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

“這是發動夜襲的絕好時機,絕對不能放過!”聽對方說完,唐太平不由得大爲喜悅,擡頭一看已經接近午夜,如果要夜襲的話,應該立刻着手準備。

“咱們趕快回去,我要向高郎君做直接彙報。”

然而高俊聽說此事之後,卻皺了皺眉頭:“這不會是敵軍派來的死間,準備埋伏咱們吧。”

“我看這三個人不是間諜,應該不會有錯。”唐太平回答得乾脆利落,他沒有什麼實際依據,只是長期在鹽幫與三教九流接觸,有些察言觀色的本領。但是高俊未可置否,下令把這三個人交給保衛典史那邊去仔細審查。

唐太平回去後左思右想,還是覺得浪費時機太不可取,但是沒有高俊的命令,他連動個手指頭都不行。

一直生悶氣到後半夜,終於忍不住了:“我自己一個人去。”

站崗的軍兵莫名其妙:“統制,你要去幹什麼?”

“少廢話,把我的盔甲拿來。”唐太平披上盔甲,又要牽出一匹戰馬來,這下子軍兵們有些明白了。

“統制,你這是幹什麼?一個人去劫營,那不是瘋了嗎?”

“這麼好的機會不用不行,今晚我就一個人上,我贏了,那自然是大好事,就算殺腦殼也是我一個人的,要是打輸了,我肯定回不來,高郎君也沒處追究去。”

士兵們全都苦勸,指揮和軍使們也都被驚動,一起過來勸說唐太平,而後者卻一揮手:“我相信我的判斷,哪怕是我一個人去也能引起不小的騷亂,你們遠遠的一望便知。如果看到敵軍擾動起來,就說明有效,這個時候你們再投入戰鬥,就能將敵軍打個落花流水。”

衆人還在勸阻,唐太平哪裡聽,要來戰馬騎上就走,幾名軍官立刻表示願意隨主將一同去,唐太平下令指揮都留下,只帶了兩名武藝不錯的軍使。

三個人剛剛打馬離開,高俊就親自趕到了,他一聽到有人通風報信,急的連衣服都沒換,穿着單衣跑了過來,聽說這三人已經走了,氣的一跺腳:“我要把這混蛋的腦袋揪下來!”

士兵們立刻動員起來,這個時候,高俊纔不會聽唐太平的,無論營地亂不亂,一定要爭取將去送肉的三個人拉回來。

然而,士兵剛剛走到半路,卻看到敵方營地的火光暴漲,而且還有嘈雜的人聲,難不成真的就像唐太平所判斷的,敵軍外強中乾,已經是一觸即潰了?

六名士兵搭了個人梯,努力把高俊擡高起來觀察,雖然樣子有些滑稽,但高俊可以看出遠處敵軍營地裡確實有些混亂,看樣子情形就像唐太平所預料的那樣!

“你立刻回去通知各軍做好準備,隨同我們一道發動進攻!”高俊即可催促士兵們繼續前進,向前衝擊敵軍營地,而已經看到遠處敵軍混亂的軍兵們士氣大振,他們敲響戰鼓,向敵軍的營地撲了過去。

斡脫牽來戰馬,高俊直接闖入敵軍營中,此時,蒙古人營中已經一片混亂,到處都是茫然無措,奔跑逃走的士兵,既有僞軍,也有蒙古人。

太平軍騎兵準備的速度遠勝敵軍,剛剛接到消息就立刻趕了過來,士兵們都是從帳篷裡剛剛被叫醒的,但是此刻卻衣甲森嚴,這和李銘平時的魔鬼訓練不無關係。

在紛亂的人羣當中,高俊隱約看到了陳光諒,他氣喘吁吁,但也確實殺了個痛快,利劍長槍上都流淌着敵人卑賤的污血。

柳園也奔了過來,他用弓箭射殺了兩人,又用長槍挑飛了一個,在這次戰鬥中,斬獲頗豐。此時,他用惡狠狠的眼睛看着四周,尋找下一個獵物,隊伍已經打散,大家都在分頭獵殺,反正敵軍也不可能重新集結了。

另一個驍勇善戰的騎兵小軍官是耶律質林,作爲契丹郡主的三名護衛之一,無處可去的他,如今也成爲了太平軍,正在爲抗擊敵人保衛國家的大業中加上契丹人的功勳,在太平軍當中,像他這樣的契丹族騎兵還有不少人。

其他人也匆匆追了過來,高俊直接把長劍往地上一插:“就在這裡指揮,把敵人通通肅清!”

等到清晨的時候,大部分敵軍已經束手就擒,兩千蒙古騎兵能跑回去的十不存一,大批的戰馬和輜重都落入了高俊手中。移剌禿花率領一支殘軍突圍,但太平軍隨即追上,馮達已經將他們團團圍在一處略微隆起的小山頭上。

敵軍人數應該在2000人以上,但至多不會超過3500人。

高俊立刻前去觀察,那小山頭真讓他啞然失笑,如果他小時候多喝牛奶,沒事來點兒高樂高,說不定都能比這小山包高一點。

此時,敵軍的數千軍馬就緊緊密密的並排站在這座小山包上,甚至連轉換身體都困難。他們像是綿羊一樣擠在一起,讓高俊突然覺得十分可憐。

這面已經選了二三十個嗓門大的軍兵,輪番向敵軍喊話,無非是太平軍優待俘虜,只要主動交出武器站出來,就不會被削去拇指,可以全須全尾的回家,否則的話,在這麼小的一座山包上,他們根本支持不了片刻。

就在片刻之後,小山包上爆發出一陣騷動,接着,山上的士兵紛紛扔掉武器,慢慢一步步的挨下山來,宣告投降。

高俊這才知道,移剌禿花已經“忠勇殉國”,他看見情形不妙,自刎而死。

“我們三個一衝進去,韃子和僞軍就一起亂套了。”唐太平哈哈大笑的講述戰鬥經歷,而高俊有些恨恨的說:“身爲根據地千辛萬苦培養出來的軍官,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就應該軍法懲處。本來應該給你三十個小軍法,但是你奪取了此次戰役的勝利,功大於過,這筆賬就暫時放下,但下回再敢這麼幹,我直接送你大軍法!”

就在這個時候,後方傳來情報,在德州城的守軍發覺了太平軍已經全部撤離,對營地發動進攻,太平軍留守的部隊已經全面撤退。

“好啊,剛吃了一大桌飯,現在又要吃另一大桌。”高俊一拍巴掌:“我們剛消滅完這支軍馬,馬上又有萬多人要送到懷裡來,德州城內守軍無備,咱們掉頭快擊,要比這次更快的打敗敵人。”

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尾聲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
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尾聲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