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聯軍

馮承乾埋頭於新式戰艦的時候,大清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受甲午戰爭戰敗影響,大清皇帝任用維新派人士,開始推行變法,遭到皇太后爲首的保守派反撲,最終以失敗告終。不管是同情、還是出於別的目的,英法等國協助維新派人士逃離大清。隨後,大清皇帝被皇太后軟禁於宮中。如果不是列強反對,大清皇太后早已廢黜皇帝。

這一系列事件,在馮承乾看來並沒什麼好奇怪的。

甲午戰爭戰敗,成爲壓垮大清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不變法就滅亡的壓力下,尚有一絲志向的大清皇帝想有所作爲,只是根基淺薄,根本無法與以皇太后爲首的保守派抗衡,變法失敗也就不足爲怪了。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那麼樂觀了。

最初,馮承乾並沒重視大清發生的事情。不管怎麼說,這是大清的內政,而且他身在德意志第二帝國,也無力干預。

到了一八九九年,隨着局勢惡化,馮承乾認識到,就算無能爲力,也不能無所作爲。

導致事件惡化的,正是號稱“拳民”的義和團進京鬧事,大清皇太后又欲借義和團之力排外,導致列強在大清的旅客、傳教士、教民遭到荼毒。顯然,事態已經超過了馮承乾的影響範圍。

馮承乾從德皇那得知消息的時候,英國已經出面,向法國、俄國、德意志第二帝國、美國、日本、意大利與奧匈帝國發出外交照會,要求共同出面阻止事態惡化,必要的時候出兵大清。

礙於身份,馮承乾保持了沉默。

他不可能在德皇面前反對出兵,因爲帝國的利益也受到了損害。別的不說,帝國遠東大臣里希特霍芬男爵就差點死在拳民手裡,而跟隨他活動的幾個傳教士都沒有那麼幸運,沒有一個回到青島。

只是,馮承乾也沒有表示支持。

至於理由,那再簡單不過了。這次是英國主動出面,打贏了,自然是英國得分,增強了英國在大清的影響力。如果打輸了,英國大可把責任推卸到其他國家身上,向參與軍事行動的國家施加壓力。

馮承乾只提出了一個原則,即不要當排頭兵,先讓英國強出頭。

當然,馮承乾沒有多做解釋,因爲他不可能告訴德皇,八國聯軍將出師不利,大清不是那麼容易被打敗的。

所幸的是,德皇極爲信任馮承乾,也知道馮承乾極有戰略眼光,採納了他的建議。

在出兵大清的問題上,列強之間也有不少的矛盾,比如誰來指揮,以及各個國家派遣多少軍隊。

在一八九九年,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只要列強出兵,大清就會求和。

顯然,沒有人正視這場戰爭的難度。

爭論持續到一九零零年初,才訂下又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聯軍前往北京,負責保護在京旅客,以及尋求保護的大清國民。

當時,西摩爾手下只有兩千軍人,而且多是從戰艦上調來的水兵。

顯然,各國政府都嚴重低估了這次軍事行動的難度,更加嚴重低估了大清國民積累了數十年的怨憤。

六月中旬,西摩爾率領的聯軍在廊坊被圍。

收到消息後,馮承乾立即趕往波茨坦皇宮,向德皇提出,是時候出面,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打頭陣了。

聯軍在廊坊戰敗,極大的刺激了列強。

至少,再也沒人低估這次軍事行動的難度。

六月底,英國首先提出增兵,俄國隨即附議,決定出兵十七萬進軍滿洲,法國等列強也紛紛同意增兵。

只是,在聯軍司令人選上,腓特烈三世推薦的帝國參謀長瓦德西元帥沒有得到認可。

馮承乾獲得的消息是:英國出兵五千、法國出兵三千、俄國出兵三千五,美國出兵兩千,日本出兵八千,在大沽登陸之後,首先解救被圍的西摩爾,然後向北京進發,通過攻佔北京迫使大清求和。

增兵之後,戰況有所好轉,只是仍然不夠理想。

主要是,增援部隊到八月纔到達,而此時已是盛夏,聯軍官兵疲憊不堪,作戰行動變得非常艱難。

八月中旬,馮承乾再次向德皇提出建議,提議由瓦德西元帥擔任聯軍司令。

做爲回報,在瓦德西元帥出任聯軍司令之後,帝國將從山東抽調兩千陸戰隊,並且派遣遠東艦隊前往大沽。

因爲前線作戰不力,所以其他國家沒再反對。

八月十四日,瓦德西元帥正式成爲聯軍司令。而這個時候,瓦德西正在日夜兼程的趕往遠東。

可以說,馮承乾把握時機的能力非常強。

瓦德西成爲聯軍司令的第三天,聯軍就攻入了北京城,佔領了紫禁城,而大清皇太后系統皇帝與皇親逃離北京。

顯然,就算沒有瓦德西,聯軍依然能攻入北京城。

九月上旬,瓦德西到達大清,此時聯軍總兵力已經增至十萬,不但攻佔了京津,還攻佔了保定、正定與山海關,一路聯軍還攻入了山西境內。與此同時,沙皇兌現承諾,出兵十七萬進軍滿洲。

雖然在部分戰場上,聯軍遭受了失敗,比如法德聯軍在進軍山西的時候被擊敗,被迫停止前進,但是在總體戰場上,大清已經戰敗。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如何打下去,而是如何讓大清在停戰條約簽署之前付出最大的代價。

顯然,聯軍沒有能力佔領大清。

事實上,別說佔領大清,就算是佔領北京,也讓聯軍有苦難言,鉅額的軍費支出已經使幾個國家謀生了退意。

拖到十月初,法國率先向列強提交了備忘錄。

經過兩個月的外交磋商,瓦德西元帥在十二月初,以聯軍司令身份,正式向大清提出了《議和大綱》。二十天之後,大清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被迫全盤接受。隨後比利時、荷蘭與西班牙也加入進來。

戰爭結束後,談判持續了大半年。

直到一九零一年下半年,大清才與聯軍正式簽署《辛丑條約》。

這份條約有什麼意義?

雖然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有所出入,比如最終賠款不是四點六億兩白銀,而是五點二億兩,但這仍然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爲沉重的一份不平等條約,而且這份條約也爲腐朽的大清王朝敲響了喪鐘。

最大的獲益者不是聯軍的發起者,而是沙皇俄國。

在聯軍攻打京津的時候,沙俄出兵近二十萬,從南北兩路進擊,在數個月內攻佔了滿洲地區。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馮承乾看來,這算不上壞事,因爲沙俄佔領滿洲地區,並不在聯軍的計劃之內,而且極大的傷害了日本的利益。要知道,日本願意出兵,而且最爲積極,就是希望通過這場戰爭奪取滿洲地區。結果是,在沙俄佔領滿洲已爲既成事實的情況下,英法等國沒有爲日本爭取利益,而是默認了既成事實。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日本內閣再次垮臺,國內出現了強烈的反俄與仇俄情緒。

在絕大部分日本人看來,日本出兵出力,滿洲應該劃入日本的勢力範圍。

從某種意義上講,聯軍出兵大清是日本與俄國爲了爭奪滿洲地區而開戰的導火索,日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戰爭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情,即澳大利亞正式獨立,組建澳大利亞聯邦政府。

這場戰爭,也暴露出了列強之間的矛盾。比如在佔領京津之後,英俄兩國就差點因爲修建京津鐵路岔路與俄國開戰。在佔領期間,英國、以及英聯邦軍隊還多次因爲軍紀問題與其他國家的軍隊發生衝突。最嚴重的一次,澳大利亞聯邦軍隊在維持軍紀的時候,差點與法軍拼刺刀。

顯然,聯軍只是一羣利聚之衆。

共同利益消失之後,自然會四散而去。

在馮承乾看來,這絕對不是小事。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被迫與列強開戰,那麼利用列強的矛盾來瓦解敵人,也許是擊敗列強的有效辦法。

更大的機會,還在大清。

聯軍入侵,讓很多大清的有志之士認識到,一個連京城都守不住的皇朝,根本不可能使民族振興。

一九零一年底,馮承乾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通過克虜伯等在大清開辦了工廠的帝國企業,讓十名由他親自挑選的勞工代表回國務工。當然,務工只是公開的說法,馮承乾給這十個人安排了一項極爲重要的任務,即在回到大清之後,積極聯絡有志之士,在必要的時候採取行動。

隨後,馮承乾給里希特霍芬男爵寫了一封信,讓他提供協助。

等馮承乾做完這些事,已經是一九零二年了。

這一年,英國皇家海軍正式撥款建造“無畏”號戰列艦,而持續了三年之久的布爾戰爭也將宣告結束。

受馮承乾影響,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布爾戰爭中表現得極爲剋制。

雖然這麼做,等於疏遠了荷蘭,但是降低了英國的戒心,緩解了英德矛盾,爲帝國爭取到了更多的發展時間。

只是,需要馮承乾關注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法國在摩洛哥的擴張已經對帝國的利益構成了嚴重威脅,還有正在走向低彌的各國經濟。

山雨欲來風滿樓,大戰的陰雲正在聚集。

第451章 登陸前第50章 歐戰風雲第92章 等待機會第18章 委曲求全第61章 中興干將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72章 聲東擊西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70章 戰火第66章 走向戰爭第63章 體能極限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53章 跑步前進第458章 激戰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85章 嘎然而止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612章 決裂第82章 預料之外第18章 輕重有別第119章 躲藏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9章 送上門來第34章 厲害關係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4章 海軍之父第60章 盡力而爲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387章 預備隊第45章 選擇第60章 幸運兒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5章 八國侵俄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32章 時機第177章 新局面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50章 我行我素第177章 新局面第97章 血戰蔚山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88章 選擇第140章 失控第187章 優勢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79章 突擊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63章 火藥桶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96章 誘餌第152章 足跡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378章 覺悟第2章 笑談天下第92章 等待機會第95章 情報天才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588章 核技術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622章 價值第129章 據點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586章 服軟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73章 別無選擇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62章 搭檔第344章 問題依舊
第451章 登陸前第50章 歐戰風雲第92章 等待機會第18章 委曲求全第61章 中興干將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72章 聲東擊西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70章 戰火第66章 走向戰爭第63章 體能極限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53章 跑步前進第458章 激戰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85章 嘎然而止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612章 決裂第82章 預料之外第18章 輕重有別第119章 躲藏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9章 送上門來第34章 厲害關係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4章 海軍之父第60章 盡力而爲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387章 預備隊第45章 選擇第60章 幸運兒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5章 八國侵俄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32章 時機第177章 新局面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50章 我行我素第177章 新局面第97章 血戰蔚山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88章 選擇第140章 失控第187章 優勢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79章 突擊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63章 火藥桶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96章 誘餌第152章 足跡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378章 覺悟第2章 笑談天下第92章 等待機會第95章 情報天才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588章 核技術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622章 價值第129章 據點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586章 服軟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73章 別無選擇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62章 搭檔第344章 問題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