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知道新的電腦所搭配的操作系統,是否真能取代Windows,併成功進入個人消費者市場。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點很重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尤其是華夏的系統可能通過量子模擬技術而獲得顯著性能提升跟創新的情況下,就需要從技術跟市場兩個層面來評估它可能帶來的威脅……”
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市,微軟總部。新上任的微軟CEO布拉德·史密斯,正在主持這次重要會議。
四年前,薩蒂亞·納德拉被趕走之後,比爾·蓋茨再出江湖,臨時救場。
局面穩定之後,比爾·蓋茨再次退休,之前擔任微軟總裁的布拉德·史密斯重新接任了CEO的職務。
說實話,當時跟比爾·蓋茨討論之後,布拉德·史密斯對於未來可能會比較艱難是有心理預期的。
但他是真沒想到會艱難到這種程度。
這三年他也曾想過對Windows做一些大的更新,更好的適應智能時代,以應對來自華夏的挑戰。
可惜的是,現在預想中具備時代科技顛覆性的Windows12還在實驗室的裡。但華夏的量子模擬電腦卻先要出來了。
說實話,這對於布拉德·史密斯來說是個極大的打擊。畢竟升級一款新的Windows系統按道理應該比從零開始設計一款全新的電腦加操作系統,要簡單很多。
而且win12本就是在計劃之中的事情,他上臺之後只是開始更重視這個項目,將優先級提高而已。
結果現在雙方的效率差距竟然大到這種地步,一度讓布拉德·史密斯懷疑華夏傳出的是一個假消息。
直接到華夏官媒都下場開始大肆宣傳即將在元旦舉辦的量子模擬計算機發佈會,才讓他最終確定這事大概率是真的。
又種發自內心的慌,甚至布拉德·史密斯一度想要向董事會辭職。
人一旦有錢了往往就喜歡追求一些精神境界方面的東西,布拉德·史密斯也一樣。
他不缺錢,所以肯定不想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比如曾經輝煌一時的微軟在他的手上被幹廢了……
所以這位上任沒多久的新任CEO兼總裁是真的很急,還很糾結。
布拉德·史密斯也想過辭職,但又捨不得這麼早就放棄權力。
其實很多人想法都差不多。這個時候微軟高級管理層都已經開始人心浮動。甚至不止是微軟,整條PC利益鏈上的所有所謂高科技公司的高管們,以及高級工程師研發者,都處於不太淡定的情緒之中。
畢竟華夏這是在掘根。
如果量子模擬計算機真的能夠替代通用的個人電腦產品,那可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代表着之前所建立的專利護城河都沒用了。
至於服務器領域,那就更不用說了。事實上量子模擬計算本機更適合做服務器使用。直接推廣成爲個人通用電腦難度才更大。
所以華夏的這個動作,放到戰場上,不亞於科技層面的諾曼底登陸。
布拉德·史密斯當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這次會議他的發言其實很簡潔,只是把現在的情況簡單描述了一遍,便看向了微軟的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
他擔任CEO之後,替換了百分之八十的微軟高層職位。但並沒有動凱文·斯科特的位置。
原因無他,這位大佬本就是極爲資深的技術領袖,之前在谷歌擔任過多個技術職位,來到微軟之後,不但負責微軟的技術戰略,而且還是OpenAI的創始成員之一。
這位在公司的影響力太大了!
更別提凱文·斯科特也一直在負責量子計算的發展。或者說微軟所有關於前沿領域的開發跟創新,都離不開他。
能力越強,在這種危機時候越會被寄予更大希望。但可惜的是此時的凱文·斯科特其實也很懵。
正因爲他負責過量子計算的研究,包括倡議了建立一個量子云服務平臺,所以比一般的技術人員更清楚這東西的難度。
他壓根就想不明白,量子模擬計算機怎麼可能做成商用個人通用計算機產品的,更想不明白華夏人是怎麼成功的。
但當他接觸到布拉德·史密斯期待的目光,自然不能這麼回答,不然就太悲觀了。
起碼華夏這款產品正式發佈之前,他也不好這麼悲觀。
略微思考之後,他便開口了:“首先我們必須深入瞭解華夏的操作系統是如何集成量子計算跟其他一些新興技術的,比如人工智能。
但現在我們很難得到準確的情報。林林總總的一些消息,並不能讓我們對這款產品一窺全貌。
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都是通過網絡。假設網絡上那些傳言是真的,他們能夠通過量子模擬提供極高的處理速度和前所未有的性能……
嗯,那也許就意味着我們需要更迅速的推進Windows的架構創新,特別是量子計算支持這塊。
比如給與Azure Quantum團隊更多的支持,同時投資與更低延遲的量子網絡技術。但能否成功,我不敢保證。”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話了。
他之前在提交的報告裡就是這麼寫的。
但沒辦法,現在所有東西都是未知的,在不瞭解華夏那個量子模擬聯盟做出的新產品之前,他是真不好給出實際的建議。
這個回答也讓布拉德·史密斯感覺頗爲失望,他想聽的並不是這種萬金油式的建議。
暫時都不能實現突破的東西,說了跟沒說有什麼兩樣?再說了,去華夏學習的那些科學家都是你委派的,竟然一點都有用的情報都拿不回來,怎麼好意思?
但沒辦法,布拉德·史密斯也不可能在這種會議上不給這種技術大拿面子。
只能將目光從布拉德·史密斯身上移開,看向他提拔的公司首席產品官——潘德·辛格。
雖然這位並不掌管技術,但技術跟不上了,說不定反而能給出些有用的意見。
只是還沒等潘德·辛格說話,他的秘書突然走進會議室,然後在衆高管的目光下,走到他身邊耳語了幾句。
雖然知道這次會議很重要,但沒辦法,之前布拉德·史密斯要求過,一旦有華夏那邊的消息,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他,不管他正在幹什麼。
聽完秘書在耳邊的低語,布拉德·史密斯一陣愕然,又輕聲確定了一句,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之後才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隨後秘書轉身離開,布拉德·史密斯看了一圈會議室裡微軟的高級管理們探詢的目光,突然感覺這次會議有些索然無味。
閉目沉思可片刻,又深吸了一口氣後他纔開口道:“剛剛我的公共郵箱收到一封來自華夏量子模擬計算聯盟的正式邀請函。華夏邀請我去參加明年一月一日在華夏舉辦的第一代量子模擬計算機太極系列產品的發佈會。另外,華夏量子模擬計算聯盟還在官網上公佈了一份重要嘉賓邀請名單。”
說到這裡,布拉德·史密斯可以停頓了片刻,給了會議室內高管思考的時間,才繼續開口說了下去。
“其中包括了微軟、英特爾、英偉達、IBM、ADM、谷歌、ASML、Ericsso、臉書、ins等等總計十三家的CEO或董事長參加這次產品發佈會。你們覺得我們應該去嗎?”
會議室內衆人開始面面相覷。這算什麼?打算貼臉開大嗎?這麼騷的操作誰想出來的?
一般來說,科技界的產品發佈會是不會這麼直接邀請友商的。更別提還是直接競爭對手的友商CEO。
倒不是擔心安全,主要是怕尷尬。
不然發佈會上,臺上的主持人真要是冒出一句“友商是傻逼”,讓這些友商大老闆坐在下面露出什麼表情合適?
這種層級的產品發佈會肯定是有現場直播的,甚至很可能不止一家直播。而且絕對可以相信現場諸多攝像大哥的職業操守。他們抓人的瞬間表情可是專業的。
但這次對面就這麼堂而皇之的邀請了,而且還不是邀請微軟在大華夏區的總經理,直接把邀請函發到全球CEO這邊來了。
這下好了,去不去都讓布拉德·史密斯覺得挺尷尬的。
當然,想不去是完全可以的。
畢竟一個跨國大公司的CEO兼總裁,是很忙的,只要用一句時間衝突就能應付過去。
提前一個月發邀請函,不一定能騰出時間屬於常識。
但布拉德·史密斯又覺得有些不甘心。如果不去的話,總覺得像是怕了對面一樣。
而且出於禮貌跟尊重,即便他不去的話,一般也應該委託一個人代替他去。
剛剛說了一堆廢話的凱文·斯科特這次主動發言了:“我覺得可以去。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去看看。華夏本就是微軟全球最重要市場之一。你上任以來還沒去華夏看過。
所以我們可以提前去看看,說不定還能提前瞭解一些情況。哪怕只是比其他家提前半個月瞭解一些技術細節,也能更好的幫助我們做出決策。”
布拉德·史密斯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技術方面的東西哪怕真比別人提前瞭解一些,對技術戰略的影響其實不大。
畢竟技術這塊的東西不是想要轉頭就能馬上做成的。
就比如微軟即便想要放棄操作系統去轉做搜索引擎,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對於公司的財務跟股價肯定還是有益處的。提前瞭解一些情況,有利於在這次產品發佈會之前做一些事情,公佈一些信息,來減小影響。
不過想到華夏模擬量子聯盟竟然這麼大大方方的邀請這麼多一流的西方企業參加這次發佈會,布拉德·史密斯不由得感覺更心塞了。
這起碼說明了華夏那邊對於這次推出的產品極有自信。否則以華夏愛面子的習性,肯定不會給他們這些人發邀請函。
就算髮了邀請函也不可能這麼大張旗鼓的在官網公佈出來。
都這麼做了,總不可能把他們騙到華夏都給幹掉吧?說實話,這一塊布拉德·史密斯對華夏還是很有信心的。
這麼無恥的事情只有西方人才做得出來。
不過他沒有立刻回答凱文·斯科特。
凱文·斯科特去一趟可以,他去不去還要再考慮一下。
說得更直白些,他打算隨大流。
華夏不止邀請他們一家,所以他要先問問其他人的意見。
如果大家都去,他就跟着一起去看看。如果大家都不去,他也不打算去湊這個熱鬧了。
畢竟他作爲微軟總裁兼任CEO也是要面子的。
……
西方這些大型科技公司的決策層此時想法其實都跟布拉德·史密斯差不多。
但想法其實各不相同。
不是每家公司都跟微軟一樣,雙方完全就是競爭關係。
雖然說微軟已經是世界第二大雲計算供應商跟最大的遊戲提供商。但這些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統基本盤之上的。
失去了操作系統的優勢,這些業務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所以雙方之間沒有任何緩衝的餘地,就是赤果果的競爭關係。包括英特爾,英偉達,AMD這些公司都是如此。
如果量子模擬計算機真會搶傳統計算機的市場,那雙方就是赤果果的競爭關係。
但像谷歌這樣的公司就不一樣了。雖然谷歌是最早提出量子霸權的公司,但畢竟谷歌的基本盤在搜索引擎跟廣告聯盟。
而且靠廣告賺了錢之後,谷歌未來實驗室的佈局很廣,所以跟量子模擬計算聯盟其實有合作空間的。
如果量子模擬計算設備真展現出遠超經典電子計算機的優越性,那麼在搜索引擎跟廣告方面進行合作,哪怕出讓一些利益,也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搜索引擎這塊,谷歌更懂西方人的使用習慣。如果能達成合作,那就是強強聯合。
所以相對而言,類似谷歌這樣的做應用軟件起家的公司,以及那些社媒軟件公司,其實更傾向於合作。
無非就是成爲新系統的開發者而已。只要對方開放接口就可以了。
是的,一封邀請函,就讓這許多公司高層的想法產生了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