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夜談 二

『這……還能這麼算?』

司馬安皺眉望着趙弘潤,頗有些不能接受趙弘潤這種“新穎”的言論。

畢竟他感覺這位肅王殿下的言論,彷彿有種足以顛覆他以往所奉行的觀念的力量。

“大將軍似乎並不心服?”

有可能是注意到了司馬安的表情,趙弘潤輕笑着說道:“那就用事實說話。……咱們來算一筆賬吧。”

“算一筆賬?”司馬安滿臉疑惑。

“對。”趙弘潤點了點頭,思忖道:“就拿去年本王從楚國吸納的那四十餘萬楚民來做例子。……按照大將軍的性子,多半會將這些人全部殺掉吧?”

“……唔。”司馬安應了一聲,並無反駁的意思。

見此,趙弘潤問道:“那麼請大將軍算算,殺掉那四十萬楚民,碭山軍的犧牲將如何?”

“與四十餘萬楚民打仗?”司馬安皺了皺眉,他的意思彷彿是在說:『我豈會怎麼傻,率領一萬兩千五百名碭山軍士卒,跟四十萬楚民正面衝突?』

也難怪,畢竟雙方的人數相差地實在太大了,一旦那四十萬楚民豁出性命,那絕對是片刻工夫就能將僅一萬餘人的碭山軍淹沒。

在絕對的人數優勢面前,無論碭山軍的士卒如何訓練有素,其裝備又如何精良,也很難取得勝利。

畢竟換算下來,就相當於一名碭山軍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殺掉相近四十人。

別以爲四十人這個數字並不多,事實上,哪怕是碭山軍的士卒,在一場戰爭中的人均殺敵數也不過是三到五人而已。

因爲在戰場上,交戰的兩軍士卒處在你死我活的局面,誰都想着殺死對方,使自己活命。

因此,絕沒有人會考慮保留體力,是故每一次揮舞武器,都會使出渾身的力氣,這就使得士卒們在戰場上的體力消耗情況尤其嚴重。

然而,一旦在戰場上過於消耗了體力,就意味着士卒無力再抵擋後一波敵軍使出渾身力氣的一擊。

而這個時候,就要看指揮戰事的將領看待麾下軍隊的態度了。

拿楚國的將軍們來說,楚國有很多將領就拿士卒的性命當消耗品使用,前隊的士卒戰死,後隊的士卒繼續往前衝,純粹用人命來堆砌勝利,而魏國這邊,似百里跋、司馬安這些大將軍,就會選擇用變換士卒陣型的方式,用後隊的士卒代替前隊的士卒,讓前隊的士卒獲得珍貴的、喘口氣的機會。

正因爲如此,仔細算下來,哪怕碭山軍處在第一線的步兵們,其實也沒有多少殺敵的機會,

因爲他們在殺死幾名敵軍後,就會因爲陣型的改變而被調到後隊。

從頭到尾,說死了也只會遇到三到七名左右的敵軍士卒而已。

而且這還不能保證,碭山軍的士卒每次都能成功地將敵軍殺死。

因此,在一場戰爭中,每名士卒平均砍殺四十人,這絕對是難如登天的事,要知道有很多剛入伍的士卒,哪怕是訓練過的士卒,由於缺少相關經驗的關係,他們在上了戰場後,幾乎都會被肅殺的戰場氛圍嚇傻,握着兵器不知所措,結果就是連一名敵軍都殺不掉,反而自己丟了性命。

這是司空見慣的事。

只有那些見識過殘酷的戰場,哪怕他並未在戰場上成功殺死敵軍,這樣的士卒,纔可稱之爲是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士卒。

這也正是前一陣子南樑王趙元佐在組建『西征軍』時,希望從召陵軍、商水軍、鄢陵軍抽調一部分上過戰場的老卒的原因。

畢竟對於一名士卒而言,無論訓練地如何,是否上過戰場,這是決定他們日後在戰場上存活機率的最根本原因。

因爲在自古以來的戰事後,新兵的存活機率最高也僅僅只有三成。

打個比方說,一百名新兵,第一場戰事過後,頂多只能剩下三十人,而第二場戰事後,或許還能剩下十五人,待等第三場戰事後,會剩下十人左右,而這十人,便可稱之爲是『老卒』。

至於『善戰的精兵』,一百名新兵中最後能剩下一到兩人,這已經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了。

然而,不妨去問問那些參加過複數戰爭的老卒甚至是精兵,看看他在那幾場戰事中的殺敵數加起來總共有沒有四十人。

答案是,微乎其微。

這就是戰爭,廝殺的雙方,都會派出最出色的戰士,因此,別以爲殺敵數是那麼好賺取的,事實上,有很多老卒其一輩子的殺敵數都在十人以下,而這,便已經是足以向人炫耀的資本。

所謂的能以一敵百的士卒,不能斷言說沒有,但終歸只是罕見的例子而已。

『注:這隻針對人均殺敵數,若是用計謀,利用大自然的威力,比如火攻、水攻等等,不在包含範圍內。』

因此,哪怕是司馬安,都不敢妄言能率領萬餘碭山軍殺死四十餘萬楚民。

而趙弘潤彷彿是看穿了司馬安心底的想法,笑着說道:“大將軍儘管做最有利的估計。”

“……”司馬安有些不快於趙弘潤那彷彿勝券在握的語氣,沉聲說道:“所餘……五成吧。”

這句話的含義是,司馬安覺得殺光那四十餘萬人,他碭山軍大概還能剩下五成左右。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最有利的估計”,偏袒到就連身爲當事人的司馬安都感覺有些臉紅的地步。

但趙弘潤根本無所謂,畢竟這筆賬,他擺明了是贏的。

“嗯,殺敵四十餘萬,自損六千……呵呵呵。”他意義不明的笑聲,讓司馬安倍感尷尬。

“不過無所謂。……話說回來,本王這邊選擇懷柔之策,戰績是『殺敵四十餘萬、不損一兵一卒』。那麼問題就來了,大將軍真以爲,這兩者的優劣勢,僅僅只在於那六千人的自損麼?”說到這裡,趙弘潤搖了搖頭,正色說道:“不,這兩者優劣勢的差距,撇開那六千人的自損外,還得包括收納入我大魏的四十餘萬楚民。這四十餘萬人,在歸降我大魏後,每年上繳戶稅,便可達千萬大錢。……二十年後,這四十餘萬人,便會變成六十萬,甚至是百萬人,其中,男丁至少有十萬乃至二十萬的數目,這就意味着,我大魏可得至少十萬的兵源……”

在隨後的時間內,趙弘潤詳細地向司馬安計算那一筆筆由那四十餘萬楚民所產得的“好處”,每算一筆,司馬安的眉頭便皺緊一分。

待算到最後得出明確的結論,即那四十萬楚民可供養起三支像碭山軍的這樣的軍隊時,司馬安屏着呼吸,一言不。

畢竟在趙弘潤證據確鑿、條理分明的“證據”面前,他實在無從反駁。

最後的最後,趙弘潤誠懇地對司馬安言道:“大將軍,我大魏國民僅八十萬戶左右,國民數量約在六百萬左右。而南邊的楚國,其國民卻是我大魏的三四倍,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麼?……這意味着,楚國若是真欲對我大魏展開滅國之戰,十名農民中招募一人蔘軍,便可以招募至少兩百萬人的軍隊。兩百萬人,對於我大魏而言,這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我大魏三成的國民,相當於我大魏過一半的壯年男丁,約六到七成左右……更關鍵的是,若是我軍得勝而楚軍戰敗,則楚國仍然有充足的兵源,甚至於,只要二十年工夫,他們便可恢復這一仗的損失;而倘若是我國戰敗呢?國內約六到七成的男人戰死疆場,到時候,會有多少戶吃軍餉的軍戶人家會餓死?這個後果,別說二十年,恐怕百年都不見得能恢復元氣。……若是我大魏的國民人口亦如楚國那般,哪怕一時處於劣勢,亦仍有退路,反之,一旦戰敗,便是國破家亡,這就是國民人口多寡所造成的直接影響,亦是本王主張吸納外族人的原因,大將軍,這麼說你能理解麼?”

司馬安聞言默然不語。

趙弘潤都將這個道理分析到這種程度了,他又豈還會不明白。

可問題就在於,若是他認可了趙弘潤的這個觀念,這就意味着,他原先的觀念將被顛覆,以往他所堅定不移的信念,將會徹底坍塌。

當然了,這並不表示司馬安以往的信念有何錯誤,畢竟他身爲一位大將軍,殺死外敵、排除一切可能會威脅到魏國的勢力,這並沒有錯。

只不過,他司馬安是站在『將軍』的立場看待這件事,而趙弘潤,則站在更高的位置,從『君王』的角度看待問題罷了。

對於一位君王而言,先採取的永遠是懷柔之策,情非得已動用武力,那永遠是最後的選擇,畢竟自古戰爭『殺敵一千、自損位賢明的君王,絕不會動不動就興起戰爭,除非是別有所圖。

比如,將國內百姓的階級矛盾轉嫁到對外戰爭的矛盾上去,緩和國民情緒;亦或是通過外交途徑卻無法解決問題,唯有動用武力等等。

因此,趙弘潤與司馬安的觀點其實都沒有錯,區別僅在於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罷了。

“我大魏,遲早會收復三川的,這一點,本王可以向大將軍保證。但是,本王會選擇更加柔和的方式,將三川之民接納到我魏人當中,逐步使其心悅誠服地成爲我魏人中的一員,就如數百年前的樑國人與鄭國人……”

『……』

司馬安聞言望了一眼趙弘潤。

倘若說換做其他人,他並不會相信,可換做是這位去年擊敗了楚國,併成功將四十餘萬楚民拉到魏國的肅王,司馬安彷彿隱隱有種『這位肅王殿下的確能辦到』的錯覺。

但與此同時,一股悵然若失的感覺亦浮起於司馬安的心頭。

“即是說,某……無用武之地了麼?”(未完待續。)8

第67章:西河戰役! 二合一第1379章:山雨欲來風先起第1121章:中陽行宮第1049章:暗爭序幕第一百五十五章:兵不血刃第三百四十章:秦少君第481章:肅王的怒!第974章:充斥違和之感的梟雄第588章:再次搞砸第390章:鴉嶺峽夜伏『補更11/14』第八十二章:浚水營第1185章:力挽狂瀾?長信侯王戩!第1273章:魏天子的執念第941章:再進兵!第一百五十八章:曹玠歸來第427章:內賊第一百章:唯一的聲音第559章:鄢陵驚聞第一百五十八章:曹玠歸來第一百一十六章:暴怒的熊拓第1342章:曲樑侯府之變 二第480章:輿論 二第119章:局勢與算計 二合一第1089章:二月第二百三十八章:殺雞儆猴第496章:影響第1359章:漸起的風波 三第二十章:宮學日常 二第九十一章:部署第1008章:陷城第二百七十一章:羋姜的警告第1190章:此進彼退第402章:差別待遇『補更13/14』第一百四十一章:楚軍潰敗第1268章:慶賀勝利第1072章:打壓之始 二第1063章:惡客! 二第1148章:出征 二合一第829章:衝突 二第六十九章:聖意第408章:歃血爲盟第600章:交涉第313章:年末 二合一第1220章:筵席第1384章:心結與脫身 二合一第707章:耿直的固陵君第1292章:宋地叛軍第995章:淇關之戰第三十三章:暴露第227章:全面攻韓 二合一第一百二十章:熊拓的決定第1287章:雍王闢謠第643章:搶功第五十七章:神乎其才第75章:鉅鹿攻防 二合一第955章:援軍 二 『加更31/33』第85章:楚齊泗水戰役 二合一第64章:大爭之世! 二合一第1033章:和議第1004章:兵臨城下第5章:召見第七十一章:試探 二第1326章:慶王跌倒 二第299章:鬧劇 二合一第286章:決戰之日第三百二十九章:成皋合狩之消息第782章:疑點重重 三第二百六十四章:鑄模第1228章:山陽之戰! 四第1219章:再臨咸陽 二第541章:裂隙第353章:抵達河西第1116章:皇狩前夕 二 『加更20/27』第896章:營變 二 『加更28/33』第三十一章:不速之客第330章:昭武八年第850章:八月初第326章:巴郡之戰第三百六十六章:成皋關下 二第319章:誤會 二 二合一第1017章:兩軍備戰第1225章:山陽之戰!第1016章:北原十豪會晤! 四第三百六十三章:夜第1206章:渭陽君贏華第610章:格局第910章:皮牢關戰役第240章:大梁戰役 二 二合一第10章:頤王的不安 二合一第1149章:川雒的分歧第538章:鎮壓第881章:風雲又起,東雍爭鋒『加更24/33』第2章:太子趙潤 二 二合一第934章:出擊!遊馬重騎! 二第十六章:同滑第256章:進與退 二合一第一百九十五章:姬潤與熊拓第1156章:鴆虎出閘第196章:戰略上的欺騙 二合一第452章:崩離的羯角 二
第67章:西河戰役! 二合一第1379章:山雨欲來風先起第1121章:中陽行宮第1049章:暗爭序幕第一百五十五章:兵不血刃第三百四十章:秦少君第481章:肅王的怒!第974章:充斥違和之感的梟雄第588章:再次搞砸第390章:鴉嶺峽夜伏『補更11/14』第八十二章:浚水營第1185章:力挽狂瀾?長信侯王戩!第1273章:魏天子的執念第941章:再進兵!第一百五十八章:曹玠歸來第427章:內賊第一百章:唯一的聲音第559章:鄢陵驚聞第一百五十八章:曹玠歸來第一百一十六章:暴怒的熊拓第1342章:曲樑侯府之變 二第480章:輿論 二第119章:局勢與算計 二合一第1089章:二月第二百三十八章:殺雞儆猴第496章:影響第1359章:漸起的風波 三第二十章:宮學日常 二第九十一章:部署第1008章:陷城第二百七十一章:羋姜的警告第1190章:此進彼退第402章:差別待遇『補更13/14』第一百四十一章:楚軍潰敗第1268章:慶賀勝利第1072章:打壓之始 二第1063章:惡客! 二第1148章:出征 二合一第829章:衝突 二第六十九章:聖意第408章:歃血爲盟第600章:交涉第313章:年末 二合一第1220章:筵席第1384章:心結與脫身 二合一第707章:耿直的固陵君第1292章:宋地叛軍第995章:淇關之戰第三十三章:暴露第227章:全面攻韓 二合一第一百二十章:熊拓的決定第1287章:雍王闢謠第643章:搶功第五十七章:神乎其才第75章:鉅鹿攻防 二合一第955章:援軍 二 『加更31/33』第85章:楚齊泗水戰役 二合一第64章:大爭之世! 二合一第1033章:和議第1004章:兵臨城下第5章:召見第七十一章:試探 二第1326章:慶王跌倒 二第299章:鬧劇 二合一第286章:決戰之日第三百二十九章:成皋合狩之消息第782章:疑點重重 三第二百六十四章:鑄模第1228章:山陽之戰! 四第1219章:再臨咸陽 二第541章:裂隙第353章:抵達河西第1116章:皇狩前夕 二 『加更20/27』第896章:營變 二 『加更28/33』第三十一章:不速之客第330章:昭武八年第850章:八月初第326章:巴郡之戰第三百六十六章:成皋關下 二第319章:誤會 二 二合一第1017章:兩軍備戰第1225章:山陽之戰!第1016章:北原十豪會晤! 四第三百六十三章:夜第1206章:渭陽君贏華第610章:格局第910章:皮牢關戰役第240章:大梁戰役 二 二合一第10章:頤王的不安 二合一第1149章:川雒的分歧第538章:鎮壓第881章:風雲又起,東雍爭鋒『加更24/33』第2章:太子趙潤 二 二合一第934章:出擊!遊馬重騎! 二第十六章:同滑第256章:進與退 二合一第一百九十五章:姬潤與熊拓第1156章:鴆虎出閘第196章:戰略上的欺騙 二合一第452章:崩離的羯角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