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

短兵相接持續了近一個時辰,雙方都有近千人的傷亡,在今天的戰場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應該被責備,他們都竭盡所能做到了最佳,就算光軍的統帥是一羣相當苛刻的人,也不由得爲戰士們的英勇表現而流下熱淚。

潘正親眼目睹了,許多年輕的步兵——他們都是從光軍根據地徵收來的青年兒女——是如何倒在敵人的馬刀與長槍之下的,親眼看見了重傷的軍兵是怎麼用最後一口氣將敵軍從馬背上拽下來,拖到陣中亂刀戳死,身中數箭的大漢拼盡力氣揮動長槍的槍桿,砸碎敵人的刀劍和他們的手,靈巧的刀盾兵用盾牌死死護住自己,用手中的刀狠命的戳着敵人的脛骨,但最終是怎麼被對手用骨朵狠狠砸碎了肩膀;在陣地間奔波的女繡工是怎麼被敵人的長槍刺中,像一片樹葉一樣被挑起來,摔落在塵土與血污當中。

極度密集方陣的光軍步兵讓他的對手們驚歎又苦惱,一時間,素來是戰爭之神的騎兵,居然毫無辦法。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蒙古人取勝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到當天下午的時候,騎兵已經不願意繼續發動衝鋒了,不少多次參加過對高俊行動的蒙古士兵不由得長聲哀嘆:“一開始是我們的步兵打不過他們的步兵,然後是我們的步兵無法抵擋他們建立的騎兵,後來,我軍的騎兵對陣他們的騎兵都落入下風,現如今,我們的騎兵甚至已經不能沖垮敵軍的步兵,天可憐見,過些日子該怎麼辦?”

蒙古人終於決心後撤了,這不是他們所適應的打法,放火焚燒他們所佔據的那部分營寨之後,這些騎兵帶着悲憂的心情遠離戰場,連同伴的屍體都無法帶回家鄉。

但這幫人的撤退之路也沒有持續多久,當天下午,他們發覺前方後方左右各處都有光軍騎兵不懷好意的慢慢跟進。這羣人大概不知道,就在他們與光軍的三個步兵營生死纏鬥的時候,在他們東方不足三十里處,吉惕忽裡和他的六千蒙古勇士已經魂飄燕山。

蒙古人最後一次有威脅的攻勢,在潘正的指揮下被徹底瓦解,然而光軍也付出了慘痛的損失,整場戰鬥中共計被敵軍打破十一個步兵營,陣亡四千多人。

但是,他們雷霆有力的一擊消滅了蒙古軍隊最後的有生力量,爲其他各路友軍繼續施展對中都的包圍創造了條件,也古遠遠的才望見城西的烽火,尚未及率兵出陣協助友軍,整場戰鬥就已經結束。

但是光軍步兵卻沒做任何停歇,在潘正的命令下,所有人立刻點擊裝備,向東北方向進發,趁着敵軍騎兵兵力剛剛毀滅,去突襲燕山!

此時在燕山的那些重要關隘還有上萬的蒙古軍隊,他們只是些缺少戰馬,騎術不精,或老或幼的二線兵馬,亦或者是被強徵來的各地農民,但憑藉着天下奇險的各路關隘,依舊是很難啃的硬骨頭。

戰鬥結束的第二天晚上,燕山南側的南口關城下燃起了二十四堆篝火,潘正神色嚴峻的召集手下營級以上的全部軍官,在此折箭立下軍令狀,一天之內攻破南口,從背後突襲北口!

這是潘正的決心,現在別勒古臺正在向西南疾馳,想要通過燕山援助也古,齊昭在後面拖不了他多久,必須搶在別勒古臺軍團抵達燕山前佔據這道天然的地理屏障,所以雖然愛惜士兵的生命,此時也必須用鮮血染紅前進的道路。

各主要尖刀部隊都下定決心,都交上了本單位的決心書,其中有不少是用血寫成的。而在高俊授權下,潘正開出的賞格也極高,最先攻上去的步兵營,從營統制到士兵各賞1000元到100元不等。傷殘撫卹根據根據地原本標準再提高一成,全營番號再加榮譽稱號“南口”。

類似的場景發生在西北方向的紫荊關,不過這次進攻的方向反過來,是李銘在外線完成突破,從燕山以北攻打到燕山以南。

進攻艱難,各步兵營都損失了100~150人不等,最終奪取南口榮譽稱號的是資格很老,但一直缺少功勳的第十五重步兵營。

先後掃蕩紫荊關和南口之後,大家把目標對準了北口,這也是整個地域內最重要的據點。第一天的進攻,光軍就傷亡了一千七百人。

不少統制官找到他們對口的上級,表示不能這麼大,部隊頂不住了,要後撤,要另想辦法,要打聰明仗。

“燕山戰役就是這樣,咱們是用人命換時間,各部隊不要留後路,也不要把藏着掖着,都使勁往前衝,你們都填進去了,我跟着你們再往裡填。”這是潘正唯一的回覆。

軍官們只能閉上嘴,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燕山上旗幟飄揚,各營步兵掃蕩着山頭,與蒙古人在山坡上、峽谷間、峭壁下激烈對抗,傷亡數字幾乎是每一天都要往後面加一個0。

整整四天的艱難戰鬥,潘正、李銘、張惠、孫庭四路兵馬總計傷亡超過兩萬人,消滅山谷間的各蒙古軍隊也是兩萬有餘。

三月二十三,第27步兵營的幾名步兵前出偵察,嶙峋的亂石之間間或還能撿到蒙古人遺留下的箭矢和刀槍,看的出來他們之前是如何倉皇的從這一帶撤退的。

在戰鬥已經分出勝負之後,不少燕山北麓殘存的蒙古軍隊逃回了草原上,其人數不下一萬。

但他們繞過一座土包之後,卻看到對面有幾個鎧甲閃閃發亮、穿着皮袍子、帶着弓箭的騎兵,這幾乎是蒙古士兵的模板!

幾名弓箭手立刻準備,對方騎着馬,不可能逃走,只能搶佔先手,幹掉對手兩三個人在說。

他們這邊一有動靜,那幾個騎馬的人也被驚動了,他們扭頭看過來,發現敵人就要放箭,也立刻抽出刀槍準備迎擊。

關鍵時刻,還是有人感覺不對,前出偵查的步兵組裡面的那名隊正突然遠遠發現,對面有一名騎兵腰間,插着光軍的小旗。

儘管這意味着放棄反擊的可能性,但他立刻命令弓箭手不要放箭,全體收起武器:“你們是哪個部分的?”

這是一種非常友好的問候,僅限於在光軍之內,對面也顯得十分驚訝,緩緩的收攏兵器:“喃們遼東第三師第12騎兵營的。你們是擱哪來的?”

步兵分隊的心一下子都放了下來,那名隊正直接站起來,張開雙臂:“我們是第一是27步兵營的!”

“是軍報裡面那個挺有名的第27營嗎?”對面的騎兵們也立刻興奮起來,他們把武器牢牢的插好,然後空着手策馬奔來,士兵們交換了隨身攜帶的食品,互相留了姓名和番號,隨後就派人去回報大部隊。

對燕山的掃蕩終於徹底勝利,與此同時,孫庭的人馬也與潘正等人建立聯繫,遼東光軍也與主力部隊會師了。

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尾聲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尾聲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尾聲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前言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十五章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
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尾聲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尾聲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尾聲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前言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十五章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