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

唐軍中的軍銜,其實就是李嘉對前唐的武散勳進行改革,從而更好的標記軍隊的上下等級,增加兵卒的榮譽。

等級森嚴的軍隊,軍官與兵卒的差別,其實沒有標準無外乎衣服更精良一些,着甲,亦或者有坐騎代步,親衛隨從。

平日裡算是比較容易識別,但是一到的戰爭中,其他秩序都亂了,腰牌太不明顯。

所以,規範軍隊等級,就十分有必要,甚至對於打破兵爲將有制具有很好的效果。

如,古代軍隊中的營制,習慣性用長官的姓氏代替,比如岳家軍等。

李嘉改變這種劣習。

拿御營舉例。

每萬人設一營,號爲各府稱謂,如長沙營,淮揚營等,杜絕私人號稱,每營設四廂,一廂爲兩千五百人,廂號爲前後左右爲名。

廂下設五營,營號則以甲乙丙丁戊等命名,都則是以一二三四等序號命名。

如,某個都,全城就是長沙營、左廂、甲營、第四都,

嚴格仔細,清楚明白,而不是像之前那般混亂。

所以,以後軍隊打仗,舉得旗幟,不再是以將領的姓氏,而是以營號爲主,這是趨勢,必須更改。

軍銜制的關鍵作用,就是模糊私人屬性,讓軍隊更具有組織力。

比如,某個都的兵卒,打仗的時候失散,找不到自己的主官了,若是按以前那樣,兵卒完全沒有了組織,要麼潰敗,要麼被別人收攏。

而如果他們有了軍銜的話,下級絕對服從於上級,一羣人中,軍銜最高的人具有領導力,可以組織好散兵,形成戰力。

對於唐朝的武散階三十一等,李嘉早就做出了改良,形成了十七階,說白了就是每品二階,

如,最高的從一品,爲驃騎大將軍,正二品輔國大將軍,從二品鎮軍大將軍,依次排序,到了最後的正九品上仁勇校尉,從九品陪戎校尉。

九品之銜,對應的是隊正,或者副都頭,八品對應都頭或者副營正。

七品爲廂,五、六品爲營。

再其上,四品,就是高階了,如陳兵這種,位於都督之下的。

像潘崇徹這種,就是三品,冠軍大將軍,雲麾將軍,具有極高的榮譽。

理論上來說,他們可以指揮大部分軍隊。

每一個軍銜,都會有自己的標誌,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李嘉都利用上,都繡到戎袍上,具有很明顯的區分。

袖子,領口,肩膀,都繡上,都很顯眼。

只是,軍銜制太過於新穎,大家都不習慣,還是覺得軍職好,李嘉也由於天下還不穩妥,就沒有貿然的大規模普及,只是偶爾給高級軍官作爲賞賜,如那些節度使們,當作一種榮譽。

不過,只要把軍銜與錢財掛鉤,皇帝很肯定,大家一定會踊躍的參與,畢竟錢這東西,不拿白不拿。

心中打定主意,李嘉迫切地想回到汴梁,開始實施,所以也就直接言語道:“洛陽這邊,就按照我說的辦,估摸着年底,我就會遷都了。”

拍了拍潘崇徹的肩膀,李嘉又去見了張維卿一面,鼓勵一番,就回到了汴梁。

軍機處。

李嘉將自己天才的想法,軍銜與錢餉補貼掛鉤,與李淮說了一番,心情頗爲得意。

對於皇帝動不動的新奇想法,尤其是想將武散階普及的念頭,李淮察覺不到漏洞,也感覺頗有裨益,他不由得沉思片刻,謹慎地說道:

“御營的錢餉確實少了些,以武散階爲補貼,也確實可行,只是不知標準爲何?”

“我主要是爲了標明上下等級標準,錢財還在其次!”

李嘉思量一會兒,這才說道:“依你之見,又該如何?”

“依微臣看,御營錢餉已經冠絕天下,增添旭多,對朝廷壓力太大,不如,以從九品爲五十錢,正九品爲一百錢,從八品爲一百五十錢,八品爲兩百錢,依次遞加,及至驃騎大將軍,一品也不過九百錢……”

李淮謹慎地說道,他參與過御前會議,知曉如今財政的拮据情況,所以很保守地說道。

“太少,太少——”

軍銜的頒發,受惠是軍官階級,他們可不缺錢,所以幾百錢對他們來說完全無所謂,當然,太多也造就財政壓力,不划算。

李嘉想了想,隨即說道:“從九品爲百錢,正九品爲一百五十錢,從八品則遞加到兩百錢,正八品爲四百錢,依次遞加兩百錢。”

“即使到了一品,也不過是三千二百錢……”

好傢伙——

李淮還以爲皇帝是多麼大方,原來也不過是四倍,九百變三千二罷了,一年也不過幾十貫,真是撓癢癢啊!

“陛下所言甚是!”李淮迫不及待地說道:“這般數字,倒是極爲合適的。”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你也人爲合適,那明天你上份奏書吧!”

李嘉點頭,直接說道。

“是!”李淮應下。

雖然摳了點,但這是給人送錢,也能多結交些許人脈,若是皇帝言語了,怕是會被人唸叨小氣摳門了。

就在李嘉準備離去的時候,李淮又問道:“地方巡檢司,軍都司,可也是如此?”

“也是這般!”李嘉點頭道:“算作是對他們的獎賞吧。”

“陛下,御營使司那邊,想開始無恙的,只是,五軍都督府這邊,還是有些狀況不明。”

“哦?你仔細說說!”李嘉詫異道。

“是——”李淮點頭,這才一一說道。

原來,地方設軍都司,管轄各地駐軍,但北方特殊,許多府都有藩鎮,軍使,軍都司建立也算是比較曲折。

但,作爲軍都司的上頭,五軍都督府卻權責難分,之前在南方時,前後左右中各管一攤,如今北方新復,對於五軍都督的權責卻沒有劃管。

於是,這項軍銜改革,就無人可做了。

“原來如此,這是我的疏忽了——”

李嘉恍然,五大戰區還沒有囊括北方,自己還真是忙糊塗了。

“不礙事,咱這就重新劃分罷了——”

隨即,李嘉又對五軍都督府權責,重新劃分。

首先,東京金陵,西京長安,南京長沙,北京幽州,中京洛陽,都有御營使司直轄,五軍都督府不得管制。

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1291章京城事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1244章治浙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1203章羣議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1188章空獄第1185章王庭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1120章哭泣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1283章談心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1252章無題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1144章後宮第1370章煽動第1233章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九百一十六章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1399章大動作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1410章危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1351章折騰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1294章印刷第八百五十二章第1342章驚喜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153章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377章使臣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七百二十九章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1115行事第1204章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1351章折騰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1300章假道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1200章唐奴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八百六十四章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1300章假道第1266章宣揚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
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1291章京城事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1244章治浙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1203章羣議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1188章空獄第1185章王庭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1120章哭泣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1283章談心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1252章無題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1144章後宮第1370章煽動第1233章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九百一十六章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1399章大動作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1410章危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1351章折騰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1294章印刷第八百五十二章第1342章驚喜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153章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377章使臣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七百二十九章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1115行事第1204章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1351章折騰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1300章假道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1200章唐奴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八百六十四章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1300章假道第1266章宣揚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