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當塗血戰(二)

當塗西門的血戰對漢軍打擊非常大,讓你無法近身的火器,還有戰後那飄來的壎聲,無一不在打擊着漢軍將士們的心裡。他們以前一直認爲自己是最強悍的軍隊,定遠軍雖然兇悍,那是因爲沒有遇到自己。但是西門一役,定遠軍用火藥、鋼鐵和鮮血讓他們徹底地看清楚了,定遠軍纔是勝利神話的創造者。

陳友諒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當塗城西門一戰已經清楚告訴他,定遠軍是不可戰勝的,甚至陳友貴都氣餒地說過,漢軍與定遠軍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現在漢軍最大的屏障是水師和人多勢衆,但是在當塗城堅固的城牆和犀利的槍炮面前,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怎麼辦,繼續進攻當塗城,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這座要塞城池?陳友諒盤算了一下,知道拿下當塗城的代價是他無法承擔的。西門一役,不到一個時辰,己方就損失了四千人,而且是最兇悍的精銳之士。拿下當塗城,這需要多少人去填啊。

不管當塗城,繼續東進,直趨江寧城。但是當塗城一戰,已經讓陳友諒心中犯嘀咕了,前面會不會還有什麼想不到的東西在等着自己?劉浩然應該不會只有槍炮這一張王牌吧。

陳友諒現在已經獲得了一些軍情,丁德興和繆大亨坐鎮揚州,常遇春在無爲、和州一線活動,隨時可以支援揚州。在這兩位名將面前,張士誠再多十個膽子也不敢有異動。方國珍被杭州的馮國勝和處州的鄧德勝看得死死的,絲毫不敢動彈。兩處盟友是指望不上了,只能靠自己努力。當塗四日血戰,陳友諒知道自己是慘敗,而且是敗在定遠軍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將領手裡。定遠軍名將如雲,丁德興、傅友德、常遇春、馮國用、華雲龍、鄧德勝、胡大海、陳德、楊璟、王弼等等,自己一個都沒有照面就吃了個大虧,要是這些名將出手,豈不是要驚天動地了。

陳友諒對此無可奈何,劉浩然這一招可算是非常高明,他手上的名將一個都不與漢軍接戰,全部擺在旁邊。要知道定遠軍的這些名將不是吹出來的,而是靠實打實的戰功打出來的。光是離得最近的常遇春和傅友德,看看他們的戰績就能嚇你一跳。現在一個在北岸虎視眈眈,一個在南岸神龍見首不見尾,但是陳友諒知道,只有自己不小心犯錯誤,露出一點空隙,這兩隻老虎會毫不猶豫地亮出獠牙,狠狠咬上自己一口。還有坐鎮江寧的劉浩然,雖然他進入江寧後沒有打過什麼大仗,但是清澗山、滁和州、雞籠山、當塗、採石磯、方山、江寧等等戰事無一不說明這位吳國公也是一位善戰之人。他會那麼安心地看着自己?還有定遠軍水師,雖然一直示弱於己,但是陸師都已經裝備瞭如此犀利的火器,水師卻沒有?跟誰說誰都不會相信。

陳友諒在翻來覆去地思量着,盤算着下一步的行動。但是想來想去,陳友諒覺得自己上了劉浩然的當。這個人真的很能隱忍,當年信州、池州大勝,他沒有趁勝追擊,反而是收縮防線,示弱於己,就是要引自己全力東進,然後給自己佈下一張看不清楚卻無比兇險的大網。現在戰場的主動權表面上在自己手裡,實際卻在劉浩然手裡,他就像一頭狼王,率領一羣無比兇殘的惡狼,躲在各個角落裡,就等着自己犯錯露出空擋,然後一擁而上,把自己撕成碎片。

當塗城,當塗城!陳友諒狠狠地看着地圖上的這個小點。他現在已經明白了,當塗城是整個戰局的關鍵點,誰佔據當塗城誰就佔據着戰局的有利位置,自己只要攻取當塗,江寧就無險可守,自己的數十萬大軍就可直趨江寧城下,直搗江南腹地。而江寧一下,江南整個戰局就會逆轉,定遠軍會首尾難顧,而張士誠和方國珍也會趁機下手。劉浩然想來也明白這一點,所以連新式火器軍隊都調到當塗城來了。

但是如果自己拿不到當塗城,數十萬大軍就是孤軍,到時江寧城城雄牆高,自己一時難以攻克,而當塗採石磯又卡在自己的後面,定遠軍首尾相擊,自己數十萬大軍被變成了甕中之鱉了。

可是當塗城真的那麼好攻克嗎?陳友諒有點明白了,看來劉浩然是把當塗城當成一個血肉磨房,利用城守和槍炮一點點消磨自己的有生力量和士氣,然後再一舉反擊。退回去從池州開始,步步爲營,一口一口地向前蠶食。但是陳友諒相信,江南的實力不遜自己,一旦全面開戰,自己除了水師佔優勢之外,有什麼底牌可以穩贏定遠軍。劉浩然這是擺明了讓自己無路可走,只能往當塗城這堵牆上撞。

陳友諒一咬牙,拳頭在地圖狠狠一捶,好!我就啃一啃當塗這個硬骨頭。

休整了兩日,陳友諒全線出擊,分別從西門、北門、東門圍攻當塗城。趙大勇和阮智還是老套路,趙大勇守北門和東門,依靠城牆和準備充分的器械抵禦漢軍的進攻,阮智守最薄弱的西門,用槍炮轟擊從巨舟上衝過來的漢軍。

血戰兩日,漢軍死傷超過兩萬,尤其是西門,整個姑孰河面上都是屍體,儘管當塗守軍在夜裡主動收斂屍體,但是一日激戰下來的屍體依然佈滿了西門河面,甚至在最激烈的第二日,堆積的數千屍體居然擋住了漢軍巨舟靠近當塗城。

兩日血戰下來,漢軍不但精疲力竭,士氣也非常低落,這天夜裡,漢軍水陸大營很快就陷入了睡夢中,疲憊的漢軍將士急需恢復體力和精神。剛過午夜,一陣急驟的馬蹄聲驚醒了正在暈暈欲睡的漢軍哨兵,他們努力睜開猶如千斤重的眼皮,卻發現數千黑影在馬蹄聲中疾駛而來。

漢軍哨兵剛剛大叫幾聲,如雨的箭矢被將他們淹沒。但是他們的犧牲驚醒了營裡的大隊人馬。在一片人叫馬嘶聲中,這支突如其來的騎兵拉開了一段柵欄,然後直衝進去,四處放火,見人就殺。

漢軍大營連綿數十里,在一片火光和慌亂中,很快就聚集了上萬漢軍將士,開始向夜襲的騎兵發起反擊。看到勢不可違,偷襲的定遠軍騎兵在一陣唿哨聲中調頭就跑。暴跳如雷的陳友諒隨即下令,調集五千騎兵追擊,務必將這股毛賊斬殺。

兩支騎兵前後相距近一里,先後向南疾駛而去。由於漢軍包圍了當塗城的北門和東門,這支騎兵如果要回當塗城,必須繞道南門。可是這股定遠軍騎兵看來是不打算回當塗城,而是繞城別走,直接向更南處跑去。

漢軍騎兵緊追不捨,陳友諒的嚴令不是開玩笑的,領軍將軍可不敢就這樣回去。不一會,漢軍騎兵跑到了一片空地,卻發現那支定遠軍騎兵不見了。

領軍將軍王鎖三揮手讓部隊停下來,然後坐在馬背上四處看了看了,這支定遠軍騎兵跑到哪裡去了。這個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旁邊黑乎乎的有一片樹林,難道他們跑到樹林裡去了。

當他準備叫人進去偵查一二時,突然樹林裡亮起了數十個小火光,不好,有埋伏,還沒等王鎖三反應過來,只見樹林裡閃過幾十道巨大的火光,然後是幾十聲巨大的聲音直衝過來。

是定遠軍的火炮,王鎖三大叫道,但是幾十個炮彈拖着淒厲的嘯聲直飛過來,一頭扎進自己的隊伍裡。王鎖三看得真實,在他前面不遠處,一個軍官連人帶馬被炮彈擊中,一個巨大的血幕在隱隱的月光下展開,坐騎的馬頭和軍官的上半身在血幕中化成了無數的碎屑。

接着是數千的小火光閃動,緊接而來的是連綿不絕的沉悶槍聲還有如雨飛來的鉛彈。在淒厲的馬嘶聲中,上百騎兵一頭倒下了。

“衝過去!衝過去!”王鎖三竭斯底裡地大叫道,然後揮動馬刀,催動着坐騎向樹林沖過去。他身邊的騎兵也催動着坐騎,準備跟在後面衝殺過去。可是他們的坐騎被巨大的槍炮聲嚇慌了神,站在原地直打轉,任憑騎兵如何踢馬刺和鞭打,就是不跑。最後只有百餘人跟在王鎖三的後面。

“撲通”,王鎖三旁邊的一個騎兵像是坐騎的四蹄突然被繩子捆住了一般,連人帶馬一頭栽倒在地。

“草叢裡有絆馬索!”王鎖三大叫道。草叢不但有絆馬索,還有削尖的木樁,黑燈瞎火的足以讓飛奔的戰馬吃虧。

看到戰友一個接着一個被絆倒,王鎖三等人不由地放慢了速度,這個時候,樹林裡火槍又響了,數千發鉛彈齊飛過來,噼裡啪啦又打倒一片騎兵。

“不要怕,衝過去!”王鎖三的牙都要咬碎了,他沒有想到定遠軍居然如此狡詐,在這個地方用槍炮設伏。他的話剛落音,突然覺得胸口一痛,低頭一看,發現心口那裡多了一個洞,正在不停地往外流血。

我被打中了,王鎖三的腦海裡剛閃過這個念頭,他的全身已經失去了力氣,身子一軟,便向地上倒去。

追擊的騎兵在槍炮和返身回來的定遠騎兵夾擊下損失過半,連領軍的主將也死了。這個消息讓陳友諒意識到,自己有水師的優勢,但是在陸地上,那就是定遠軍的優勢。當初爲了避免紮營過於深入,遭到定遠軍的攻擊,陳友諒放棄了包圍當塗南門。今夜一戰,讓陳友諒無法確定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圍城不圍死是一大忌,但是一旦包圍南門,營寨遠離水師和江面,今夜的戰事就不會這麼簡單了。定遠軍有足夠的能力讓自己見識他們的陸戰優勢。誰知道傅友德藏在什麼地方?

又休整了一日,陳友諒再次驅使將士們攻打當塗城。但是結果和所有人預料的一樣,他們又一次飲恨而歸,只留下滿地的屍體。但是定遠軍的夜襲騷擾卻開始頻繁起來,撒出去的偵騎和小部隊十個有九個回不來,搞得漢軍日夜都不敢出去;天天晚上不是大炮轟鳴就是騎兵火箭亂射,讓你根本睡不了一個安穩覺。

無計可施的陳友諒只好再次縮小陸營的地方,將主力全部轉移到水師船上,而陸營只是作爲防禦作用,到白天攻城的時候,大隊人馬再從水師的船上下來。

來回折騰了十幾天,漢軍已經疲憊不堪,他們除了死傷了近四萬餘人,幾乎毫無收穫。在此情況下,陳友諒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已經找藉口殺了好幾個近侍和偏將。所有面見陳友諒的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唯恐自己一不小心就讓陳友諒藉機發飆。

這日清晨,陳友諒走上甲板,他的臉色鐵青,十幾日來他承受了從未有過的煎熬。他一擡頭就看到了高聳的當塗城,上面迎風飄揚着一面紅色大旗。陳友諒死死地盯住那座讓他吃夠苦頭的城池,眼神中充滿了恨意,他站在那裡,久久移不開目光。

“三哥,該想想辦法了,將士們的士氣低落,再這樣下去可不是個辦法。”陳友貴在旁邊低聲道。

陳友諒聞聲轉過頭,看到自己五弟那憔悴的面容。陳友貴在西門大敗之後,再也不願意率兵去那裡了,雖然他帶領將士們在北門打得很賣力,但是陳友諒看得出來,這位最受器重的弟弟有點氣餒。定遠軍火器的威力,在他的心裡留下極深的創傷。

“當塗城!趙大勇,阮智!”陳友諒狠狠地吐着這三個詞,他知道,此役之後,當塗城和趙大勇、阮智將名揚天下,但他們是踩在自己的身上得到這份榮譽的。

“三哥,當斷則斷!”

陳友諒默然許久,最後開口道:“我們去採石磯!”隨即他又補充了一句:“帶上徐壽輝那個廢物。”

陳友貴一愣,很快就明白了兄長的用意,不由一急,開口道:“三哥,這……”

說到一半,陳友貴收住了口,他明白,這是兄長沒有辦法的辦法。

“我們需要一些東西來鼓舞士氣!”陳友諒黯然地說了一句,然後無奈地看了一眼當塗,轉身離開了船頭。

第227章 馬六甲第178章 冬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55章 私話第331章 天山(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83章 貨幣(二)第128章 敗仗(二)第121章 授銜第76章 風波(一)第76章 風波(一)第230章 羅貫中第300章 事後(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78章 冬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86章 江州(五)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301章 事後(三)第208章 丁亥日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83章 嚴守慎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91章 治政第262章 李存義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96章 驚變(二)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332章 天山(三)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12章 中樞(三)第191章 治政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28章 敗仗(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08章 分省(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80章 餘波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10章 中樞(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82章 貨幣(一)第二章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84章 江州(三)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331章 天山(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4章 鎮江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79章 太子妃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83章 江州(二)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82章 江州(一)第82章 江州(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80章 餘波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80章 巡視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93章 再亂(二)第181章 陝甘第9章 濠州被圍
第227章 馬六甲第178章 冬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55章 私話第331章 天山(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83章 貨幣(二)第128章 敗仗(二)第121章 授銜第76章 風波(一)第76章 風波(一)第230章 羅貫中第300章 事後(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78章 冬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86章 江州(五)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301章 事後(三)第208章 丁亥日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83章 嚴守慎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91章 治政第262章 李存義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96章 驚變(二)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332章 天山(三)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12章 中樞(三)第191章 治政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28章 敗仗(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08章 分省(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80章 餘波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10章 中樞(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82章 貨幣(一)第二章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84章 江州(三)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331章 天山(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4章 鎮江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79章 太子妃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83章 江州(二)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82章 江州(一)第82章 江州(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80章 餘波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80章 巡視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93章 再亂(二)第181章 陝甘第9章 濠州被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