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巴蜀之地

ps:今天找資料耽誤了好幾個小時,只能勉強五千字了,抱歉。

以下正文

世人通常將巴蜀兩國合稱爲巴蜀,但事實上,蜀國與巴國乃是世仇。

蜀人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遙遠西方的古羌族支派,那是比隴西還要西闢的地方古康青藏大高原,這支羌族在東遷時,與蜀山之女誕下了未來的領袖。

這位領袖在成年後被稱作蠶叢氏,顧名思義,即懂得懂得養蠶織絲之人。

至此,這支羌族與蜀人融合,姑且稱作蠶叢氏部落。

蠶叢氏部落的族人,繼承了西羌與蜀山兩族的文化,既懂得放牧、狩獵,又懂得耕種、養蠶,不過在部落發展的同時,他們也遇到了他們的敵人,即是西邊古康青藏大高原的西羌。

在漫長的戰爭中,蠶叢氏部落戰敗,首領被殺害,遂被迫從蜀山東遷遷入平地(實是四川盆地),這裡有着豐富的銅礦、玉石、陶土,可供生活所需。

而在此期間,該部落出現了新的領袖柏灌氏,他領導人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存下來。

至此,蜀人從天蠶氏部落階段進入柏灌氏部落階段。

柏灌氏部落的族人,在繼承了天蠶氏時代文化的基礎上,又學會了鍛造銅器與陶器。

只可惜,這個部落後來慢慢衰敗下來。

而當時與柏灌氏部落隔着一條大河相對的,還有一個土著部落,其首領爲魚鳧氏,當柏灌氏衰敗後,魚鳧氏兼併了前者,至此,強大的蜀部落初具雛形。

在魚鳧氏時代的蜀人,在掌握放牧、狩獵、耕種,紡絲、製陶、冶銅的基礎上,又懂得利用魚鳧捕魚,簡直就是融合了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兩者的優點,非常強大。

後來,魚鳧氏的首領便在這片日後被稱之爲天府之國的肥沃土地上,建立了蜀國。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地形的關係(盆地),蜀國時常爆發洪災。

在最嚴重的一場洪災,無情的洪水摧毀了蜀國曾經的富饒。

魚鳧氏時代的蜀國因此一蹶不振。

若干年後,與魚鳧氏同爲杜姓的開明氏,取代前者蜀國鑿穿巫山,引導水流流入境外。ps:找資料時才發現,長江竟然就是因古蜀國開挖巫山導出洪水而形成,厲害。

此後,蜀國便進入了開明氏部落階段,從此走向強盛。

當時的蜀國非常強大,在中原仍然處於數十國林立的時候,蜀國就將疆土擴張到了北至漢中、西至蜀山、南至南中(雲南),東至巴黔的地步。

直到,蜀人碰到了巴人。

巴國,或者說巴人,他們最高生活在巫山,與楚國比鄰當時的楚國,領土只有楚西這塊,尚未得到楚東。

在與楚人的戰爭中,巴人被迫向西遷移,在蜀國與楚國的夾縫中,艱難地在後來稱作巴地的地方生存下來(即四川盆地東部),以巫山作爲屏障,抗拒楚國。

若干年後,楚國向東擴張,巴楚關係不再緊張,蜀人就成爲了巴人的新敵人。

對於蜀人來說,巴人是侵佔了他們家園的侵略方,而對於巴人來說,他們渴望得到(四川盆地)這塊肥沃的土地。

於是乎,巴蜀兩族展開了漫長的對峙與僵持。

此時的巴國,也已建立了國家,並且陸續在巴郡境內建造了五座都城,即江州、平都、閬中等五座,也正因爲此舉,導致蜀國對巴國開戰。注:抱歉,作者翻了半天資料,實在是找不到巴國剩下兩座都城了。

不過話說回來,與其說巴國是一個國家,倒不如更像是後來羯角聯盟、川雒聯盟、川北聯盟這種諸部落的集合體。

這個類似聯盟的諸部落結合體,最早由巴氏、樊氏、(shen)氏、相氏、鄭氏五個大部落組成。

不難猜測,這五個大部落之所以聯合,恐怕多半是因爲彼此誰也無法一口氣吞併其餘四方,且外部又有外敵楚國、蜀國的威脅,是故爲了生存而聯合起來。

後來,又陸陸續續地吸收了一些投奔巴人的小部落,以及一些拆分的附屬部落。

因爲缺少一個類似君主的角色,巴國的政權非常混亂,在並非生死存亡時期,五個部落往往各自爲戰,甚至於,不乏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舉。

爲了使諸部落能真正團結起來,巴氏、樊氏、氏、相氏、鄭氏五個大部落決定推舉一名大族長。

至於推薦的方式,自然就是通過武力。

最終,巴氏一族取得了勝利,因此,這些包括樊氏、氏、相氏、鄭氏在內的部落,後來被中原統稱爲巴人,而諸部落聯合建立的國家,亦統稱爲巴國。

在漫長的歲月中,巴蜀兩國時常和睦、時常爆發戰爭,但最終,終歸是誰也無法奈何對方,於是乎,蜀國的杜姓王,與巴國的大首領巴氏取得了默契,雙方儘可能地避免發生衝突。

這並非是說巴蜀兩國拋棄了仇恨、放下了成見,只不過是因爲雙方都沒有把握戰勝對方,因此只能達成和平。

兩國間的戰爭逐漸趨向平息,雙方都有意朝着其他方向擴張。

其中,蜀國主要是向西南擴張,而巴國則是向北方擴張。

相比較此時已經形成類似中原國家那般穩定文化的蜀國,巴國仍處於氏國的初期,而氏國初期的典型現象就是不斷地擴張,吸納、搶掠外族人口補充族人(包括奴隸)的數量。

在向北擴張的途中,巴人碰到了從隴西郡向中原遷移的趙氏一族,雙方展開了戰鬥。

最後,趙氏一族在秦嶺之人的幫助下,戰勝且重創了巴國。

此後,趙氏一族繼續東遷,逐步攻取了三川、鄭國、樑國,建立了魏國,而巴國則因爲這場戰爭,實力大受損失。

見此,蜀國立刻就打破了此前兩國互不侵犯的默契,立刻派兵攻打巴國。

畢竟對於蜀人而言,巴人是侵奪了他們一半土地的敵人,哪怕不是爲了仇恨而是爲了後代子孫,他們也得將這些敵人趕出這片土地。

但沒想到的是,縱使是因爲與魏秦兩國先人戰爭而損失慘重的巴國,最終仍頑強地守住了巴郡。

最終,蜀國只能奪回曾經屬於他們的漢中,卻無法奪回巴郡。

爲了避免國人無謂的傷亡,蜀國改變的策略,他讓弟弟前往漢中郡,在當地建立了苴國,作爲蜀國的附屬國,截斷巴國的北上之路,試圖對巴國展開兩面夾擊。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趙氏一族的本家、隴西魏氏,它當時向東南方向擴張也很頻繁,當時仍然還強盛的隴西魏氏,讓蜀國頗爲警惕,希望苴國能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

然而,雖然最初幾代苴國的君主,還牢牢記着他苴國的使命,可時間一長,因爲種種原因,苴國不滿足於作爲蜀國的附庸國。

在這段期間,巴國拉攏苴國,雙方聯合共同抗拒蜀國。

苴國的君主雖然明面上不打算與蜀國徹底撕破臉皮,但不可否認,苴國確實在暗中幫助巴國,使得原本蜀國強而巴國弱的局面,逐漸趨向平衡。

就這樣過了若干年後,中原逐漸形成了韓、齊、魏、宋、魯、楚、衛等諸國,而在巴蜀之地呢,蜀國就像後來的齊國那般,由於過於安逸而逐漸失去了先祖的血性,國力逐漸由盛轉衰。

按理來說,這本該是巴國趁機傾吞蜀國的好機會,但遺憾的是,巴國內部亦不團結。

可能是因爲蜀國這個最大的敵人已經日暮西山,在失去了威脅的情況下,樊氏、氏、相氏、鄭氏不再認可巴氏常年佔據大族長的位置,他們不在聽從巴氏部落的命令,各自爲戰,或攻打蜀國,或吞併其餘小部落,以至於到最後,蜀國這個日暮西山的舊日強國依舊還苟延殘喘,巴國內部的諸部落卻彼此打得不可開交。

那些部落的族長們,誰都想吞併其餘部落成爲巴國的王,然後再吞併蜀國這個曾經強大的鄰居,成爲巴蜀之地唯一的君主。

直到如今,巴國內部還在征戰。

……

在前往巴地的途中,張啓功聽羋芮講述了巴蜀兩國的歷史,他實在不知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蜀國姑且不論,畢竟蜀國就像中原諸國那般,經歷了兼併、擴張、發展自身文明等諸階段,雖然如今變得衰敗,不復當年的強盛,但盛極而衰本來就是這世間的真理,倒也並不出奇。

不過巴國嘛,張啓功就實在是看不懂了。

羋芮口中曾經強盛一時的蜀國,用了幾百年都沒有徹底驅逐巴人,由此可見巴國在對抗外敵非常團結,且自身的實力亦不弱。

可是當唯一的敵人蜀國失去威脅後,巴國內部立刻就分裂了,不復曾經的團結,居然開始同室操戈,以至於連蜀國這個曾經的敵人仍然在旁苟延殘喘亦顧不上了。

除了愚蠢兩字外,張啓功實在不知該如何形容。

不過他也明白,巴國之所以最後會弄到分裂的局面,主要還是因爲曾經作爲大族長的巴氏部落不夠強大,或者說,巴氏部落的首領欠缺幾分手段與權謀,倘若換做他魏國君主趙潤,相信早就一統巴蜀之境、反攻中原了。

不不不,區區西闢之地的夷主,豈能與我大魏之主相提並論?我也真是……

暗自搖了搖頭,張啓功詢問羋芮道:“羋芮大人,那供奉貴方爲神女的,不知是巴國的哪個部落?”

“巴氏。”羋芮言簡意賅地回答道。

巴氏……巴國類似王族的存在麼?

張啓功心中微微一凜,不由自主地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與他們同行的平輿君熊琥,心下略得恍然。

他本來就覺得奇怪,感覺平輿君熊琥雖然是羋芮的堂兄,但隱隱約約有討好後者的意思,如今一聽羋芮透露真相,他終於明白了。

而在不遠處,平輿君熊琥瞧見張啓功看向自己的目光,心下亦有些無可奈何。

說實話,他一點也不希望羋芮將有關於巴蜀的情報透露給張啓功,但他無法阻止羋芮那丫頭,畢竟他也明白,似羋芮這種沒有城府、甚至還有點笨的傻丫頭,碰到張啓功這種城府、心計無不上乘的傢伙,那保準會被套出所有的訊息,他雖能阻止一次,還能次次都阻止麼?

這不,在平輿君熊琥憤懣的眼神中,張啓功繼續詢問着有關於巴氏部落的現況與平輿君熊琥想得略有出入,張啓功可不認爲這些消息是他從羋芮口中‘套’出來的,畢竟羋芮這丫頭在熊琥與張啓功二人心中的形象,稍有些出入。

“巴國目前的君主叫做巴,目前居住在江州。我曾經見過他幾回,是一個很仁慈的人。”說着,羋芮便開始講述她當時與巴相見時的經過。

張啓功聽得非常仔細,並且對巴這位巴國的君主有了大概的瞭解大抵就是公輸興一流,雖有志於整合國家,奈何手段權謀皆不出衆,更要緊的人,做事也不夠心狠手辣。

在勢力混雜的巴國,似這等懦弱的君主,如何能整個國家?

暗暗搖了搖頭,張啓功又問道:“這麼說,楚國近些年來與巴國的貿易,其實對象就是江州的巴氏一族咯?”

他轉頭看向平輿君熊琥,正巧後者亦憤懣地盯着他看。

哈哈,雖不中亦不遠矣!

瞧見平輿君熊琥那鬱悶的表情,張啓功心知自己必定猜中了**成在巴國境內與楚國交易的對象,如若不是巴國的君主巴,也必定是巴氏一族的人。

看來楚國打算照搬當年他們從魯國得到《魯公秘錄》的那一套把戲。

張啓功心下暗暗冷笑。

冷笑之餘,他亦盤算能否在這件事中使他魏國獲得利益。

當然,這件事張啓功並不着急,相比之下,他更熱衷於找到楚水君,殺掉此人,取得羋芮的信任,然後說服這位羋芮大人倒向他魏國這邊。

想到這裡,他輕笑着詢問道:“羋芮大人,在下以爲,既然楚水君已懷疑平輿君有殺他之心,想必不會輕易前往與貴方交好的巴氏,而會選擇樊氏、氏、相氏、鄭氏等欲取代巴氏一族的部落,羋芮大人不妨派人在這些部落境內打探一番,想必能打探到楚水君的消息。”

對啊,這個張啓功真的好機智啊……

羋芮驚訝地看向張啓功。

這次,張啓功清楚瞧見了羋芮那下意識微微睜大眼睛的‘吃驚狀’,心下不由地暗暗得意。

然而就在這時,小道的前方迅速奔來兩名巫女,在見到羋芮後,施禮說道:“大巫,找到楚水君的行蹤了!”

“當真麼?”羋芮驚喜地問道。

當即走向那兩名巫女,將其帶到不遠處仔細詢問起來。

哈哈,就連上蒼都站在我這邊,楚水君那狗賊,此番必死無疑!

在得到確認的消息後,羋芮心中大喜。

她完全沒有想到,她手底下的巫女瞎碰亂撞,居然還能撞見了楚水君的行蹤。

這可真是天助我也!

而此時,看着羋芮遠處的背影,張啓功臉上的笑容變得頗爲尷尬,緊接着,他就感覺面頰微微有些灼熱感。

原來她早就已經派人去打探了麼,這可真是……

張啓功面色訕訕,他本來還想賣弄一下自己的聰慧,在那位羋芮面前博得幾分好感,卻不曾想,對方早早已經想到。

這下丟臉了……必須想辦法挽回顏面。

張啓功暗暗想道。

而與此同時,平輿君熊琥亦盯着張啓功的表情,見後者的神色一下子變得詭譎起來,心中亦聯想連篇。

這個張啓功……不知在打什麼鬼主意,我需小心防範。

他暗暗想道。

而此時,羋芮已從不遠處走了回來,略帶驚喜地說道:“已打探到楚水君的行蹤,這狗賊目前正在相氏一族的境內。”

聽聞此言,張啓功與平輿君熊琥對視一眼,皆微微皺了皺眉。

很顯然,張啓功的判斷是正確的,楚水君並沒有選擇作爲巴國正統的巴氏一族,而決定從相氏一族入手。

而這就意味着,一旦楚水君與相氏一族達成相關協議,介時他們再想伏殺楚水君,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第459章:羚、羯部落的請求第334章:姐妹重逢第1109章:主動投效 二 『加更19/27』第七十一章:試探 二第939章:露面!第三位北原十豪! 二第876章:“一日”戰役『加更23/33』第62章:廉駁與李睦第528章:刀劍禁令第716章:戰況膠着 二第293章:衛魯倒戈 二合一第1014章:北原十豪會晤! 二第780章:疑點重重第兩百一十一章:提醒第577章:放長線第294章:項末的決斷 二合一第334章:姐妹重逢第1084章:全國路網與軌道馬車第1321章:大梁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三章:堅韌的心第258章:心念 二 二合一第964章:開春第63章:最後的參與方第604章:惡徒!第405章:契機『補更14/14』第173章:萬世之基 二 二合一第272章:偷襲 二合一第371章:巧遇青羊 三第924章:身陷險境第1357章:漸起的風波第1255章:韓國求和第一百一十六章:暴怒的熊拓第869章:駐軍函谷第476章:霸道的和事老第857章:入秋第1345章: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第227章:全面攻韓 二合一第1334章:兄與弟第970章:韓軍撤離 二第1076章:審訊第1100章:考舉正試第1268章:慶賀勝利第127章:戰後返都 二合一第三百一十六章:兵鑄局的危機第447章:誰偷襲了誰 二第882章:東雍爭鋒第772章:會試奇聞第371章:巧遇青羊 三第654章:強攻銍縣第870章:各有籌謀第190章:韓然的對策 二合一第201章:圖謀 二合一第713章:震撼!陣前誘降!第1196章:冬日奔襲?! 二第1047章:君子欺之以方 二第697章:備戰第969章:韓軍撤離第1373章:決意第三百五十七章:回國第696章:戰況升級第十九章:宮學日常第1114章:韜光養晦的東宮黨第671章:靜觀齊軍 二第1349章:回絕第1156章:鴆虎出閘第830章:通牒『加更15/33』第1391章:訣別明志第142章:魏使訪韓 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七章:最後一張拼圖第433章:鏖戰!雒城防守戰! 二第1048章:戰略構想第406章:鞏地臣服第1309章:肅王的新玩具,重型弩炮第931章:韓騎衝鋒第400章:逼降 三第918章:一計不成第422章:改變戰術第1249章:重逢的舊識第112章:技擊之士 二 二合一第185章:魏韓對峙 二合一第741章:壽郢西郊,首輪交鋒第187章:魏韓對峙 三 二合一第162章:興安三年 二合一第895章:營變第928章:火中取栗第428章:內賊 二第1316章:劃分宋郡第489章:說服 五第582章:老健的趙來峪第861章:準備觀戰第1130章:塵封的故事 二第1028章:姬潤與韓然 二第101章:價值 二合一第129章:新君繼立 二合一第225章:沿海襲韓 二合一第1159章:王庭戰慄第352章:局勢扭轉第二百八十四章:靠山第1038章:魏韓邊市第384章:誘敵
第459章:羚、羯部落的請求第334章:姐妹重逢第1109章:主動投效 二 『加更19/27』第七十一章:試探 二第939章:露面!第三位北原十豪! 二第876章:“一日”戰役『加更23/33』第62章:廉駁與李睦第528章:刀劍禁令第716章:戰況膠着 二第293章:衛魯倒戈 二合一第1014章:北原十豪會晤! 二第780章:疑點重重第兩百一十一章:提醒第577章:放長線第294章:項末的決斷 二合一第334章:姐妹重逢第1084章:全國路網與軌道馬車第1321章:大梁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三章:堅韌的心第258章:心念 二 二合一第964章:開春第63章:最後的參與方第604章:惡徒!第405章:契機『補更14/14』第173章:萬世之基 二 二合一第272章:偷襲 二合一第371章:巧遇青羊 三第924章:身陷險境第1357章:漸起的風波第1255章:韓國求和第一百一十六章:暴怒的熊拓第869章:駐軍函谷第476章:霸道的和事老第857章:入秋第1345章: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第227章:全面攻韓 二合一第1334章:兄與弟第970章:韓軍撤離 二第1076章:審訊第1100章:考舉正試第1268章:慶賀勝利第127章:戰後返都 二合一第三百一十六章:兵鑄局的危機第447章:誰偷襲了誰 二第882章:東雍爭鋒第772章:會試奇聞第371章:巧遇青羊 三第654章:強攻銍縣第870章:各有籌謀第190章:韓然的對策 二合一第201章:圖謀 二合一第713章:震撼!陣前誘降!第1196章:冬日奔襲?! 二第1047章:君子欺之以方 二第697章:備戰第969章:韓軍撤離第1373章:決意第三百五十七章:回國第696章:戰況升級第十九章:宮學日常第1114章:韜光養晦的東宮黨第671章:靜觀齊軍 二第1349章:回絕第1156章:鴆虎出閘第830章:通牒『加更15/33』第1391章:訣別明志第142章:魏使訪韓 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七章:最後一張拼圖第433章:鏖戰!雒城防守戰! 二第1048章:戰略構想第406章:鞏地臣服第1309章:肅王的新玩具,重型弩炮第931章:韓騎衝鋒第400章:逼降 三第918章:一計不成第422章:改變戰術第1249章:重逢的舊識第112章:技擊之士 二 二合一第185章:魏韓對峙 二合一第741章:壽郢西郊,首輪交鋒第187章:魏韓對峙 三 二合一第162章:興安三年 二合一第895章:營變第928章:火中取栗第428章:內賊 二第1316章:劃分宋郡第489章:說服 五第582章:老健的趙來峪第861章:準備觀戰第1130章:塵封的故事 二第1028章:姬潤與韓然 二第101章:價值 二合一第129章:新君繼立 二合一第225章:沿海襲韓 二合一第1159章:王庭戰慄第352章:局勢扭轉第二百八十四章:靠山第1038章:魏韓邊市第384章:誘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