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馬六甲

二管整個爭得熱火朝覽。免費提供是整個國家機器和軍事機器還在正常的運轉着,畢竟這種事情對於內閣和樞密院來說不是息息相關的事情。儘管內閣中不少尚書和侍郎下了班還要寫些文章爲自己一派的觀點搖旗吶喊,但是由於劉浩然下了詔書,禁止文武官員以官員的身份參與到這次爭論中去。所以這些官員不是以兼任院士或教授的身份寫文章,就是換了馬甲。儘管這無法阻止這些官員因爲身份的影響力。但是這至少說明了一種態度。

明歷八年九具初五。外務部向阿瓦國和白古分別送遞外交諮文,一是要求阿瓦國立即歸還“非法侵佔”雲南省的土地。不管這些土地是前元朝用何種方法納入的。但是總歸曾經在朝廷戶籍圖冊中登記過,做爲推翻元廷的大明朝自然有權利繼承這些土地的主權,所以你阿瓦國不還也得還;二是要求白古國就大明兩艘商船在其海域失蹤做出鞘釋。

這兩份外交諮文非常霸道,說白了就是沒事找茬,不過以大明現在的強勢,打你之前先找些茬已經是很“仁義”和“講道理”了。當初呂宋島上還有幾個國家,大明一聲不吭就把人家國王一家子“請。到南京現見,然後“賞賜”他們在南京住下,結果呂宋島連同小呂宋島今棉蘭老島都被大明海軍給佔了,聽說過不了多久就要設呂宋省了。

阿瓦國君臣接到這份外交諮文覺得很憋屈,上緬甸地區原本大部分屬於蒲甘國地盤小後來元軍入侵硬是搶走了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卻是雲南當地的思漢法等土司搶過去的。而這些土司只是名義上歸附元廷,本身卻保持着高度自治,這些土地頂多在元廷那裡掛了名。

但是大明就盯着這些只是在元廷戶籍圖冊上掛名的土地說事,不僅如此,但凡與漢唐前宋沾點邊的土地大明也不會放過,越陳不就是這麼一回事,現在已經是大明的安南省了。

阿瓦國只是憋屈,白古國君臣卻是感到冤枉。大明商船不僅將東海、南海看做自己的池塘,馬六甲到印度海域更是橫着走。雖然白古國有勃生、丹那沙林等港口,但是大明商船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跟在自己家一樣。現在突然說大明兩艘商船在自己海域不見了,再追究自己的責任,這不是冤枉人嗎?白古國什麼時候敢打大明商船的主意?就是海面上再強勢的海盜也不敢,就憑大明那些武裝商船的火炮,它不去搶人家的都是謝天謝地了。

不過兩國心裡都明白,這是大明在找開戰的藉口,雲南的動靜已經傳到兩國了小他們在那邊也有一些耳目和商人。

阿瓦國王明吉斯伐修寄當即下令全國動員,準備應戰;而白古國王頻耶宇就有些犯愁小白古國不像阿瓦國地處內6,只要防範一地就好了,白古國地處沿海。又與八百、蒙慶等宣撫司相接,因此不僅要防範來自東北方向6地上的進攻,還要防範海上的進攻。

大明海軍的強勢諸國都是有所聞,麻喏巴歇國夠牛吧,它的疆域橫跨瓜哇島、蘇門答臘島和馬拉半島,海軍算是很強勢的了。曾今遠侵過遢羅小真臘,現在怎麼了?被大明海軍打得連完整的渣船都沒剩幾艘了。而且大明海軍在南海的重鎮一馬六甲離白古又不遠,那裡雲集着數以百計的戰艦和武裝商船,隨時都可以對白古國沿海地區動侵襲。

就在白古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劉浩然在南京城宮中接見了“提舉馬六甲市舶司”的潘延年。

由於馬六甲是大明重要的中轉港和自由港,加上又遠離本土,防務完全由海軍控制,並沒有設立行政機構,而等於控制馬六甲的經濟命脈的提舉市舶司也順帶着管理整個馬六甲行政事務,所以潘延年算得是馬六甲手握大權的“總督”。潘延年算是一位傳奇人物,當年江寧大學初建,這位年輕的漂陽世家子弟就去投考,世考就中了。在大家都去選文學、史學、法學等專業時,他卻選擇了當時很冷門的商科。

三年畢業當時江寧大學還沒有實現新學制,他被分到上海市市舶司,負責關稅方面的事情。做了兩年小吏,他便覺得有些不滿現狀了,測好大明海軍打通向南海的商路,“強佔”了馬六甲這塊地盤,正需要行政和商貿人才。潘延年聞訊後便報了名。

家人聽說他要去“萬里之外”的海外蠻夷之地,嚇得不行,便紛紛前來勸阻他。潘延年頭一扭道:“承相劉浩然當時還未稱帝有虎吞萬里之氣魄小身爲人臣的我連海外一隅卻不敢去了嗎?”毅然隨船隊來到當時一片荒涼的馬六甲。

當時的馬六甲屬於麻偌巴歇國的地盤,是大明海軍“半買半搶”從其手中奪下的。而麻偌巴歇國後來意識到該地的重要性便開始翻悔,時不時地派遣船隊侵襲,鼓動當地土人肆擾。

船隊侵襲自有海軍去應付,關鍵是當地土人最是麻煩。這些土人熟悉當地情況小“神出鬼沒。”讓馬六甲不多的守軍防不勝防,開始的時候很是傷了一些江南軍士和文官。加上當地炎熱,地方偏僻荒涼,不少人開始打起退堂鼓,申請調回去了,而潘延年則是少數堅持留下的

曾經有個傳說在馬六甲及南海一帶傳得神乎其神,也不知是真還是假。有一天夜裡,潘延年正在帳篷裡辦公,批閱修建馬六甲港的材料清單,誰知有數百土著匪徒趁夜偷襲,守軍一時沒有防備,場面一度十分混亂,有十幾個匪徒趁亂殺入城內,靠近官署,看到潘延年處還亮着燈便向這裡摸了過來。看到潘延年一幅文弱書生和官吏的樣子,便不是很在乎,順便叫兩個匪徒進去想活捉他當人質好拿贖金。

當兩個匪徒拎着明晃晃的刀子走進去時,在一旁服侍的書童當時就嚇軟在地上,潘延年卻若無其事,依然伏在桌子上看清單,仲荊兩個匪徒靠近來,直接從懷裡掏出一把短鏡抵着一個匪徒凹刪袋就是一槍。

看到同伴的腦袋就像一個被砸開的南瓜,紅的白的全濺到自己的臉上,剩下的那個匪徒一時都嚇傻了,看到潘延年又從桌子的抽屜裡摸出一把短銳來,當時就嚇得將刀子一扔,跪在地上求饒。

潘延年一聲不哼。只管舉起短鏑對着那個匪徒的腦袋就是一槍,誰知扳機一扣,擊鐵出脆響,短鏡卻沒有開火。匪徒被嚇得魂飛魄喪,只是在那裡鼻涕眼淚的只繼頭。潘延年皺着眉頭扳開擊鐵,對着匪徒腦袋又是一槍。還是沒有響,原來引藥受潮了。

潘延年不耐煩了。給起地上的刀子,對着匪徒就是一頓亂砍,誰知他是個文人,砍人這個活不熟悉,幾刀下去,匪徒被砍得血肉模糊,慘呼連連,但是卻受利不重。

待到守軍護衛送進來。匪徒被砍成了血葫蘆,身上還滿是被嚇出來的屎尿。潘延年揮揮手讓護衛將屍體和傷者擡出去!回過身去繼續看

雖然這件事一直被當成傳說,但是潘延年在馬六甲還是殺了不少人,爲了抑制土著和海盜對馬六甲的騷擾,潘延年下令將所有俘虜的土著匪徒和海盜全部處死。掛在馬六甲港口外面,一時間馬六甲港外岸掛滿乾屍成爲傳遍南海西洋的奇觀。

後來隨着明軍北伐大勝,海軍主力開始南調,重點經營南海地區,一時間馬六甲的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以前的困境開姑姑轉。隨着大明海軍組建第四艦隊進駐馬六甲,馬六甲的實力到達了頂峰,麻喏巴歇國水師被打得七零八落,各色海盜在馬六甲海峽再也看不到蹤跡,當地土著“匪幫”也是躲得遠遠的,潘延年便全力投入到馬六甲的建設中。

隨着《大明航海條例》的公佈,馬六甲成爲大明最大的中轉港和自由港。

雖然進出的商船每日以百數計,但是因爲是自由港的緣故,馬六甲無法收稅,只能對貨品進行初檢,給通關文書,做爲國內海關驗關的憑證之一,只有當貨物轉運至遢羅、真臘、占城、麻喏巴歇國等地時才收取關稅,而且馬六甲關稅屬於“國稅”地方一個子都別想撈着,每月一次由第四艦隊的戰艦押解回南京。所以馬六甲看着繁華富庶,實際上就只是個表面上看着鮮光而已。

潘延年“不等不靠”。開動腦筋廣開地方稅源。馬六甲除了是自由港,還是最大的中轉港。船多海員多,尤其是在《大明航海條例》頒佈之後,大食、阿比西尼亞、印度等國的商船到達馬六甲將貨物轉至大明商船後就必須等在馬六甲,直到僱主或者船主用大明商船將大明貨品運到馬六甲再裝船回航。這一等就是個。把月,遇上臺風期或者逆風期,這等的時間就指不定了,短則兩三個月,長則半年都有可能,還有大明海軍將士和商船海員。常年保持在上萬人,潘延年就把主意打到了這方面。

潘延年從內閣計部申請了一筆補助,否向當時還執行商業銀行職能的大明皇家銀行貸得一筆款項,開始在馬六甲大興土木。

馬六甲港口由大明內閣直接投資修建,潘延年不必去擔心,只需要協助管理就行了,他將重點放在了馬六甲城的建設上。

先潘延年請南京格物院營造研究所根據馬六甲地理環境做了一份“城市規劃”準備將馬六甲城打造成“花園城市。”潘延年先進行“三通一平。”即水通。路通,排污通和場地平,然後在幾條幹道上修建建築物,而且是功能分區進行修建,如這一區是飲食區,就全部只准修建與酒樓有關的建築,那一區是旅館區,則全是旅館。

看到馬六甲城的基礎建設已經建設開來,國內一些商家意識到馬六甲的地理位置,紛紛跑來搶佔商機先手。潘延年將馬六甲城的土地按照規戈進行拍賣,獲得了一筆資金,不僅償還了貸款,手頭還有富餘。

潘延年爲了節省“成本。”妥守軍到城外各地“強徵”土著青壯爲勞力,繼續大興土木。經過數年的展,到明歷六年。馬六甲城已經成爲一座方圓二十里。擁有五萬常居人口的城鎮。而且這座城鎮道路兩邊綠樹成蔭,處處可見花園草地。潘延年仿唐東都洛陽制,挖出四道水渠,引入馬六甲河水,貫穿全城,正所謂小橋閣樓,渠通岸蔭。在馬六甲城,可以吃到大明各地的美食外,還可以品嚐正宗的大食、阿比西尼亞、印度、遢羅等國的美食,更有大食、印度、遏羅、真臘等國的美女在此匯聚,成爲海員們心目中的天堂,以前盼着大明商船快點的諸國海員們現在只盼着晚點來,好讓自己在馬六甲待得更久一些。

除此之外,潘延年更爲馬六甲港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深知,馬六甲港是馬六甲城的基礎,馬六甲港越繁忙,馬六甲城就越繁榮。因此他在建設馬六甲城之餘,動員大量的當地勞力,擴寬港區,修建新碼頭和防波提,不僅使的馬六甲港可停泊船隻從明歷三年的四十艘擴展到一百二十艘,碼頭吞吐量從此前的每日;千噸提高到一萬噸,而且避風防浪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曼卿,這十四隻零七個月可苦了你了。”劉浩然第一句話讓潘延年心頭一暖,眼睛忍不住紅,想不到自己一個小人物去了馬六甲居然被皇帝陛下記得清清楚楚,而且還精確到了零七個月,怎麼不讓他感動。

“回稟陛下,這是臣應該做的本分之事。”

“本分之事,好,你能將自己的職責牢記在心,十四隻多居然一次都沒有過國探親,一頭紮在馬六甲,有你這樣的臣子,是大明之

“回稟陛下,臣在江寧大學就讀時,曾有牽聽陛下授課垂,言道爲臣之道在於格守職責。臣一直牢記在心,不敢有絲毫的鬆懈潘延年紅着眼睛答道。

“好,好,好!”劉舊;一連說了二個好字,看了潘延年一會繼續說道!“你在馬光心功其偉,我的意思是讓內閣調你回來。辛苦了這麼久,也該調劑調劑。說吧,想去哪裡,我直旨給內閣,授你參政一職。想呆在南京也行,徐茂誠剛剛辭去禮部侍郎一職,我想讓你接手。”

劉浩然給的條件非常優厚,只要潘延年願意,哪裡都可以,就算是富甲天下的江蘇省、安徽省也行。要知道在這兩省當參政,就算是拿廣西這種偏遠省份的布政使都換不來。而主管“輿論”的禮部侍郎更是禮部最重要的侍郎,也是平步青雲的開端。

“回稟陛下,臣在馬六甲呆了十皿年,已經將那裡視爲自己的第二故鄉。臣才學淺薄,只有一份耐苦肯幹,請陛下允許我再回馬六甲,爲大明繼續經營海上要塞。”

“曼卿,你父母雙親已經年邁,還是留在家鄉奉養二老吧。再說了,你一心操持馬六甲事宜。到如今都還未娶妻,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你也要爲潘家香火血脈延嗣着想啊。我不能因公事而使你傢俬事廢

“回稟陛下,臣曾經與父母雙親通過書信,他們對臣現在的微薄政績甚感滿意,認爲臣已經盡到了爲臣之道,而且雙親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臣能爲大明多盡一份力,再如何他們也感到欣慰。”

“只有如此高義的父母才能生育出你這樣的良臣。這樣吧,我給你三個月假,好生盡一盡久缺的孝道,與家人過個團圓年,然後再將你的父母高堂接到南京來。我要代表大明謝謝他們爲大明養育出這麼一位良臣。”

“陛下天恩,臣難報萬一。”潘延年哽咽着說道。

“曼卿,你回去後跟父母雙親商議一下,爭取他們的意見。如是他們還是心掛於你,曼卿。你還是留下來。如是同意放你走,我可命你新職。”

“曼卿,你知道,馬六甲海峽對我大明的重要性,現在我海軍已經將麻喏巴歇國水師主力盡滅。其一權一板也不敢西向,其國相加查碼達準備來南京乞降。而對我大明控制馬六甲海峽還有威脅的不過南部的室利佛逝即三佛齊國和北部的素可泰王國,室利佛逝已經衰落,素可泰王國已經淪爲更北部的阿瑜陀耶王國的屬國,都不值一提。

“爲了加強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內閣準備設立海峽省對此地進行管理,如果你執意要回馬六甲,我可授你爲海峽省布政使。屆時樞密院還要組建第九海軍6戰師和充實第四艦隊,並配置安南省招募的六個步兵團,廣西省招募的四個步兵團小加強對海峽省的控制。你久在馬六甲,對如何經營海峽省可有何建議。”

“回稟陛下,馬六甲附近最強勢的地方勢力就是素可泰王國和室利佛逝王國,正如陛下所言,此兩國在我大明強大海6軍實力面前,的確不堪一擊。只是這海峽省南北兩島多土著,有信佛教,有信穆斯林的,也有信印度溼婆教的。而且生性狡詐,兇殘多變,依照地利之便,可能會對我大明治理有威脅。對於這些生番當施以雷霆手段,否則他們不知天怒之威。待其服化。再擇地以爲保留地,圈其居住,生活勞作在內,輕易不準外出,一便於遣兵在附近監管,二來便於我大明對其教化,脫蠻習禮。”

“陛下,馬六甲海峽是一個喇叭形,東窄西寬,在北部半島南端有幾座島嶼,名爲單馬錫,上有一城,名爲獅子城。我大明可在那裡擴城設港,便可控制海峽東出口;如我大明再滅室利佛逝國,奪其巨港,則海峽南島可安,東可虎視瓜哇海域,做爲我大明經略麻喏巴歇國的基地;海峽東部可在北部半島的檳榔嶼和南島西北端亞齊可設一城,以爲前哨據點和港口。屆時東有單馬錫撫守咽喉,西有檳榔嶼和亞齊雙城守門,中有馬六甲居中,海峽可謂盡在我大明之手。”

“好!”到底是久居馬六甲之人,對當地的情況是非常熟悉,所獻的計策也非常的得當,不由劉浩然又叫了一奐好。

“曼卿,不管你還再去不去馬六甲,我已經知會內閣和大明格物院地理學會,將馬六甲城改名爲延年城,定爲海峽省府,馬六甲海峽也改名爲延年海峽。內閣根據海軍的情報,也有意在單馬錫擴一城,此城命名爲南潘城,以紀念你的功績。”

“陛下,臣”潘延年哽咽着說不出話來,朝中大臣有誰能夠獲得這份榮耀,以他的名字命名兩座城池和一道重要的海峽。

“曼卿,我看你這樣子是鐵了心要回海峽省,還是回去和父母親商議一下。但是就算你父母親答應,我還有一個條件。”

“陛下,敢問是什麼條件?”

“去海峽任職前你必須要娶妻,否則你就老老實實待在這裡任

“臣遵旨!”

明歷九年二月初二,潘延年護送父母雙親到南京,劉浩然在宮中設宴款待二老,衆大學士皆作陪。席中劉浩然親自爲潘延年雙親斟酒,然後恭敬二老一杯。在席中小二老肯定地告訴劉浩然,他們同意潘延年繼續前往海峽省任職。

二月十五日,劉浩然下詔。爲潘延年賜婚,妻子是漂陽當的一戶詩書人家的女兒。二月二十日。內閣行上諭,設海峽省,改馬六甲城爲延年城,爲府,授潘延年爲海峽省布政使。同日,劉浩然再下詔,冊封潘延年爲開國男爵位。

於此同時,胡惟庸秉承劉浩然的意思,開始對潘延年的事蹟進行大規模的報道,連帶着其父母也成了“典型人物”劉浩然這麼做,除了表彰潘延年的功績之外。更是希望鼓勵大明臣民勇於走出6地,經營海外。

二月二十五日,劉浩然親送潘延年及其妻子登上赴任海峽省的船隻。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七章 馬六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

《帝國的榮耀》

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21章 授銜第29章 殲滅水師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二章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5章 常遇春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92章 江上第186章 藍玉第26章 渡江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29章 殲滅水師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50章 氣節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三章第三章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82章 江州(一)第112章 中樞(三)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132章 泉州第63章 準備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19 泰西攻略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12章 中樞(三)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79章 太子妃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四章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31章 福州(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14章 過年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9章 濠州被圍第34章 鎮江第331章 天山(二)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17章 定遠城外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31章 衝突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59章 山東之戰
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21章 授銜第29章 殲滅水師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二章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5章 常遇春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92章 江上第186章 藍玉第26章 渡江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29章 殲滅水師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50章 氣節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三章第三章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82章 江州(一)第112章 中樞(三)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132章 泉州第63章 準備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19 泰西攻略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12章 中樞(三)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79章 太子妃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四章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31章 福州(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14章 過年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9章 濠州被圍第34章 鎮江第331章 天山(二)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17章 定遠城外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31章 衝突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59章 山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