數十萬百姓動亂奔走,咱們的機會來了。”

張齊賢平緩了一會兒,然後說道:“宋廷調派地方之糧,胥吏爲患,夏收未至,百姓哪裡來的糧食,所以棄家逃亡者極多,以我之見,不出十來日,平盧軍定然沸反盈天,到時候只要咱們手中握有糧食,青徐手到擒來。”

“哈哈哈,你的話,甚有道理。”李威滿意地點點頭,說道:“不過,糧食卻不需要擔心,我已經派人從金山倭國採買糧食,甚至渤海、高麗,也儘量採買一二,這十來天,已經買了近三十萬石糧食,足夠大軍使用半載。”

“而百姓呢?”張齊賢迫切地說道:“青徐上百萬災民,他們可需要不少的糧食。”

李威淡定地說道:“師亮莫非忘了,我是怎麼來登萊的?”

張齊賢瞬間一怔,然後恍然大悟,笑道:“也對,南方富庶,怎麼可能缺糧。”

想到這裡,他心氣越發得足了,既然上了賊船,那就只能一往無前了,到時候若果真改朝換代,自己也算是元勳了。

他看着李威,冷靜地分析道:“部署,只要糧草充足,那麼青徐上千裡之地,就可輕易拿下。”

“咱們還得感謝趙官家,平盧一分爲三,淄青節度使,天平節度使二者皆無,唯有數百里之外,兗州的泰寧節度使存在。”

“泰寧軍節度使,我若是沒有記錯的話,乃是白重贊吧!”李威回憶道。

“沒錯,正是這位老將。”張齊賢點頭道:“其已經五十七,雖當初乃是猛將,但其功勳,卻是治理黃河,其年歲又大,兵卒無多,想來其並無戰心。”

時任義成軍節度使的白重贊親自率領役夫堵塞大程、六合兩大堤的決口,至九月份,成功堵塞黃河,得到郭威的頒詔褒獎。

這位猛將,倒是能文能武。

雖然是沙陀人。

“趙官家對其忌憚頗深,數年來,移鎮兩次,不敢輕動。”

李威恍然。

“其,在周太祖郭威黃袍加身之時,具有擁立之功,性格固執,部署可以說服一二。”

張齊賢輕聲道。

李威點點頭,果然有內應,就是好,不過,他又搖搖頭,感嘆道:“宋國猛將何其多也,像白重贊這般的猛將,竟然也被閒置,忌憚,真是太可惜了。”

李威一點也不忌諱其是沙陀人,反而對於其勇猛頗爲羨慕,恨不得招攬到名下,不過,他也知曉,趙匡胤的天下來的容易,其根基也淺薄。

前朝的藩鎮將領不敢輕易削奪,只能移鎮,忌憚,若是天下無事,倒是可以讓他一一剪除,但,如今南北大戰,還能與他這般機會嗎?

那些隱忍多年的藩鎮,突然有了第二條路,怎能不做出選擇?

“還是聖人明見萬里,各國破滅,達官貴人盡遷移入長沙,省卻了不少的事。”

李威聲音洪亮,笑道:“如今,時機已然成熟,告訴兄弟們,三日後,咱們打出替天行道,剿宋助周的旗號。”

第1123章胡姬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406章歲月第七百一十九章第1112章老君山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1163章贖回?第1295章門檻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1355章山民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1408章孝順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170章對戰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1351章折騰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275章木軌第1149章第1290章軟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1380章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1337章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1228章子嗣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1144章後宮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1219章異議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1220章名單第九百六十四章第四百九十章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
第1123章胡姬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406章歲月第七百一十九章第1112章老君山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1163章贖回?第1295章門檻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1355章山民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1408章孝順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170章對戰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1351章折騰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275章木軌第1149章第1290章軟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1380章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1337章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1228章子嗣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1144章後宮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1219章異議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1220章名單第九百六十四章第四百九十章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