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

這些任命也使得高俊在朝中有了好評,這讓他萬萬沒想到——禮部尚書趙秉文讀完高俊的薦表之後,忍不住擊節讚歎:“邊帥多武人,唯有此高俊最爲愛才,任用者皆一時之賢也。”其他朝堂文官也多是如此所想,表上的人多是他們的親友故交、國朝文派,高俊任用這些人,就和金朝的文官們大大拉近了關係。

正因爲如此,完顏珣在龍德殿召對,詢問應該如何處理高俊強佔三州之事時,朝堂官員卻多爲高俊說話,稱此人生性忠勇,屢立戰功,三州也必是權宜之策。而且其人獎進人才均爲一時賢達,任用這些正人君子的怎麼可能是壞人呢?

完顏珣也被說動了,其實他不是沒有懷疑過高俊是個野心家,對他是一個政治投機,但怎麼可能有人會預料到胡沙虎之亂?看樣子這個高俊確實是又忠又賢。

正當完顏珣準備獎進高俊之際,突然有人站出來,是兵部尚書烏林答與,他前些日子重病,纔剛剛重返朝廷。

“陛下,小臣有言,小臣得聞,僭僞楊安兒之妹楊妙真,現在在高俊軍中。”

這差不多是平地一聲雷,全朝堂都驚呆了。

完顏珣愣了片刻,突然笑道:“此事我有聽聞,鄉間小兒信口而已,未得實據,我即日叫馮壁去查查就是。”

羣臣登時議論紛紛。

沒有多久,一份新的制書送到了山東東平這裡,高俊受詔。

內容是驚人的,完顏珣遵守承諾,封高俊爲渤海郡侯、上護軍、驃騎衛上將軍、世襲押剌謀克、食邑三千戶實封五十戶。

壽張縣升置爲贊州,爲節鎮,轄陽谷、範二縣,濟州爲支郡,賜軍號爲太平軍。

高俊爲太平軍節度使兼贊州管內觀察使、山東西路宣撫使、義軍總領大使。

完顏珣御筆賜旗:“精絕忠勇”。

軍情緊急,尚縣主一事不必操切,此事已經定下,等到戰後,自然讓高俊前往開封完婚。

高俊以往所佔據諸州,全部交出,朝廷自有官吏委派,高俊所任命者,朝廷承認官階,平級調動去。

與此同時,孫庭也被析出,改任兗州刺史,獨領一軍。

與高俊合作甚好的完顏弼調往河東,侯掣親自駐東平,空缺許久的山東路轉運使再置,李秉鈞擔任。

高俊實現了二十建節,成爲了金朝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的最年輕的實授節度使!

但也聖眷不再。

接到詔書的所有人都愣了,毫無疑問,高俊過去一段時間的舉動讓開封心生忌憚,現在高家軍一分爲三不說,還派人來監視,這個李秉鈞,十有八九就是來看着高俊的。

高俊此時也心情混亂,甚至想到了帶領這十一州三十八縣投宋,但是一想到歷來投宋的各路忠義軍的下場,還是打消了這個主意——臨安小朝廷打仗不行,賣隊友還是有一套的,高俊眼下沒心思和南宋扯嘴皮。

“陽奉陰違,保全軍隊!”高俊只能咬牙下令:“我高俊今天就是當滾刀肉了!”

各地組織均不解散,商號不回撤,控制繼續保持,民衆私底下暗傳:“高郎君不懼朝廷命令。”

儘管依依不捨,殷去寒此時也必須返回河南了。

“俊,寫信來。”在分別的船上,李驍奇和殷敏淌眼抹淚的,殷去寒緊緊握住高俊的手,絲毫不顧及旁人的目光。

八月中旬,高、何舉辦了梁山大閱,全軍集中到梁山。

現在高家軍有八個旗的正軍,還有一個騎兵都、一個主計運輸都、一個少年都,相應的貼軍更是數不勝數,現役的四個貼軍旗也參與了大閱。

梁山上下黑旗獵獵,高俊身騎白馬,親自點閱全軍,隨後進行分閱,各旗各都依次從檢閱臺通過。

馮達率領第一旗第一都走在最前面,這是高家軍最榮耀的都,是高俊的第一支軍隊,全都都是老兵組成,腰間都是滿滿的勳綬。

僧虔的第二旗、燕寧的第三旗、路哲的第四旗、郭延嗣的第五旗、蒲察勇的第六旗、張大春的第七旗、裴真的第八旗依次通過。

分別由賀萬歲、唐太平、訛留山律、孫邦佐率領的貼軍旗也以方陣形式通過檢閱臺。

李銘騎兵都的出場是第一個大高潮,六十三匹膘肥體壯的龍馬昂首嘶鳴,高俊站起來,向高家軍第一支騎兵部隊致敬。

但是蒲察阿虎的主計運輸都通過時,何志也注意到,高俊的表情不是那麼自然,看樣子他對於蒲察阿虎拋棄小冷的事非常不滿。

最後出場的是少年軍,現如今,少年軍已經同時兼任軍事中學,少年軍軍兵們器宇軒昂,他們的軍步也是最標準的。

梁山大閱檢校了全軍部隊的精神風貌,然後就是大輪換和訓練班,高俊花了巨大的精力提高全軍的整訓水平。在閒暇的時候,他問孫庭:

“孫庭,你說現在各都的整訓水準,和咱們當初的第一都比起來如何?”

孫庭老老實實數了一下:“就訓練度而言,有十三個都已經超過了當年,還有十九個都在當年之下。”

高俊點點頭:“新來的那羣党項人,你覺得怎麼樣?”

“都算是可造之材,但是要苦訓,磨掉他們身上的傲氣。”

考慮了片刻,高俊還是開口了:“這事還得你來安排,這些軍馬該提拔的也提拔,努力篩選出可以融入太平軍的人,這裡面怎麼施展功夫,還是要靠你。其實我也覺得這支新部隊還不錯,尤其是那些回鶻人,現在咱們缺少能夠騎射的軍馬,也許可以以這些回鶻人爲種子,具體怎麼爭取,你要和各都的軍使商量着來。”

同一日,朝廷公佈了贊州太平軍的任命:

節度使:高俊

節度副使:何志也

同知節度使事:趙昉

節度判官:張成武

觀察判官:趙汝凡

作爲高俊的第一個村子,八白石村是有名的“堡壘村”,村民們相信無論何事高郎君自然有他的道理,所以都沒有多說什麼。他們萬萬想不到,整個根據地所有的頭頭腦腦都在村子裡,在文太公莊園裡面開會。

高俊身穿微服,神情嚴肅,宣讀了太平軍真正的指揮構成。

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尾聲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尾聲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尾聲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尾聲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
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尾聲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尾聲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尾聲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尾聲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