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山賀顯次郎

“回丞相,我們準備對博多動手之後,就把船停在博多的外海,然後收買了兩個對馬島的本地人做嚮導,派了三個精明的水手,喬裝打扮,坐對馬的海船去了一趟博多港,探明虛實。”陳孝林老老實實地答道。

“過了兩天,探子回報說,去年博多剛剛發生過一場戰事,宮方軍的懷良親王帶領九州大名菊池武澄、五條良氏、少貳賴資打敗了幕府軍的一色範氏和大友氏泰,奪回了博多城。一色範氏向京都幕府求援,而幕府的將軍足利尊氏在四月份病死了,由其兒子足利義詮繼位。接到九州求援後,足利義詮派細川繁氏領軍征討九州。不過細川繁氏一直在贊岐集結軍隊和船隻,而且聽說此人體弱多病,所以征討九州的日期一推再推,在六月份的時候居然一命嗚呼了。”

“我們到達博多是七月十六日,獲得的最新情報是原本投入宮方的少貳家少貳賴尚又重回幕府方,並與原本投降宮方的大友家勾結在一起,還連接了松浦、草野等北九州豪強,準備向宮方軍進攻。而宮方軍以徵西將軍懷良親王爲總大將,以菊池武光爲參謀,再匯合新田、名和等南九州豪強,揮師北上,聽說兩軍準備在筑後會戰。我們趕到正是時候,雙方都是傾巢出動,所以博多根本沒有多少兵力,只有幾十個武士和數百名士兵在維持治安。”

說到這裡,陳孝林笑道:“我和俞統制商量了一下,這可是天賜良機,於是立即向博多港進發。七月二十日中午,我們在博多港口開炮,炮轟博多港碼頭。我們首先使用的是灼熱彈,由於沒有外敵干擾,我們打得非常從容,先得打沉了十幾艘日本商船,然後繼續駛近,向博多港城區開炮。日本的民居大部分都是木屋,灼熱彈一打立即就起火,不到半個時辰靠近碼頭的城區就成了一片火海,而城中是一片混亂。”

“看到差不多了,我們就組織了五百名水手,由我帶領,帶着短銃就登陸了。當我們沿着碼頭進入城區時,守城的武士才匆忙帶着三百多名士兵迎戰,被我們用一陣齊射給打散了。我們佔據博多港之後,先把當地的各商戶全部召集起來,要他們供奉軍資。”

說到這裡,俞通海插了一句道:“孝林可真狠,放出話說如果不自願供奉我們就自己動手,到時就休怪我們不客氣了,而且指明瞭除了金銀珠寶,其它的不要。”

陳孝林嘿嘿笑了兩聲道:“我家在登州,聽說過三島倭寇的惡名,所以對他們沒有什麼好感,下手狠了點。”

“狠點好,你不狠這幫傢伙就不服你。”劉浩然笑着點頭道,“收穫多少?”

“博多的商戶供奉了五大箱黃金,我們又把博多城裡的官庫打開,把裡面的黃金全部拿走,足有四大箱子。不過我們發現九州另一個物產,非常適合我們。”

“什麼東西?”劉浩然隱約猜出一些。

“硫磺和硝石。”陳孝林話剛一說出來,衆人不由動色。定遠軍已經是半隻腳踏入熱兵器時代,但是一直沒有大規模發展除了受限於鋼鐵技術之外,火藥的原材料缺乏也是最大的問題。火藥中的木炭還好說,關鍵是硫磺和硝石。中國的硫磺資源不是很多,而硝石又多集中在西北地區,遠水解不了近渴。但是劉浩然知道,日本礦產資源缺乏,尤其是金屬資源,雖然品種齊全,但是數量極少,有金屬資源標本國的美譽。但是它什麼都缺,就是不缺硫磺和硝石,因爲它多火山,所以伴生出這兩種資源。一旦能夠從日本源源不斷獲得這兩種資源,對於定遠軍來說,無疑是爲熱兵器發展插上翅膀。

“我們發現這個問題之後,立即向博多港的商戶要求收集這兩種物資。但是由於這兩項東西在日本用處不大,所以各商戶都儲存不多,湊在一起也不過兩三千斤,而且現在日本兵荒馬亂的,臨時去收購也不現實,所以我們只好暫時放棄,帶着收集來的黃金珠寶、硫磺和硝石離開了博多港。”

“不過我想我們可以打通這條商路,我們江南物產豐富,隨便拿點東西都可以去日本換取這兩樣東西,而這兩樣東西在日本幾乎等於廢物,日本商人一定會逐利而行的。因此,我和俞統制商量了一下,在博多港找到了一個願意與我們合作的日本商人,並把他帶上船隨我回來。”陳孝林最後說道。

“做得好。”劉浩然讚許道,難怪他在碼頭上發現一個衣裝怪異的人,應該是那名日本商人,“過兩日我親自和他談談,這條商路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通海和孝林這次立了大功。”

閒扯了一會,俞通海繼續話題。

“我們一路南下,到了琉球羣島的時候卻遇上了颱風。我沒有經驗,大風襲來一心只想着靠岸避風,卻沒有想到我們對水文不熟,結果岸倒是靠上了,卻被大風席捲着撞上了暗礁,光榮號底部碎了一個大缺口,差點就沉了,幸好被風浪一裹,衝上了岸。”俞通海檢討道。

劉浩然心裡明白,這也怪不到俞通海的頭上,他是巢湖水賊出身,根本沒有航海經驗。颱風來襲,驚慌之下當然是想着儘快靠岸,不會像富有經驗的陳孝林那樣,遠離地理不熟的陸地。而當時波浪滔天,只能各顧各了。

“過了幾日,孝林趁着風平浪靜找到了我們。我們看了一下,光榮號破損地太嚴重了,連龍骨都斷裂了,除非送到船廠去纔有可能修復。我們只好把光榮號的火炮物資全部轉移到勇氣號,兩船合一,並好好修補了一下勇氣號,忙乎了將近一個月,這才繼續起航。”

“雖然損失了光榮號,但是你們這次試航是得大於失。”劉浩然最後總結道,“通海和孝林立了大功,我要好好褒獎你們。”

頓了一會劉浩然繼續說道:“現在你們最重要的是總結這次的經驗,你們要根據這次試航的得失,總結出光榮號和勇氣號設計、配置等優缺點,還有你們要根據這次航海和實戰的心得,總結出一套航海、海戰的初步標準出來。當然了你們當前的任務是好好休息。”

過了幾日,俞通海和陳孝林分別去了江南造船廠和江寧水師學堂,與那裡的專業人士一起討論海船和人員在這次試航的心得,而劉浩然在馮國用和楊憲的陪同下接見了那位隨船而來的日本商人-山賀顯次郎。

根據劉浩然以前的知識,這時一般的日本人很少有正兒八經的名字,這位日本商人居然能報出這麼正式的名字,應該不是一般人。

看到劉浩然,山賀顯次郎顯得非常恭敬,先是行了一個大禮,然後趴在地上頭也不敢擡。經過唐宋兩朝,此時的日本對中華上國有足夠的仰慕和敬畏。至於元軍進攻,對於這時的日本人來說,他們幾乎是和當時中國人一個觀念,蒙古人是蠻夷韃虜,不算中華的正統。所以在歷史上,明朝建立後,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還跑到恢復正統的中國討個日本國王的封號。

雖然現在劉浩然只是一個地方諸侯,但是一來劉浩然是高舉反元、恢復中華正統的大旗,與現在的日本人憎恨蒙古人立場一樣,二來劉浩然的地盤夠大,整個江南算下來,都快趕上現在整個日本的行政區了,不是九州那些村長、鄉長大名所能比的。所以山賀顯次郎把日本人敬畏強者的風範發揮得淋漓盡致。

“你會說中文嗎?”

“回稟將軍殿下,草民會說天朝語。”山賀顯次郎頭也不敢擡地答道,在他心目中,劉浩然差不多等於京都那位徵夷大將軍了。

“那就好,起來坐着說話吧。”劉浩然對自己在這個世界接觸的第一個日本人非常客氣。

山賀顯次郎不敢推辭,連忙又磕了三個頭,然後站起身來把小半個屁股放在椅子上,低垂着頭,雙手老老實實地放在大腿上。

“你叫山賀顯次郎,應該不是一般的商人吧?”劉浩然一開口就把山賀顯次郎嚇一跳,他猶豫了一下,絲毫不敢有半點隱瞞,連忙恭聲答道。

“回將軍殿下,我是北九州山賀家的庶支,受家族指派在博多經商。”

這就對了,有正式的名字,又精通中文,一般的商人還真沒這個資格,既然是北九州大名的御用商人就對了。

“你知道,我們準備與日本通商,但是在此之前我必須瞭解日本的情況。聽說現在日本正在打仗,連九州也不能倖免,你知道,打仗對於商人來說,可以說是壞事,也可以說是好事。你說說吧。”劉浩然語氣很平淡地說道。

山賀顯次郎在心裡組織了一下詞句,他發現這位天朝將軍的威勢不是自己見過的衆多大名所能比的,雖然語氣平淡,但是卻帶着一股不容拒絕的氣勢,所以山賀告訴自己,要好好說,否則小命難保。幸好做爲山賀大名的一個庶子,山賀顯次郎從小跟着僧人學習,算是受過良好的教育。經商之後由於商人的身份,南來北往的消息知道不少,所以還能說出一二來。

“回將軍殿下,自從後醍醐天皇打敗了鎌倉幕府後,就進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復古,推行新政。但是由於他妄信小人,聽信讒言,所以引起了倒幕功臣們的不滿,於是武士們便推足利尊氏將軍殿下爲首,起兵清君側。”

“後醍醐天皇退位後,足利尊氏將軍殿下便擁立了光嚴天皇,並被天皇陛下冊封爲徵夷大將軍,建立幕府。而後醍醐天皇被一幫小人唆使,在大和的吉野另立朝廷。因此,現在日本出現了南北兩朝,分別被稱爲幕府和宮方。”

“在九州,後醍醐天皇的皇子懷良親王殿下在隈府城建立了宮方的徵西府,並得到了肥後國司菊池武光殿下的鼎力支持。正平八年(1356)春,筑前守護少貳賴尚殿下因爲受到幕府冤屈而投向了宮方,並向菊池武光殿下求援。菊池武光殿下在古浦城南的針摺原重創了幕府九州探題一色範氏殿下。正平十年(1358),懷良親王殿下帶領菊池武澄、五條良氏、少貳賴資等諸位殿下轉戰肥前、豐後,降伏大友氏泰殿下,接着又進攻博多,將一色範氏殿下驅逐到長門。這樣一來,以少貳、大友、島津“九州三人衆”殿下爲首,包括松浦、阿蘇神社大宮司、草野等諸位殿下盡皆歸附宮方。此後不久,少貳賴尚殿下的冤屈得到了澄清,於是又回到了幕府麾下,並聚集了數萬兵馬,準備進攻宮方,在草民離開時,聽說雙方即將在筑後國府展開決戰。”

“那你們山賀家屬於哪一方?”劉浩然突然問道。

“回稟將軍殿下,山賀家幸得少貳賴尚殿下的庇護。”山賀顯次郎愣了一下,隨即連忙答道,不過他的額頭上滴出兩滴汗珠來。

劉浩然微微一笑,心裡有數,雖然山賀顯次郎話語中儘量顯得很中立,人人都奉上殿下的尊稱,但是卻很明顯地顯示出心向幕府的傾向。他是家族的御商人,自然要和家族保持同步,所以不難猜出山賀家的立場。

“你是商人,應該很清楚現在日本需要什麼貨品?”

“回將軍殿下,陶瓷、絹織品、書籍、文房四寶、香料、藥品、繪畫和茶葉,在日本都很受歡迎,尤其是近年來由於蒙古人,這些貨品輸入到日本的數量銳減不少,現在是有價無市,只要有東西運到,立即會被搶空。”山賀老老實實回答道,這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當然要如實回答。

劉浩然心裡不由嘻笑,這小日本打仗歸打仗,貴族和富人們的消費熱情不減啊。

“那日本有什麼貨品可以輸入過來?”劉浩然先摸摸小日本的底。

“回將軍殿下,日本的銅礦石、硫磺、木材和刀都是受天朝歡迎的貨品。”

銅礦石,硫磺?想來日本的銅礦比較多吧,剛好滿足了江南的需要,日本刀就算了,現在定遠軍都快要全速進入熱兵器時代了,日本刀相對而言就顯得華而不實了,裝飾功能強於實用性了。

“江南的瓷器、絲綢、茶葉出產豐富,現在我們還有新產品-棉布,物美價廉,適合平民使用。你們可以用銅、硫磺、硝石和黃金來換。”劉浩然一開口就把對日貿易的主要商品確定下來。瓷器、絲綢、茶葉,都是江南的優勢產品,而棉布經過大規模生產,已經成爲大江南北的暢銷產品,拿去出口創匯也不錯,想來貴族們穿得起絲綢,下層武士和廣大平民應該沒那個閒錢,棉布正好適合他們,這樣的話高低檔紡織品都齊全了,至於書籍、繪畫什麼的想想再說,看哪些可以輸出,哪些不能輸出。

“是的殿下,小民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山賀壯起膽子提出了一個要求,“不知將軍能不能將那些火器賣一些給小民,價格再高我們也能接受。”

日本人就是識貨,山賀在博多港看到光榮號、勇氣號大展神威,而水手們手裡的火器更是把一幫平時耀武揚威的武士打得屁滾尿流,要是自家的軍隊擁有這些武器,那菊池武光再厲害也只是盤菜。

劉浩然的目光一下子變得陰冷起來,直直地盯住山賀顯次郎,不一會就把他嚇得後背都溼透了,最後他終於頂不住壓力,跪在地上恭敬地說道:“請將軍殿下原諒我的無禮。”

劉浩然揮揮手,裝作沒聽過那番話,然後繼續說道:“你在江南待些日子,先幫忙籌備貨品,等海船準備妥當後就隨船回日本。”

說到這裡,劉浩然和氣地說道:“好好幹,如果你表現出色,我不但會授權你爲江南的買辦商人,還會考慮給你一個江南的官職,到時你就受我的庇護,如果你們日本哪個大名敢欺負你,我會幫你出頭的。”

“多謝將軍殿下的恩典。”山賀顯次郎激動地渾身都在顫抖,趴在地上的後背像是一條扭動的泥鰍。山賀怎麼也沒有想到,劉浩然會給他這麼大的好處。從唐朝開始,日本人要是在天朝得到一官半職,回去之後可以橫着走了。而且劉浩然話裡的意思,以後他罩着自己了,山賀已經開始在想象,劉浩然派出幫自己出頭的幾艘大船橫在老是跟自己搶生意的松浦家港口面前,而自己又如何耀武揚威地走進平戶城。

看到山賀離開之後,劉浩然對楊憲說道:“派人盯住他,再派些可靠精細的人,跟他學學日語,到時去了日本也能派上用場。”

第61章 信州戰役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29章 阿瓦國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二章第78章 參觀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304章 南掌(二)第231章 衝突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46章 方國珍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336章 西安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31章 再戰(二)第289章 亂第207章 會盟(二)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24章 伐蜀(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84章 越陳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83章 嚴守慎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29章 殲滅水師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31章 再戰(二)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290章 鬥(一)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134章 南平(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34章 鎮江第297章 定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78章 參觀第223章 伐蜀(一)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230章 羅貫中第35章 戰東南(一)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31章 衝突第92章 江上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319 泰西攻略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330章 天山(一)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6章 清澗山(三)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90章 鬥(一)第17章 定遠城外
第61章 信州戰役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29章 阿瓦國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二章第78章 參觀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304章 南掌(二)第231章 衝突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46章 方國珍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336章 西安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31章 再戰(二)第289章 亂第207章 會盟(二)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24章 伐蜀(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84章 越陳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83章 嚴守慎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29章 殲滅水師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31章 再戰(二)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290章 鬥(一)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134章 南平(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34章 鎮江第297章 定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78章 參觀第223章 伐蜀(一)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230章 羅貫中第35章 戰東南(一)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31章 衝突第92章 江上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319 泰西攻略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330章 天山(一)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6章 清澗山(三)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90章 鬥(一)第17章 定遠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