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

然而,拿刀的人再內卷,只要刀刃不卷,照樣是能砍死人的,西夏軍隊越過阿乾的山脈,已經來到了臨洮府境內。儘管路上遭遇了當地土兵的抵抗,但西夏人還是成功的翻山越嶺,不遠處是一道河間谷地,那裡土地肥沃,正是臨洮府所在的地方。

來臨洮府不過半年,潘正把高俊臨走前給他的民政幹部都儘可能的安排職位,令其發揮作用,臨洮的農業生產大大恢復,並且利用洮水修建了廣泛的灌溉設施。

招降吐蕃諸部之後,潘正做主,奏明開封小朝廷,在狄道縣的西面,以康樂寨爲縣治,設立康樂縣,專門用來安置歸附的吐蕃諸部,理民訴訟,令其安心耕種放牧。

隨着控制區擴大,這一制度在後續幾年當中多次得到使用,爲了招降吐蕃人,潘正乾脆以州爲界,願意歸附的吐蕃人則設一縣。照這個標準,又在河州境內設置了東鄉縣,在積石州形成了夏河縣,在鞏州的吐蕃人組成武山縣,在蘭州歸附的吐蕃人成立了榆中縣,在洮州等地歸附的吐蕃人則建立臨潭縣、迭部縣。

騎兵前隊很快傳回來報告,金軍的大部隊已經前來,準備迎擊河西大軍。夏軍主帥嵬名令公得知金軍來迎擊,命令大將西壁囉乜率兵三千前去邀擊。

夏軍開赴戰場的時候,西壁囉乜就開始想這羣前來迎擊的金軍會是何人統帥,不出他的意料,在臨洮府東面數裡處的通谷堡,他見到的果然是潘正那副讓人討厭的臉。

潘正當然也一眼認出了對面的將軍,他正用非常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

“西壁將軍,別來無恙,不知小公子回去後情形如何,你父子和好如初了嗎?”

“你身爲中國的大將軍,難道陣前就只會談兒女情長的話了嗎?現在我來教教你在戰場上怎麼說話:投降,不然我會把你當魚一樣挖出你的內臟!”

“非打不可嗎?我不想和你打。”

“真不幸,你知道嗎?我想跟你打。”

西夏軍隊突然一起行動起來,上萬只馬蹄在地面掀起了巨大的塵霧,但是對面的永昌軍同樣動作敏捷,他們可不是太平軍那樣的步兵,大量的馬牛讓他們行動迅速,很快就結成了相應陣型,抵禦着敵軍騎兵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很快,敵人就顯得力不從心,也就是個把時辰之後,西夏人的攻勢開始減弱,而永昌軍的反擊也隨之而來,並且一次次的擴大,每一輪新的加碼都讓西夏的陣型徹底震動一次。

西夏騎兵雖勁,終不如中國堅韌。

當西壁囉乜從馬上摔下來的時候,三千夏兵已經消滅了一千多,剩下的人也都四面逃散,而金軍從四面八方圍了上來,潘正卻下令暫停追擊,任由他找到一匹戰馬逃離戰場。

“你的殘酷表現的多麼優雅啊,寧願看到我自由並受到羞辱,也不願意看到我關在枷鎖裡,你就自己耀武揚威吧!”逃離的西壁囉乜大聲罵了一句,但身體卻很誠實的向東狂奔,在那裡,嵬名令公已經得知了進軍不順的消息。

這次戰敗也是夏軍近年來少有的大虧,真正的敢戰之兵一下子折損了一成多,盔甲軍械的損失更是無從補充,這讓夏軍上下欲哭無淚。

然而嵬名令公並沒有處罰西壁囉乜,他知道,後者一定是已經盡心盡力了,但是永昌軍實在是不該有的強悍,就算是他親自上陣,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然而,這同樣意味着更大的問題,夏軍拼盡全力,但卻所獲甚微,不斷的損兵折將,卻連一寸土地都難以得到,眼下前鋒受挫,顯然不可能攻佔臨洮,但是一旦後退,去年一個冬季的準備又將徹底泡湯。

李遵頊是個性急的人,他堅持前任皇帝的策略,就是希望能趁着蒙古攻金這股大潮也撕下一口肉來吃,可是這幾年之中,一進一退精銳盡滅,所得到的土地卻連埋葬陣亡的士兵都不夠,如此下來民心盡失,怎能不讓他更加心急?

爲了儘早證明自己策略的正確,他一次次的不顧戰爭準備強行提前開戰,夏軍的攻勢一次比一次大,但是能維持的時間卻一次比一次短,甚至又恢復到了李元昊時代二十天不能破城就必須撤退的狀態。

如此一來,將士們不能自由的採用策略,只能計較日子儘快立點小功交差,夏軍在陝西的行動一天比一天艱難了。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信使前來報信:“樞密,陛下已經傳下來,要大軍即刻班師,返回中興府。”

這讓嵬名令公和西壁囉乜等人都大吃一驚:“我軍行動纔不過十日,糧草過半,如何就突然要撤軍?是不是國都不穩?”

“此事卑職哪裡知道許多,只是聽京中的貴人都說,陛下已經聯絡了漠北諸多部落,準備一起討伐鐵木真在斡難河的大營。”

這下子兩個人真的沉默了,鐵木真西征之初,要夏軍出征支援,然而朝廷上下爭論之後卻決心違拗大汗的意志,拒絕派軍前往西域。

這讓鐵木真憤怒異常,這之後,也許是力求自保,李遵頊賣力的攻打金朝,既想撕下一塊地方來壯大實力,又想以此來證明自己對蒙古依舊忠心耿耿。

現如今,大概是意識到南下陝西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李遵頊居然異想天開,想要和漠北諸部一道去攻打蒙古,這豈是容易的事情!

這種思路此時還是一個萌芽階段,但這正是潘正所願意見到的。雖然此番獲得了勝利,但是如果金朝四面面開戰的情況沒有解決,日後終究是要馬失前蹄的,想要勝利,高俊必須找到一個朋友。

李朱羅這條線可以用,西壁囉乜也不是挖不動的牆角,連年戰爭讓西夏人對李遵頊失望透頂,對他的合法性自然也是極大的質疑。這個時候,李朱羅的號召力將前所未有的強大,再加上西壁囉乜將軍的同情,高俊已經開始構想一個友好的西夏政權。

在他做着美夢的時候,有兩個小姑娘同樣帶着與北國有關的美夢,來到了山東。

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尾聲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尾聲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九章 劫(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尾聲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二章 糧(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
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尾聲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尾聲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九章 劫(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尾聲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二章 糧(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