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離去

張維卿是個老實人,一直在禁軍中看家護院的,到如今也不過是個男爵,可以說很不符合他深厚的資歷。

這次終於能夠出徵,他的內心深處,還是非常高興的。

“陛下終究還是沒有忘卻我!”

於是,他喜衝衝地帶領兩萬大軍,從嶽州出發,去往了洪州。

就在他前腳剛走,來自於蜀國的求援使者,就來了。

“陛下,蜀國危在旦夕,還望您看在兩國結盟的份上,發兵救救我們吧!”

使者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道,灰塵僕僕的,身上的衣服也不知是真是假,破破爛爛,別提有多悽慘了。

“哦?貴國可是有三十萬發大軍,而中原不過是區區四萬人,怎會到了如此境地?”

射聲司的奏報比這使臣來的還快,昨日就已經到了,李嘉雖然清楚,但依舊明知故問。

“王昭遠輕敵冒進,以至於大軍損失慘重,失卻了劍門關……”

使者當然不會說自己國家軍隊太爛了,所以只能將責任推到了王昭遠身上。

“可是那巴蜀諸葛孔明?”李嘉戲謔地說道。

使者瞬間臉色漲紅,低下頭,極爲羞愧。

旁邊的幾個宰相們,則嘴角抽抽,顯然忍的很痛苦。

“宋軍到了哪裡?貴國國主安危如何?”好歹是盟友,李嘉笑了一下就夠了,於是直接問道。

使者也沒有什麼好瞞的,直接把宋軍兵臨錦州,蜀國朝廷準備東狩夔州,做最後的反擊,等事情,簡略地說了下。

“夔州!!”李嘉呢喃了一句,思緒萬千。

夔州可是古之重新,西南要地,位置重要的很。

而,孟昶若是真的到夔州,那麼依靠着夔州險要的地理位置,還是能苟延殘喘些許時日的。

到時候自己以借師助剿的名義,派遣大軍去蜀地,然後再一點點的蠶食巴蜀,就可以完成劉備的舉措了。

“夔州地利極優,貴國國主能夠去往夔州,也算是一招秒棋!”王寧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開口說道。

“貴國兩國早就有了盟約,又曾贈我大量的糧草,纔有我國攻入金陵的境況,出兵是一定的。”

李嘉回過神,情緒激動地說道:“中原橫行霸道,無故而入蜀,人神共憤,豈有不滅之理?”

“貴國只須堅守些許時日,我國必然出兵。”

“陛下仁德!!”使臣激動地說道。

隨後一場朝議才堪堪結束。

發兵巴蜀的奏議很快就通過了,大家都很有意識,知曉什麼是戰略。

體型碩大的中原,若是有了巴蜀這樣的奶牛,對於南方諸國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所以,再困難,含着淚,也要幫助孟昶的蜀國。

再不濟,也要把夔州等地收回,看死中原南下的步伐,不然從上而下,江陵可就危險了。

……

公元962年,神武三年,成都。

天灰濛濛的,似乎是襯托這局勢一般,又陰又冷。

成都御道兩側,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北望不見頭,向南望不見尾。

一位中年漢子,跪在冰冷的御道旁,頭不停磕在石道上,發出咚咚的悶響,彷彿悼亡的喪鼓。

滿發銀灰的老嫗泣不成聲,在她身後,一家數口擦着淚水,探着身子,焦急地朝着東方張望……

許多平民百姓,托兒帶口的,立在御道兩旁,不時地張望着,雙目中滿是對於未來的迷茫,對於皇帝的不解,困惑,以及被拋棄的羞辱。

“陛下,成都數十萬百姓,願同心而守,暫平陛下留步。”

中年男人穿着長袍,額頭已經磕出了血,大聲吶喊着,希望能讓那輛赭黃色的大馬車,停留片刻。

身旁的其他士子見了,以袖掩面,眼眶紅腫。

“吳兄,算了吧,朝廷與皇帝心意已決,咱們是勸不回來的!”一旁的好友心有不忍,勸說道。

“某今日,可算是見識到這孟氏的真面目了。”吳姓男子低着頭,咬着牙說道:“成都還有數萬大軍,以及數十萬百姓,皇帝與朝臣們,竟然會被區區四萬宋軍嚇跑,真是奇恥大辱,又可謂是天下最大的笑話。”

一旁的人隨之沉默。

哪怕再是平頭老百姓,也知曉整個成都城已然被皇帝拋棄了,他們將會將會遭到宋軍的蹂躪。

但孟氏厚養百姓數十年,許多人仍舊相信,皇帝一定會回來的,目前的困局一定會被解掉。

他們強迫自己去信,也強迫別人去信。

而留守成都的官吏們,在被拋棄的那一刻,就做好了投降的準備,至於防守,這是弱智的選擇。

皇帝都拋棄了成都,他們這些當官的還死守幹嘛?

或許還有人心中竊喜,這還是個豐厚的晉身之資,加入到命中註定統一天下的大宋朝廷中,可遇而不可得。

“陛下——”花蕊夫人與皇帝乘坐在寬大的馬車中,耳旁依稀傳來哭喊聲,讓她有些不知所措。

“沒什麼,不用管他!”孟昶閉目養神,身體隨着馬車而左右晃動,今天他穿着一件白袍,沒了往日的奢華,顯得格外的素淨。

蜀國皇帝孟昶,離開了成於斯敗於斯的成都。昔日的鹵簿雅樂,卻作今日的川民悲歌。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百姓們跟着孟昶的船舸,一路跟隨百里,纔不得不停歇下來,蜀道難行,此去夔州還遠着呢,慢慢來。

這一趟,除了那些跟隨而來的百官外,整整十萬百姓,選擇了東去,而不是面對凶神惡煞的宋軍。

孟昶出船艙,立在船板。望着跟隨而來的蜀中百姓,四十六歲的孟昶頗有些感慨萬千。

看來朕的統治之術,還是卓有成效的。

坐擁天府三十年,他還是第一次來到自己的東大門。

但見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蔽日隱天。

蜀道,果然是天下的至難。

行了七日,終於到了夔州,數千人涌入,導致這座州城突然地就膨脹起來。

平日裡萬人不到的小城突然接納了龐大的人口,物價瞬間飛漲,百姓苦不堪言。

孟昶感覺有些狹窄。

第1383章安國第1343章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1360章談話第1237章第1129章續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1104章幽州營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1105章安頓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1328章第1330章支援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1143章柔情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九百九十一章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九百二十五章第1208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1188章空獄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341章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八十六章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1145章建議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1348章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1312章餘熱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1314章凜然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
第1383章安國第1343章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1360章談話第1237章第1129章續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1104章幽州營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1105章安頓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1328章第1330章支援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1143章柔情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九百九十一章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九百二十五章第1208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1188章空獄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341章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八十六章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1145章建議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1348章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1312章餘熱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1314章凜然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