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

雖然第二戰列只用了十五分鐘就解決掉了美軍的兩艘大型巡洋艦,算得上神速了,但是戰場局勢卻在這十五分鐘內發生了非常關鍵的變化,即在這十五分鐘內,雙方主力戰列的交戰距離由二十四公里縮短到了十八公里。

顯然,在努力縮短交戰距離的不僅僅是美軍艦隊。

當時,羅成剛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即美軍艦隊在縮短交戰距離之後,會不會首先對付第二戰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羅成剛就得設法消除第二戰列受到的威脅。

要知道,再好的巡洋艦,都擋不住戰列艦主炮打出的穿甲彈,而且只需要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彈擊中要害部位,就能重創、甚至是擊沉一艘大型巡洋艦,至少能夠迫使其撤離,而對接下來的戰鬥來說,撤離與被擊沉沒有差別。

顯然,羅成剛能夠做的,就是讓主力戰列去掩護第二戰列。

所能採取的辦法,就只有主動迎上去,對美軍的六艘戰列艦構成更大的威脅,讓美軍無法去對付第二戰列。

也正是如此,交戰距離纔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縮短了六公里。

要知道,美軍艦隊不可能直接衝向中國艦隊,雙方在逼近的時候,對艦隊的偏航角度有一個最大限制,即戰列艦的尾部炮塔必須能夠指向敵艦。美軍戰列艦尾部炮塔的轉動角度在二百四十度左右,而中國戰列艦尾部炮塔的轉動角度也相差不大。因此兩支艦隊的航向夾角不會超過六十度。實際上不可能達到六十度,爲了保證戰艦的平衡,以及降低開火時對航向產生的影響,主炮的水平射界受到了嚴格限制。因此兩支艦隊的航向夾角大多都得控制在三十度以內。

顯然,在此情況下,僅用十五分鐘就把交戰距離縮短六公里,絕對是很快的了。

在通常情況下,把交戰距離縮短六公里,至少需要半個小時,如果某一方刻意保持交戰距離的話,甚至需要一個小時以上。

當然。關鍵不是花了多少時間縮短交戰距離,而是縮短交戰距離產生的影響。

雖然在交戰距離縮短到十八公里之後,中國海軍五艘戰列艦的主炮能夠更加輕鬆的打穿美軍戰列艦的裝甲,但是獲益更多的不是中國戰艦。而是美國戰艦。首先,在縮短交戰距離之後,中國戰艦的炮擊準確性並沒有顯著提高,主要是新式雷達火控系統對交戰距離並不是很敏感。其次,縮短交戰距離之後。美軍戰艦的威脅大幅度增強,不但炮擊準確性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彈在這個距離上,對中國海軍五艘戰列艦水平裝甲的貫穿率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顯然。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就不再是一場單方面捱打的戰鬥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軍的還擊根本沒有對中國艦隊構成嚴重威脅。不但沒有直接擊中中國戰艦,甚至連近失彈都不多。

打到這個時候,戰艦的數量、以及主炮的數量成了決定性因素。

當時,羅成剛手裡只有一個有利條件,即新式火控系統所賦予的更高射速,即用主炮的射速來彌補主炮數量的不足。

問題是,要想達到火控系統所賦予的最高射速,就只能向一個目標開火。

準確的說,火控權在槍炮長手裡,由槍炮長統一指揮四座炮塔,而不是由各個炮塔單獨向目標開火。

這樣一來,戰艦上的數量差距,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與羅成剛預料的一樣,美軍首先集中力量打擊主力戰列最後面的“直隸”號。

這也可以理解,在美軍主力戰列中,最弱的兩艘戰列艦在最後面,而且這兩艘“北卡羅來納”級的戰鬥力都不如中國戰艦,因此各自對付一艘中國戰艦根本佔不到便宜,而前面四艘美軍戰艦的戰鬥力都要強得多,即便兩艘“南達科他”級對中國戰艦沒有優勢,也沒有太大的劣勢。

顯然,讓兩艘“北卡羅來納”級一起對付“直隸”號,才能保存戰鬥力。

當然,萊特的這個安排,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這就是打斷中國艦隊的主力戰列,讓第二戰列得首先支援“直隸”號,也就得首先對付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從而無法對付前面的四艘美艦。

這樣一來,萊特就有機會反敗爲勝。

要知道,與中國海軍的戰列艦相比,兩艘“依阿華”級不但更加龐大,綜合戰鬥力也要強得多。關鍵就是,“依阿華”級不但有更好的防護性能,而且配備的是mk7型五十倍徑十六英寸艦炮。在使用重型穿甲彈的時候,mk7型艦炮幾乎能夠百分之百的打穿十八公里外中國戰列艦的裝甲。

也就是說,萊特把希望放在了兩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上。

如果這兩艘戰列艦能迅速擊敗對手,也就是中國艦隊裡的“河北”號與“河南”號,即便不考慮“河北”號是艦隊旗艦,美軍也能夠獲得絕對的兵力優勢,用六艘戰列艦去對付中國艦隊的三艘戰列艦。到時候,哪怕把三艘大型巡洋艦算上,萊特也能保證以一對一的方式跟中國艦隊交戰。至於四艘防空巡洋艦,其二百四十毫米艦炮在任何距離上都不可能打穿戰列艦的裝甲。

問題是,萊特忽視了一個問題。

在美軍的六艘戰列艦中,兩艘“依阿華”級存在的問題最多,而且這兩艘戰艦上的官兵最爲糟糕。

原因很簡單,這是兩艘服役不久、甚至剛剛完成了海軍驗收的戰列艦。

不管戰艦的性能有多麼強大,只有由素質優良的官兵操作才能發揮出來,而落到一羣素質低下的官兵手裡,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事實上,在之前的戰鬥中,兩艘“依阿華”級的表現就非常糟糕。

顯然,萊特打錯了如意算盤。

只是,美軍艦隊也不是沒有機會。這就是,如果兩艘“北卡羅來納州”級能夠及時幹掉“直隸”號,美軍艦隊依然能夠獲得足夠大的優勢,甚至能夠把這個優勢一直保持到海戰結束。這樣的話,羅成剛就不可能在炮戰中殲滅第72艦隊,甚至無法擊敗第72艦隊,只能把希望寄託到天亮後的轟炸上。

相對而言,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狀態最好。

原因也很簡單,這兩艘戰列艦已經在美軍中服役了兩年,而且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上參加了多場海戰,戰鬥力已經得到了證實,存在的問題也在改造中得到解決,官兵的素質更是其他美軍戰艦無法比擬的。

問題是,兩艘美艦能以多快的速度取得勝利,不但取決於美艦的戰鬥力,還取決於中國戰艦的承受能力。

也就是說,關鍵就是看“直隸”號能夠堅持多久。

如果在一年前,情況肯定不容樂觀。

所幸的是,在一九四三年初接受了服役後第四次現代化改造之後,“直隸”號的作戰能力已經大幅度提高。在改造過程中,中國海軍甚至耗費血本,爲“直隸”號更換了包括水平裝甲板在內的,佔全艦三分之一的裝甲板。新的裝甲板,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的設備生產出來,強度與硬度都比“直隸”號上原先使用的裝甲板有了很大提高。中國海軍不惜工本的改進已有的戰列艦,主要就是沒有建造新的戰列艦,而且也沒有打算建造新的戰列艦。雖然改造的費用不見得比新建少多少,但是能夠節約不少的時間,並且不會佔用更加寶貴的大型船臺。當時,中國海軍還計劃對另外四艘戰列艦做相同的改造,只是繁重的戰鬥任務,讓這四艘戰列艦一直沒有時間接受改造。

把裝甲板的質量考慮進去的話,“直隸”號的防護能力是五艘戰艦中最強的。

至於官兵素質,那就更加沒有什麼好懷疑的了。打到這個時候,“直隸”號的官兵隊伍基本上沒有變動,將近七成的官兵在大戰爆發的那一天就在這艘戰艦上服役,已經在戰場上奮戰了兩年多。

顯然,要想迅速擊沉“直隸”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說白了,就算換成兩艘“南達科他”級來對付“直隸”號,也未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其喪失戰鬥力。

當然,這並不表明“直隸”號能夠擊敗兩艘美軍戰列艦。

主要就是,“直隸”號只能向一艘美艦開火,因此另外一艘美艦可以在幾乎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向“直隸”號開火。

在發現同時遭到兩艘美艦炮擊之後,“直隸”號的槍炮長立即對火力配製做了調整,主炮依然向“北卡羅來納”號開火,而左舷所有副炮則向“華盛頓”號開火,以此對“華盛頓”號進行干擾。

問題是,“直隸”號的副炮根本沒有多大威力。

當然,這不是“直隸”號的問題,而是當時幾乎所有快速戰列艦的問題。這就是,快速戰列艦在必要的時候得充當艦隊裡的防空戰艦,因此幾乎所有快速戰列艦都取消了主要用於對海作戰的副炮,換上了主要用於對空作戰的高平兩用炮。“直隸”號的副炮就是一百二十毫米高射炮。這種口徑的艦炮,最多隻能對付驅逐艦這類的小型戰艦,對付輕巡洋艦都非常吃力,更別說對付戰列艦了。

這下,“直隸”號的處境變得極爲兇險了。

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117章 僞裝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54章 下一步第379章 戰列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72章 警戒艦第19章 逃亡之路第39章 義無返顧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444章 減負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30章 開打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86章 隱患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26章 只進不退第86章 隱患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623章 核試驗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69章 毅然決絕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61章 下馬威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38章 自我犧牲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69章 毅然決絕第28章 叔侄第95章 情報天才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11章 突防第34章 戰爭之門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10章 利益同盟第117章 僞裝第6章 整裝待發第46章 歐陸變局第68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航母熱潮第96章 關鍵一戰第29章 一八九二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43章 拖累第55章 人生目標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55章 得手第190章 收手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6章 坐收漁利第2章 大國角力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7章 矛盾根源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266章 煙霧彈第199章 改造第312章 撤軍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86章 圍攻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597章 鼎立之勢
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117章 僞裝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54章 下一步第379章 戰列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72章 警戒艦第19章 逃亡之路第39章 義無返顧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444章 減負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30章 開打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86章 隱患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26章 只進不退第86章 隱患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623章 核試驗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69章 毅然決絕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61章 下馬威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38章 自我犧牲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69章 毅然決絕第28章 叔侄第95章 情報天才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11章 突防第34章 戰爭之門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10章 利益同盟第117章 僞裝第6章 整裝待發第46章 歐陸變局第68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航母熱潮第96章 關鍵一戰第29章 一八九二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43章 拖累第55章 人生目標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55章 得手第190章 收手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6章 坐收漁利第2章 大國角力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7章 矛盾根源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266章 煙霧彈第199章 改造第312章 撤軍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86章 圍攻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597章 鼎立之勢