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好景不長

三點過五分,在相距大概二萬五千米的時候,北大西洋上噸位最大的四艘主力艦之間的決鬥開始了。

在“依阿華”級與“前衛”級建成服役之前,“俾斯麥”級一直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列艦。雖然意大利海軍的“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排水量超過了“南達科他”級,但是意大利海軍一直在地中海活動,要到一九四三年底纔會進入北大西洋,所以當時“南達科他”級是北大西洋上,噸位僅次於“俾斯麥”級的戰列艦。

在最初的半個小時裡,兩艘“俾斯麥”級憑藉先進的火控系統,有很明顯的優勢,而兩艘美艦受火控系統限制,主炮的命中率並不是很高,而其主要用於防空的五英寸副炮根本沒有多大意義。相反,兩艘“俾斯麥”級上,不但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有很大的威脅,其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也不可小覷。

可以說,在這半個小時裡,“俾斯麥”級上的副炮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有趣的是,就在兩個月前,也就是一九四二年十一月,雷德爾批准了由帝國海軍裝備部門提供的建議,決定拆除掉兩艘“俾斯麥”級上是一百五十毫米副炮,換上更適合防空作戰的一百二十毫米高平兩用炮,並且增加八十八毫米、四十毫米與二十毫米高射炮的數量,以此增強其防空能力。如果沒有這場海戰,那麼在一九四三年二月初,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就將開始進行改造。

在這種超遠距離炮戰中。火控系統有着決定性的意義。

問題是,如此遠的交戰距離,可以讓任何一種穿甲彈都失去價值。

在遠距離炮戰中,穿甲彈的末段彈道極爲陡峭。打擊的不是戰艦的側面裝甲,而是水平裝甲。結果就是,面對水平防護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快速戰列艦,即便是專門爲遠程炮戰研製的重彈,也存在威力欠缺的問題。

根據中國海軍做的測試,三百八十毫米重型穿甲彈在二萬四千米外的穿甲能力還不到一百二十毫米!戰後,中國海軍用繳獲的美艦做了測試,“南達科他”級的MK6型十六英寸艦炮在發射重型穿甲彈的時候。在二萬四千米上的穿甲能力也在一百二十毫米左右,並不比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強多少。

只是,這還沒完。

即便交戰距離達到二萬四千米,穿甲彈也不是垂直落下。着角肯定在九十度以內,因此實際穿甲能力要低於理論穿甲能力。

顯然,雙方要想在這個距離上打穿對方的裝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實上,在沒有打穿敵艦裝甲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用穿甲彈重創敵艦。主要就是,穿甲彈的裝藥量都非常少,一般在三十公斤左右,在艦體表面上爆炸後產生的破壞效果很不理想。

根據英國皇家海軍的作戰記錄。在這三十分鐘裡,兩艘美艦都遭到了猛烈打擊。

“南達科他”號至少被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擊中了四次。雖然這些穿甲彈也對該艦造成了一些影響,比如一枚命中B炮塔頂部的穿甲彈就導致該炮塔在十五分鐘內沒能開火。但是這些損傷並不嚴重,“南達科他”號的戰鬥力並沒有明顯下降,艦體的損傷也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印第安納”號的情況稍微糟糕一點,其右舷前方副炮羣被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炮彈直接摧毀,C炮塔則因爲轉動機構出現了故障,導致射界受到限制,但是總體狀況依然算得上良好,繼續打下去根本沒有問題。

在這三十分鐘裡,兩艘德艦受到的損傷微乎其微。

“俾斯麥”號避開了所有十六英寸穿甲彈,只被數枚五英寸炮彈打中,而且關鍵設備均沒有損傷。“提爾皮茨”號捱了一枚十六英寸炮彈,但是中彈部位在艦尾,而且水平裝甲沒有被打穿,損傷並不嚴重。

事實上,在這半個小時裡,真正發揮作用的,就是兩艘“俾斯麥”級上的副炮。

“南達科他”號至少被三十七枚一百五十毫米炮彈擊中,其中一枚差點就鑽進了司令艦橋,還有一枚擊中了煙囪。當然,這些損傷都不算嚴重,最關鍵的一次命中在“南達科他”號的主桅杆中部,炸斷了其對海搜索雷達的基座,導致雷達整體坍塌,並且炸壞了安裝在桅杆頂部的對海跟蹤雷達。

可以說,這枚炮彈的價值非同尋常。

在兩部對海雷達受損之後,“南達科他”號只能用光學設備來瞄準目標,炮擊命中率直線下降。

“印第安納”號的情況稍微好一點,兩部對海雷達並沒有損壞,但是在捱了數十枚一百五十毫米炮彈後,裸露在艦體外的大部分設備都被炸燬,而且兩枚直接命中煙囪的炮彈導致煙囪嚴重受損,使其無法達到最高航速。

可以說,只要保持這個交戰距離,接下來的戰鬥幾乎沒有懸念。

問題是,斯佩沒有保持好交戰距離。

打到三點半的時候,交戰距離已經縮短到了一萬五千米,而且兩艘美艦在“南達科他”號的率領下,仍然在向德艦逼近。

接下來的戰鬥,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隨着交戰距離拉近,兩艘美艦開始集中炮擊“俾斯麥”號。

這個時候,美軍通信系統的優勢顯現了出來。

因爲“南達科他”號的兩部對海雷達都被炸燬,所以當時是由“印第安納”號爲其提供炮擊數據。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通過艦隊內部的短波電臺,由“印第安納”號的槍炮長直接指揮“南達科他”號上的九門主炮。雖然這對提高“南達科他”號的炮擊命中率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主要是“印第安納”號能夠提供的,只是目標與自身的相對距離與方位,而兩艘美艦間隔了大約五公里,因此會出現很大的偏差,但是兩艘美艦同時向“俾斯麥”號開火,其火力密度瞬間增強了兩倍,也不可小覷。

可以說,這個時候,關鍵就在“俾斯麥”號上。

如果“俾斯麥”號能夠堅持下來,那麼“提爾皮茨”號就能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盡情向“印第安納”號開火。只要重創了“印第安納”號,兩艘美艦就沒有什麼好指望的了,輸掉戰鬥只是遲早的事情。

問題是,“俾斯麥”號沒有能夠堅持下來。

這也不能怪斯佩,主要就是,在三點四十分左右,“俾斯麥”號與“提爾皮茨”號同時探測到了逼近的三艘主力艦,而且立即斷定出是三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坎寧安直接指揮的第二戰鬥羣終於趕到了。

有趣的是,坎寧安沒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戰術部署。

三艘“喬治五世”級投入戰鬥後,沒有爲兩艘“南達科他”級解圍,而是把炮口對準了兩艘“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也正在這種情況下,斯佩認爲,他已經失去了打贏這場海戰的希望。

此時,在“俾斯麥”號前方,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處境極爲兇險。雖然利用航速上的優勢,兩艘戰列巡洋艦不但纏住了兩艘美艦,還多次命中美艦,但是兩艘德艦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且其還擊對美艦造成的影響並不大。“沙恩霍斯特”號已經損失了尾部的主炮塔,“格奈森硇”號的副艦橋被摧毀。相反,“北卡羅來納”號只有兩座副炮炮塔被二百八十毫米炮彈直接摧毀,“華盛頓”號則沒有遭受嚴重損傷,只有拜訪在煙囪右側的救生艇被炸飛。

隨着三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趕到,位於編隊後面的兩艘“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立即成了衆矢之的。

斯佩非常清楚,袖珍戰列艦根本算不上是戰列艦。

嚴格說來,“德意志”級只算得上是“準戰列巡洋艦”,連算成主力艦都極爲勉強。也正是如此,帝國海軍在戰前並沒有把“德意志”級編在主力艦的名錄之中,而是將其當成了與大型巡洋艦類似的破交艦。在大戰的最初兩年裡,三艘“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主要任務也是破交。直到一九四一年下半年,在“德意志”號戰損之後,帝國海軍才把另外兩艘編入了公海艦隊。

對斯佩來說,此時最佳的選擇就是趕緊撤退。

不管怎麼說,兩艘“沙恩霍斯特”級與兩艘“俾斯麥”級的情況還算理想,至少最高航行速度沒有降低,只要及時撤退就能與英艦脫離接觸。

問題是,斯佩卻猶豫了。

原因也很簡單,只要他決定撤退,那兩艘“德意志”級就將成爲犧牲品,他最多隻能把四艘主力艦帶回去。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來說,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道理很簡單,在美英海軍的強力封鎖下,破交艦已經很難殺出北海了,而保存下四艘主力艦對今後的戰鬥很有幫助。

問題是,這是斯佩個人無法接受的結果。

在他看來,就算要撤,也要帶上兩艘“德意志”級。如果他拋下這兩艘戰艦,就算回到了威廉港,他也不可能繼續擔任公海艦隊司令,甚至會遭到其他人的抨擊,從而被雷德爾送上軍事法庭。

也就在斯佩猶豫不決的時候,災難發生了。(未完待續。。)

,!

第383章 轉折點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8章 輕重有別第64章 關鍵情報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16章 追擊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509章 守將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73章 別無選擇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159章 反擊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200章 大都市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312章 撤軍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64章 關鍵情報第83章 神勇戰艦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604章 援助第176章 重頭戲第33章 一意孤行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16章 追擊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92章 多用途第38章 自我犧牲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73章 別無選擇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72章 聲東擊西第51章 中立第588章 核技術第171章 振作第621章 核時代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68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2章 追蹤第111章 突防第98章 游擊隊員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99章 別無選擇第92章 快馬加鞭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150章 拷問第5章 元勳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38章 進攻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62章 勝負未定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8章 帝國時代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97章 血戰蔚山第19章 逃亡之路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08章 備戰第106章 鬼鎮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84章 見好就收
第383章 轉折點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8章 輕重有別第64章 關鍵情報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16章 追擊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509章 守將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73章 別無選擇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159章 反擊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200章 大都市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312章 撤軍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64章 關鍵情報第83章 神勇戰艦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604章 援助第176章 重頭戲第33章 一意孤行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16章 追擊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92章 多用途第38章 自我犧牲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73章 別無選擇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72章 聲東擊西第51章 中立第588章 核技術第171章 振作第621章 核時代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68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2章 追蹤第111章 突防第98章 游擊隊員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99章 別無選擇第92章 快馬加鞭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150章 拷問第5章 元勳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38章 進攻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62章 勝負未定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8章 帝國時代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97章 血戰蔚山第19章 逃亡之路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08章 備戰第106章 鬼鎮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84章 見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